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 211 须贾退秦师——须贾搞走白起春申君嫁祸赵国
白起将军,大风大浪见识多了,华阳之战,砍了区区15万颗人头,他根本就没放在心上,秦军继续向前,乘胜围攻魏国首都大梁,这是白起生平第二次出现在别人国家的首都城下了。魏国内部他们知道,面对的敌手比想象当中可怕得多,自从这个杀人魔王出现在江湖以来,至少有35万魏国人已经命丧他的手里,要知道这35万人可不是手无抓鸡之力的妇孺,是全副武装的魏武卒。
曾经天下无敌的魏武卒,就被这个人弹指一挥间,似乎毫不经意的就被干掉了,面对如此可怕的敌人,硬扛着是毫无效果的,打是肯定打不过。之前楚国的鄢城,那就是前车之鉴,就算一时半会儿他攻不下魏国首都大梁城,也不知道他心里有什么幺蛾子,如果一旦放出来,说不定大梁城里的百姓死得比楚国人还要惨。 到了这个时候,大梁城里刚刚即位没几年的魏安釐王,那是想哭都哭不出来了:打又打不过,守看起来也守不住,怎么办,坐以待毙等死?
还好,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东西叫奇迹,而魏国还有一种人叫人才,有出名的也有不出名。至少在兵临城下的大梁城,有几个人住着,不过要等很多年以后,这些人才能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比如说,大腕儿范雎这个时候还是个拎包跟班的;而更加惹眼的信陵君,这个时候还只是拖着鼻涕光着屁股。和邻居小孩在玩过家家的小屁孩一个。
面对白起大军压境,真正挺身而出的是一位外交家,这个人是个配角,没错,在这一次他是配角,在以后的故事当中还是配角。在历史上,似乎他的作用就是为另外一位大腕出场做铺垫的,是典型的绿叶型的人才,这位就是魏国的中大夫须贾,须贾这个时候出现,有什么作用呢,那就得看看战争背后的推手是谁了。单靠面对面单挑硬扛,是很难在白起身上赚什么便宜,所以只能用外交。曲线救国道理很简单,白起你再牛,你也得服从领导吧,你也得服从指挥吧,你不是秦老大呀,你上面还有好多层人的。
话又说回来,说得难听一些,白起不过是一条会咬人的狗,这条狗咬不咬人,取决于他脖子上的那条绳子,而选择放开和拉住这条绳子的主人,是秦国的实权人物一一相国魏冉。想明白了这个道理,须贾出使秦国,说服魏冉想办法让秦国退兵,毫无疑问是避重就轻、釜底抽薪之计,完全正确。白起是战争的完美化身,没有缺点没有漏洞,魏冉就不一样了。
在秦国,魏冉始终是外来务工人员,地位富贵都不是永恒的支票,他只是因为宣太后的缘故,是宣太后的弟弟,才有了现在的地位和权利。只要宣太后哪一天,一伸腿一瞪眼完蛋倒台,魏冉就将不再是穰侯,也不是大秦的决策者,到时候别说权力,能不能保持一个完整的人都很难说。对于这一点,魏冉早就看透了,所以他很早就开始营建自己养老的地方,就是从齐国手里抢来的陶邑。须贾是知道这一点,他很准确的摸到了魏冉的软肋,所以,在劝服的过程当中,主攻方向就是拿陶邑来说事。
陶邑,就是今天山东省的定陶,那儿富得流油,可惜与秦国本土相隔千里,这个地方对于秦国来说是飞地,但对于魏冉来说却是一个理想的养老院。这里本来是宋国的土地,在国际关系非常复杂微妙的时候,魏冉不惜一切代价终于据为己有,并且得到了诸侯的认可。须贾这一次就是拿魏冉的这个命根子来说事,见了魏冉,须贾单刀直入:“穰侯明鉴!我听说,魏王调集30万精兵全国总动员,发誓要死守大梁与秦军决一死战,而大梁城为我魏国之都城,几代人苦心经营,城高十仞守备坚固,即便商汤武王再世也休想攻得下。而且据我所知,赵国楚国已经察觉您的意图,势必联手赶来驰援魏国,如若您久攻大梁不下,后面又被赵楚联军围攻,到那时恐怕您非但攻不下大梁,也保不住定陶,而且很有可能全军覆灭死于此地。”
魏冉听了不置可否,从嘴角里哼出一句:“以先生所言,我就老老实实自己退兵,对不对?”须贾就说:“其实将军不妨索要一些土地,与魏国讲和,这样陶邑还是您的,退一万步来说,您硬要打下了大梁,也必不可能长期占有。历史告诉我们,我魏国君民是不会甘心做亡国奴的,当年魏军强不强,在庞涓将军带领之下攻克邯郸城,赵国不割一城,而后邯郸复归。后来齐国强不强呢,进攻燕国占领燕国全境,而燕国不割一城终于复国。现在,您秦军再强,恐怕永久霸占魏国,也不太现实吧?”
须贾一番话说的都是魏冉的心事:陶邑,就是魏冉的要害,一辈子拼死拼活地干,不就这点寄托吗,临老了,可千万别竹篮打水,这后半生的寄托,得小心翼翼的呵护着。为了这块土地,魏冉不惜一次又一次,隔着千山万水去进攻遥远的齐国,秦王也是眼闭一只眼,而真正掌权的宣太后,就更不管魏冉怎么胡天胡地了,这毕竟是亲弟弟。既然这一次,魏国人来了手上拿着地图,哭着喊着要和自己讲和,为什么不干脆就坡下驴,做个顺水人情?
想明白事情就好办了,主人一拉绳子一声呼哨,恶狗自然就向后撤,从大梁城下解除包围撤回秦国。大梁城逃过一劫,数以万计的魏国人头算是保住了。而从那以后,魏韩两国心甘情愿地沦为秦国的附庸国,并且成为他们的帮凶,因为你要是不服,白起就把你打到服为止。战神白疯子,专治各种不服。
大梁城战役的两年之后,有一个魏国人,悄悄地出现在秦国,一语点醒了沉睡当中的秦昭襄王,彻底的把魏冉赶出了秦国,送到了陶邑养老。而这一次是他第二次到秦国也是第二次进了咸阳城,第一次,他还是须贾的跟班拎包的,而这第二次,他改名换姓亦或是隐姓埋名来到了秦国。因为不想让人知道他是谁,也没有人知道他是谁,只知道他是个魏国人,名字叫张禄,而白起人生最辉煌的一次转身就是这个人一手策划的。
然而在多年以后,命运就是这么巧合,一手把白起送上不归路的人,同样也是这个张禄,也许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个成语出现之前,就已经发生过相似的故事。这个张禄的出现,把诸侯乱战闹成一锅粥的战国格局,来了个彻底的改变,让大家都突然清晰起来,那就是秦国逐个地吃掉山东六国,因为他带来的政策是远交近攻。
须贾成功地劝退了魏冉,秦国人放过了魏国,魏国也心甘情愿地成了秦国人的跟班、小弟。而事实的发展正如须贾所料,趁着秦国人围攻魏韩两国,楚顷襄王在自己的地盘上,喘顺了气又憋足了劲,集结了楚国东部的兵力十多万人进行反扑。在公元前276年,也就是周赧王39年,成功收复了长江以南地区的15座城池。
这一下算是把秦昭襄王给打醒了,他意识到:原来以为被打残的楚国人,还有反抗能力,而且这种反抗能力是大规模的报复。看来打蛇不死反被蛇咬,这一回决不能放过楚国人,于是下令白起率领魏韩这两个跟班国家,集结三国联军彻底摧毁楚国的有生抵抗力量,看起来,楚国人这回没那么便宜就可以溜走了。
在关键的时刻,历史又和大伙儿开了个玩笑。或者说是又创造了一个奇迹,这回派来创造奇迹的人,是楚国的春申君黄歇。春申君也是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这个时候他恰好在秦国出使,得到楚国驻秦国地下办事处的线报,知道秦国人即将出兵,立刻给秦昭襄王写了一封信。这封信,那写得叫一个神奇呀,看完这封信,大伙儿就明白了,为什么所谓的山东六国的合纵,充满了莫名其妙的失误。
因为大敌当前,六国想到的不是一致对外,而是闭门自保,他们自保的上乘妙计,那就是泼脏水嫁祸于人,追求自己能安定一阵子,魏国的须贾是这样,楚国的春申君也是如此。而秦国人为什么最后能各个击破六国呢,因为实力的强大,也因为他们很聪明:秦国人利用了六国想自保,又相互猜忌的传统的作风,上下其手,把他们个个吃掉,那是势所必然的,这是历史选择的必然而不是偶然。
好吧,我们回头来看看这封信。春申君到底写了什么,他给秦昭襄王做了很深入的分析:首先,谁才是秦国真正的敌人。事实上楚国不是吧,魏国韩国才是,魏国韩国是你的跟班国家没错,为什么说他们是真正的敌人呢。你想啊,秦国和魏国韩国打了几十年仗,魏国韩国光死在战场上的父子兄弟,那就有十辈人了,表面上服您奉承您,私下地服不服嘛,就大打问号了。回头想想,当年勾践有服夫差吗,三晋曾经服过智伯吗。
其次得弄明白,打楚国人那是弊大于利的。如果下定决心攻打楚国,楚国必定全国总动员,拼到一兵一卒也要死战,秦楚两国如果纠斗不清,最后赚便宜的只能是魏国和齐国。魏国肯定要抢回原本属于宋国版图的领土,齐国也不会闲着,楚国的泗水流域,也肯定会顺手被吞并,这两块地皮那都是富得流油,肥得不得了,一旦能够得到这样的土地,这两个国家就可以做大了,那秦国人不是自己吃亏,帮别人赚便宜了?
第三条,和楚国人交好那是利大于弊的。楚国才是秦国真正的朋友,如果两者联盟,韩国第一个招架不住,肯定就沦为秦国手下有爵无地的关内侯、假把式、傀儡一个。到时候,秦国只需要派出十万精兵,占领韩国都城新郑,切断上蔡、召陵和魏国本土的联系,这样一来早上起兵,夜里魏国都城大梁就得姓秦了。简单来说,只要善待楚国,这两个曾经的万乘大国,就相当于只属于秦国了,而后再把注意力投向齐国,稍做努力,齐国济水以西的地盘也得跟了秦国。
这样,秦国国土横跨东西,连贯青海湖和东海,切断了燕国、赵国、齐国、魏国、楚国之间的联系,这个时候,稍加威逼恩威并重, 不动刀枪,这四个国家也通通得叫秦国老大。这封信,对秦昭襄王的作用大吗?大,大极了!因为秦昭襄王之前打楚国打魏国,就是为了横贯东西,把自己的国土一直伸到东海边上去。现在楚国人提了这么好的一个方案,想不接受都很难哪。所以秦昭襄王立刻下令,停止对楚国的军事行动,调转枪头直扑北方。
春申君这一回又成功地嫁祸,把脏水泼给了别人了。那么北方是哪一个国家呢?北方就是赵国,赵国自从渑池会以后,和秦国人有足足十年的时间,没有面对面的单挑了。现在养足了力气,手下又有蔺相如、廉颇这样的猛人,秦赵双方大决战已经不可避免了,那么秦赵的决战一定是秦国人赢吗?我们下次再说。
文案校正:梁秀涛
音频剪辑:美好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