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四川•文学】王怀林 ‖ 《寻找康巴》康巴——永远的西部魂(代后记)

王怀林著《寻找康巴—来自香格里拉故乡的报告》2010年4月由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经作者授权,“方志四川”微信公众号及“四川省情网”自4月23日起连载(今日连载结束),以飨读者。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寻找康巴—来自香格里拉故乡的报告》,2004年8月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第3版书影横断之水天上来——康巴的明天

康巴——永远的西部魂东方的山顶上呵,有一缕白云在荡漾;那是美丽的仁增旺姆,为我燃起祝福的高香。——仓央嘉措也许是生长在老川藏公路边,时有藏族同胞经过,不知什么时候,那身穿藏袍,腰挂藏刀,面容饱经风霜,身材高大孔武的藏族人形象,犹如一座雕像,不知不觉深入我的心中。我之爱山由来已久。小时候,每当雨过天晴,站在我家房后的山坡上就能看到云海之上一座大山巍峨峭丽的身影,这时老人们总是用十分神秘的神情向我谈起那山的许多神秘传说……以后我知道,那山是峨眉山,那菩萨叫普贤菩萨。于是,在刚有些行动自由的大一,我便匆匆登上了那山,感受了她作为佛教名山的神奇悠久和风景胜地的迷人之处,同时也为因交通阻隔而只能徘徊于传说迷雾中的祖辈们感慨不已。

峨眉山风光(袁学军 摄,图片来源:四川日报)再以后,我陆续到过风景名山黄山、泰山和佛教名山九华山、普陀山等,但直到我工作后进入四川西藏,翻过高耸入云、变幻莫测、神奇壮丽的二郎山、鹧鸪山、贡嘎山时,仿佛才开始真正地了解了山。过去看山,是吟着古圣先贤们的诗词歌赋去的——历代骚人墨客已为它们留下众多现成的美丽词章。而当面对这些动辄海拔四、五千米的大山(峨眉山才三千余米,黄山不过一千余米),纵然搜肠刮肚,却常常无言以对。西部山川的神奇之处不单是一个海拔高度可以概括的——就以位于甘孜的贡嘎山系而言,总面积近4万平方公里,海拔五千公尺以上的山头就有五十多座,其间的雪山草原、高山大河、生物植被、矿产资源、晨风暮景真是不可胜数、气象万千:其间知名度颇高的低海拔冰川海螺沟只是沧海之一粟;其中一个并不知名的山头日本人为了征服它已留下数具尸体且还未能登顶……我站在那高山之颠,在为大文豪们因地理条件的限制甚少踏上这神奇的土地而惋惜的同时,也为人类至今还身处自然和历史的迷雾中而慨叹——我们在先人面前的自豪许多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贡嘎山(图片来自网络)以后,由于工作关系,我又到过几次四川西藏,在这里,我找回并更深入地了解了我心中的藏族——这块雪域高原润育出的迥然不同的精神气质和人文风光比它的自然景观还更让我着迷:在被儒家文化浸染得中规中举、束手束脚的汉族兄弟们旁边,还有这么一个张嘴就唱、抬腿就跳的乐观豪放的民族;在信奉食不厌精、经常山珍海味却依然补药、保健药大行其道的人们旁边,却有着一群吃着简单的牛肉、糌粑,喝着酥油茶而体格健壮的人们;在一个据说现代文明大为发展而社会却百病丛生政府不得不大呼重建精神文明的时代,从严酷生存环境中走来的一批人却是那么的健康而达观!还有,同是身处高原,为何天山山脉的“花儿”小巧亮丽,黄土高坡的民歌沉郁苍凉,而青藏高原的音乐却沉厚而大方?!就是这块厚重的高原,就是这片神奇的土地,她牵动了我的神经,她激发起我的梦想。于是,当有机会到西藏工作,去看那更高的山,去解开心中藏之既久的谜团,我便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援藏队伍,“走进西藏,也许能发现理想,走进西藏,也许能找到天堂?”

拉萨河(戴玉华 摄,图片来自网络)在西藏两年多里,通过对横断山区险峻道路的多次穿越,通过和当地干部群众的朝夕相处,通过“情满酒歌”的开怀畅饮,我更深入地了解了生活在这块壮阔高原上的人们,还有他们的独特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康巴人那太阳般鲜明的性格:他们伺养的主要动物牦牛——那是极沉雄而耐寒的;他们主食的青稞,是高海拔硕果仅存的作物;他们长袖飞舞的藏袍,是既耐寒又能在正午阳光直射的时候系在腰间,不影响辛勤劳作和马上奔腾的;由于艰苦环境的磨练,他们的体格普遍高大而健美;他们的皮肤在强烈紫外线的照射下变得黝黑,这是令城里的娇小姐和俊小生们恐惧而渴望健康的人所向往的。

生长其上的康巴人,男人过来是一座冷峻的高山,女人过来是一个金银的宝库,但他们都乐观开朗、热情奔放。他们敬酒必须是“酒满敬人”,喝酒往往是一醉方休;他们敬茶一定有一人随侍在侧,不管你喝多少,茶杯永远是满的;他们的家庭一般几世同堂,人口众多,但相处和睦,过去为避免分家,常有几兄弟同娶一个妻子或几姊妹共招一个丈夫的习俗,但从未听说有为此争风吃醋或大打出手的事情发生;他们的生活到处充满歌声与舞蹈,歌是欢歌,舞是群舞,不分男女老幼,不管地点场所,张嘴就唱,抬腿就跳,兴尽方散……即使,他们那颇有争议的宗教热情,也是那么深沉和执着,那历时数月的磕长头朝圣之旅,撇开宗教因素不谈,其挑战极限的勇气、焕发的激情和人文光辉,也足以让人登大惊奇的目光……

于是我爱上了这个地方,于是我想为他们做些什么。在朋友的鼓励和亲人们的支持下,我开始在古旧的史籍中搜寻康巴人的历史,从本地藏族学者的叙述中谛听先人们那回响的足音,在峡谷的褶皱里探求横断山脉的变迁,通过孤灯下的不眠寒夜思索康区的未来——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艰苦努力,我开始感受到康巴人西部之魂是怎样在激荡:

康巴人(图片来自网络)——我看到,从西北游牧走廊的先人们的艰难迁徙和不息奔走,他们在这广阔的西部大地上留下了他们的石棺葬、高大的碉楼和卡若的陶器;我看到马背上羌人的健美体质和奔腾血液在今天康巴人身上流淌;我看到他们那为希特勒所觊觎的高大身姿和尚武精神成为抵抗英军的主力和刺杀朗达玛的侠客,并以此博得英雄的美名和西部牛仔的称号……

——我看到横断山的高山峡谷和中央政府的“羁縻”政策如何使他们自由地生长,从而留下了安多、康巴等不同的语言,留下了女儿国、果巴、帕措等不同的进化方式和民族生态;还有嘉戎人、木雅人、蒙古人、远走他乡的夏尔巴人,他们共同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他们都有着康巴人的博大胸怀;共同的祖先在不同的山谷里生长繁衍,像撒落到大西南的绚丽民族之花,由此形成的藏、彝、怒、傈僳、纳西等民族的多元一体、包容万千的人文风光至今风姿绰约、竟相开放……

西藏定结县陈塘沟的夏尔巴人。据藏文史料记载,居住西藏日喀则地区定结县西南部陈塘镇的陈塘沟一带的夏尔巴人,是历史上西夏党项人的后裔,几百年前为了躲避战争,迁来此处与当地人通婚繁衍。如今,只有200多人口的夏尔巴人,占据了陈塘镇人口的八成以上(图片来源:自驾地理微信公众号)——我听到茶马古道的马帮铃声经久不息地回响,文成公主进藏来,康巴汉子下山去,汉藏交流的故事源远流长,中华民族之水在各兄弟民族的丰富汇流下更加奔涌向前。从山间小道上走出的康巴人,他们的商队一直走到雅安、丽江、印度、尼泊尔,他们的经商才能也名闻四方……

——我听到朝圣路上的圣歌唱起来了,这些喜欢流浪的“吉卜赛人”,同时也是世上少有的虔诚的信徒,他们尽管对苯教、黄教、花教、红教分得不是很清,但只要崇拜神山圣湖就行了;他们相信只要艰苦地修行,认真地做人,只要耐心地等待,收获必将到来,他们来世的生活必然会更加美好;且听东巴们的鼓乐响起来了,他们正在祭祀他们心中的神——“孰”,森林、雪山和自然,他们对万物自然的崇奉和爱惜,使得森林茂密,鸟语花香,为我们保存了一块未受人类污染的自然“净土”。从这块大地上流下的“天上”之水,给中原和东南亚的文明不断送来丰富的滋养……

西藏定结县郭加乡风光(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地理)——我看到外国传教士风尘仆仆地走来,各种高鼻子、蓝眼睛的西方探险者、冒险家爬山涉水地走来,他们为这里神秘的宗教而折服,为这里奇丽的山水而惊喜,为这里的安宁而默默倾倒,于是他们奔走想告,他们找到了心中的“香格里拉”……

三面青山合抱,两条碧水汇流(摄于西藏定结县陈塘镇,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地理)但是我们也知道,这里走出大山的人们还较为贫穷;这里的僧多寺众和“果巴”“帕措”并未使他们走上富裕的生活;朝圣的人们离开了,土地还需要耕种;而且,令人担忧的是,这里数千年留下的自然生态正在遭到破坏……于是我们提出建立香格里拉旅游区,于是我们提出要探索以生态为主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方式……

为此,我以新近草就的一首短诗《康巴人》,力图将康巴人的身影永远铭记在我的心中:在横断山的高山峡谷有一个民族在迁徙在格萨尔王的土地上走来一群康巴人康巴女人是金银的宝库额上的“梅朵”闪闪发光康巴男人是沉默的高山头上的“英雄结”在高高飘扬康巴人的祖先来自远方康巴曾经是女儿国的天下康巴的卡若先民历史悠久康巴人茶马古道浪迹天涯康巴人饲养雄壮的牦牛康巴人的青稞自由生长康巴人崇拜神山圣湖康巴人云彩当衣草地当床康巴人爱吃酥油糌粑康巴人住在坚固的碉房康巴人经商敢走天下康巴人骑马就上战场康巴人喜欢锅庄旋子康巴人跳舞通宵达旦康巴人喜欢去耍坝子康巴人喝酒论斤不论两康巴人喜欢真诚的朋友康巴人说话不绕弯弯康巴人爱山爱水爱美人康巴人爱恨情仇势不可挡康巴人走出香巴拉山谷康巴人走在朝圣的路上康巴人无论走到哪里康巴人最思念的还是故乡在遥远的西部有一个民族在迁徙在辽阔的康巴大地走来格萨尔的英雄子孙在多年未遇的休假日子里,我在地处成都平原边缘的家乡小屋看着窗外的麦苗儿渐渐返青,我看到平原上的桃花和梨花相继盛开,但我的心绪却充满了高原的高峻和苍茫。由于行政区划和资料的短缺,我只能足不出户,竭力从小小的电脑屏幕上搜寻着我心中康巴人那熟悉的身影。我想,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著作,我也没有时间达到志书作者们的严谨和周密,但我想使更多的人知道康巴人的故事,我想让更多的人来了解、研究和关注这一地方——也许这就是我一个多月将春天关在门外的原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