山东游记之招远市张星镇徐家村
2018年4月6日,上午天晴,温度10度左右,能见度佳。
清明节假期,决定出去到周边逛逛。喜欢环境优美具有当地特色的村庄,上网查看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是个不错的选择。于是就看到了有关山东招远市张星镇徐家村的介绍,非常吸引人。
招远市张星镇徐家村位于招远北部山区,四面环山,有浓郁山区民居风格的石头房,和不少建造精美的四合院。徐家村是目前胶东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各类型历史建筑最为齐全的古村落之一,保留有清末民初民居79栋,这些传统不同时期的传统民居院落其中以徐天华四合院为典范,其家财富为“甲乙丙丁”之首。还是国内外的龙口粉丝的品牌创立者徐登墉家族故居,著名画家徐千里故居。也是红色革命根据地。山东省历史文化名村。2013年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
根据导航,到达徐家村。山村不大寂静,毫无商业气息,保存着一种无法刻意表现的古朴气息。由于村内未开发,家家大门紧闭,街上几乎无人,连鸡鸣犬吠声音都行不见。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沿着村中的小巷转了一圈,仅碰见寥寥数人。村内遇见一大姐,非常热情,把我带到徐家村143号一座民居大门前,却发现铁将军把门,无法入内,想必这所宅子就是大名鼎鼎的徐天华故居。
等到看完之后,却忐忑不安起来,以至于怀疑自己是否走错了路,到了另外一个地方。
走在村内,发现民居门牌号写的宋家镇徐家村,而不是张星镇徐家村,让人迷惑不解。等到回青岛,上网查找到招远市张星镇简介中介绍在“1988年11月,撤乡设宋家镇。2001年1月撤消宋家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张星镇。”这才明白。却又感慨,十几年过去了,不知为何门牌号却没有变。
而更困惑的是这个村庄的村委的牌子写着:招远市张星镇口后徐家村民委员会,村内的洪泰龙口粉丝创品牌发源基地的民宅大门旁也写着口后徐家。可是门牌号却写着宋家镇徐家村。难道我来的是口后徐家村,而不是徐家村?
另外徐家村作为中国传统村落,应该有相应的碑刻,或者介绍,然而在村内我未发现,也许它在某个地方。 带着疑惑,求助网络,却发现相关资料不多,少的可怜。对照网上的图片和视频,以及在招远市张星镇所辖村庄中只有“徐家村”,而无“口后徐家村”。基本上确认这应该就是徐家村。至于为什么会这样,其原因为何,本人不清。 如有错误,敬请指正。
站在南面的小山上,拍的全景图。村落建在山坡上,房子高低不平,坐落有致。
紧靠着乡道X042,道路的西面为小河,徐家村在东面。
徐家村的先人(徐达之后)在明朝洪武年间最大的一次官方移民中迁徙而来。初始聚居于西河岸边,仅前后两条长度不足百米,相距约30米的大街。清道光年间徐登勇家族开始经营粉丝庄后,村庄才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村中共203户人家,其中清末民初古民居79栋,其余也均为乡村传统建筑,近十年老村中未建新房,风貌相对统一。
表明村委大院也是徐氏祠堂
村内遇见一大姐,非常热情,把我带到徐家村143号一座民居大门前,却发现铁将军把门,无法入内,想必这所宅子就是大名鼎鼎的徐天华故居。为胶东地区工艺最精湛、文化品位最高、保存最完好的四合院,堪称民用建筑的精华,是京式风格、东北风格与胶东风格的完美组合,其木雕精细(如门簪),砖雕叫绝(如影壁),挑檐石采用青砖斗拱,屋梁屋笆编织精细,构造精美,处处蕴含着丰富的传统建筑艺术。
不能入内,看看大门楼
大门上,一左一右两个彩漆如意形门簪,上面一块蓝色走马板的前方,是一块雕花挂落,左右对称一朵枝叶招展的牡丹花,中间雕刻着两个寿桃。挂落上方的檐枋和帘笼枋之间的木板上,横向雕刻着一根绳子,连着左中右三个镂空的图案,左右是雕花,中间是一只头朝下的蝙蝠,为的是使进门的人抬眼便能望见这“福(蝠)在眼前”。
对面墙上的拴马石,以备拴马、拴骡之用。
大门上也使用了木雕和砖雕。
两旁的文字表明这座民宅,有着光辉的历史
“龙口粉丝”品牌创立者徐登墉的家乡。做粉丝既是一项技术活,更是一项力气活。首先是和浆,将加工好的原料放入一个大缸中加热,五个人围着容器一轮一轮地揉,等揉到能拉出一条长线的时候,放在底部带有小孔的成型器中捶打,流出的粉丝放入冷水中冷却之后,便算是成型了。最后打捞起粉丝挂起晾干即可包装出售了。当地的吃法中,在粉皮中加入香菜、辣椒,再加一点麻汁,就是最好的美味。
到达村外,爬上小坡,这棵树,看起来有一定的岁数了
这里的作用,避雨?立交桥?还是方便人从上面走过?
看起来,整个村子无开发的迹象,充满着原始古朴的感觉
家家大门紧闭,街上几乎无人。鸡鸣犬吠声音都行不见。
转到村子北面,石头房子多了起来。村民的房子并不高大,建筑材料大多为砖石结构,石头多为方块石,不少村民家的围墙,是用石块垒起来的。
石头与石头之间接合非常严密,就连一根麻线都塞不进去,俗称“麻缝线”。
古老房屋的装饰件
到达村中的主街,回到出发点。
以下资料,来源于网,在此引用。在此对原作者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原作者本人不同意,可告知删除。
附件1.徐天华四合院
徐天华四合院 位于村前街西端路北,是京式风格、东北风格与胶东风格的完美组合,精细的雕琢,精确地石块堆砌,房梁屋檐精美的构造,处处蕴含着丰富的传统建筑艺术。
建于上世纪30年代,面阔三开间,是拥有东西厢房的抬梁式结构的四合院落。南排倒座的东南一间为独立起脊的门楼,中间一间带外窗,西边的一间无窗,墙上保留有斑驳的“”时期绘的头像和。阴阳瓦覆盖的屋檐下,是抽屉檐和菱角檐结合在一起的砖檐。南侧腰线以下和西山墙的挑檐石以下全部用方正的石块错十字缝垒砌。
进门廊,地面斜铺青砖,右侧墙根处留有一排平砖暗藏的下水道。朝前望,瞬间让人惊叹起来:这是一面嵌在东厢山墙上的依墙照壁,两旁留有打磨精细平整的青砖砌的撞头丝缝墙。照壁芯为一方形的圆砖起框,中间是龟背锦,四角为带回形纹边框的三角形砖雕,左上是牡丹,右上是菊花,左下为“荷花金鱼”,右下为“梅花小鸟”。左右带有马蹄磉的砖柱之上,是一组对称的图案。图案粗看像是盛开的花朵,细看下面一层是带枝叶的桃子,中间是一只口衔一串铜钱的蝙蝠,上面一层是花瓣和叶子。往上则是五层砖雕图案,第一、二层是二方连续的花;第三层是一根凸起的绳纹连接着六个倭角图案,中间是暗八仙;第四、五层是两层砖椽,下面一层八个椽子头上雕刻着桃、海棠、石榴、葡萄、荔枝等水果,上面一层是“寿”字和“卐”字;四五层檐椽之间的九个空隙里雕刻着八仙中的五位,中间有一组两个相向的坐在莲花上的童子,还有一组相向的两个童子手举横幅,一个上面雕刻着“喜五谷丰登”,一个是“三星四喜”。两侧的墀头砖雕,分四级,下面第一级东西侧都是花;第二级西边的是画卷和毛笔,东边的是书;第三级都是嘴里衔着一串钱的金蟾;第四层西边的是一棵松树,树下的形象已残,从东边的画面看疑为鹿(鹤鹿同春之意),东边的是一棵梧桐和鹤,照壁的屋脊两角有两层昂首向天的虬龙,一为灰塑一为砖雕。整面照壁上的砖雕布局紧凑,雕琢精美,寓意丰富,吉庆之意充斥墙面,扑面而来。
院内十字形块石甬道铺地,东西厢房各两间,院子很紧凑甚至感觉局促,应该是位置所限。西厢和倒座之间的空间有四扇木制屏门,东西厢和倒座之间的墙体上方用小灰瓦拼图案,粘连瓦片之间的石灰被聪明的匠人做成了鱼、桃、花朵等吉祥图案。正屋屋顶为编制有序的草笆,双窗双门,东西两屋有土炕。一后门通往屋后,有1米半左右的后院。南边的倒座为客屋,似乎建造要比北屋讲究,板笆,东面一间即门廊的上方是一个阁楼,中间有花格小门通向屋内,可以储存杂物或者躲避在此。门上的铜锁和把手还为当年的原物。
徐氏故居的倒座外墙上有一块石头,上面竖刻“乙丙丁”三字,有人解释为“富甲一方”,此观点似乎有些演绎,因为徐天华少年时(民国初年)跟随老乡到哈尔滨当伙计,后被聘为饭店经理。1932年回村雇用黄县楼梓庄砖瓦匠建造此房,这处院落虽然建造处处用心、造价不菲,但是在村里徐氏跟徐登墉家族比,也绝不是村中首富,更何况富甲一方?仔细看这三字的方位,或许会揭开谜底。此三字冲着路南处,是一条历史上早就形成的胡同,房子一头冲着胡同口,过去在风水上这是一个禁忌,所以这三个字只能从建筑风水上来解释了,应该是根据房屋主人的五行确定的,以此来辟邪佑护生活在院内的人们。(感谢张丕基先生协助采访)解焕新
附件2:烟台最完整古村落"徐家村"考据之谜:曾富甲一方
水母网9月15日讯 (YMG记者滕新书摄影报道)8月以来,招远市辛庄镇高家庄子村、大涝洼村、孟格庄村和招远市张星镇徐家村先后获得了山东省第二批历史文化名村和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称号,晨报均做了报道,并专题介绍了4个村子一些特色建筑,引起了读者的极大关注。近日,祖籍徐家村、现在龙口工作的徐宪发来了一封将近1500字的毛笔小楷挂号信,认为家乡独特深厚的人文地理、历史文化以前藏在深山无人识,现在终于为外界了解,是一个发展家乡旅游事业的好机会,希望能就此让世人了解其家乡独特的历史文化。徐宪还对徐家村徐天华旧居上的“乙丙丁”三个字进行了考据,认为这是寓意徐天华的房子堪称“乙丙丁”之前的“甲”字。
徐天华家财富为“甲乙丙丁”之首
徐家村是目前胶东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各类型历史建筑最为齐全的古村落之一,其中清末民初古民居79栋,保留完整、几乎毫发无损的徐天华四合院堪称民用建筑的精华,是京式风格、东北风格与胶东风格的完美组合,其木雕精细、砖雕叫绝,挑檐石采用青砖斗拱,屋梁屋笆编织精细,构造精美,处处蕴含着丰富的传统建筑艺术。
现年59岁的徐宪是徐家后人,据他介绍,徐天华的四合院临街南墙齐胸处用正楷书刻着“乙丙丁”3个字。当初建房时为什么留下这三个字而不刻“甲乙丙丁”呢?这让后人百思不得其解。徐宪从家族财富和地理位置两方面进行了推论、求证,认为徐天华旧居上的“乙丙丁”3个字是寓意其四合院堪称“乙丙丁”之前的“甲”字,其家富甲一方。
当年,徐家村的徐登庸家族是“龙口粉丝”品牌的创立者,徐家的鸿泰商号在招远首屈一指。鸿泰商号财大气粗、声名远扬,所建的四合院落主要位于村中南台和东堰两处,鳞次栉比,宽大整齐,并建有四门;晚上四门一关,外人和盗贼休想进门,一家人就太平无事了。徐天华也是徐氏中人,他家精致巧妙的四合院,比起鸿泰商号的四合院又略胜一筹。鸿泰商号当年是胶东地区最早的合资股份制企业之一,也是最早的外向型出口企业,鸿泰家族是靠聪明智慧、苦心经营发家的,而徐天华是因为俄国人赠与他哈尔滨一家大饭店发家的,是一夜暴富。以财富论,鸿泰家族虽然富足,但单挑一家与徐天华相比就差一些,因此,徐天华四合院上的“乙丙丁”应该是寓意自己最富有,应为习惯排序的“甲乙丙丁”之“甲”。
地理上,徐天华家应为“甲”字
徐宪分析,从地理位置上说,徐天华的四合院位于南北胡同和东西大街丁字交汇的一横上,并且“乙”字的高度与南北胡同地面在同一水平线上,“甲乙丙丁”惟独缺“甲”字,意思就是说他这座四合院就是“甲”字,寓意他的家是在最佳位置上。而且,过去老辈人讲究建筑风水,徐天华的四合院向南正冲着长长的南北胡同,这是很不吉利的,以四合院为“甲”字,南北胡同就成了“甲”字的长竖,这样就趋吉避凶了。
徐宪说,据老人们讲,徐天华建房时没用一捧土,全部用大青砖、方青花石、水泥和石灰灌浆而成,至今坚固如初。每块青花石都精雕细琢,每块青花石每寸宽必须有七道錾渠沟,这在当初是绝无仅有的。有一段插曲说,一位石匠将自己雕的一块青花石垒到墙上,一看跟其它石头略有不齐,就搬下来重新修凿了几下,安到墙上严丝合缝。工头看到了,晚饭后给了这位石匠工钱,说:“你明天甭来了。”该工匠马上知道是怎么回事,羞愧而去。原来,当时每块石头必须一次雕凿成功,上墙便严丝合缝,否则,搬上搬下就会影响建筑质量,就是手艺不精,影响手艺人的名声,丢手艺人的脸面。这样严格工艺建造的四合院,当然是当“甲”不二了。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