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纷扰

第一章,从晋武说起

图片发自简书App纵观中国历史,被史家认可的一统王朝里,西晋的故事是那么的悲凉与可笑,作为它的建立者司马炎先生似乎也没有开国之君应有的雄才大略,但要说他一无事处,那又大错特错了。众所周知,从司马懿开始,中经司马师、司马昭专断曹魏朝政,逐渐形成了势力庞大的司马氏集团,司马炎的代魏,就有水到渠成的感觉。但在古时正统观念严重的情况下,重臣“篡位”是件严肃的大事,为了显出老天爷授命于己,司马炎登上皇位后,做了一系列的政绩,这是不可否认的,那时的他倒也有一派名君的样子。三国末期,曹魏灭掉蜀汉后,领土虽然扩大,但是曹魏内部弊政比比皆是。如土地制度屯田制就出问题了,屯田制曾经帮助曹氏崛起,屯田制是国家直接获利。魏文帝曹丕代汉之后,为了回报北方士族家族的支持,抛出了一个只针对这部分特殊群体的“蜜罐”式制度,给客制度。给客的意思就是租地农民可以合法地依附于某些家族和个人,成为其控制下的人口。属于给客制度下的农民只需向主人交租,而不用另外向国家纳税服兵役。士家大族们纷纷感谢魏文帝这项政策,因为这间接的帮助他们私自侵占土地,侵占人口。同时也破坏了屯田制,对屯田户部分瓦解。魏元帝时期,司马炎下达指令,直接废除了负责屯田的官员,负责农业生产的直接负责人是地区长官,屯田制宣告废除。原来属于屯田制度下屯田户就投靠在了给客制度下的豪族,有个别豪族在此时便拥有了上万亩良田,国家徭役兵役资源被家族与个人掌控,他们有干涉权利,役源有面临枯竭的可能。而农民承受剥削也越来越重。司马炎看到了这个社会问题,作为刚刚登上宝座的新皇,又是新公司的创始人,这是需要马上解决的大问题。面对农业生产的残破局面,他力图摆脱困境,找到一条符合当下发展的道路。所以他对臣下说了一句分量很重的话,也是真理性的一句话,以此来带头改革:“农殖者,为政之本,有国之大务也。虽欲安时兴化,不先富而教之,其道无由。”衣食丰足是国家的根基,很明白这一点的司马炎,必须要迈出一步,那就是触犯一部分人的利益,所以占田制应运而生。占田制规定以年龄和人口来农业生产,男女16岁到60岁,统计在户,要向国家缴纳一定的田税。个人也有权利拥有规定亩数的土地,如果没有,可以自愿去开垦荒地,豪强不能来干涉,即便农民欠着豪强的债,曾经是豪强家的佃户也有权利取得土地来耕种。从太康元年平定孙吴后,全面实行占田制,到太康三年的时候,人口增殖方面略见成效,120万户农户从豪族门下出走,占田制对于豪族打击那是相当严重。司马炎在审视占田制内容的同时,也并没有彻底的摈弃笼络世族地主的政策,没办法,这也是魏晋潮流,以至于后来由于五胡介入,衣冠南渡,靠着新兴风流世家的辅佐,东晋勉勉强强的撑了数个春夏秋冬。为了不得罪世族们,司马炎很高明的想了个办法,明文规定世族地主占田的亩数,拥有的荫户人数,并以官阶来划分,把他们过分侵夺的恶习扼杀住。搞定了土地问题,西晋经济开始兴盛,出现了太康盛世,史书有云:“是时,天下无事,赋税平均,人咸安其业而乐其事。"社会变得井井有条,这是继东汉末年,千里无人烟的可怕,人们梦寐以求的安定,也是灭吴后,西晋傲立于世最光彩夺目的时候,但由于司马炎自身改革存在不理智之处,一统之后,开始堕落,糊糊涂涂。这好不容易得来的成果转眼会化为过眼云烟,昙花一现。说起八王之乱,便是西晋的“可笑”之处,这场内斗持续时间之久,牵涉人数之多也是中国历史的一最。八王更不是简单地指只有八个主要的亲王参加,而乱也不是单一指战乱。总之,这场骨肉相残严重破坏了西晋的社会次序,而追根还是要从司马炎先生改革说起,本来司马炎的初心是总结东汉和曹魏衰亡的教训,他认为东汉、曹魏宗室失位,是自身宗室蕃王没有过多的权利,王爷基本是空头王爷,一旦有权臣篡位,也无能为力,只能坐以待毙。这点司马炎还是看的很透彻,他具体又是怎么做的呢?他是效仿了西周的分封制度,大封司马家族的诸王,以郡为国,以户口多少来划分亲王们管理的范围。后又推出了“更制户邑”,把某些户口不足的小国,直接填成满户的大国。这就了不得了,当时汝南王司马亮、秦王司马柬食邑达到了八万户,成都王司马颖更是达到十万户。就这样,陆陆续续司马炎分封了五十七位司马家的王爷,还有公侯伯子男五百余人,估计也是把家族里那些远支亲戚都翻出来了吧,实在是没亲戚可封了。分封制度的实行,让当时西晋社会风气开始畸形化,王侯封邑就约占了一百万户左右,占国家控制户数的三分之一。而史书也指出了“徒享封土,而不治吏民”的状况,王侯们倒是在封地贪图享乐,为非作歹,快活的很!下层百姓却生活艰辛,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司马炎先生对分封非常满意,至少内心那脆弱的安全感也不在脆弱了吧。但问题又来了,心事总是一波平了,一波又起。他担心地方都督权力过大不听自己的调遣,又想出让亲王们担任都督一职的办法,把亲王们的封国调整到了所督区域内。咸宁三年,司马炎开始任命亲王为地区的都督,何为都督呢?就是地区最高军政长官,军事负责人。这一年,汝南王司马亮被封为镇南大将军,督讨豫州诸军事,琅琊王司马伦督讨邺城军事等,一直到太康十年都在实行,派亲王出镇地区的政策。随着这些措施,司马亲王们权利越来越大,特别是每个亲王都拥有自己精悍的亲兵,在整个“八王之乱”中,亲兵成了这些王爷最为倚重的力量。晋武死后,一场由洛阳蔓延至西晋全国的斗争将逐步上演,赵王司马伦篡位可以看成是个转折点,在此之前,皇权最少在形式上还是最高统治的象征,杨贾博弈,贾后专政,皆是没有动摇皇位本身,而赵王司马伦废掉惠帝,一发不可收拾了,本就摇摇欲坠的西晋也只能走向崩溃。泰始三年的一天,洛阳太极殿内宣告了一个重要的诏书,皇帝司马炎确立司马衷为太子,而此时的司马衷刚刚九岁。司马炎在继任者问题上没有顾及太多,倒也不像历史上的个别皇帝,在选择继任者历经波澜,几立几废,引发皇子之间夺嫡悲剧。司马炎为何就如此的干脆呢?回看整个司马家的传承,不难发现其中的特殊波折,司马炎的祖父司马懿病死后,按照正常情况是由司马师继任,但天有不测风云,司马师征战过程中不幸战死,又没有子嗣。司马炎的父亲司马昭才得以坐上了晋王的位置。司马昭纯属意外得位,心里对于哥哥司马师感恩戴德,便把儿子司马攸过继给司马师,继任了景王。司马攸这孩子很招人喜欢,孝顺并且博学多才,久而久之名望就超过了司马炎。司马昭更是直接的说,这天下是景王的天下,我百年之后,让他继承我衣钵。司马昭的信臣山涛、裴秀等站出来以“废长立少,违礼不详”为司马炎力争,这才作罢。不难看出,司马炎的王位曾经面临着司马攸有力的挑战与威胁。他代魏后,匆匆立太子,也许有杜绝这种危机的再发生的可能。司马炎一生的儿子很多,一共有二十六个,但是养起来的不到一半,大多夭折了。司马衷不是长子,排行老二。长子司马轨没能长大就见阎王了,司马衷成了事实上的长子,按照立嫡立长的继承法则,司马衷理所应当的被立为太子。而司马衷当时也才九岁,尽管生性痴愚,众人也觉得年纪还不大,心性也许还没成熟。时光飞逝,司马衷在东宫里渐渐地长成了一个毛头小子,同时流言也在东宫里传开,不少人都说司马衷不是个正常思维的人,这孩子脑袋昏聩糊涂,有一天流言传到了司马炎先生的耳朵里,皇帝表示很吃惊,小时候儿子如此,可以理解,毕竟孺子可教也嘛。可孩子如今毫无长进,心里也开始担忧起来,江山以后交到衷儿手中,妥当吗?他把心里的这份担忧倾述给发妻杨艳听,杨艳当即就以“立嫡以长不以贤”的理由回驳司马炎。司马炎先生也无话可说,此时,脑海里也回顾了自己年轻时的历史,弟弟司马攸给自己造成的继任危机差点让自己错失晋王位,便打消了想换太子的想法,司马衷依然是晋王朝的太子。世上的父母亲对儿女总是放心不下的,司马炎作为开国皇帝这种心理更甚,他明白了儿子资质略有些差,所以需要给儿子选择一位贤妻型的伴侣,相夫教子。皇家物色婚姻对象,自然是不能草率,那是要层层把关,从优秀中挑出最优秀的大家闺秀来。但这次为太子选择伴侣的事件,却滑稽的成为一个权臣的别有用心之作,司马炎先生更是被身边的一帮人忽悠,直到见到“妒而少子,丑而短黑”的儿媳贾南风本尊的时候,连连发出几声叹息,司马炎估计肠子都悔青了吧,这貌似是坑儿子啊。不过,我一直有个疑问,在晋书里关于贾后的记载,那是满篇的声讨,一句赞美之词都没有,贾后当真就是如此的不堪?有些人说西晋的衰败是由于贾后的擅政,真的是这样吗?下面我们就开始讲讲贾后是如何成为司马衷的太子妃,晋武死后司马衷继位,她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这期间她又是如何执掌西晋朝野的。贾南风的爸爸,是西晋元勋级别人物贾充,贾充对司马家鞍前马后,帮司马家办了不少的大事,用个不好听的词“鹰犬”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贾充在司马昭时期受到重用,更是当机立断杀死高贵乡公曹髦,而名声大噪。他的果断与忠心,甚得司马昭器重。史书对他的描述:“充为人巧方”,虚伪谄媚是贾充讨好主子的方法。西晋建立后,贾充积极推荐人才给司马炎先生,随即有了自己的小团体,当然都是一群有着同样目的勾结在一起的官员党羽。上朝的时候,贾充与他们看哪个大臣不爽,就站出来打打小报告什么的,所以朝野上下都憎恨他们。晋武帝曾问裴楷西晋朝政的得失,裴楷毫不掩饰的对晋武帝说:“陛下受命,四海承风,所以未比德于尧、舜者,但以贾充之徒尚在朝耳。”裴楷让司马炎任用天下德才兼备的人,不应当让天下人看到皇帝偏爱某人。司马炎对于贾充的宠信,显然也有朝中部分大臣的嫉妒与不满,贾充历经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再到司马炎,作为三朝重臣的贾充在司马炎心目中位置相当重要,事功屡著。泰始三年,晋武帝给了贾充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修订国家法律,用四年的时间贾充完成了晋律,晋武帝非常满意,并在泰始四年颁行于天下,这部名叫《泰始律》的律法也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唯一颁布于全国的法典,贾充认真对待工作的态度还是要点赞的。贾充的才能文武各有所长,搞文他能胜任,搞武也能胜任,在曹魏年间,贾充就经常参与进国家军事行动,西晋建立后,贾充便开始了文职工作,工作表现也是让司马炎先生很认可,泰始年间,西晋刚刚建立,贾充就主政于农业节省用度和整顿西晋官制制度,司马炎先生都称赞他工作做的好。但贾充待人表面上很真情,实际上很腹黑,属于背地里整人的人。贾充与他的一些死党,没有公正的操守,平时主要是在司马炎先生面前大拍马屁,以博得皇帝欢心。此时,贾充的光芒四射,让一些人忍无可忍了。侍中任恺、中书令庾纯见不惯贾充那种拍马溜须,紧跟在司马炎后面的臭德行,再加上贾充与前妻李婉所生之女贾荃嫁给了齐王司马攸,成为齐王妃,担心贾氏一族以后会更加的目中无人,所以两人下定决心必须要想个办法打压贾充。泰始四年,河西、陇西地区连年大旱,许多归附的少数民族在饥饿线上挣扎。受天灾的影响,便诞生了一个新的群体,流民,所谓流民,就是成群结队迁移寻找活路的百姓。流民对于统治集团来说是非常头疼的,他们认为流民是一群饥肠辘辘的魔鬼,为了活命什么事情都做的出来,比较可怕,没有理智可言。历史上流民是起义事件爆发前夕的征兆。秃发鲜卑的首领秃发树机能此时开始蠢蠢欲动。秃发鲜卑是拓跋鲜卑的一支,根据晋书记载,秃发氏的始祖与拓跋氏同出,至八世祖秃发匹狐时,率领部众迁徙到了河西地带,所以也称秃发鲜卑为河西鲜卑。河西作为一个地域名词,所指的地域颇为广泛。故秃发鲜卑之所以被称为河西鲜卑,只是它居于河西一带而言。其实当时居于河西一带的鲜卑,不止秃发一部,还包括陇山以西的陇西乞伏鲜卑部,陇山即今天六盘山南段。居于西海的乙弗鲜卑部,西海即今天的青海。居于湟中廉川的折屈鲜卑,湟中廉川即今天的青海乐都县。居于广武附近的意云鲜卑,广武即今天的甘肃永昌县。居于显美的车盖鲜卑,显美即今天的甘肃武威,另外还有北山鲜卑和麦田鲜卑,鲜卑各部在此地域范围内繁衍生息,五胡之乱的漩涡袭来时,他们各部中涌现出了很多杰出的部帅,我们以后的文中将一一提及。秃发树机能是个非常有见识的鲜卑首领,脑子里是有点儿谋略的,面对出现的饥荒之灾,饥民们对西晋政府赈灾行动的不满,他看在心里更喜在心里。利用大众的负面情绪来轰轰烈烈的搞一番大事业,何乐而不为呢。此时,河西的糟糕局面被地方官员写成紧急奏报递到了司马炎先生的手里,司马炎先生迅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为西晋刚刚立国不久,正着手灭吴大计,此时西部的骚乱就是后院起火呀,如不尽快灭掉,怕殃及国家根基。司马炎马上派胡炎担任秦州刺史,胡炎何许人也呢?他爸爸是曹魏名将胡遵,所谓“虎门将子”。司马炎先生的这步棋,有直接将軍的功效,震慑那些内心躁动不安的人。胡烈走马上任迅速作出部署,对鲜卑各部采取武力高压政策,不听话就暴力让你听话,用暴力都还不乖乖听话,那就直接让你一命呜呼。胡烈大肆掠鲜卑人为奴、增加赋税、强派民役等,没有很好的安抚受饥荒乞活的人们,终于在泰始六年,秃发树机能率部揭竿而起,胡烈率军征讨,兵败被杀。胡烈的死让司马炎先生明白这群鲜卑人民的战斗力不容小视。

图片发自简书App本章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