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的世界级珍宝~扇形车库、转车台、亚细亚号SL7-757机车
扇形车库及转车台
大连扇形车库、转车台、SL7-757机车堪称世界级珍宝。解读“大连扇形车库及转车台”,自然要谈及东清铁路。东清铁路是沙皇俄国为控制远东,于1896年至1903年在我国领土内修建的一条铁路,以哈尔滨为中心,西至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南至大连。南关岭至大连之间的铁路于1901年7月动工修建,1902年末直通北方各地。当时,俄国人打算在胜利桥南广场附近建达里尼火车站,绘还制了精美的设计方案。但却没有付诸施工,只修建了临时火车站。
(达里尼临时火车站)
蒸汽机车不像内燃机车、电力机车两端都有驾驶室,所以到达终点后必须调头。为此,俄国人在1901年修建了360度旋转圆盘式转车台。火车司机只要将机车开上转车台,再由两个人同时握住操作杆旋转180度就可以实现调头。为便于存放和保养机车,还修建了5条线路的机关库。在1900年、1901年及1903年《达里尼商港规划图》上均标有机车库,具体位置在今胜利街46号达里尼临时火车站一带。俄国人当时还在海洋街1号区域(今大连机务段)规划建设了东清铁路修理总厂、机车停车场、车厢停放场、轮对停放场等配套工程。
因为建有机车库,胜利街当时命名为机车库大街,所以说,胜利街之由来也是因它而来。
(1901年大连规划图上的机车库)
日俄战争期间,大连的机车、客车几乎全部被俄国人运走,仅有几辆货车停在锈迹斑斑的铁轨上。日军接管后,立即成立野战铁道提理部,将原轨距1524毫米改成国际标准1435毫米,从日本各铁路局搜集来一些机车与客车,开辟了一条野战铁路。野战铁道提理部办公楼即胜利街33号,原是东清铁路公司护路事务所。1907年4月,“满铁”迁到大连,从野战铁道提理部手里接管铁路,成立了大连护路事务所。
最初,“满铁”的铁路设备多由美国制造。当时,“满铁”机车的前面大都悬挂着一个大铃铛,火车一进站就会听到当啷当啷的声音。这种铃铛叫“母牛铃”,因为美国火车多在大平原行驶,为驱散横过铁路的牛群,特意设计了这样的装置。以“拿来主义”闻名的日本却不知其所以然。
欧美国家经常诋毁我国山寨的。历史上,哪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不喜欢山寨,哪一个不是依靠山寨发展起来的?日本当年就拷贝了德国模式。“满铁”经营大连,也山寨了俄国的规划。
铁路运营离不开完备的车辆工场。因为东清铁路修理总厂规模偏小,日本人打算建造一个更大的工厂。“满铁”总裁后藤新平认为,市区内建造大型工厂会阻碍城市建设,一定要将工厂建在市郊。根据他的意见,工厂选址北沙河口。那里是仅有数户中国人的小村庄,阻力小,更便于开发建设。
(满铁沙河口铁道工场)
1908年7月,“满铁”沙河口铁道工场开工建设,1911年7月正式营业。与此同时,“满铁”扩建俄占时期的机车库。我在《“满铁”旧影》里看到了一张1908年拍摄的扇形车库扩建照片。
(1901建机车库,1908年扩建)
(1915年大连市街图局部:机关库,即机车库)
查阅俄国侵占时期的规划图,总会有新的发现,俄国人当时准备建造完整的扇形车库,仅完成了规划的一部分。世界上第一个扇形车库普遍认为是1839年出现在英国的北米德兰铁路,那是一个有16条铁轨的机车库及转车台。俄国人处处比肩英法美,所以大连机车库的规模肯定不会比英国的小。建设新城市必须脚踏实地,配套设施不可能一步到位。根据1908年老照片可以看出,左侧的五个拱券门样式的机车库是俄国人建造的扇形车库,右侧正在修建的五个方形门样式的机车库是日本人新建的。
达里尼火车站毕竟是临时建筑,越来越不适宜城市的发展。因为空间狭小,不可能进行扩建,“满铁”立足于长远发展,在1916 年10月利用废弃的东清铁路修理总厂建20 条线路的机车库,1918年竣工,命名“满铁”大连机关库。此后,“满铁”又多次拓建机车库,1929 年扩建为 25 条线路,1931 年扩建为 35 条线路。俄占时期建造的机车库则在1935年至1937年建新火车站时拆除。1945年8月22日,苏军进驻大连,接管铁路系统,“满铁”机关库改名为中长铁路大连机务段。
(上世纪20年代转车台旧影)
(1930年大连图绘局部)
(1950年代转车台旧影)
大连虽然年轻,却保留着众多具有丰富历史内涵的工业文明遗址。老车库呈半圆状,形似扇子,故被形象地称为“扇形车库”,转车台则被人们叫做“转车盘”,它们是世界存世年代最早的蒸汽机车遗迹。
“亚细亚”号
扇形车库曾经存放着 “亚细亚”号——“SL7-757”牵引机车。
(2010年12月31日摄)
“亚细亚”号高速列车是蒸汽机车,由日本川崎公司设计制造,机车长25.67米,为全封闭流线型,设计时速为130公里,运营时速为85公里。“亚细亚”号仅生产了12台,其中9台是在日本组装后运到大连,其余3台是将运零部件到大连满铁沙河口工场组装。12台“亚细亚” 号机车全部在中国服役,担当东北地区高级豪华客车的运输任务,包扩新京(长春)—朝鲜釜山、新京(长春)—大连间高级列车的牵引任务。
“亚细亚”号机车为非常靓丽的深蓝色,车体为淡绿色+纯白色彩条,共六节车厢。第一节为行李和邮政两用车,第二节为三等车厢,定员88人,配有沙发软椅,4人对面而坐。第三节为餐车,内部装饰豪华,共有9张餐桌,36个餐位,餐台上摆放着鲜花和水果;除供应各种高档酒水饮料外,还有专门调制的鸡尾酒。餐车的服务充满了异国情调,服务员全部是金发碧眼的俄罗斯美女。第四和第五节车厢为二等车厢,定员分别为68人、60人,配有可调沙发坐椅,轻按电钮便可调节角度。最后一节车厢位于列车尾部,由观光室和座席组成,观光室设豪华安乐双人座沙发椅,可坐12人;座席车厢里配有书架、桌子等,乘客可以在旅途中写信、看书、下棋。“亚细亚”号大约运行了十年时间,1943年12月停运。
许多老人向我讲述过“亚细亚”号旧事。它曾是世界上最快的列车,轱辘比人还高,“大鼻子”[①]还把一组车厢当作战利品运到了莫斯科。
“亚细亚”号轶事更令人着迷。有两部侦探小说是以“亚细亚”号为线索的:一部是鲇川哲也1950年以“亚细亚”号列车表作为破案依据创作的《佩德罗夫事件》,一部作品是加纳一郎创作的《特快“亚细亚”号杀人行》。
鲇川哲也原名中川透,幼年时举家迁居大连。在连期间,他亲历了大连的异域之情,目睹了“亚细亚”号兴衰,因此有了《佩德罗夫事件》故事的雏形。1944年,鲇川哲也返回日本东京,因为遭受空袭,《佩德罗夫事件》手稿付之一炬。6年后,痴情于“亚细亚”号的鲇川哲也依靠记忆重新创作了《佩德罗夫事件》。
加纳一郎本名山田武彦,1939年来连,寄养在叔父家,在春日小学(今二十四中)读书。他也亲历了“亚细亚”号兴衰,因此诞生了另一个“亚细亚”号的故事。
说起“亚细亚”号,还有令大连人更自豪的事情,著名长跑健将宋长明的绰号也叫“亚细亚”。1933年,年仅16岁的宋长明在几久屋(今新天百)学做厨师。后来,他在丰稔油坊季姓朋友的带领下练习长跑。因为越跑越有耐力,宋长明便在腿上绑着沙袋子跟随自行车跑。当时,他每天都要跑很长的路线,起初是从中山广场跑到星海公园,后来延伸至黑石礁。1935年至1937年,宋长明连续三年荣获大连万米越野赛冠军。1938年,以他为首五名大连人组成“明驼”长跑队。1938至1940年,大连人连续三年在接力比赛中战胜日本人。每次比赛,宋长明总是跑最后一棒,担任冲刺角色,因为他跑起来像风一样快,日本人都把他叫作“亚细亚”。能被誉为“亚细亚”是无尚的荣耀。
过往来兮,日新月异,很多事务随着流失的光阴慢慢地退出了历史舞台。现在,“亚细亚”号牵引机车仅存世两辆,除大连的“SL7-757”外,沈阳蒸汽机车博物馆存放着“SL7-751”,它也是来自年轻的滨城。
2013年末,我把用数年时间撰写的工业遗产相关资料及建议交给大连民进,由大连民进整理成提案《大连应加大保护城市工业遗产》。2014年1月6日至10日,大连市政协召开第十二届二次会议,该提案审议通过,成为第38号提案,“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和工业遗产”也写入当年的“政协1号提案”。令人遗憾的是,SL7-757机车已于2013年夏秋之际悄然运至沈阳。
2013年3月5日陪央视《走遍中国》栏目组拍摄,
央视记者惊叹大连还有这样极具内涵的工业遗产。
大连应加大力度保护城市工业遗产
民进大连市委
大连拥有完备的近代工业文明,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其工业文明不但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放眼世界,“转车台”、“有轨电车”、“达里尼中央发电所”、“达里尼铸铁工厂”等工业遗产也属于“隐形冠军”。而近年来,一些著名的工业遗产却没有得到有效保护……民进市委建议加大对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力度,对我市工业遗产的数量、分布和保存状况进行调研,把大连工业遗产作为重点工作进行全面的规划。
现状:一些有价值的工业遗产没有得到有效保护
工业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具有历史学、社会学、建筑学和科技、审美及传统教育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包括工厂、车间、磨房、仓库、店铺等工业建筑物,矿山、相关加工冶炼场地、能源生产和传输及使用场所、交通设施、工业生产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相关工业设备、以及工艺流程、数据记录、企业档案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存。
民进市委在调研中了解到,近年来,伴随着城市改造和产业机构调整升级,工业项目向城市外部工业园区转移,一些有价值的工业遗产、遗存、遗址,在没有得到有效保护的情况下,陆续从人们的视线中永远地消失了。
建议:打造工业特色文化品牌
民进市委指出,工业遗产的消失所导致的城市文化断层将对城市个性特征带来无可挽回的伤害,最终导致城市面貌、形态、文化上的趋同化,高楼林立,千城一面,没有城市历史记忆的符号,没有城市个性魅力和品味。民进市委建议加大对城市工业遗产的保护力度,把大连工业遗产作为重点工作进行全面的规划,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带动大连工业旅游,让游客在参观、休闲、体验、互动中领略大连工业发展之路。
打造自来水公园
胜利路南(大连三十六中南面)的广和配水池系城市起点工业遗产。广和配水池不仅是中国自来水工程的重要实物,而且是周总理生平事迹的重要见证地之一,具有丰厚的人文底蕴。民进市委建议学习和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利用原有老建筑,结合花园城市的特点,打造具有滨城特色的自来水公园,为大连增添一处美丽的风景。
建达里尼中央发电所
电力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是国际大都市的基础。大连城市建设起点很高,临摹自时尚之都巴黎。1902年大连发电所建成。随着城市化的步伐,大连第一发电厂、大连第二发电厂(大化发电厂)、大连第三发电厂相继拆迁,老大连的老发电厂仅剩下达里尼中央发电所(大连造船厂中心变电所)。民进市委建议利用老厂房建造大连发电博物馆能更好地保护大连的都市化标志。
建机车博物馆
海洋街1号附近就是扇形车库及转车台,全程沈阳铁路局苏家屯机务段大连运用车间,于1908年建造。扇形车库、转车台、SL7-757“亚细亚”号机车不但存世稀少,而且是蒸汽机车时代的见证,属于世界级的珍宝。越来越多的人将蒸汽机车游作为自己的旅游项目,将蒸汽机车观赏作为自己的旅游目的地。民进市委建议我市应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扇形车库、转车台、SL7-757“亚细亚”号机车,精心打造大连机车博物馆,树立起中国工业旅游的一面旗帜。
举办大连电车节
大连老电车承载着许多城市故事,周恩来、沈从文、丁玲都曾乘坐过它。电车是大连移动的风景,当然也应该有一种美丽的诠释。民进市委建议通过建造大连电车博物馆、建造电车餐厅、举行电车婚礼、打造中国电车节等多种形式带动旅游业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市文广局对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
第0038号提案的答复意见
大文广函【2014】42号(D)
民进市委:
贵委提出的关于加大对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力度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贵委对我市城市工业遗产保护的关注和支持!
大连是共和国工业长子,拥有较为雄厚的重工业基础、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但是自1995年始,为促进大连城市的发展,大连工业企业的搬迁改造工作拉开序幕,近代工业遗存开始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为加强对我市工业遗产的保护,保留体现城市独特个性魅力及品味的工业记忆,我局近年来做出了以下几点努力:
一、2009年市文物部门在相关单位的支持和配合下,组织人员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基本摸清了我市工业遗产的家底和分布状况,并撰写了《近代工业文明的记忆——大连工业遗产调研报告》。在全国第三次不可移动普查过程中,我局借此契机,专门把我市工业遗产作为一项普查内容纳入到工作当中,为我市的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提供了决策参考。2013年由我局和大连广播电视台联合录制的纪录片《大连往事——一座城市的工业遗产记忆》在央视、大连电视台播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极大的提高了公众对工业遗产的保护意识。
二、2012年根据市政府指示,市文物和相关部门精选出46处反映大连近现代工业发展状况、具有代表性的工业遗产,推荐申报辽宁省工业遗产保护名录。2013年我市新公布的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6处具有重要价值的工业遗产,如,满铁扇形机车库旧址、沙河口净水厂旧址、东省铁路公司护路事务所旧址等。今年我局还与市财政局就我市文物保护专项经费进行了联合调研,拟出台《大连市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积极为我市文物保护工作争得资金上的支持。
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的满铁大连机务段扇形车库及转车台、及SL7-757“亚细亚”机车等都是蒸汽机车时代的见证,弥足珍贵,扇形车库已于2013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02年建成的120马力发电机的中央发电所开始向港区、工厂和市区供电,开创了大连用电历史的先河。大连电车是继天津(1906)、上海(1908)之后,中国第三条,也是东北第一条有轨电车。经过100多年的发展,有轨电车已经成为大连城市符号,更成为大连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着国内外大量游客。利用这些宝贵资源建工业博物馆、打造特色服务项目等,都是一些很好的建议,我局十分赞赏,但这些需要所属部门提出申请。我局已建议有关所属部门认真研究筹划,适时提出申请,只要条件具备,我局作为文物主管部门将给予大力支持和配合,并提供政策、业务上指导和帮助。
三、大连城市供水事业源于1879年,迄今已有139年,是全国城市供水发源地。随着城市供水事业的发展,在不同时期兴建了大量的供水设施,有的根据需要已经进行了改建扩建,有的已经被拆除。但是,对于一些有历史价值龙引泉水源地和沙河口水厂保留的滤过室等建筑,已经列为我局的城市工业遗产目录中,龙引泉水源地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至于广和配水池,是正在使用的城市重要供水设施。其建筑本身和在那里发生的历史事件都有着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尽管多次对其进行改造,但是出于对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视和尊重,市自来水集团公司没有对外部原貌进行改动。市水务部门认为,由于其为城市供水重要设施,厂区内高压电及水泵机组全天候运行,加上其配水范围占市区1/3,从运行安全考虑,所以该配水池无法建成供游人旅游随意近距离接触的主题公园。鉴于此,因其自身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下一步我局将在广泛征求市规划、水务等部门意见的基础上,争取将其纳入大连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中。
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国资委、经信委、规划、城建、文物、铁路等多个部门的密切协作,及全社会的关注支持。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从职责出发,继续开展以下工作:一是积极与相关部门协作、沟通,共同做好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二是争取将更多有重要价值的工业遗产列入各级保护文物单位,明确其法律保护地位。三是鼓励和支持企业及社会力量对有价值的工业建筑旧址进行保护性开发,特别提倡设立各种门类的工业博物馆、纪念馆或发展文化创业产业。四是通过编辑出版物、拍摄纪录片、与媒体合作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进一步提高公众对工业遗产的保护意识。
再次感谢贵委对我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2017年3月16日拍摄~
大连机车库将改造为大连机务段办公楼
外部
内部
规划图一部分
效果图
余作《图说大连老房子》(未版)4部,100篇,40万字,涉及120多栋大连老建筑及时代地标历史人文。不因袭任何前作及谬传,均亲自考证,尽可能还原真实历史。
没有任何本土官方文史机构参与、支持及帮助,涉及史学成果认定具有唯一性,任何媒体及个人引用须按照国家著作权法规注明出处。仅供大连的朋友及喜欢大连的朋友欣赏。
2011年至2014年在《新商报》作138篇“大连物语”精选近百篇合集出版,即将于读者见面。致谢!
[①]坊间, 老大连人对俄国人的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