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也精彩:生态视角下的精神康复服务 | 社工案例计划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昌丽娟

    单位 | 深圳市龙岗区康健助残综合服务中心

文章导读

生态系统理论是一个开放的理论系统,深受达尔文的进化论影响。该理论认为人生来就有与其环境互动的能力,能够从环境中获取有用信息,并且能向环境传达自身的信息,“人在情境中”是一个联合的交流系统,人与环境是一种相互影响的互惠关系。

一、基本情况

阿兴,男,46岁,精神残疾二级。据阿兴亲叔介绍,阿兴病因与家族遗传有关,阿兴父母及唯一哥哥均已逝世,其父母在阿兴8岁那年因病逝世,哥哥在10年前去世,其中阿兴母亲与阿兴哥哥均因突发精神疾病死亡,此后阿兴由父亲的亲弟弟监护照看长大。

阿兴父亲共5兄妹,阿兴父亲是老大,现在世的还有3兄妹,分别为阿兴监护人南叔、一个妹妹、另一个远在加拿大的叔叔,其中在国外的叔叔基本无联系,监护人南叔与阿兴联系最频繁,姑姑有时会来看望阿兴。

阿兴于2000年首次发病,至今住院共3次,最后一次住院2013年,出院后至今规律服药,药物类型为:盐酸苯海索片、护肝片、舒必利片。目前病情尚稳定。

现在阿兴独居在自有住房,一层小平房,自今年6月起享受政府五保户补助,金额为每月1792元,按月发放到其银行卡中,此前一直享受低保补助及残疾人两项补贴。阿兴的叔叔婶婶一家房屋紧挨着阿兴小平房,平日亲情关系浓厚,照顾方便。

阿兴无手机,生活起居饮食自理,未婚单身独居,日常喜欢喝红茶、散步,有吸烟史10余年。

二、服务对象存在问题及需求

(一)从生理-心理-社会视角分析案主的问题

1.生理层面:吸烟20余年,背微驼,常着拖鞋。因家族遗传导致的精神残疾。其他生理功能正常,生活能自理,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是能够独居生活,走出社会的最大的资源优势。

2.心理层面:未婚独身、空虚寂寞孤单感强烈;认知上,能理解他人的话语,与社工交流时会观察社工行为举止,倾听社工说话并就相关问题积极回应,与相熟的人才会交流甚多,与其他陌生人及村民用简单打招呼、只言片语回应;情绪情感上,喜笑形于色,开心会笑的露出八颗大牙,有眯眼、皱眉等不自觉面部动作;行为上,整体行为举止温和,无过激、躁动及暴力行为,为其融入社会提供有利条件。

3.社会层面:家庭角度上,阿兴8岁丧父,35岁失去唯一的哥哥,仅有叔叔一家作为家庭支持网络的唯一支撑,家庭照顾系统薄弱,叔叔时年73岁,想照顾阿兴更是力不从心,且今年其叔叔借用阿兴的一层平房自营小麻将室,基本每天都会有本村及邻村的人上门打牌,人多吵闹,影响到阿兴日常生活和休息。虽然叔叔与阿兴门挨门住着,但除了日常照应,监护人叔叔基本自顾不暇;社会角度上,阿兴经常独自在村里散步活动,在老人活动中心看别人打牌,拿药看医生由叔叔陪同,(因为阿兴无手机,外出稍远距离基本都不会单独一人)本身拥有的独立出行及与社会交往能力受到部分限制。

(二)需求总结

1.生态位——阿兴在社会结构中处于较边缘化的位置,阿兴内心深处对亲情关系的渴望,童年丧父丧母的不幸经历,失去父母的庇护和关爱,让阿兴自8岁以后的漫长人生中艰难成长,与哥哥相依为命,但哥哥在10年前也因精神疾病突发导致死亡,从此阿兴独身一人,父母角色的长期缺席让阿兴错失很多应有的关爱和支持。

2.关联——阿兴虽然经历不幸,但仍拥有天生乐观、活泼开朗的优良品质,对于交友、同辈互助的需求存在但一直被隐藏,因为没有社会支持及与周围环境的良好互动。

3.交互性适应——阿兴对于社会融入、社会参与、社会适应力的需求,希望从周围环境中寻找到对自己有帮助的因素和资源,希望与这个社会有更多的连接与适应。

三、社工如何介入

社工遵循生态视角中的网络间相互依存、交换互惠、非线性原则,从服务对象阿兴的实际处境出发,结合其自身资源及能力,充分发挥个人优点,与阿兴一起面对,积极改变,与周围环境、人和事、特别是同辈群体互动支持,介入阿兴的服务中。日常的入户、积极倾听、情感共鸣等让阿兴感受到专业支持和关爱,打破阿兴长年孤身、孤单的沉闷单调生活,唤醒内心向善向好的阳光一面,萌发其渴望与社会产生更美好连接的动力,具体步骤如下:

1.初期建立信任关系(1月中旬——3月上旬)

2021年1月社工接触到该服务对象,通过家访、电访、走访村委,掌握阿兴基本家庭信息,生活环境、了解阿兴的单身生活状态、服药情况、个人独立生活能力,社工介绍本项目康复服务内容、工作原则及职责,签订服务同意书等文件,确保服务对象的知情同意权及保密权责。

2.中期尝试带领参与康复者小组,增加同辈支持力(3月下旬——5月下旬)

第一步:多次入户,与阿兴交流日常独居生活,了解其基本生活方式、社交情况,社会环境状况,聆听阿兴需求,针对其需求邀请其参加社工的“我和春天有个约会”康复者小组活动,阿兴参加了“九龙湖踏春”和“春风义剪行”两小节活动,在活动中接触到同辈病患群体,阿兴的社交性需求得以浮现并得到发展。

第二步:带领同为康复者的志愿者上门探访阿兴,多层次发展阿兴的同辈支持力,增加与同辈群体的互动,从共同话题、共同患病经历上找到惺惺相惜和情感共鸣。

3.后续继续扩大和巩固社交、同辈支持发展力(6月——— )

今后从单身独居康复者生活质量、社交活动、心理健康、情感支持这几个方面继续对阿兴投入资源支持及专业的社工服务,持续输入希望和关怀,争取恢复阿兴被压抑被弱化的社会功能,探索阿兴更多社会参与的可能性,积极协助其复元,过上有意义、有希望的生活,哪怕单身独居,生活照样精彩。

四、成效

以上案例充分论证社会系统理论下的生态视角处理问题的重要性。

阿兴从参加一次康复者小组活动后,主动表达对于“九龙湖踏春”这类户外活动的喜爱,阿兴在活动中积极参与、遵守小组契约,表现举止文明得体,与组员互动不错,愿意接纳更多可能性,并希望再有任何活动,只要是社工举办的,都会积极报名参加。以此为节点,阿兴对社工的接纳和认可度得到质的飞跃。

阿兴的同辈支持从无到有并得到发展,社工介入前,阿兴基本没有任何同辈朋友及支持,从多次入户面谈建立关系后,阿兴在参与的两次活动中结交到新的朋友,在志愿者探访阿兴时,阿兴能够友好欢迎,并与同辈志愿者群体就共同话题交流,产生了情感共鸣,感受到关爱。与同村一位康复者从九龙湖踏春回来后产生更多自主性连接和互动,阿兴的社交网络得以高质量拓展。

将个人放到社会生态系统中去解决问题,如果只是按以往封闭在家中,活动范围仅限于步行30分钟以内的村-家这一小圈子,就无法利用系统中的资源,社工帮助阿兴走出家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同辈群体的支持等,进入到大的社会系统,不断动态评估服务对象与环境的关系,阿兴的变化在于愿意社工经常来入户探望交流最新情况,愿意主动向社工了解最近有无活动,自己是否能够有能力参加等。

阿兴的胜任能力被点燃,与周围环境间多了一份亲近和熟悉感,归属感,帮助阿兴发展了自我效能感,建立有效人际关系的能力,内在的积极信念以及动员环境和社会支持的能力。例如:5月左右阿兴主动联系医生了解精神病人能否接种新冠疫苗的事宜,并且在咨询后及时完成两针接种。体现了阿兴的自主能力、与环境的良好适应、互动和互惠的生态关系。

2021年我们一起拿社工证

60天社工备考挑战开始啦

我们已连续举办3届

广受社工证备考小伙伴的欢迎

2021年我们重新迭代了不少内容

协助大家高效备考

欢迎加入,与全国小伙伴打卡学习

克服拖延,一起过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