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以智的传奇人生|我想为他导一部电影

方以智的传奇人生

——参观方以智文物展所感

文|左萃莲

徜徉在“集千古智——方以智主题文物展”的展厅里,我仿佛看了一部纪实电影。芸芸众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都可以凝练成一部电影,或平淡如水,或轰轰烈烈,或一波三折。方以智的一生,是一部跌宕起伏的电影。
电影的片头,我想这样设计:月朗风清,油灯如花,隐约照着古朴书架上本本泛黄的线装书, 一位清秀俊逸的书生,用毛笔饱蘸砚台里的墨汁,泼墨挥毫,笔墨落处,大幕上出现三个遒劲的大字——方以智。这位书生就是方以智,他著作等身,被誉为“中国的百科全书派大哲学家”,一生书写传奇。
影片伊始,最好出现弯弯曲曲的山涧,泉水莹洁透亮,如鸣佩环,声歇处,鸟儿啁啾。镜头掠过“山水形胜地,文人争霸处”的浮山,这是大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在浮山西面古色古香的“在陆山庄”里(尽管方以智的出生地有争议,我还是较认可他出生于浮山),随着哇哇的哭声,一个男婴呱呱坠地,家人给他取名“以智”,字密之。这户人家书香氤氲,方以智的曾祖父方学渐、祖父方大镇、外祖父吴应宾都是饱学之士,是当时赫赫有名的士大夫。父亲方孔炤,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崇祯朝官至湖广巡抚,著有《周易时论》《全边略记》《尚书世论》等著作。
在方以智成长的岁月里,母亲吴令仪和二姑方维仪都对他倾注心血,她们娴静端庄,才气过人,不让须眉。该是在方以智牙牙学语时,母亲就给他读诗讲文。他幼年就智力超群,勤奋好学,其间,一定要有童年方以智在书房里摇头晃脑读书的镜头。在方以智十二岁时,母亲离开了人世,二姑更是对他关怀备至。方家藏书丰富,有被誉为“两间皆字海,一尽始羲皇”的稽古堂,在这里,方以智畅游书海,文思畅达。
书房里读书的剪影越来越长,镜头里,方以智长成了帅气的少年。他博览群书,除了家学,教授他学业的老师,都是当时的著名学者,方以智受到了浓厚学术氛围的熏陶,他还随父游览名山大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好友文学家陈子龙说方以智:“六龄知文史,八岁游京师,十二工书法,隶草腾龙螭,十五通剑术,十八观玄仪,旁及易象数,无理不可欺。”
镜头一转,崇祯初年,方以智在父亲所建的城郊泽园中,成立“泽社”。泽社中有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少年,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青年方以智载书泛游江淮吴越间,遍访藏书大家,结交有识之士,与冒襄、陈贞慧、侯方域并称为“明末四公子”。在他的学友中,有西洋传教士毕方济与汤若望,从他们那里,方以智了解了西方近代自然科学。
崇祯十三年(1640),方以智北上京师,备考会试,惊闻父亲被诬以战败之罪入狱,他四处奔走,为父洗冤,以新科进士身份,怀揣血书,日日膝行至宫门外,跪地哭诉,崇祯帝有感“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赦免了方孔炤死罪。受崇祯帝赏识,方以智先后为皇子定王和永王讲学。
方以智曾作诗曰:“繁霜如雪孤南征,莫道能无故国情。斥抱揄方始大笑,牵牛负轭总虚名。凌云久动江湖气,杖剑时成风雨声。海内只今信寥落,龙眠山下有狂生。”表达了自己的政治抱负。为谏议皇帝选贤用能,革除弊端,他曾写了《拟求贤诏》《拟上求治疏》等,决心以襄扶明朝中兴为己任。
崇祯年间,方以智曾主盟复社,后继东林,积极参加政治活动,他辅佐南明,与清兵相抗,反清被捕后,仍不失节操。据载,1650年,清兵攻陷广西平乐,方以智被捕,当权者放了一件清军官服和一把明晃晃的刀,让他选择,方以智毫不犹豫地奔到刀边,面对威胁,宁死不降。这时,镜头要展现出方以智的大义凛然。在一个背叛者遍地的乱世中,方以智卓然而立,这种誓不降清的大丈夫气节,令人崇敬。
方以智从青年时代到三十三岁,都过着“衣纨縠,饰驺骑,鸣笳叠吹,闲雅甚都”的富贵文人的生活。明朝灭亡后,方以智正值壮年,却遭遇改朝换代,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对政治和社会的理想与抱负无从实现。我想起李清照在国破家亡、流离失所时写的《声声慢》,“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个中滋味,一言难尽,当时方以智也是如此境况,在颠沛流离中,他写诗抒怀:“同伴都分手,麻鞋独入林。一年三变姓,十字九椎心。听惯干戈信,愁因风雨深。死生容易事,所痛为知音!”此时,镜头里的方以智该是饱经沧桑的。
为了不与清廷为伍,方以智获释后,于顺治七年,披缁为僧,在梧州云盖寺居住两年后,寻机北上庐山安居。顺治九年(1652)他回乡省亲,被逼入仕,只得前往南京,皈依天界寺的觉浪道盛法师,于高座寺看竹轩闭关静修,埋头写作。康熙三年(1664),方以智被礼请至青原山主持净居寺法席,年近花甲时,他筹备辞去青原法席,回故乡浮山华严寺诸事宜。康熙十年(1671)冬,方以智为粤事牵连被捕,被押解上船,从赣江发往岭南,六十一岁的方以智于惶恐滩投江以身殉国,留取丹心照汗青!
有学者认为,从三十四岁到四十二岁,是方以智一生的转折点,从轻裘肥马的贵公子到流离辗转的苦行僧。为僧后,黄卷青灯,方以智把精力都投入到著书立说中,终成一代大哲,入世出世,全忠全节,成就“真孝子、真忠臣、真才子、真佛祖”的“四真子”之名。
方以智一生著述宏丰,达四百多万字。此刻,镜头一定要慢慢扫过方以智的代表作。方以智五十二卷的《通雅》被收入《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总目》称其“考证奥博,明代罕与伦比”。《清史稿》本传说:“以智生有异秉,年十五群经子史略能背诵。博涉多通,自天文、舆地、礼乐、律数、声音、文字、书画、医药、技勇之属,皆能考其源流,析其旨趣。”方以智的《物理小识》,是一部自然科学方面的百科全书。书中关于光学实验的记载,比欧洲要早一个多世纪。《物理小识》的成书时间,和伽利略著作《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体系》的出版时间差不多,方以智的科学理论水平,与西欧著名科学家相比毫不逊色。方以智后期的代表作是《药地炮庄》和《东西均》,都是哲学著作,他的著作中比较重要的还有《浮山文集》《博依集》《易余》《切韵源流》《流寓草》《周易图象几表》《性故》《学易纲宗》《诸子燔痏》《四韵定本》《内经经络》《医学会通》……
在安徽博物院新馆的展厅里,我有幸看到了方以智一些著作的古籍版本,还有他的书画真迹。方以智的书画集众家之长,千锤百炼,最终形成了个人独特的风格。有人评价他的书法:“其圆润浑厚之笔,取法于钟、王,疏密大小之姿,变化于北魏,而驰骋奔放之势,又出于张旭、怀素之间,别有精神,自成风貌。”方以智绘画传世之作以山水为主,淡雅古朴,画风冷峻、幽淡、荒疏,意在画外,“免渲染,而生趣天然。”
影片的尾声处,要用快镜头,回顾方以智的一生,他年少时文采风流,名噪三吴。中年遭遇国殇家难,跪阙救父,敌虏不屈,“才人孝子忠臣,合为一人”。十年流亡,他曾忧愤悲怀,逃禅避世,却不忘家国情怀,潜心学术,在诸多领域成就斐然。
回程后,我和几位文友一道拜谒了方以智墓。墓冢位于浮山的白沙岭,墓地依山傍水,草木葳蕤,一级级台阶直达墓前,我拾级而上,有高山仰止之感。墓前有石砌祭坛,左侧为潘氏夫人之墓,再前立有“方密之先生事略”碑块,两侧刻着楹联:“博学清操垂百世,名山胜水共千秋”,站在墓前,居高临下,视野开阔,远山如画。

摄影:风筝

影片的结尾,我设想:朝阳喷薄而出,方以智墓静静伫立,浮山的文昌阁巍然耸立,山下的浮山中学,书声琅琅,莘莘学子,灼灼其华……画外音朗诵方以智展馆结语:“俯仰古今,人生有涯,而思想与精神却是永恒的。方以智对国家的热爱,对社会的思考,对知识的探求,诸多精神和品质都能给予今人很好的启迪。”

来源:文乡枞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