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诸葛亮提出的战略如果管用,蜀汉为什么最先亡国?

作者:疯子李

诸葛亮在三国故事中的第一次亮相,来源于三顾茅庐的故事。他给刘备提出的统一全国战略就是著名的隆中对。在隆中对中,诸葛亮在分析了当时的形势之后,提出了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外交战略后,把进取战略定为夺取荆州,进一步攫取益州(主要是巴蜀地区,今四川、重庆)、汉中,以此根据集聚兵力、招揽人才、休养生息……

一旦北方政局出现重大变化,则兵分两路,主力进取关中地区;偏师则由荆州北上宛城、洛阳。两路大军夹击中原,以兴复汉室的大义获得民众支持,取得称霸中原的有利战略态势……

中国山脉分布图

这一战略的提出为当时实力孱弱的刘备集团规划了一条明确的发展路线,刘备集团也是按照这个规划一步一步进行的。凭借这个战略,刘备从一个寄人篱下,兵不过数千、将仅有数员的微弱势力发展成为天下三大势力之一。

但是,前期顺利推行的该战略在蜀汉建国后却陷入瓶颈!最终,蜀汉不仅完成统一天下,恢复汉室的宏愿,反而成为了三国中最早灭亡的政权!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唐国强版的诸葛亮

细看隆中对的战略,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除了占据荆州,隆中对战略规划的步伐与汉高祖击败项羽,最终建立汉朝的进军方向基本一致……但为什么刘邦可以成功开创西汉二百多年的统治,为后世打下良好的基础,刘备却功败垂成,成为后人哀之叹之的结局呢?只能说时代真的不同。

刘邦所处的时代中,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他最大的助力实际上来自于他最大对手项羽。项羽在进入关中后,对天下格局做了大幅度的调整:在表面上尊怀王熊心为义帝,都于郴县,而暗中密令英布、吴芮、共敖将其杀死于南迁途中;另一方面,则自立为西楚霸王,建都彭城,以霸主的身份将全国分成十八个王国,分封给诸侯、部将和降将……

项羽分封诸侯示意图

这个册封有很大的漏洞。首先就是关于义帝的安排,作为所有旧楚人名义上的主君,由项羽进行安排本身就不符合规制,已经落下话柄。之后将其杀死更是给自己按上了不义的恶名,后来的彭城之战中刘邦以为义帝复仇的名义召集诸侯联军攻入彭城就是明证。

这还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这个分封没有考虑到地方实力派的实际情况,而是单纯凭借个人好恶与想象进行安排。这种脱离实际的格局设定本身就存在着巨大隐患。诸王各自之国不久就爆发了一系列冲突。

陈余因不满项羽的分封起兵击走常山王张耳,迎代王赵歇为赵王(赵歇本就是张耳、陈余共同拥立的赵王);燕王臧荼击杀辽东王韩广(原燕王),完全占有燕地;齐地实力派田荣击败项羽册封的齐王、胶东王、济北王,统一齐地……这些都刺激了作为霸主的项羽。尤其是距离彭城极近的田荣,更是项羽重点打击的对象。

趁着项羽攻打齐国的时候,刘邦从汉中出发,还师三秦。此时占据关中的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都是原秦国降将,他们的王爵实际上是以新安被屠杀的秦军士卒换来的,因而受到秦地百姓的唾弃。

相反刘邦在进入关中后,善待秦朝宗室,约法三章,深得当地人的支持……再加上兵仙韩信的出色指挥,汉军很快就拿下了整个关中地区,拥有了旧秦国的版图。这为后来刘邦在楚汉之争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即便是彭城战败后极端不利的状态下也可以依赖关中、汉中和巴蜀的人力、物力与项羽在荥阳长期对峙。

传世的刘邦画像

而刘备却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诸葛亮提出隆中对的时候,曹操已经基本统一北方了。到了刘备打败同为汉室宗亲的益州牧刘璋,完全控制巴蜀之地时,关中已经完全被曹操控制。甚至汉中的张鲁也已经被曹操攻灭,曹军的触角已经威胁到了巴蜀地区。

尽管凭借后来的定军山之战等战役的胜利,刘备拿下了汉中这一地区,但染指关中的时间窗口已经丧失。即便拿下关中,经历了董卓、李傕、郭汜等军阀反复蹂躏的关中地区也无法提供足够的人力、物力支撑之后的军事行动。

刘备

诸葛亮后来数次北伐将重点放在祁山一线,就是为了获得陇西优质的兵员与战马,获得长期作战的物质保障。更重要的是,曹魏周边没有实力相当的敌对势力,可以牵制曹魏的兵力与注意力,让蜀汉可以从容蚕食关中地区。

除了对手的失误外与汉高祖取天下的进程相比,隆中对还存在几处致命的问题所在。

首先是没有后期的具体战略。刘邦在与项羽荥阳对峙后,采取了多线并进的发展策略。北路,韩信在消灭魏国之后,开始进取代、赵、燕等地。首先在井陉之战,背水一战击败20万赵军,接着迫降燕国。

汉初三杰,刘邦胜利的重要保障

次年(公元前203年),韩信攻齐,依据按下齐国都城临淄。接着在潍水击败齐楚联军,消灭楚将龙且率领的20万楚军。中路,汉军联合彭越不断骚扰楚军后勤线,让楚军后勤难以为继。南路则策反了项羽曾经的部将、九江王英布,牵制了楚军相当的兵力。三路配合加上刘邦在荥阳牵制了楚军的主力,最终扭转了汉军在战争初期的不利局面。

与刘邦的多路并进不同,刘备集团只有两条战线可以选择:由汉中进取关中、由荆州北上攻打宛、洛地区……后一条战线正是关羽进攻的路线。历史上关羽在这条战线上的进攻一度迫使曹操准备放弃许都,但最终在孙权偷袭荆州后败走麦城。

关羽

在关羽失去荆州后,由汉中出发的进攻路线,被诸葛亮修改后成为后来蜀汉的主要进攻路线,但一直没有什么亮眼的战绩!其原因多种多样,最为关键的是后勤不足!

另外一点则是荆州地区的取舍。在隆中对最初的规划中,荆州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不仅是夺取四川地区的基础与前进基地,也是后期经略中原的一个要点。在最初的设想中,荆州和关中会是钳制中原的两把利齿。

所以,刘备在关羽死后不顾一切发起对吴国战争,不仅仅是为了复仇,更重要的是为了收复荆州,恢复钳制中原的态势,但最终猇亭之战的战败让这一切成为幻影。刘备集团无法舍弃荆州的同时,孙权集团更无法舍弃对荆州地区的控制。「欲固东南者,必争江汉,欲窥中原者,必得淮泗;有江汉而无淮泗,国必弱,有淮泗而无江汉之上游,国必危。」

对于任何以吴越地区为核心的政权来说,任何敌对政权或潜在敌手「据有荆州全境」,都是致命的问题。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南宋末年在四川、重庆被蒙古军队反复蹂躏的情况下,南宋依靠襄阳——樊城防线依然坚持了很长时间。但当这条防线被摧毁蒙古军队摧毁后,仅仅一两年的时间临安就成了援军的战利品,南宋彻底灭亡。

「全据长江,形势益张,易为守也」,可以说是孙吴集团的核心利益所在,是孙吴集团上下孜孜以求的战略目标。为了自身的安全,他们绝对不可能长期容忍荆州控制在刘备集团(后来的蜀汉政权)手中。尽管双方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盟友关系,但爆发冲突是必然的。而隆中对却忽略这一关键点。

可以说,隆中对从一开始就是建立在理想基础上的战略计划,它存在许多的一厢情愿。不过他的价值依然是不可忽视,他应该是第一种成熟的南北对抗战略。后世巴蜀、荆襄、吴越三大地区成为南方政权在南北对峙时必须控制的三大节点。这实际是对隆中对的完善。

诸葛亮能看出这些并提出计划,的确是十分厉害的存在,因为把这些理论完整总结出来已经到了明清时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