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优秀的背后,都藏着日积月累的力量

  • 日积月累

“懂的许多人生的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相信每个人都会有类似知道却没做到的时候。所以有时候,只讲道理的说服人比较骨干,对方会说道理我也懂,就是做不到。之所以这句话能引起大家的共鸣,真的是说的好有道理。

这就是知道与做到之间要跨越的巨大鸿沟,比如像日积月累这样道理,太简单太普通了,所以越是简单越是普通的道理,就越难以引起我们的重视。

这个国庆假期8天,班级英语老师要求一年级的孩子们每天英语阅读打卡,细心的家长都能体会到日积月累对孩子的改变。从孩子们第一次磕磕绊绊读完,多数用时50秒左右,到假期最后一次用时30多秒,每个孩子阅读熟练度都提升了一个等级,家长们每天帮助孩子录视频也深有感触。这就是坚持的力量,同时,也仅仅是孩子们在日积月累过程中一个起点的体验。

从“挣扎”着读完到熟练阅读,孩子们在8天假期中收获了日积月累带来的变化。这么好的引导机会,值得每一个家长以此为契机,帮助孩子去理解什么是日积月累的力量。

从引导孩子们对比现在和过去的变化开始,让孩子自己去听,自己说说有哪些变化。引导孩子们再面对拦路虎时,记得这次自己是怎么从不熟悉到熟练的,帮孩子总结量变到质变的规律。

从每天的坚持中让孩子体验日积月累的力量,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法做事情的收获。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单纯讲道理好像是苍白无力的,而当孩子们经历了,体会到了变化,再跟他一起分析,就会事半功倍。英语学习与阅读习惯培养是一样的,也需要日积月累的坚持,也需要听说读写的循序渐进。

每一个优秀孩子的背后,都会有深谙日积月累力量的家长。

最重要的是孩子、家长与日积月累间形成了一个正循环关系,孩子越是坚持,受益和收获会逐渐显现,当孩子面对的障碍逐渐变小时,学习起来就会越来越轻松。

家长看到了孩子的变化,要懂得及时抓住机会因势利导,让学习的飞轮转起来。

孩子毕竟是孩子,会有做不到的时候,这时正是考验家长格局的关键时刻,有的家长懂得用坚持和鼓励来推动,帮助孩子进入越努力越优秀的正循环。

也有的家长有“树大自直”的观念,自己先放弃了坚持。有时候,不是孩子没有坚持,而是家长做不到坚持。

  • 对日积月累升维

“一万小时定律”与日积月累很符合,但这里也有一个陷阱,如果只是低效的重复一万小时定律,就容易陷入“低水平的勤奋”。比如有时候我对自己的英语打卡的感觉,就是单纯的为完成而完成。再后来,逐渐有改善是因为每天要给孩子读英文绘本,还要经常要跟外教交流,倒逼着自己去学习,才走出被动学习困境。

所以,对一万小时定律的应用,还是要再打几个补丁,比如同时具备这几个条件:

一是方法正确;二是及时反馈,不断升级迭代;三是有兴趣。

有了这几个条件的保驾护航,再用一万小时打磨,对一个领域的精通很可能会具备一米宽N米深的境界。

  • 多维学习的日积月累

日积月累最好的持之以恒是看到了自己的变化,而激发的自主性学习。

比如孩子们每天英语打卡阅读中,有家长的督促鼓励,也有老师的点评反馈,再就是孩子们一起的互动性学习氛围,每一个环节都在给予孩子们积极的反馈,所以孩子们在坚持中,收获了阅读的熟练度。而,国庆8天的打卡学习对孩子的学习征途来说,仅仅是沧海一粟。

在“学习金字塔”模型中,多维的为孩子创造学习环境,也是考验家长日积月累力量的关键。

从被动学习的“听讲-阅读-视听-演示”,再到为孩子延伸环境的“讨论-实践-教授他人”主动性学习,家长的一小步努力,就是孩子的一大步收获。

从小收获里积累,用一个一个的积累去串起孩子的优秀链,这一步任重道远,需要家长们坚信日积月累的力量并践行,孩子们的优秀一定也是水到渠成。

比如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从孩子不会读书到能自己识字爱上阅读,这期间一定先是家长每天陪伴读书在前,才会逐渐引导孩子喜欢上阅读。

而不是像也有的家长说的:“我家孩子不喜欢读书,给他买了书也不看”,习惯养成需要引导,需要培养,岂能只静待花开?

相信日积月累的力量,是因为看到了日积月累的改变;相信日积月累的力量,是因为尝到了日积月累的收获;越是相信,越是坚持;越是坚持,越是有效......

  • 突破阈值

如果你坚持了,还没有看到效果,那是还没有到达突破阈值的关键点。

比如水在100度时会沸腾,如果你的坚持还没有看到水的沸腾,说明日积月累的力量还不够。

所以,学习这件事

不止是孩子,家长也一样,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坚持,等待那个日积月累的阈值来临。

归来,还是少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