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显龙突然访华,玄机何在?

  9月19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举行仪式,欢迎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来华进行正式访问。

事先毫无征兆,昨天,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前来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了。

在新加坡媒体看来,李显龙此次中国行不仅意义重大,而且时机格外值得关注。此前他曾表示将于10月出访美国,前往白宫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谈。李显龙访美之前先访华,反映出中国对于新加坡社会的影响力正在稳步上升。

不可否认,新加坡虽然华人众多,但一直以来与中国的关系并不亲密。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国际社会地位的提升,新加坡的对华态度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

“拉美制华”与“离不开”的中国

以前新加坡总爱与中国唱反调。

新加坡不但与台湾地区之间存在长期的军事合作协议(如“星光计划”),而且总是在中美之间搞战略平衡。其做法一般是:能平衡就平衡,平衡不了就先顾美国那一头。

新加坡夹在印尼和马来西亚之间,安全十分脆弱,因此它把美国看成是保护其安全的最大依靠。作为东盟国家中最坚定的美国盟友,新加坡一直与美国一起在南海问题上牵制中国。

▲  据美国海军网发布的图片显示,常驻新加坡樟宜海军基地的美国海军LCS4科罗拉多号从今年4月底开始就已经进入南海,直到5月中旬仍然在南海进行各种航行活动。

“南海仲裁”案前后,新加坡是菲律宾以外就支持仲裁表态最活跃的东盟国家。另外新加坡还将军事基地开放给美国在南海执行任务的反潜侦察机。

这一切表现使它的“拉美制华”在地区内显得很突出。

随着中国对于南海问题把控能力的增强,当前整个东盟都重视同中国的关系,大多数国家主张谨慎处理同美国以及中国的关系。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上台后转变对中国的态度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大势所趋之下,新加坡政府当然不能不顾忌。而在经济上,中国对新加坡逐渐占据主动。

▲  马六甲海峡过往的货船。

中国目前是新加坡第一大贸易伙伴。新加坡现在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两个方面:第一,依靠马六甲海峡成为世界重要的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而每天从马六甲海峡过往的船只80%是中国货船;第二,在中国投资建设工业园区,利用中国的优惠政策获得巨大收益。

这两方面成就了新加坡的发展奇迹,新加坡经济发展也离不开中国。

傲慢与偏见

9月3日,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曾刊登记者黄伟曼的《“中国崛起”的情意结》一文。文章中称,新加坡人以往对中国的观感总是夹杂着矛盾心情:一些人觉得中国科技先进,但文明落后;也有人认识到虽然中国的崛起已成必然,但前景却仍然存在不确定性……

虽然部分新加坡人对中国仍然抱有“落后”的偏见,但这种偏见正在被打破。

▲  8月20日,李显龙在新加坡国庆群众大会上谈及打造智慧国的目标时,曾说起新加坡人力部长林瑞生在上海路边摊欲用现金买栗子的“乡巴佬”故事:

林瑞生有一次在上海街头买栗子时,发现排队的人龙都只是挥下手机,不付现金就走了。当时他以为这是摊主搞特别促销,信心满满地跟对方说自己不需要优惠,选择“付现,付全价”。结果摊主指了指二维码,告诉他扫手机是为了用微信支付,让他十分尴尬。

虽然只是个小例子,但中国今非昔比已是不争的事实。新加坡当然也不能再用老眼光看待中国。

安全领域的影响

中国在安全领域对于新加坡的影响也在增加。

新加坡从马来西亚独立出来之后,这两个国家之间矛盾就一直不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供水问题。

▲  2016年9月14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Facebook上贴出了两张照片——上图是两周前的新加坡水源地之一柔佛林桂水库,下图是Google Earth拍摄的水库水量蓄满时的照片,对比非常明显——呼吁大家节约用水。

长久以来,新加坡的水供应严重依赖马来西亚。两国在此问题上也经常发生争执。1961和1962年,新马两国就供水签署了两项合约,议定由马来西亚的柔佛向新加坡供应生水,合约分别于2011年及2061年到期。问题出在当时议定的水价,柔佛以每千加仑生水3分(马币)卖给新加坡,并以每千加仑50分的价格回购净水。但马方后来又觉得水价过低,只利于新加坡,因此主张重新定价。

但到目前为止,双方还没有达成共识。马来西亚军队高级军官曾表示,如果马新供水问题无法妥善处理,有可能引发两国的军事冲突。

对于新加坡而言,不管是供水还是军事冲突都事关国家安全,因此新加坡对马来西亚这个邻居一直保持着极高的关注。

而中国近期与马来西亚在防务上的合作却比较频繁。据俄罗斯卫星新闻网 8月23日报道,中国将向马来西亚供应侦察机,还将帮助大马进行海军现代化改造。防务合作将成为加强中马合作的主要内容。

▲  中国为马来西亚制造的“滨海多任务舰”效果图。

俄罗斯军事专家瓦西里-卡申认为,马来西亚正在成为中国投资的一大集中地,两国极有可能扩大军事技术合作。

随着马来西亚军队中的“中国制造”越来越多,中国对于马来西亚的影响力也会越来越大。而新加坡也就不得不更加重视中国。

 

撰稿 / 兰顺正

编辑 / 张晶

图片 / 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