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少阳三焦经 *亥时(21点到23点)
亥时(21点到23点)--三焦经旺。亥时百脉通,养身养娇容。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能通百脉。
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得到最好的休养生息,对身体对美容十分有益。百岁老人有个共同特点,即在亥时睡觉。现代人如不想此时睡觉,可听音乐、看书、看电视、练瑜伽,但最好不要超过亥时睡觉。
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得到最好的休养生息,对身体对美容十分有益。百岁老人有个共同特点,即在亥时睡觉。现代人如不想此时睡觉,可听音乐、看书、看电视、练瑜伽,但最好不要超过亥时睡觉
手少阳三焦经
【循行】
《灵枢·经脉》: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1),循手表腕(2),出臂外两骨(3)之间,上贯肘,循臑( 4 )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 5 ),散络心包,下膈,遍(6)属三焦。 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角,以屈下颊至.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 (7) ,前交颊,至目锐眦。 [本经穴]关冲(井)、液门(荥)、中渚(输)、阳池(原)、外关(络)、支沟(经)、会宗(郄)、三阳络、四渎、天井(合)、清冷渊、消泺、臑会、肩髎、天髎、天牖、翳风、瘛脉、颅息、角孙、耳门、耳和髎、丝竹空。 [交会穴]秉风、颧髎、听宫(手太阳),瞳子髎、上关、颔厌、悬厘、肩井(足少阳),大椎(督脉)。
【注释】
(1)两指之间——的指第4、5掌骨间。 (2)手表腕——指手背腕关节中。 (3)臂外两骨——指前臂背(伸)侧,尺骨与桡骨间。 (4)臑外——上臂后(伸)侧。 (5)膻中——膻音坦。此指胸中。不指穴名。 (6)遍——原作编。或误“循” (7)客主人——即上关穴之异名。
【语译】
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无名指末端(关冲),上行小指与无名指之间(液门),沿着手背(中渚、阳池),出于前臂伸侧两骨(尺骨、桡骨)之间(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向上通过肘尖(天井),沿上臂外侧(清冷渊、消泺),向上通过肩部(臑会、肩髎),交出足少阳经的后面(天髎;会秉风、肩井、大椎),进入缺盆(锁骨上窝),分布于膻中(纵隔中),散络于心包,通过膈肌,广泛遍属于上、中、下三焦。
它的支脉:从膻中上行,出锁骨上窝,上向后项,连系耳后(天牖、翳风、颅息),直上出耳上方(角孙;会颔厌、悬厘、上关),弯下向面颊,至眼下(颧髎)。
它的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和髎、耳门;会听会),经过上关前,交面颊,到外眼角(丝竹空;会瞳子髎)接足少阳胆经。 此外,三焦与足太阳膀胱经的委阳脉气相通。
【病候】
《灵枢·经脉》:是动则病:耳聋,浑浑谆谆,嗌肿,喉痹。 是主气所生病者(1)。汗出,目锐眦痛,颊肿,耳后、肩、臑、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
【注释】
(1)主气——三焦能通调水道,水病多由于气化矢常,故主气所生病。
【语译】
本经有了异常变动就表现为下列的病症:耳聋,耳鸣,咽峡肿,喉咙痛。 本经所属腧穴能治有关“气”方面所发生的病症:自汗出,眼睛外眦痛,面颊肿,耳后,肩部、上臂、肘弯、前臂外侧均可发生病痛,小指侧的次指(无名指)运用欠灵活。
手少阳络脉
【循行】
《灵枢·经脉》:手少阳之别,名曰外关。去腕二寸,外绕臂,注胸中,合心包。 实,则肘挛(1);虚,则不收。取之所别也。
【注释】
(1)肘挛——肘部引掣拘挛。
【语译】
手少阳络脉,名外关。在腕关节后二寸处分出,绕行于臂膊的外侧,进入胸中,会合于心包。 出现的实证,见肘关节拘挛;虚证,见肘关节不能收屈运动。可取手少阳络穴治疗。
手少阳经别
【循行】
《灵枢·经别》:手少阳之正,指天(1),别于巅,入缺盆,下走三焦,散于胸中也。
【注释】
(1)指天——手少阳经别,起于巅顶,其部位在上,故称指天。
【语译】
手少阳经别,在头部从手少阳经分出,向下进入缺盆,经过上中下三焦,散布于胸中。
手少阳经筋
【循行】
《灵枢·经筋》:手少阳之筋,起于小指次指之端,结于腕;上循臂,结于肘;上绕臑外廉,上肩走颈,合手太阳。其支者,当曲颊入系舌本;其支者上曲牙(1),循耳前,属目外眦,上乘颔(2),结于角。 其病:所过者(3)支转筋,舌卷。
【注释】
(1)曲牙——颊车上部。 (2)颔——此处指颞前部。 (3)所过者——者后原有“即”字,据《太素》删去。
【语译】
手少阳经筋,起始于第四手指端,结于腕背,走向前臂外侧,结于肘尖部,向上绕行于上臂外侧,上循肩部,走到颈部会合手太阳经筋。其分支当下颌角部进入,联系于舌根;一支上下颌处沿耳前,属目外眦,上达颞部,结于额角。 手少阳经筋发病,可见本经筋循行部位支撑不适,转筋掣引,以及舌卷。
经穴
起于关冲,止于丝竹空,左右各23穴位。
穴名 | 取法 | 功能 | 主治 | 备注 |
---|---|---|---|---|
关冲 | 在无名指尺侧爪甲根部,约去指甲角0.1寸许取穴 | 清热解表、清心聪耳 | 头痛、目赤、耳聋、耳鸣、喉痹、舌强、心烦、热病 | 井穴 |
液门 | 在第四、五掌指关节前凹陷中取穴 | 清头聪耳、和解表里 | 头痛、目赤、耳聋、耳鸣、喉痹、疟疾、臂痛 | 荥穴 |
中渚 | 在掌指关节后方,第四、五掌骨小头后缘间陷中 | 清热利咽、明目聪耳 | 头痛、目眩、目赤、目生翳膜目痛、耳聋、耳鸣、喉痹、热病、脊膂痛、肩背肘臂酸痛 | 输穴 |
阳池 | 在第四指直上,腕部横纹中,当指总伸肌腱与小指固有肌腱之间凹陷处 | 利喉聪耳、和解表里 | 耳聋、疟疾、消渴、口干、喉痹、腕痛、肩背痛 | 原穴 |
外关 | 阳池上2寸,当桡、尺二骨之间取穴 | 解表清热,聪耳明目 | 伤寒、热病、头痛、颊痛、耳聋、耳鸣、目赤肿痛、胁痛、肩背痛、肘臂伸屈不利、手指疼痛、手颤 | 络穴;通于阳维脉 |
支沟 | 阳池上3寸,当桡、尺两骨之间取穴 | 清热聪耳、降逆润肠 | 耳聋、耳鸣、暴喑、热病、呕吐、便秘、胁肋痛、肩背酸痛 | 经穴 |
会宗 | 阳池上3寸,支沟穴在尺侧旁开约5分,当尺骨之桡侧缘取穴 | 聪耳镇痉 | 耳聋、痫证、上肢肌肤痛 | 隙穴 |
三阳络 | 支沟穴上1寸,尺、桡两骨之间取穴 | 聪耳利咽 | 耳聋、暴喑、龉齿痛、嗜卧、手臂痛 | |
四渎 | 肘尖下方5寸,尺、桡两骨之间取穴 | 聪耳利咽 | 暴聋、暴喑、龉齿痛、手臂痛 | |
天井 | 在尺骨鹰嘴后上方1寸凹陷中 | 聪耳宁神、理气消痰 | 耳聋、癫痫、瘰癧 、嘤气、偏头痛、胁肋痛、颈项肩背痛 | 合穴 |
清冷渊 | 天井穴上1寸凹陷处,伸肘取穴 | 温经散寒 | 头痛、振寒、肩背痛不能举 | |
消泺 | 在肩髎穴与天井穴的连线上,当臑会与清冷渊中点取穴 | 清热散风、清心宁神 | 风痹、头痛、癫疾、项背急 | |
臑会 | 在肩髎与天井穴连线上,肩髎穴下3寸,当肱骨尺侧缘,三角肌后缘取穴 | 理气消痰 | 嘤气、瘰癧、肩胛肩背痛 | 手少阳、阳维之会 |
肩髎 | 在肩峰后下际,上臂外展平举,于肩骨禺后约1寸之凹陷中取穴 | 止痛利节 | 臂痛、肩重不能举 | |
天髎 | 在肩井穴与曲垣穴连线的中点,当肩胛骨上角端凹陷处取穴 | 清热解表、宽胸理气 | 胸中烦闷、肩臂酸疼、缺盆中痛,身热汗不出,颈项急 | 手足少阳、阳维之会 |
天牖 | 胸锁乳突肌后缘,平下颔角,即约在天容穴与天柱穴之间取穴 | 通利七窍、消痰截疟 | 暴聋、目不明、泪出、鼻衄、不知香臭、喉痹、头眩、肩背痛、痎疟。 | |
翳风 | 耳垂下缘,当胸索乳突肌与下颔骨之间凹陷中取穴 | 牵正口僻、聪耳消肿 | 耳聋、耳鸣、口眼歪斜、牙关紧闭、颊肿、瘰癧。 | 手足少阳之会 |
瘛脉 | 耳后,当翳风穴与角孙沿耳翼连线的下1/3折点处取穴 | 聪耳定惊 | 耳聋、耳鸣、头痛、小儿惊痫、呕吐、泄痢 | |
颅息 | 耳后,当翳风穴与角孙穴沿耳翼连线的上1/3折点处取穴 | 散风清热、镇痉聪耳 | 头痛、身热、耳鸣、耳肿、喘息、小儿惊痫、呕吐涎沫 | |
角孙 | 折耳翼在耳尖端的发际处取穴 | 明目退翳 | 头项强、目翳、齿痛、唇吻强 | |
耳门 | 耳屏上切迹前方,下颔骨[骨果]状突后缘凹陷中,张口取穴 | 聪耳消肿 | 耳聋、耳鸣、聤耳、齿痛、唇吻强、头颔痛 | |
和髎 | 在耳门前上方,平耳廓根前,鬓发后际,当颞浅动脉处取穴 | 消肿止痛、聪耳宁神 | 耳鸣、牙关拘急、口喎、头重痛、颔肿、鼻准肿痛 | |
丝竹空 | 眉毛外端凹陷中取穴 | 散风清热、宁神镇痉 | 头痛、眩晕、目赤痛、眼睑闰动、齿痛、癫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