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最推崇的补药之王,亚健康第一方,越虚的人越有效

大家好,我是中医刘医生

这个方子,张仲景的描述非常简单,说:“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

怎么理解呢,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感觉身体虚,这里也虚,那里也虚,中医说,气血阴阳都有不足,西医检查又没有什么器质性病变,但就是一天到晚很累,总觉得浑身不舒服,吃不好,睡不好,心情也不好,想要调理,又不知从哪里入手,薯蓣丸就很适合,而且是越虚的人越好补。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薯蓣丸:怀山药30克,当归、桂枝、神曲、生地黄、大豆黄卷各10克,炙甘草28克,党参7克,川芎、白芍、白术、麦冬、杏仁各6克,柴胡、桔梗、茯苓各5克,阿胶7克,干姜3克,白蔹3克,防风6克,大枣100枚

把这些药材打成粉末,然后用蜂蜜搓成药丸,每丸大概三克、四克。一天可以含三颗,含一颗也行,它服用的量真的很小很小,然而就是这样一颗小小的药丸却有扭转乾坤的力量,毫不客气地说,它补进去的效果比一锅十全大补汤还要好。

为什么要做成丸药呢?汤药岂不是更快?中医上有一句话,吃治病的药要立竿见影,吃补药要无影无踪。就是说你吃补药,今天吃,明天就见效,表面上来看,很厉害是不是,但你后天吃可能就上火了,因为它其实是在拔苗助长。

而丸者,以缓为功,虚劳病大多是慢性病,所以得慢慢补,王道无近功,欲速则不达,一个人虚劳诸不足,并非一朝一夕所致,跑偏了多远的路,就要一步不少的跑回来。

薯蓣丸就像春天的细雨,在润物细无声中帮助我们的身体,纠正我们的偏颇。

把这个方子拆开来看,你真的会被它惊艳到,就说天底下竟然有人可以把补药开到如此之完美,恐怕也只有医圣张仲景了。

薯蓣丸,它里面包含了补气第一的四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都有,也包含了补血第一的四物汤,地黄、当归、川芎、白芍都有。又有干姜大枣扶阳,以补阳虚,有麦冬阿胶滋阴,以补阴虚。

气血是互生的,阴阳也是互生的,它们的关系就像八卦图中的阴阳鱼,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十二味药能把人最珍贵的气血阴阳补回来。

为了让这个气血更好的补进去,张仲景这里用了调气机的桔梗、杏仁、柴胡、白蔹,桔梗合柴胡主升,白蔹合杏仁主降,一升一降,以恢复脾胃气机之升降出入。

方名叫薯蓣丸,薯蓣,你可能没有听说过,它还有一个特别接地气的名字叫山药。

山药太平和了,不分虚实寒热,它都可以补,而且体虚的人,脾胃大多不好,你吃其他的东西都不好消化,像鸡汤,老一辈人觉得最补身体的就是鸡汤,煲鸡汤的时候,人参加点,红枣枸杞加点,喝完以后觉得闷闷的,被补药闷腻到了。

山药就很好消化,不容易吃胀,你别看它长得其貌不扬,食物和药物都是一绝的。大诗人陆游一煲山药粥就喜欢上了,八十多岁的时候还在写诗。

山药的根深入地下,能把周围的精华都吸收过来,封藏住。它又是补脾的,疲倦乏力,无精打采,西医叫免疫力低下,在中医看来就是脾虚。《皇帝内经》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脾胃就是人体正气所在,脾强,正气就强;脾虚,正气就虚,外邪就容易来犯。

历史上,最善于用山药之医者莫过于张锡纯,张锡纯说一味山药粥治一切虚弱、劳损。《医学衷中参西录》里记载,有一妇人,产后体虚,浑身大汗,喘促不已,张锡纯用了大量的山药煮汁,让她慢慢喝下,连续喝了三天,就痊愈了。

所以用山药来补虚劳是很有意义的,即使虚劳到已经干枯了,它也可以填补回来。

大豆黄卷就是刚刚发芽的大豆,晒干后拿来入药。大豆一旦发芽后,它就能够把身体里面的湿气推出来,能够畅通气血,而且它没有什么寒热。

神曲,中医常用它来消食,一个人虚劳的久了,身体里不需要的东西也很多,神曲能把这些累积的脏东西一点点分解掉,欲补先通,是这么个思路。

前面说了,人在虚弱的时候,外邪就特别容易来侵犯你,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好像摇摇欲坠的茅草屋,那窗户的风都来欺负你,让你打哆嗦。正气足了呢?你站在高山顶上,北风都奈你不何。

薯蓣丸它是可以帮你补漏的一个方子,它帮你把缝隙填补起来的同时顺带把外邪赶出去。

祛邪药妙用桂枝、防风、柴胡三阳合治,桂枝擅长散太阳之邪,防风散阳明之邪,柴胡散少阳之邪,使外邪在三阳得以消散。

《金匮要略》上说,薯蓣丸,以一百丸为剂。就是以一百丸为一疗程。很多人服用这个补药一个月之后,明显的感觉精力旺盛了,也不怎么觉得累了,逛街、爬楼梯、站地铁都没觉得累,这是潜移默化中发现的最神奇的效果。

薯蓣丸,随你虚弱到什么程度,都能给你补回来,不亏为补药之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