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舒为唐山大地震写下的几行文字

我妈说,Z姨也得癌症了,在家等死。

Z姨是我妈曾经一个教研室的,年龄会小她一些。

我思绪一下子就飞回到了那些曾经在学校里住的日子,那几年的感觉是Z姨家里磕磕绊绊,鸡毛蒜皮,吵闹不断。她的婚姻是后结合的,地震之后。

不知道有没有人研究过这个社会课题,就是唐山大地震之后,重新组合的家庭状况和婚姻幸福指数调查。

我有一个感觉,唐山地震之后的十年之内,街头烧纸祭奠的并不是特别多,只在每年七二八的前后几天,交叉路口会有一些零星的烧纸。倒是最近些年反而更加密集了起来,且愈演愈烈,多到了政府不得不出台一些管理办法等等,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随着时间推移,祭奠的反而会多了起来这个现象值得思考。

我自己瞎猜这里头有两个主要的原因,其一是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人们会暂时性地选择封闭情感,只有随着时光的推移,那些浓烈的情感才会慢慢被释放出来。另一个原因是社会乃至群体的因素。(文革后人与人的关系你应该是知道的,这个就不必展开多说)。

没经历过唐山地震的人,脑子里想象的当时一定是哭爹喊娘一片凄惨,毕竟霎那之间24万人死于非命,这些人如果排队去吃麦当劳,一定得从东区排到北岸吧?哦,原谅我的不良。不过除了广岛原爆那一回,近代历史上我还真不知道哪次灾难会比唐山大地震更加惨痛。(从这个角度来讲,社会学真应该深入去研究一下这个课题,一定能研究出不少成果来。)可是让我这个亲历者来告诉你一点真相:

人们从废墟中出来之后,脸上普遍的表情看不到什么悲痛欲绝,更多的是麻木;

那个时段人们见面寒暄问候比较流行的话是:你家死了几个?

那时候居然也会流行黄段子,其中有一个颇为少儿不宜的,说姐夫从废墟里爬出来没顾得穿衣服就去救小姨子,以下仍旧不得不删去若干字;

震后顾不得去安葬死去的家人,参与去抢劫物资的大有人在;

……

作为一个天真的文艺少年,我不禁捉急,嘿!你们不是应该悲伤一点吗?你们这样戏谑的态度真得对吗?至少在外表上也得装装样子不是吗?

可惜我决定不了任何事,生活依然就是这样持续着,死了的就死了,混得好的在家里还存了张照片,混得不好的连孩子的姓氏都改了,从此阴阳相去。剧变之后,很多家庭重新排列组合,(怎么看起来跟新移民的状况有某种神似?),不管了解不了解,生存是第一位的,双方都迫切地需要抱团取暖或者应对纷至沓来的各种困难,(那个时代房子还不是现在这个级别的大问题呢,无非是买取暖煤,搬运冬储大白菜,修筑简易棚之类的),于是催生了一大批后结合的婚姻,像Z姨这种,各自带着原来的孩子,各种购并重组的样例比比皆是。这看起来有点工业化生产的节奏,只不过仍旧有点七拼八凑的草率。

当然了,日子总得往下过,没了谁,地球都一样欢快地转个不停。

在这里,爱情还重要吗?梦想还重要吗?曾经一起的过往美好还重要吗?你说呢?况且很多原装的婚姻,不也是一地鸡毛,半生琐碎?

可终究会有些时候,也许是夜深人静,也许是佳节催泪,会不会那嘎然而止的片段忽然重又鲜活地播放一遍,那些故人的温柔,那些逝去的美好,那些叹息那些泪?

人啊,活着真不易,有的时候不想,有的时候不能,有的时候不愿,等到终于直面自己真心的时候,发现它早已经千疮百孔,破碎不堪。

年年都有今天,七月二十八日,唐山大地震那年,是1976年,那年我八岁,还看不懂这个世界。(现在也看不懂,也不想懂),谨以一个幸存者的身份写点东西,聊向那些虽然经历诸多苦难,仍旧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人致敬,这个世界,其实亏欠你们一份关注。

关注天舒

扫描二维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