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悟《高手》050:拆招抻手找问题
编者按:不论您从事哪个行业,看了《红楼梦》都有亲切感,能找到行业的影子。《高手》一书,虽然不能跟《红楼梦》相持并论,但对于太极拳爱好者来说,尤其是习练张志俊拳法的,不管是什么层阶,都爱不释手。因为它既是一部人物习拳传记,更是一本适合太极拳各阶段习练者的教科书。
张志俊先生毫无保留地把其用毕生精力悟到的太极拳哲理和盘托出。书中有这么一句:假如太极拳真有什么秘密的话,我很想把它说清楚。
但是,肢体运动必须“言传身教”,否则,不管张老师说得再清楚,您没有体悟,也是枉然。这就是到达一个新的台阶,就能悟出《高手》更深一层韵味所在的原因。也就是我《再悟〈高手〉》的初心和动机。
练太极的,都认为自己练的是太极拳,谁都不愿意承认是太极舞或太极操。
张志俊老师在《高手》一书这么写道:不管是谁发明的太极拳,原本的意思就是搏击,就是打人,就是保护自己,没有想到健康,也没有想到修身养性,也没有想到开发你的智力,它的目的就是为了打人,打人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自己。那么它的招招式式都是为了搏击而来,因此,过去拳的美和丑它有一个标准,我和你伸手,你趴下了,我站起来了,那么我肯定比你美;无论你长的多漂亮,你只要趴下了,你就没有我站起来好看;无论你多高大,你只要趴下了,你一定没我高大。今天,太极拳的标准不同了,那么你没有技击这个标准的时候,太极拳的副产品就会产生很多,像现在出现太极扇、太极棒、太极球、太极操。当然这些还是一种正常的发展和健康需求的推动,但它就已经不是太极拳了,脱离了搏击,脱离了技击的核心,那就不叫拳了。
“借力打力”这个道理如果只是说说,大家恐怕都能明白,但是一旦做起来,就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了。因为它太难了,尤其是操作性。这种难恰恰是武术发展中最有影响的东西。比如一个人“啪'一下摔倒了,大家觉得挺好看,热闹嘛。所谓外行看热闹,因为这是一种现象一种结果,比较夺人眼球。至于你的腰是怎么动的,你的手是怎么用的,肩是怎么样的,型是怎样的没人关注。好看就得,真的假的慢慢也就不是人们最关注的问题了。
广场上、公园里,练了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大有人在。虽然练了这么久,但只是停留在套路上,虽然嘴上、思想里有说过、想过某一招是如何化,如何打,但从来没有体验过,究竟能不能派上用场,心中无数,更不敢与外人抻抻手。
张志俊老师上课时说过,张志俊功夫架86式没有边角废料,招招都能派上用场。张老师授课时,每到关键节点,都会拆招,让学员用肢体体验招式的拳理拳法。老师的一句口头禅就是:能打到对方,是本事;能让对手送过来让你打,才是功夫。
最近,在与学员一起研究披身捶这一招式时,有些学员被缠绕转晕了脑瓜子。这时需要拆招,当知道一招一式的用途之后,学员就记牢了,动作也到位了。我试着拆一拆吧,请看下面视频:
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想与太极拳爱好者分享我的体悟:长年累月纯粹练套路很难长进,只有通过拆招且进一步与外人抻抻手,才知道拳架是否正确,动作是否到位,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