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乒乓球大魔王们都满嘴“东北味儿”?

本 文 约 3600 字

阅 读 需 要 10 min

前两天奥运会乒乓球队员接受采访时,有网友提问:为啥大蟒许昕徐州人,普通话一股东北味?

许昕接受采访。来源/网络

小胖樊振东明明广东人,一开口大家都以为是东北的?

樊振东赢球画面

对此,鞍山小马嘿嘿一笑不说话。

马龙背影。来源/网络

要知道,东北话的传染力,可是公认的力度强、幅度广,就连日本乒乓球运动员福原爱,由于教练一度是东北人,队友王楠、郭跃等也是东北人,一度张口就是东北话。日本的另一位运动员伊藤美诚虽说没能享受福原爱的欢迎度,但其实她本人也有在辽宁队打球经历,归国后成为日本的新一任国手。

伊藤美诚与福原爱。来源/网络

回想起来,无论是孔令辉、马琳,还是王楠、刘诗雯,国乒成员里从未缺少过东北运动员的身影,这就很让人好奇,东北地区难道是中国国球运动员的孵化基地吗?

1

从1959年,乒乓球运动员容国团为中国夺得了世界级体育赛事的第一个冠军开始,及至20世纪末,我国产生乒乓球世界冠军的优势区域,经历了从华东沿海到华中地区的逐步转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对西方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为改变国际形象,提升国际地位,振奋民族精神,毛泽东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口号,号召全国人民进行体育运动。国家也加大了体育投入。“一五”期间,国家用于体育建设的经费从1953年的59万元增加到1959年的1316.1万元。

其中,因为乒乓球场地设施简单且不受年龄限制,“全民乒乓”的盛况出现在大街小巷。

新中国推广乒乓球。来源/网络

1952年,中国成立了乒乓球队,并正式加入国际乒联。当时,日本的远台长抽打法在全球占领巅峰地位。1953年,中国队第一次参加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成绩并不理想。

1957年,我国代表团创造出“近台快攻打法”,容国团在1959年拿下男子单打世界冠军,实现了中国在世界竞技体育金牌中“零的突破”。

容国团获得第一个世界冠军。来源/网络

1959年也恰逢新中国成立10周年,结合夺冠的喜事,周恩来总理特将中国生产的第一个乒乓球命名为“红双喜”。

“红双喜”乒乓球。来源/网络

在1961北京举办的第26届世乒赛上容国团、王传耀、徐寅生、庄则栋、李富荣获得了男子团体冠军,庄则栋获得了男子单打冠军,邱钟惠获得了女子单打冠军。

1959-1978年间我国乒乓球世界冠军户籍区域分布图。来源/徐金陆论文《中国乒乓球世界冠军产生的地域特征研究》(其中红色为最多,紫色次之,绿色较少)

从上图也可以看出,在这一时期,东北地区并不是“大魔王”高产地。而是江苏、广东地区。

其实,国乒成为世界最强者的历史并不悠久。20世纪80年代,国际乒坛依然以瑞典、比利时、法国等欧洲球队占优。直到90年代后期,中国乒乓球开始逐渐制霸世界乒坛。这一时期,我国乒乓球世界冠军主要分布在华中区域的河南和湖北,其次是黑龙江、上海和浙江。

1978-2000年间我国乒乓球世界冠军户籍区域分布图。来源/徐金陆论文《中国乒乓球世界冠军产生的地域特征研究》(其中红色为最多,紫色次之,绿色较少)

江苏、河北、上海等城市虽未排到前列,但仍然产生了许多世界冠军。如蔡振华是1981年第二届世界杯男团冠军;曹燕华是1981年和1983年第36届世锦赛女子双打冠军、第37届世锦赛女子单打和团体冠军。

蔡振华教练指导张怡宁和王楠。来源/央视新闻

2

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在体育事业方面采取“地方为主、中央为辅”的财政支出策略,此后,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呈现出了地方性特点。而东北也在这段时间内异军突起。

在地方性体育扶持过程中,辽宁省可谓“煞费苦心”。政府与企业纷纷资助运动员进行训练,除保障在役运动员的生活、医疗及各类用度支出外,还会格外注意运动员的退役安置工作,希望将运动员的整个发展周期送入健康稳定可持续的运行轨道。

正是在一系列的政策下,21世纪后,辽宁成为乒乓球世界冠军数量的第一大省,其次是江苏、黑龙江、吉林、北京等。

2000-2018年间我国乒乓球世界冠军户籍区域分布图。来源/徐金陆论文《中国乒乓球世界冠军产生的地域特征研究》(其中红色为最多,紫色次之,绿色较少)

除了国内因素,国际乒乓球比赛规则的改变也使得世界冠军的分布区域逐渐向北转移。

在“小球时代”,每场比分为21分,球体小、旋转强、变化多,对运动员临场变化的能力要求极高。而当时我们还是以直板近台快攻打法为主,优势集中体现在前三板的争抢上。如在本方的发球轮,首先要明确自己发球战术(落点与旋转),同时对对手的接发球落点区域进行预判,以便于本方第三板选择相应的处理球技术,是攻还是控,这对运动员的脑力和计算能力都是不小的考验。

出生于江苏的蔡振华对战匈牙利名将谢尔盖。谢尔盖连续五次失分,都是在判断上出现失误,也反映出当时蔡振华是讲求战术的。来源/网络

21世纪以后,球体的更换,使乒乓球的旋转减弱、球速降低,这对运动员的力量、耐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想要达到同样的速度效果,需要运动员增加单位时间内力量的输出。这种改变更加适合身材高大、体型健硕的北方运动员。

当然,这些并非绝对因素,任何体能、技术上的改变,都是可以通过科学训练来改善。而东北的体育精神,还要从更远说起。

孔令辉对战瑞典名将瓦尔德内尔。来源/网络

3

东北成为乒乓球冠军的“天选之地”,离不开几代人甚至代代人的共同努力。

早年融合了燕赵文化和齐鲁文化的辽宁,既有燕赵文化中豪气任侠的特点,又有齐鲁文化兼容并蓄的博大。这样的文化特质同样渗透到当地人的民族性格中。经过民族融合、文化融合与地域融合的推进,锐意进取、敢于拼搏的品性也在东北大地扩散开来。

昨天,国历君刚刚讲述了大连人刘长春的故事。(详情可点击:突破10秒大关,中国人用了将近一百年)他“单刀赴会”走上奥运赛场,提振了国民精神,也同时振奋了当时已经沦陷的东北大地。

在抗日战场上,东北抗联的英雄们在全面抗战尚未开始时,就已经奋战在东北各地,牵制住了大批日军。民族精神与热血标签一直烙在东北人民的身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东北地区凭借着不错的工业基础,成为中国北方的工业重地。工厂的集体生活,为各项运动的开展提供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在全国乒乓的热潮下,东北的乒乓热情有增无减。大大小小的赛事从家庭走向工厂,从工厂走向省市、从省市走向全国,直到世界。据统计,目前,中国乒乓球的注册教练员中,辽宁人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不夸张的说,每一个辽宁人,都会有一个省队级别的乒乓球运动员朋友。

辽宁省乒乓球队正是在改革开放之后的多方支持下崛起的,他们将大批拥有乒乓球热情的可塑之才加以正规训练。此外,为了让运动员接受更专业的训练,他们敢于将一些好苗子“送出去”,比如马琳与刘诗雯后来在广东接受训练,马龙与丁宁则在北京接受训练。从如今的成绩来看,不可谓不是正确的选择。不得不说,开放包容的乒乓球文化也是实力强盛的关键。

当然,这也可能是国乒尽带东北味的主要原因(东北话有多魔性,可点击:“老亮了”“我脚着我能”,为什么人人都能快速整两句东北话?)。

马龙对战中国小将梁靖崑。来源/网络

虽说东北话带跑偏了国乒队员的口音,但在欢迎外国球员来培训的国乒看来,地域之分一直没那么重要。因为,无论什么成绩,都是中国的骄傲,也是过去的历史。想要守住奖杯和荣誉,需要团结与努力。

1963年,第27届世乒赛,我国体育代表团再次获得男团、男单、男双三项冠军,时任国家体委副主任的荣高棠将三个奖杯送到中央去汇报工作。毛泽东主席问他们:“这奖杯是不是就归我们了?”荣高棠说:“奖杯是流动的,还需要重新去夺。”毛主席说:“那就是需要重头再来。”

从零开始,重头再来,已经成为中国乒乓球的精神总结,或许这也是国乒如今越来越强的内驱力。

参考资料:

1.徐金陆:《中国乒乓球世界冠军产生的地域特征研究》,《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9年第37卷第2期,第15-22页。

2.刘力瑜:《我国乒乓球注册运动员人才资源分布情况研究》,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硕士学位论文。

3.张娣:《中国乒乓球文化传播》,上海体育学院2020年硕士学位伦文。

4.王修文:《我国奥运奖牌分布地域特征研究》,重庆大学2012年硕士学位伦文。

5.郭鑫:《抗战时期的红色体育研究》,西安体育学院2015年硕士学位伦文。

6.欢钰然:《“乒乓精神”产生的历史过程及核心内涵研究》,西北民族大学2021年硕士学位伦文。

7.李荣芝:《乒乓球运动的历史演进及跨文化传播研究》,上海体育学院2012年硕士学位伦文。

8.张轶:《世界乒乓球运动历史演进与发展格局之研究》,《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年第1期,第12-14页。

END
者丨
樵棂
编辑 | 詹茜卉
校对 | 苗祎琦
排版 | 薛梦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