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屋|乱侃百家姓之——孔方兄钱氏
原创 白屋
本文来自公众号 白巅疯
1
相比于赵家,钱氏在祖上要差得很远。
论人口,钱家目前不过区区220万人,虽可排在百位之内,却属末尾。有人统计说在89位,有人说在96位。与李王张刘比,它根本就不在一个级别上。可是,为什么这么一个人口甚少,历史上又没有出太大人物的姓氏,能排在《百家姓》的第二位呢?
有人说,这是因为吴越王的缘故。
因为《百家姓》诞生于北宋时期,老赵家排第一自是不在话下。而老钱家也是给社会做了大贡献的。
唐朝灭亡后,中原地区依次更替的五个政权分别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中原地区之外,主要是在南方,还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分别是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割据政权,被统称为十国。
宋朝建立后,开始收拾这些割据势力。赵匡胤采取先易后难、先南后北方的方针,将一个个割据的地方势力全部拿下。
但是,有块硬骨头却一直啃不动。那就是钱氏统治的吴越国。
吴越国(907-978年)历三世而五王,立国七十二年,建都杭州,疆域基本上在浙江,辐射江苏南部和福建北部。开国者为钱武肃王钱镠。
到了北宋初年,吴越王为钱弘俶。
为了不使社会受到大破坏,生灵不遭涂炭,钱弘俶做了一个明智的选择:取消自己的王位,将13州1郡,86县、55.07万户、11.5万兵卒全部献纳给宋朝。
大宋家在收归吴越国时不费一兵一卒,就实现了和平统一。
编制《百家姓》的人为了感念这位英明的领袖,缅怀他的慈悲之心,便把钱姓排在了第二位。
2
这样的说法当然也是合理的。
毕竟改朝换代不是件容易的事,毕竟放弃权力是很难的。一般的王者,哪里会管百姓的死活,哪里会顾及社会生产力的破坏,即使流血成河,也不可放弃抵抗。
老钱家的这位王,真的是有仁德之心的。
没有大屠杀的归并,历史上还真不多见。
但当时放弃抵抗的,绝不止钱家。史料载,当时主动投降归顺的,还有清源军节度使陈洪进。可为什么没把姓陈的排第三呢?
关键的关键,还是人家的姓牛叉啊。
一个钱字,足以让其傲视天下了。
常言道:什么都可以有,就是不能有病;什么都可以没,就是不能没钱啊。
钱能通神。有钱能使鬼推磨。
谁让人家姓钱呢?
3
人类社会出现之后,最早是没有贸易的。等有了剩余物质之后,等人们的分工明显了之后,才有了商业。最早的商业不过是以物易物。可这样不能达到等价交换,所有的贸易都是不公平的。
由是,人们发明了货币。
世界上最早的货币形式是天然海贝,也有盐、丝绸、珍稀鸟类羽毛、宝石、沙金、金贵石头等,都是些不容易大量获取的物品。再后来,冶金技术发明出来后,人们开始使用金属币。
早先的金属币不叫钱,叫铫,其实不是用来交易的,主要是用来耕地的。《管子》曰:耕考必有一耒、一耜、一铫。也就是说,它的形状像一个小铲子,起初是用来挖地的。后来发现这个东西好使,是个硬通货,于是就把它当成了货币来流通了。另外还有把小刀、小盾当成货币的。
流通的过程中,人们感觉到这样的钱币不容易携带,而且储存也不方便。
在此基础上,人们又发明了圆币。一方面它体量小,容易携带保存,可以用一根绳子串起来;另一方面,中间的方孔可以穿轴,铸造起来也容易固定。
孔方兄就这样产生了,从战国到清代,它的面目始终没有变过。
4
社会越是向前发展,人们就越爱钱,其贪婪本性也就越加昭彰。
相传,“竹林七贤”中的王戎,钱多的没法计算。他每天晚上手持算盘,啪啪地打个不停,却总也算不清自己有多少钱。他的弟媳郭氏,据说更有钱。而当时晋惠帝的附马爷王济,以钱垒墙,用来跑马射箭,称其为“钱埒”。
魏晋时期的人,毕竟不同于现在,毕竟敢说敢言。于是就有个叫鲁褒的人,写了篇叫《钱神论》的文章,对当时的这种社会现象给予了深刻批判。
钱之为体,有乾有坤。内则其方,外则其圆。其积如山,其流如川。动静有时,行藏有节。市井便易,不患耗损。难朽象寿,不匮象道;故能长久,为世神宝。亲爱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强。无翼而飞,无足而走。解严毅之颜,开难发之口。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后。处前者为君长,在后者为臣仆。君长者丰衍而有余,臣仆者穷竭而不足。《诗》云:“哿矣富人,哀此茕独!”岂是之谓乎?
看来拜金主义的文化现象,并不是今天才有的。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钱是财富的象征,也是生活的保证。祖上越是穷怕了的人,就越爱钱。爱钱至贪,就让钱又成了勾命的鬼。
若在姓氏里能带个钱字,这不就成了命里的八字么?
爱钱不是毛病,贪钱才是神经。
祖上就姓钱,有问题么?
5
姓钱的人发达了之后,就要给自己制造点响动,就要让给祖宗们戴上点好看的光环,以此来增添后代的荣耀。于是乎,他们开始编故事。
有人说,黄帝的孙子颛顼,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黎,一个叫吴回,曾先后担任祝融氏,为古代掌管用火的首领。祝融氏吴回又生了儿子陆终,陆终的妻子怀孕三年,硬是生不出娃来。用刀剖开,发现是个六胞胎,老三就是史上传说的彭祖,名叫篯,为彭姓先祖。篯字去掉竹字头,就是个钱字。
还有人说,彭人族大势强,在夏商时代是一个强大的方国,也称大彭。商朝后期,彭国衰落,商王武丁灭了彭国,之后有了彭氏。大彭氏的后裔篯孚在周朝的钱(泉)府担任上士官,经理财政,后代遂以官名为氏。所以,陕西西安是西周的都城镐京之地,也是钱氏的发源之地,钱姓的历史有3000多年了。
古者钱泉相通,钱者,泉也,意在汩汩流淌,不绝是也。
其实周代以前的历史,都是些传说,并不靠谱的。周朝的历史因为有了文字,所以还是可以相信的。“以官为氏”的说法,也是真实的。老钱家的祖上,是管理国库和收入的大臣,相当于如今的财政部长或税务总局长,当然是很牛叉的。那个时代,国家的钱有可能就是自己的钱,往回搂点,谁说不可以呢?
可是在以后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钱家却始终没有什么人出镜,总是默默无闻。有钱即富,却并不贵。中国人讲富贵,实则以贵为重。光有钱是不行的。
检索历史你会发现:
钱家只在汉朝出了个钱让,阳嘉初举孝廉,历仕历阳、章安县令、黄门选部侍郎、广陵太守、征东大将军,徐、兖二州刺史,封富春侯。
南北朝又出了个钱乐之,是中国古代律历学家,曾任南朝刘宋的太史令。钱道戢,是陈朝官员。
由此看,在古代动乱的中国,老钱家一路跑到了南方,躲避战乱,闷声发起了大财。
至唐,有钱九陇,大唐开国功臣,善骑射,后官累至左武卫大将军、潭州都督、巢国公。
钱起,天宝年间考中进士,为“大历十才子”之冠,著名诗人。
直到唐灭之后,钱镠崛起,建立了吴越国,才狠狠地吸了回人的眼球。
6
因为祖上归顺有功,钱弘俶的第十四个儿子钱惟演,顺理成章地做了大宋官员,为翰林学士,仁宗时拜枢密使。这个家伙心眼小,先是排斥寇准,然后又挤兑丁谓,把权术玩的风生水起。他一生奔波于宦途,数度沉浮,政绩平平,却好趋炎附势,多写歌功颂德的马屁文章献于朝廷以邀恩宠,尤善以联姻手段巴结皇室,攫取权利,为时论所鄙薄。他死后,皇帝先给了一个谥号为“思”,明确其有过而能追悔自新。宋仁宗庆历年间,由于儿子的诉请,改谥为“文僖”。
这样一个人品不足称道者,却雅好文辞,欧阳修《归田录》卷二说他自称“平生唯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词,盖未尝顷刻释卷也”。据说他家藏书极富,可与秘阁(国家图书馆)相比,尤其善藏古代书画,后人亦将其归入藏书家之列。
尔后,南宋出了钱选,景定三年乡贡进士,入元不仕,有气节。他是著名画家,擅长人物、花鸟、蔬果和山水。其笔致柔劲,着色清丽,自成风格。
明代则有钱泮,为抗倭英雄。明嘉靖十三年乡试中举,后登进士,曾任刑部主事、员外郎中等职,秉公断案,执法严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倭寇来犯,钱泮壮烈牺牲。文徵明曾为钱泮做墓志铭。
7
这里需要重点说一说钱谦益。
钱谦益,明万历十年(1582年)出生于苏州府常熟县鹿苑奚浦,万历三十八年考取一甲三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天启元年(1621年),出任浙江乡试主考官。因为当年浙江发生了科场舞弊案,本家考生钱千秋科考作弊,将“一朝平步上青云”写在每段话的末尾作为暗号,事发后使其受到牵连,遭到罚俸处分。
崇祯元年(1628年),复出任詹事、礼部侍郎。在推举阁臣的时候,钱排除异己,将位列在他前面的人,全部逐出官员名单。
崇祯十四年,59岁的他迎娶23岁的名妓柳如是,致使非议四起。婚后,钱谦益为她在虞山盖了壮观华丽的“绛云楼”和“红豆馆”,金屋藏娇。两人双栖双宿,同居绛云楼,读书论诗,相对甚欢,并戏称柳如为“柳儒士”。这些后来都被陈寅恪先生写进了《柳如是传》。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上了吊,大明亡。史可法、吕大器们准备另立南明,商议在江宁立君,钱谦益暗中推举潞王朱常淓,与马士英意见不同。但他的如意算盘最终落了空,福王朱由崧即位了。钱谦益因为想另立皇帝,怕得死罪,就上书给马士英,对其大加歌功颂德。这马拍得相当成功,马士英于是推荐钱谦益任南明弘光朝廷的礼部尚书。这时的钱谦益又荐阉党阮大铖为兵部侍郎。没想到,东林党预谋立潞王的事被人揭发了,马士英尽诛东林党人,却放过了钱谦益。
清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清兵近逼南京。兵临南京城下时,柳如是劝钱谦益与其一起投水殉国,钱谦益沉思不语,最后走下水池试了一下水,说“水太冷,不能下”,他说他不怕死,是怕得感冒。柳如是“奋身欲沉池水中”,又被钱谦益给硬托住。
五月十五日,钱谦益率诸大臣在滂沱大雨中开城向清军统帅多铎迎降。史敦《恸余杂记》记载:
豫王(多铎)南下江南,下令剃头。南明民众对此议论纷纷。(一日),钱谦益忽然说:“头皮痒得厉害”,突然出门而去。家人以为他去用篦子篦发。不一会儿,剪了头发,留着辫子进来了。”
他降了清,成了二臣。他本人后来也被乾隆帝打入另册。
有诗为证:
钱公出处好胸襟,山斗才名天下闻。
国破从新朝北阙,官高依旧老东林。
顺治三年正月,清廷任钱谦益为礼部右侍郎,管秘书院事,充修《明史》副总裁。柳如是一并留居南京。
不过这时还有个姓钱的比较梗硬,他叫钱肃乐,前期为官清正,执法严正,不畏权贵,爱民如子;后来率义军坚持抗清,直至病死。
清代还出个姓钱的名人,叫钱棨。他是中国科举历史上两个“六元状元”(即县考、府考、院考、乡试、会试、殿试均为第一名)之一。
8
到了近现代,得钱的滋润,老钱家则是人才辈出,势不可挡了。
我们熟知的“三钱”分别是: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属杭州钱氏,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钱永建是其堂侄。
中科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乃湖州钱氏,其父是新文化运动著名人物钱玄同。
近代力学奠基人钱伟长,无锡钱氏,与钱钟书同宗,都称国学大师钱穆为叔叔。
以前听人说,外国人来中国,要拜访的只有两个对象,一是长城,二是钱钟书。可想钱老有多么牛了。《围城》我是读过了,《管锥编》也买了收藏了。他这一生只写过一本小说,结果就成了小说家;只写过一本散文《写在人生边上》,又成了散文家;写了本《谈艺录》,则成了著名的文艺理论家;编了本《宋诗选》,又是目前宋诗最权威的选本。至于《管锥编》,我就不说它了,说你大概也不会看的。这本书不能被归入任何的学术体例当中。其范围由先秦写到唐以前,涉及音韵、训诂、经义、比较文化等多门学科。在此书中,钱先生对《周易》《毛诗》《左传》《史记》《太平广记》《老子》《列子》《焦氏易林》《楚辞》以及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等古代典籍,进行了详尽而缜密的考疏,体现了他学贯中西的丰厚学养,代表了目前学术界的最高水平。
钱氏家族,至今已出“一诺奖、二外交家、三科学家、四国学大师、五全国政协副主席、十八两院院士”。
另据统计,当代国内外仅科学院院士以上的钱氏名人就有一百多位,分布于世界五十多个国家。
我滴个神哪!钱果然是个好东东。有钱人的子弟果然也是了得。
9
文章的最后,还想啰嗦几句,谈下钱穆。
钱穆(1895年-1990年),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晚号素书老人、七房桥人,斋号素书堂、素书楼,无锡钱氏,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
钱穆一生没读过什么正规学校,只有私塾经历。35岁时,因发表《刘向、刘歆父子年谱》成名,并因《先秦诸子系年》一稿被顾颉刚看上并推荐,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后历任北京大学、西南联大、齐鲁大学、武汉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江南大学教授。其间,撰写了《国史大纲》,坚持国人必对国史具有温情和敬意的观点,以激发对本国历史文化爱惜保护之热情与挚意,被公推为中国通史的最佳著作。
民国时代的学者,真的有大胸襟。
晚清以来,西学东渐,诸子之学的研究也逐渐兴起。
高中还未毕业的钱穆,早年受此风习影响,也开始著书立说。他的治学之路,正是从子学入手的。经过对先秦诸子思想及诸子事迹考辨,他完成了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名作《先秦诸子系年》。这部著作对先秦诸子年代、行事及学术渊源,以及对战国史的研究,都作出了极大的贡献,深得学术界的好评。
陈寅恪看了《先秦诸子系年》后,称其“极精湛”,“自王静安(国维)后未见此等著作”。
而顾颉刚则称赞其“作得非常精炼,民国以来战国史之第一部著作也”。
当时,年长钱穆一岁的顾颉刚,已是中国学术界大名鼎鼎的人物,虽与钱穆素昧平生,但读其《系年》手稿后,对他的史学功底和才华则是大加赞赏,并说:“君似不宜长在中学中教国文,宜去大学中教历史。”
于是,就给时任北大校长的胡适写了封信,推荐其至北大教书。
而胡适也是个开明之人,你能推荐我就能用。对于一个没有文凭的钱穆,他居然聘了。
当然,钱穆也不是吃素之人,既然你用了我,我就要不负你的重望。
据后来他的学生回忆,钱穆的课是很生动的。
当时,钱穆将通史课的教室设在北大梯形礼堂,面积是普通教室的三倍,每一堂近三百人,坐立皆满,盛况空前。课堂之大,听众之多,和那一排高似一排的座位,衬得下面讲台上穿着长衫的钱穆似乎更矮小了。但这位小个儿导师,却支配着全堂的神志。一口洪亮的无锡官话,震撼了在座的每一位学生的心。他对问题往往反复引申,广征博引,使大家惊异于其渊博,更惊异于其记忆力之强。
在北大,他与胡适都因以演讲的方式上课而驰名学校,成为北大最叫座的教授之一,在学生中即有“北胡南钱”之说。
钱穆作为一名将中国传统文化奉为圭臬的儒者,他对于某外来思想极为排斥,故而负书出走,在香港创办了新亚书院(今并于香港中文大学)。
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于繁忙的事务中拨冗发余,先后著作出版了《中国思想史》《宋明理学概述》《庄老通辨》《两汉经学今古文评议》《孔子与春秋》《论语新解》等著作,并用七年时间完成平生巨著《朱子新学案》。
先生晚年,隐归不出,撰著出版了《中国史学名著》《双溪独语》《孔子传》《理学六家诗抄》等。同时,将六十年来主要学术论文汇总,保持原貌,略作改订,编成了《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共八册。
此外,其它关于中国文化的论文或讲演集有:《中华文化十二讲》《中国文化精神》《民族与文化》《中国文化丛谈》《世界局势与中国文化》《历史与文化论丛》等。
文学方面的全集有《中国文学讲演集》。
我每每捧读先生的大作,便对其人、其文、其灵魂、其品格心向往之,于是在心中立志,愿追随先生之脚步,为中国文化乃至精神,作一点自己的些微努力。
10
姓钱者当然也有未必有钱者,未必爱钱者。
但人家命里就带个钱字,你眼红也是白搭。
当下有关钱的名句和段子,已多到不可胜数。在文章的结尾处,笔者想引黄庭坚的两句诗,与大家共勉:
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
译成白话就是:像我这等靠执笔写文章过活的人,生来就没有封侯拜相的命了,那位孔方兄早向我发出了绝交的文书。
与钱绝交,大约是不可能的。我们成天忙死忙活,不就是为了两个活命的钱么?
但我能谨记,钱是用来生活的,不是用来追求的。以钱为目标的生活,怕最后会死在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