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压药饭前吃还是饭后吃?这3大原则要牢记,否则吃了等于白吃

我国是一个高血压大国,全国有近3亿高血压患者,每天都有数千万的人在服用降压药物。然而很多人虽然坚持吃药,血压却并没有得到稳定的控制,经常出现波动。那么如何用药才更科学呢?降压药到底该饭前吃还是饭后吃?王药师为您解答。

打开WiFi万能钥匙,查看更多图片

降压药是餐前服、餐中服或餐后服,要看进食是否影响药物的吸收程度和速度,或药物是否有明显的胃肠道反应。也就是说,仍然要依降压药种类而定。

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和β受体阻滞剂

这两类药的后缀分别为“普利”和“洛尔”。这两类药的服用,一般不需要讲究餐前或餐后。但有一个特例,短效药卡托普利,其吸收会受到食物的影响,餐后服用效果差,建议餐前1小时服用。

另外,一些老年人、心衰、糖尿病患者,为了避免空腹服用引起低血压,服用这两类药时,可与食物同服,以延缓吸收,总的降压效果不受明显影响。

2.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这类药物名称后缀为“沙坦”,如氯沙坦、缬沙坦、依贝沙坦。它们多数不受食物影响,餐前或餐后服药均可。

3. 硝苯地平控释片和氨氯地平

不受食物影响。

4. 非洛地平缓释片

应空腹或清淡饮食后服用。

5. 维拉帕尔缓释片

应在进食后服用,若在空腹时服用,容易引起胃部不适。

6. 利尿剂

每日用药1次时,应在早上服用,以免夜间小便次数增加,影响休息。

7. 氢氯噻嗪

口服吸收快,但不完全,进食能增加吸收量,建议餐后服用。

偶尔漏服一次降压药一般不需要补服,在下一次该吃药的时候记得按正常剂量服用就行了。绝对不能将两次药量合为一次服用,否则极易造成血压急速大幅下降,这种情况是相当危险的。

正常人及多数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波动表现出一定的可重复性的规律。即清晨4~5时开始上升,6~8时达到全天最高峰后逐渐平稳;16~18时再次出现一个小高峰,其后缓慢下降,凌晨0~2时达低谷并维持至4~5时。全天呈现“昼高夜低、双峰一谷”的长柄勺型曲线特点。

根据夜间血压的变化情况,可以将高血压患者分为杓型(夜间睡眠时血压比白天下降10%~20%)和非杓型(夜间血压下降不足10%)。对于杓型高血压患者,如服用每日1次的长效降压药物,以晨7时最好,如服用每日2次的降压药物,则以晨7时和下午15~16时为好;对于非杓型的高血压患者,晚饭后服药能明显改善患者非杓型血压节律,降低低血压的发生率。

最后,高血压患者在确诊初期可以应用一种降压药物观察一段时间,如果降压效果不佳,应该换药继续观察。如果单药控制血压效果不好,就可以考虑联合用药,但在选择药物的时候一定要咨询医生,按照处方进行服药,不能自行更改药量,更不能私自换药或者停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