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大公桥(108)

▲倚门献笑

“曾涉足其中,颇知内情”的黄柏村、屈能伸在《旧宜昌的乐户娼寮》中详细介绍了乐户区妓院的分等情况:新源里、青云里这两条相接的小巷为甲等(又称一等)妓院集聚地。新源里为下江帮的管福春、贺老五、殷XX、王XX(人称“雪花膏”)等开设的“扬州班”,妓女大都来自武汉以下的南京、扬州、无锡、苏州、上海等地;青云里为上江帮的陈雪清、张二、黄XX、胡XX等开设的“沙市班”,妓女都来自武汉、沙市、万县、重庆等地。乙等(又称二等)妓院主要集居在美华里、源发里、安福里、平安里和清泰里,与居民混住。娼主除少数扬州帮外,多数是上江帮,妓女来自各地。乙等妓院待客的要求低一些,讲究实惠。甲等和乙等一般人又统称为上等堂班。

上等妓院有一套堂班规矩,既是妓院的生财之道,也是妓女的主要活动方式。一种方式是清唱。另一种方式是“出堂”,“打财神”也是妓院敛财的一种形式。……到上等妓院嫖姑娘,没有厚金是不能径情直遂的。照堂班行规,一般要经过“打茶围”和“做花头”两步,才能达到目的。……上述都是上等妓院(乐户区甲等和乙等)的情况,既有堂班成套的行规,又有姑娘“高雅”的活动方式。而分布在老三条街,以及散居在浙江路、南门后街等处的下等妓院(乐户区三等和等外),就是另一种状况。

《旧宜昌的乐户娼寮》对下等妓院的妓女有生动的描写,摘录如下:老三条街全是扬州人开办的下等妓院,有20余家,妓女有100多人,据各街之首。过去宜昌人都把这里称为“野鸡棚”,把妓女称为“野鸡”。到了午后,“野鸡出笼满街飞”,傍晚时,陶朱路一条繁荣的马路两旁站满了“野鸡”,不住高声大喊:“到家里坐坐。”有时很顺利将客人接到,有时一群妓女围着一个男人,推的推、拉的拉,强行拖往娼寮,街头不时有人议论:“看,又抬了一个到野鸡棚去了。”

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当局禁止在街上拉客:“下等妓院让妓女一排排在门口坐着,或倚门而立卖笑。客人来了经挑选某女,进寮对鸨母说明,鸨母高叫一声:“XX有客人叫”,姑娘应声而入。这里不像上等妓院有繁琐的行规,只要有钱就可以成交。白天二三元,过夜四五元,有的还价一元也能把生意做拢。因此妓女们必须日夜接客,有时一人一昼夜内,接客多达10数人。”

他们在文章中说:“划入乐户区的一般称为公娼,相对而言,散居在乐户区外的还有些私娼,即似卖非卖的'半开门’,宜昌时人呼之为'土货’、'土娼’。她们卖淫方式不是像妓院一样大张旗鼓,而是单家独户自卖自身,有的家里最多有个母亲。”

几家较有“名气”的私娼住在中宪里、同春里。来往的都是过着糜烂生活的行长、经理、买办及大老板,这些有钱有势的人,虽然在乐户区妓院花天酒地,但他们也常到这些私娼家饮酒打牌、淫乐豪赌,一玩一个通宵。以打麻将抽头钱来供给私娼。两桌麻将每夜可抽头一二百元,每月至少玩牌三次,这样可观的收入,私娼就不需接待其他客人。还有几家私娼,由轮船上的船长、大领江、引水包了住家,类似纳妾,供一人长期玩乐,其他的嫖客一般就不能随便去。

(0)

相关推荐

  • 谢重光:也说倡优居处的称谓

    <读书>一九八四年十一期有黄震云<妓院的称谓>一文,认为唐宋间已经有妓院的名称,主要依据之一是唐·皇甫枚<三水小牍>关于鱼玄机的一段记载: "机为邻院所邀 ...

  • 细说老上海的“娼妓”,人数近万,多为“苏扬”两帮

    老上海之所以有娼妓,也是和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反动势力分不开的.远在清朝道光皇帝以前,上海尚未开埠,就有西方洋人乘船前来,他们以大量钱财利诱一些贫家妇女供其蹂躏.上海初期的娼妓大多居住城内,大部分都在 ...

  • 古装剧中动不动就说发配“教坊司”,这是个什么地方?真的都是官妓吗?

    本 文 约 4010 字 阅 读 需 要 12 min    电影<绣春刀>里面有这么一个场景:当时的锦衣卫沈炼,为了追查许显纯去向,会这样威胁相关知情者:"只要你能够告诉我这个 ...

  • 悠悠大公桥(1)

    ▲宜昌晨曦初现的大公桥滨江带 稍稍年长点的看官都会哼两句<长江之歌>:"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也都知道万里长江冲出西陵峡口的南 ...

  • 悠悠大公桥(2)

    ▲唐贵智<南津关附近红层中的地应力场示意图> 宜昌河道的"沧海桑田"这一结论,可以从这一节的照片上得到证实,这是地质学家.宜昌地质地矿研究所唐贵智先生所绘制的<南 ...

  • 悠悠大公桥(3)

    ▲青草滩长云满渡 万里长江流经湖北境内1061公里,就在长江和汉江之间的冲击平原上分布着众多的大小湖泊,形成十分壮观的"江汉湖泊群".据统计,解放初期,湖北全省共有湖泊1065个, ...

  • 悠悠大公桥(4)

    ▲图上是江南五龙山,图下是青草滩,如今还能见到的只有宝塔 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清廷将彝陵州更名为宜昌府,增设东湖县城即为宜昌府城.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东湖县将所属三十八" ...

  • 悠悠大公桥(5)

    ▲清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招民填川诏 当年,从当阳.荆(门)襄(阳)往宜昌的行旅客商,只要到了青草铺与九溪铺和峰溪铺交界处的金巴岭,就知道宜昌快要到了,都会松一口气,停下脚来歇息,喝茶.青草铺 ...

  • 悠悠大公桥(6)

    ▲<宜昌府志 溪> 笔者在寻找史料翻阅同是清同治版的<宜昌府志>和<东湖县志>时发现一个新大陆,宜昌地方史学界常说的"常家溪"在清同治年间叫&q ...

  • 悠悠大公桥(7)

    ▲1953年宜昌港务局确定的港区和作业区地界 宜昌文史爱好者张玉新老师在<旧貌与新颜--宜港茶园的前世今生>中回忆说:1953年,宜昌港务局在作业区内兴建工人茶园,购置躺椅660把,并拟定 ...

  • 悠悠大公桥(8)

    ▲<东湖县志 铺> 从上面这张<东湖县志 县疆域图>中可见,当时宜昌府有三十六"铺",除了作为府治的"东湖铺"(东湖县城),就是北面的& ...

  • 悠悠大公桥(9)

    ▲王天官 不知各位看官发现没有?常家溪发源于东山寺左边的青龙嘴,和<东湖县志>说的那样"经江家塝.石垸子,会南湖水,出天官桥入江."而那句"访僧湖引东南去&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