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24座街心花园来到你的身边,让松江更宜居的变化还有这些,你注意到了吗?
广富林郊野公园以农耕生态自然景观为基础,以农园采摘、果林风光、湿地渔村、露营基地四大板块为主,辅以文化展览、房车露营、采摘垂钓、观光漫步等功能的综合郊野游憩区。
松南郊野公园以“西林东田、水湾相连”为空间意向,以滨江森林休闲、米市渡文化游览、农渔采摘乡村体验为主要功能,挖掘松南地区人文积淀打造成的开放式公园。
每到周末,这些开放性公园游人如织,成为了不少市民亲近绿色的好去处。在人民北路南期昌路东南面街心花园原本只是一些高大的乔木,隔开居民区与道路,后经重新改造,一处占地面积约为7690平方米的绿地成了居民休憩的区域。绿地调整了原有大型乔木,增植了玉兰、樱花、海棠等花灌木,形成疏密有致、层次分明的景观。其间一条林荫园路贯穿南北,配备的长椅、活动广场、廊架等配套设施提升绿地的功能性。不仅提升了绿化景观、打开了绿地空间,还为附近居民提供了活动交流、健身锻炼、娱乐休闲的新去处。“十三五”期间,24座街心花园悄然来到居民的身边,成为居民家门口的一抹抹绿色。
“铛铛铛……”黄色的“蚕宝宝”穿梭在松江街头,从晨曦到日落,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十三五”期间,有轨电车进入了我们的生活,也成为了越来越多的松江市民首选的绿色出行方式。
工作日的早上7时30分,家住绿地诺丁山的彭立超从家里出发,来到三新北路站,搭乘有轨电车。“只要赶上8点的车子,就不会迟到了,没有意外,很准时。如果坐上7点50分的那辆会更加从容些。”她说,“上了车就可以看看手机,关注体育场站的报站就可以了,特别省心。”每到上学放学时分,车厢内穿着校服、背着书包的学生族就多了起来。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外国语学校就读的朱贝贝每天乘坐有轨电车回家,他的妈妈告诉小松,“有轨电车的坐车环境平稳舒适,我们会比较放心,学校和家里都离站台很近,就让他自己回来了。”
小松了解到,有轨电车1号线荣乐路沿线自西向东依次有松江区第三实验小学、民乐学校、松江第七中学;有轨电车2号线沿线经过上海三新学校、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外国语学校。按照去年的统计数据来看,中小学开学首日,有轨电车早高峰客流量较上一周同期分别增长20%到30%左右,特别是学校周边站点下车人数有明显大幅增长。
有轨电车线路途径新理想商业广场、开元地中海商业广场、万达广场等松江大型商圈,到了周末,周边几站也颇受欢迎。刘林家住在新松江路站附近,周末他不再开车出门,而是乘坐有轨电车,带老婆孩子去商圈走走转转,他说:“不开车轻松很多,在有轨电车上感觉生活节奏慢了下来,可以看看风景。”目前松江现代有轨电车示范线开通线路日最高客流量近3.5万人次、日均客流量近2.8万人次。
生活中,随时都有垃圾产生,垃圾对于环境的污染是无法避免的。然而,是否及时有效处理、能否最大程度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至关重要。“十三五”期间,我区大力推进垃圾综合处置能力,先后启动建设天马生活垃圾焚烧厂(一期)、新浜中转站、湿垃圾资源化处理中心,推进建设天马生活垃圾焚烧厂(二期)、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厂,显著提升了我区垃圾末端处置能力。
据了解,目前,天马生活垃圾焚烧厂(一期)日处理量在2000吨左右,天马垃圾焚烧厂(二期)目前正在加紧建设中,预计明年5月将建成运行。今年年底还将迎来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厂的建成。湿垃圾资源化处理中心自今年8月底达到满产运行,实现了日产日清,单日最大处置总量达到580吨。
值得一提的是,湿垃圾资源化处理中心在环保工艺方面表现突出,该工程与周边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充分开展协同管理与资源共享,与天马静脉生态园区系统的能量流、物质流与信息流充分融合,实现蒸汽共享、沼气共用、废水与废渣共治、管理与信息数据共享的全过程清洁生产。
如今,充分利用垃圾,将垃圾变废为宝成了一种新时尚。全区可回收物分类量从“十二五”末85吨/天增长至目前的411吨/天,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54.88%,垃圾分类处置和资源化处理能力显著提高。这样的成绩单源于我区“两网融合”垃圾分类体系的推进建设。
“十三五”期间,我区累计建成“两网融合”服务点795个、中转站17个、集散场1个。目前,671个居住区逐渐形成了“自觉分类+桶边督导+定时定点”模式,建立“一小区一档案”;66个行政村建立了“户内分类、定时定点和上门收集”模式,实现湿垃圾就地消纳处置不出村;179条沿街商铺按照“五步法”,推进“店内分类,上门收集和监督指导”模式,实现分类收集全覆盖。
文字:陈菲茜
图片:蔡斌 岳诚 姜辉辉
编辑:沈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