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问宰相人选,刘伯温推荐了3个人,结果全部惨死
每一个时代,总有一些各方面能力突出的人,用他们的智慧和能力震撼着后世的我们,也给那个时代带来巨大的影响,比如朱元璋和刘伯温便是这样的存在,前者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后者是明朝的开国功臣,做出了很多优秀的决策。
然而非常令人无奈的是,有能力的人并不一定能够获得很好的结局,比如刘伯温给朱元璋推荐的三个优秀人物都没有获得好的结局。
刘伯温是个非常优秀的存在,因此深得朱元璋的器重,朱元璋甚至在重用他人的时候都会征求刘伯温的意见。
有一天,刘伯温和朱元璋之间有这样的对话,此时正值李善长因为生病而退休,朱元璋前来寻找刘伯温,问他谁可以接任宰相的职位。
朱元璋先问道:“杨宪可以吗?”显然的,这是一个带有陷阱的问题,因为刘伯温和杨宪的关系非常好,而朱元璋又是一个非常多疑的存在,倘若他同意了这个说法,那么必定没有好果子吃,至少会被刘伯温安上结党营私的罪名。因此刘伯温想了一下之后说道:“杨宪这个人有宰相的才能,却没有宰相的器量。”
后来,朱元璋又问道:“汪广洋可以吗?”这是一个没有站边的人,或者说是一个并不属于刘伯温阵营的人,所以刘伯温也不会推荐他,告诉朱元璋:“他比杨宪还要浅薄。”
后来,朱元璋又说了一个人,此人便是朱元璋非常中意的胡惟庸。刘伯温听了之后说道:“这个人是匹拉车的好牛,但只怕它力气大了会把车架都顶烂。”
虽然在某种意义上,刘伯温是带有自己的私心的,但是对这三个人的评价都是比较中肯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刘伯温顺利通过了朱元璋的测试,也让朱元璋不禁发出感叹:“看来,能当我的宰相的,只有先生你了。”
然而有趣的是,刘伯温是个硬脾气的人,他听了朱元璋的话之后,没有接受宰相的位置,反而说道:“我这个人嫉恶如仇,对于繁杂的事情又没有耐心,当宰相只怕辜负了圣上的恩宠。天下人才多的是,皇帝你慢慢找吧,不过,目前来看,还没有人担得起宰相这个职位。”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朱元璋对刘伯温颇有怨言,并在自己彻底稳定了局面之后,将刘伯温打发回了老家。
而在刘伯温回老家之后不久,杨宪便倒台了。而胡惟庸更是趁热打铁,直接攻击刘伯温在老家不安分,使得刘伯温彻底失去了朱元璋的信任,并且在生病的时候,被胡惟庸一看望就去世了。
或许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缘故,所以胡惟庸给朱元璋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并且后来也走上了不好的结局。
而汪广洋原本是朱元璋拿出来想要制约胡惟庸的存在,但是此人不争气,最终成为了胡惟庸的跟班,所以朱元璋才建立了特务机构,而汪广洋也没有获得好的结局。
当然了, 以上的推论也不过是从《明朝小史》等一些史料记载中参考而来的,至于朱元璋是不是真的向刘伯温问宰相人选,刘伯温是不是推荐了胡惟庸、汪广洋等3人,我想还得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之后才能给出准确的答案。
不过关于朱元璋和刘伯温、胡惟庸等开国大臣的“爱恨情仇”,各位读者倒是可以去看一下“文字鬼才”马伯庸写的《显微镜下的大明》,关于这些,在他的书中都有写到。
马伯庸从明代的一系列罕见民间档案文书里挖掘出许多尘封已久的故事,在书中,我们能看到朴实的百姓诉求,狡黠的民间智慧、微妙的官场均衡之术,作者对历史的解析非常独到,情节也比较吸引人,读起来意犹未尽,总之,本书写得很有意思,从一种不同的视角去解读明朝历史,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看一下!
喜欢的读者可以直接点击下方链接购买!
参考资料:《明史》
关注【无风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