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讲义】填词基础知识

 填词基础知识

主讲:杨衍忠

一、填词为什么要讲究平仄

词是诗的别体,确切地说,词(格律词)是格律诗的别体,格律诗讲究平仄,词虽然句式长短不一,但每一句都有格律要求。填词讲究平仄的目的,是根据汉语声调的特点,有意识的安排一种高低长短急促和缓等互相交替的节奏,使词句具有优美的声律,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

二、如何把握每句的平仄

词句最短有一个字的,比如十六字令的第一句,最长的多达十个字以上。其中二字到七字的句子最为常见,是词句的主要组成部分。

1、一字句。一字句因为就一个字,一般都是固定的平仄,直接依谱把握就是,一般没有调节的余地。

2、二字句。二字句一般情况下都入韵。因字数太少,应严格按照词谱要求把握平仄,一般不可调节。

3、三字句。三字句一般是律句的三字尾,一般情况下不可三连平或三连仄,通常有下列格式:平平仄,如:“江南好”;平仄仄,如:“深院静”;仄平平,如:“绿蓑衣”;仄平仄,如:“柳阴直”。三连仄的也有,如:“得且住”(辛弃疾《霜天晓角》),但一般是由于顿句而形成的,它的全句是(仄)仄仄平平仄,原句不孤平。三字句的重心在最后一字,最后一字绝对不可调节。本着抑扬顿挫有平有仄的原则,前两字可以适当调节。比如我们的作业“忆江南”头一句,词谱为平(平)仄,傅英家的“故乡美”和张军的“故园美”是仄平仄,也不为错。因为律句的头一字可平可仄,加之调节后没有造成三连平或三连仄,所以这种调节是允许的。但由于大家都是初学,在还没有熟练掌握律诗的情况下,应该尽量按词谱来填,以免造成大的失误。

4、四字句。四字句一般是律句的前四字。按照律句的要求,一般第二第四字不可调节,第一第三字可以灵活把握,但因其独立成句,不可孤平。例如念奴娇第一句词谱为(平)平(仄)仄,就可以是平平仄仄如“凭高眺远”(苏轼《中秋》),也可以是仄平平仄如“大江东去”(苏轼《赤壁》);(仄)仄平平,可以是仄仄平平也可以是平仄平平。

当然还有很多不合常规的四字句,如: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更有仄仄仄仄者如“傍柳系马”等特例,这种特例应该尽量按谱把握。

5、五字句。五字句就是五言律句。有平起仄收、仄起平收、平起平收、仄起仄收四种格式。一般情况下根据所掌握的五言律句的平仄要求灵活把握就是。但也有个例需要特别对待,如(平)仄仄平仄(苏轼的“明月几时有”),如(平)平(仄)平(平)(苏轼的“西风几时来”)等。

6、六字句。观察可知,六字句实际是在四字句前加律句的二字头。(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六字句特例有(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仄等,最好严格按照词谱把握。

7、七字句。七字句就是七言律句。有平起仄收、仄起平收、平起平收、仄起仄收四种格式。根据所掌握的七言律句的平仄要求灵活把握(当句拗救)就是。七字句基本没有特例。

8、八字以上的词句,一般是由各种符合平仄格式的两句组合而成的,在此暂不涉及。

诗的固定的平仄格律,是古代诗家在长期的创作过程中反复探索逐渐形成的,词亦然。因同一词牌作者很多,它的平仄应该以谁为标准?按理应该以首创者的为标准,但确定首创者是一大难题。所以,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所谓词牌,是后人在不清楚是谁首创的情况下,就同一词牌若干首词进行比较、归纳以后从中找出的格律。更因词本身是格律诗的别体,所以词的格律不宜过于死板。如苏轼那句“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不但在断句上突破原谱,格律上也没有拘泥,其格律为“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这里“赤”字出律,但周郎的“周”字是平声字,此句不孤平,所以不为错,就是一个例子。因此原则上词的格律要求不应高于格律诗,格律诗中能够拗救能够用的灵活的调节方法和技巧应该适用于填词,这就需要大家一定熟练掌握格律诗的平仄规范。但由于大家为初学,建议大家尽力按照词谱来填,暂时不要考虑拗救。

二〇一七年十一月四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