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不再需要”的背后需要强大的“后台”

(图片选自网络)

武汉市人大常委会最近审议《关于修改或者废止<武汉市防洪管理规定>等16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草案)》,拟修改或废止的16件地方性法规,主要涉及生态文明保护、证明事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等3个专项领域的地方性法规。其中,重点清理证明事项,今后办事有6种情形的证明将“不再需要”。(4月17日《长江日报》)

这6种证明:一是公民享受待遇类:即献血者配偶、直系亲属用血后退还用血费,见义勇为牺牲的直系亲属享受免费公交和游览景区;二是市民办理事项和申请资格类:即设计、制作、发布涉及专利的广告主提供相关证明,申请或投标从事线路经营的资信证明,运输垃圾申请车辆通行的相关证明,申请、举荐见义勇为人员相关证明。

享受待遇或者办理事项是不是仅凭当事人一说,就通行无阻,没有任何门槛了呢?当然不是。笔者看了相关法规修改的前后对照,没有任何一个法规降低了条件,只是简化了手续,方便了群众。这就像能量守恒定律,总的能量没变,变的是它的形态和所处的位置。这“不再需要”的背后,其实需要十分强大的“后台”。

有些进门或过关,可以靠先进的技术设备刷脸或者验指纹即可,但享受某种不是因为自己的先决条件带来的待遇,办事有比较复杂的准入条件的事项,目前尚无生成这样的技术手段,必须由人工进行程序审验。怎么办?献血者的信息,见义勇为牺牲者的信息,专利所有者的信息,投标者的资格信息,见义勇为者的审批信息,除了按法规公开之外,就应该由确认部门及时完整准确地通过网络或者其它辅助手段,向所有需要使用信息的相关部门提供共享。这是强大“后台”的基本要求。

搭建和使用这个强大的“后台”并不是我们想象的这样简单,针对传统认知和作法,目前至少要做到:第一、凡经过法定确认的信息,不必通过领导批准才能供外部共享;第二,凡已经生成的有效信息,不要人为产生延时共享;第三,涉及民生的常规事项要取消定期或集中审批办法,随时办理;第四,提供信息和使用信息要明确责任并各负其责,不得相互推诿,形成真空和隔离带。这是“后台”强大的保证。

在简化手续和取消证明的问题上,不要把它看成是对群众的“恩赐”,因为它本身是不必要、不合理、可替代和无法律、法规依据的。“不再需要”或许是“迟来的爱”,它更是主管部门和公共服务机构应该具备的资格的品质。要主动服务,不是守株待兔。比如公民应该享受的待遇,你不能变成别人向你开口和伸手。那样也会有损当事人的尊严和服务“后台”的强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