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说文言文的通假现象(三)·异体字
前面两篇短文中说了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字,在此,再说一说异体字。
因为它们三者都被统称为通假字的。
【异体字】读音相同、意义相同而形体不同的字。
比如鲁迅先生的小说巜孔乙己》中,孔乙己说茴香豆的“茴”字下面的“回”有四种写法,即
这四个字就是异体字。
异体字的存在,客观上造成了文字使用上的混乱,但作为一种客观现象,我们也不能忽略它。
为了减少阅读上的困难,1955年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公布了巜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淘汰了1055个异体字,其后又有所调整,异体字在规范的汉语中已经废止,只在文言文中还保留了一些,
如,“小惠未徧,民弗从也”中的“徧”是“遍”的异体字。“怳惊起而长嗟”的“怳”是“恍”的异体字,“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中的“俛”是“俯”的异体字。
异体字的产生有四种情况:
1、应用不同的造字法。如:
“泪——淚”,“泪”是会意字,“淚”是形声字。
2、应用意义相近的不同形旁。如:
“咏”——“詠”、“辉”——“晖”(形旁“口”“言”意思相近,“火”“日”意思相近)
3、应用声音相近的不同声旁。如:
“线”——“線”(“线”“泉”声音相近)
“裤”——“袴” (“库”“夸”声音相近)
“村”——“邨”(“寸”“屯”声音相近)
4、改变偏旁部首。如:
“棋”——“棊”,“崖”——“崕”,“群”——“羣”,“秋”——“秌”。
此外,古书里还有一种笔画不全的字,即所谓的“避讳字”,也可以算是一种特殊的异体字。就是所谓的“国讳或“家讳”。
异体字和古今字情况不一样,“说”和”悦”是古今字,但今字“悦”并不全等同于古字“说”,只等于表示喜悦的“说”。
“泪”和“淚”是异体字,虽然它们出现的时间有先后,但“泪”和”淚”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替换。
有些字的意义和用法,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就不能算是异体字。
例如“沽”和“酤”,在“买卖酒”这个意思上互通,但“酤”只限于酒,“沽”除了酒外,还可以是别的东西,所以“沽名钓誉”不能写成“酤名钓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