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书记忆:关于胡风

差不多耗去半个多月的时间,好不容易,总算是把梅志女士撰写的,大约26万余字的长篇回忆录——《伴囚记——我和胡风》(中国工人出版社,2008年4月第2版)给读完了。之所以说是好不容易,倒并不是因为文章本身有什么艰涩难懂之处,而是源于一种阴郁的心情,一种完全沉浸于对书中所描述的苦难煎熬的无尽悲哀。这样的一种读书心境,似乎只有在若干年前读前苏联作家索尔仁尼琴的长篇小说《癌病房》中才曾有过。

说起胡风,其实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不过,当时所知道的胡风并不是作为文艺理论家、作家、诗人的胡风,而是被视为反革命分子,需要揭发、批判的胡风。对于这样的一段历史,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在上海读大学时无意在旧书店里淘到的一本《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材料》(人民出版社,1955年6月第1版)中便可见一斑。正如该材料“序言”中所“义正辞严”的那样:“胡风和胡风分子确是一切反革命阶级、集团和个人的代言人,他们咒骂革命的话和他们的活动策略,将为一切能得到这本书的反革命分子所欣赏,并从这里得到某些反革命的阶级斗争的教育。但是无论怎么样,总是无救于他们的灭亡的”。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特别是政治思想领域的拨乱反正,那些曾经密布的乌云渐渐散去,这才使得胡风,以致与胡风有关的那些人,那些事重见天日。

平心而论,我读过的胡风作品并不多,目前只有《胡风回忆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11月第1版)和《野花与箭》(浙江文艺出版社,1996年4月第1版)两种。但这并不影响我对胡风本人以及胡风现象的探究。如果说一部《胡风回忆录》主要记述了胡风本人前半生,即1929年9月去日本东京至1948年12月离开上海这近二十年的生活、工作经历,那么由其夫人梅志女士所撰写的《伴囚记——我和胡风》则详细记叙了在建国以后的1965年至1979年这近十五年的时间里,她陪伴胡风入狱、劳改的坎坷历程。

梅志笔下的胡风是坚韧的,无论是在北京的秦城监狱,还是在成都的小院幽禁,抑或是在芦山县的苗溪茶场,还是在大竹县的第三监狱,胡风所表现出来的耐性都是常人所无法想像的。漫长的囚禁岁月虽然摧残了他的身体,损耗了他的时间,却从未动摇他的做人原则和文学信念。

梅志笔下的胡风是勤奋的,即使长年身陷害囹圄,也从没有放弃过自觉学习和主动创作的冲动。且不说在此期间阅书无数,更是无怨无悔地撰写了大量的资料性文章,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更让人钦佩和感动的是梅志女士“不抛弃,不放弃”的高尚情操。常言道: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然而,面对史无前例的人生浩劫,作为胡风妻子的梅志女士既没有颇识时务地及时划清界限,更没有如一些人般反戈一击,而是始终坚定立场,不离不弃,历经长达十五年,辗转数地,艰难困苦的伴囚生涯。我想,如果不是梅志女士的悉心照料和精神支持,饱经折磨的胡风怕是怎么也活不到被释放,乃至被平反昭雪的那一天。

岁月无情。如今胡风、梅志夫妇都先后随风逝去,曾经的胡风事件也不可能再在共和国的历史上重演,惟有他们的著作还在时时教育和警示着我们这些后来者。但历史的伤痛毕竟付出了过于沉重的代价,想想胡风、梅志他们所经历的,这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这来之不易的生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