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黑龙江大学的王姝颖趁学校放假...
1986年,黑龙江大学的王姝颖趁学校放假,去舅舅家做客,看到舅舅5岁的孙子用根绳子拖着一个“铁疙瘩”到处玩耍,身为考古学专业的学生,王姝颖对古物非常敏感,连忙喊住了侄儿,叫他将铁疙瘩拿过来瞧瞧,才发现是一枚印章。
王姝颖一上手,才发现这不是什么“铁疙瘩”,而是一枚铜印。她翻到印面那边,却惊讶地发现上面刻着弯弯曲曲的线条,连自己都不认识。
于是,王姝颖拿着这枚铜印问舅舅这件东西的来历,舅舅挠了挠头,说:“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收的,看着挺结实,就给娃儿玩。”
原来,王姝颖的舅舅是做废品回收生意的,他前几天收拾废品仓库时,发现了这铜疙瘩,不过,连他自己都忘了这是什么时候收来的。当时他5岁的孙子也在,看着铜疙瘩,嚷嚷着要玩,于是他用根绳子串住了铜疙瘩上面那个孔,交给了娃儿去玩。
王姝颖听说是舅舅收的,琢磨着就算是件古物,年代也不会很久远,就将它还给了侄儿,没当一回事。
过了一个月,考古专家张泰湘来到黑龙江大学给考古系的同学上课。张教授的课讲得妙趣横生,同学们听得如痴如醉,可惜,这场公开课很快就结束了。同学们不过瘾,拉着张教授不让他走,提了很多关于考古学的问题,张教授非常有耐心,一一为同学们解答问题。
见同学们都问得差不多了,王姝颖连忙举起了手,她将舅舅家的那枚奇怪的铜印章告诉了张教授。张教授一听印面是弯弯曲曲的文字,神色马上凝重起来,于是就外形,特征问了问王姝颖,接着郑重地嘱咐道:“这怕是金代的文物,你赶紧回去将它带过来。”
王姝颖一听是金代的东西,哪里还敢大意,连忙赶回了舅舅家。
王姝颖刚到舅舅家门口,就差点吓坏了。只见一只土狗尾巴绑着“铜疙瘩”满院跑,侄儿在后面哈哈大笑,王姝颖心中一紧,连忙拦住土狗,拾起一看,果然是那枚印章,好在印章没有损坏,她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了。接着,王姝颖用一颗糖和侄儿换了印章,并和舅舅打了个招呼,说把铜印带到学校去鉴定,然后火急火燎赶往学校,将它交给了张教授。
张教授如获至宝,连忙戴上手套,拿着放大镜,翻来覆去地研究起来。看着看着,张教授越来越兴奋,他大声告诉王姝颖说:“这个弯弯曲曲的印文叫'九叠篆’,九乃数之终,多用官印。这枚铜印确实是金代的印章,非常稀有,价值连城呀!”
后来,黑龙江多名文物专家一起对这枚铜印进行了鉴定,证实了张教授的判断。
这枚铜印印面上弯弯曲曲的字是汉字篆文“迷里迭河谋克之印”,铜印底座边长5.9厘米,厚1.5厘米,印钮为扁方形,长2.7厘米,厚1.6厘米,高3.4厘米。除了印面,印背左右皆刻字,左侧刻有“礼部造”,右侧刻有“定卜九年五月”,所谓大定,即金国完颜雍当皇帝时的年号。
印上的“迷里迭河”是地名,而“猛安谋克”则是金代女真族的军事和社会组织单位 。
据《金史·兵志》:其部长曰孛堇,行兵则称曰猛安,谋克,从其多寡以为号。猛安者,千夫长也;谋克者,百夫长也。
1114年,金朝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定300户为谋克,10谋克为猛安。也就是说,“迷里迭河谋克之印”是迷里迭河一名百夫长的印章。此类印章不仅稀缺,还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因而被专家列为国家一级文物!
因此,张教授对王姝颖说:“这是一件价值连城的文物,你去做你舅舅的思想工作,将它捐献了,充分发挥其价值!”
王姝颖连连点头称是。
意外的是,当舅舅了解到这个“铜疙瘩”的价值,再听外甥女王姝颖说要无偿捐献时,却面露难色。
舅舅向王姝颖坦言,并非自己不舍得捐献,只是家里的条件不好,如果能换点钱那就最好不过了。
王姝颖非常理解舅舅的心情,便将舅舅的话原原本本告诉了学校和相关专家。而后,哈尔滨市文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和学校的老师以及王姝颖一起出动,给舅舅做思想工作。
最终,舅舅被他们所感动,并认识到一级文物的重要性,欣然同意捐献,当然,学校和文物管理站都对发现者给予了一定的补偿。
如今,这枚“迷里迭河谋克之印”收藏在哈尔滨市文物管理站,因其珍贵,该印章禁止对外展出。
不得不感叹,如果不是“舅舅”收拾废品站,不是他孙子嚷嚷着要玩,不是王姝颖碰巧看见又向张泰湘教授提问,或许这块价值连城的文物将一直蒙尘,成为一个毫不起眼的“铜疙瘩”,甚至被当成废铜处理掉。
幸好,“迷里迭河谋克之印”最终被发现,而王姝颖的舅舅也深明大义,无偿捐献了这枚珍贵的文物,让这枚印章得到了妥善保存,为我们研究神秘的猛安谋克制度提供了珍贵的文物资料。而“迷里迭河谋克之印”被发现的过程,也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感,让它有别于众多文物,多了一份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