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143篇:“多重文本”测评及思考

2020年第143篇:“多重文本”测评及思考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语文建设》2020年第10期发表了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叶丽新教授的论文《高考语文“多重文本”阅读测评探析》。作者虽然谈论的是高考试卷中的“多重文本”,但很多内容同样也适合于中考试题命制。

首先,收获最大的是作者对“多重文本”的正名。在语文教育教学研究中,有一些概念是我们一直在使用但从未思考过其内涵的,比如“非连续性文本”这个概念。因为201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了这个概念,因此很多老师都认为只要不是“连续性文本”,那一定就是“非连续性文本”。叶丽新教授认为,要对“多重文本”“非连续性文本”等概念进行正名。PISA2009阅读素养测评从文本形式角度将文本分为四种形式:一是连续性文本,二是非连续性文本,即由表单构成的文本,包括清单、表格、图表、图示、广告、时间表、目录、索引等。也就是说,非连文本不是以句子为最小单位的、需要不同于连续性文本阅读策略的文本。我的理解是,“非连续性文本”中的“连续”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联系,而不是语段之间是否有联系。三是混合文本,由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共同构成的单篇文本。四是多重文本,由几篇相对独立的文本构成,这些文本可以是连续性的,也可以是非连续性的,文本与文本之间的关系比较松散或不明显,甚至互相矛盾。在这个分类中,“连续性文本”和“混合文本”内涵是相对明确的,例如一篇带有图表、图画等文章,那就是混合文本。但是“非连续性文本”和“多重文本”的内涵不太好判断,前者指的就是“清单、表格、图表、图示、广告、时间表、目录、索引”等文本,后者指的则是“连续性文本”和“非连文本”的混合使用,例如既有语言片段又有图表、图画的文本,既有表格又有清单、目录等文本。那按照这个理解,高考试卷上的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文本应该属于“多重文本”。当然,这个理解也不一定是绝对正确的。

其次,不论是中考试题还是高考试题,都存在着多重文本的选择与组织的问题。一是材料的选择。多重文本材料的选择,肯定要考虑到文体归属与话题选择的针对性。所谓文体归属,指的主要是试卷中哪种文体的文本属于多重文本。目前主要是在实用类文本板块,其实文学类文本也可以探索尝试多重文本命题;所谓话题选择,主要是多重材料要围绕共同话题展开。这一点应该是常识性的内容。作者提到的第二点,那就有启发意义了,那就是除了共同话题,多重材料的选择有没有其他可能性。有的多重文本会围绕相近或相似的话题展开,而有的则会用相反或相关的话题展开。目前,相反话题的多重文本还不多见。像以说明文为文体特征的多重文本,寻找相反话题的材料并不容易。议论文阅读,可能会存在观点相反的阅读材料。除了话题,作者还提到“多重文本材料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思考点在于材料之间的关系是如何产生的,材料之间的关系如何服务于测量目标”“多重文本材料间的关联,还可能源于特定情境下真实的阅读过程、问题解决的过程”。我认为这两个观点是很有见地的。仅仅依靠话题的相似或相反组成的材料,过于单一,过于静止化。如果将多重材料的选择动态化、过程化,那么多重文本的材料选择将会迎来新的变化。因此,作者建议,“未来在安排多重文本时,可以超越话题相关这一静态关联,尝试从可能的阅读需要与过程、问题解决需要与过程等真实的阅读情境角度选择和组织材料。”这也是我阅读这篇论文第二个较大收获之处。

再次,多重文本阅读测试题目本身也需要进行多层次考量。作者主要关注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题目的布局。多数试题都是集中呈现材料,然后集中呈现试题,而少数试卷是分别呈现材料和试题后,再呈现一道整体相关性题目。试题布局不同,每种布局背后的理念和依据是什么,这是需要思考的。二是题型问题。目前多重文本的命题以选择题和简答题为主,选择题一般是每个选项对应某一则材料,稍微复杂一点的题目则是将文本信息进行组合形成选项。作者认为这种选择题缺少一个问题指向,为此作者提出了两条建议:第一是检验选择题题干的清晰性和完整性的一个好方法是,遮住选项并判断没有那些选项时是否可以回答题干中的问题。很明显,像“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之类的选择题,肯定达不到这样的标准。第二是最好尽量在提炼和概括文本信息的基础上设计选项,选项提炼得较为简约、明晰,这更有助于考查阅读理解能力。

最后一个问题较为抽象,那就是多重文本阅读测量目标的精准化和体系性设计。阅读测量,主要涉及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聚焦文本信息的,可能涉及到搜寻、定位和提取,二是整合理解层面的,三是反思和评价层面的。作者依据高考多重文本阅读命题结果和实际答题体验,提出了阅读认知过程的测量目标要在两个层面上作出调整:一是调整“信息”层面的考查重点。信息比对固然重要,但基于特定任务的信息搜寻、定位、筛选、提取、比较,其意义都要优于缺乏明确问题指向的选项局部信息与文本语句信息间的“比对”。二是适当发展指向高阶思维的多重文本阅读测量目标。这一点要加强“多来源文本”材料的选择,因为多来源文本阅读测试重在引导学生理解、比较、分析不同的视角、观点、立场等,并且形成自己的认识。这一点恰恰是高阶思维的主要内容。

最后作者提到了多重文本阅读试题命制的基本流程:测量目标体系化和精准性设计;兼顾测量目标、话题、文本复杂程度、阅读情境和命题空间等角度选择和组织材料;精细化设计具体题目,尽量保证试题所引发的认知反应有意义、呼应测量目标。这个流程有点抽象,以后还在命题实践中不断加强领会和落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