抠图技巧之:透明玻璃杯
待抠原图
抠图合成结果
◆ ◆ ◆
一般步骤及说明
1、首选将待抠原图置于新背景图层之上,并将其转换为智能对象。
2、新建图层组,命名为“玻璃杯合成”。
复制待抠原图并拖入图层组中,命名为“玻璃杯”。
3、使用钢笔工具等绘制玻璃杯的外轮廓路径,并将路径作为图层组的矢量蒙版,隐藏待抠原图图层之后就可以看到抠图效果。
说明:
(1)一般使用钢笔工具或弯度钢笔工具进行路径绘制。
(2)按住 Ctrl/Cmd 点击添加图层蒙版按钮,可将路径添加为矢量蒙版。
使用矢量蒙版更有利于后续可能需要的对抠图的修正。
矢量蒙版也可在其属性面板中进行羽化,从而让过渡更平滑。
4、对“玻璃杯”图层执行Ps菜单:图像/调整/黑白,并更改图层混合模式。
说明:
(1)如果玻璃杯的原图背景为深色(如,黑背景),更改图层混合模式为“滤色”。
(2)如果玻璃杯的原图背景为浅色(如,白背景),更改图层混合模式为“正片叠底”。
5、对“玻璃杯”图层执行Ps菜单:图像/调整/色阶,适当调整亮度。
说明:
对于滤色模式的图层通常是要压暗,对于正片叠底模式的图层通常是要提亮。当然,更重要的是根据背景图层的亮度进行调整。
6、再次复制待抠原图图层,并拖入到图层组中。更改此图层的混合为“颜色”,并对此图层执行Ps菜单:图像/调整/色相/饱和度,调整相关参数,让更多的原色展现。
说明:
还可以通过图层不透明度来更改强度。
7、复制“玻璃杯”图层,并根据实际情况更改混合模式,调整色阶。
说明:
(1)对于待抠原图为浅色背景时,通常混合模式是“滤色”,并通过调整色阶智能滤镜,让更多亮部显示出来,让更多的暗部隐藏掉。
(2)对于待抠原图为深色背景时,通常混合模式是“正片叠底”,并通过调整色阶智能滤镜,让更多暗部显示出来,让更多的亮部隐藏掉。
8、对于不透明的区域,如瓶盖等,可以将待抠原图复制,并拖入图层组,然后擦除黑蒙版显示出该区域。
当然也通过色阶等命令改变光影关系,以符合背景图层光影的需要。
9、(非必须)添加渐变映射调整图层,以增强对比关系。
说明:
通常是黑白渐变映射,并更改图层模式为“明度”。
10、(非必须)再复制玻璃杯图层,并更改混合模式为“正片叠底”,然后在黑蒙版的基础上控制杯底区域的亮度。
说明:
还可以使用图层样式的“颜色叠加”效果,为杯底区域融合桌面颜色。
11、(非必须)为玻璃杯图层添加背景图层中高光点。
说明:
通常是新建一空白图层,然后用白色画笔在可能的高光区域涂抹。进入图层样式,取消混合选项中的“透明形状图层”。
12、(非必须)可以根据光照方向来玻璃杯图层添加投影。
说明:
有关投影的制作,请参阅:
《制作投影:投影法》
14、(非必须)对合成后的整体进行光影、色调氛围上的融合。
水杯加水之后,像一面凸透镜,光线经过发生折射,从而使得物体的影像产生放大、缩小等现象。
当物体放在凸透镜的聚焦点即焦距以内时,产生的影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若物体放在离凸透镜的焦距 1 ~ 2 倍的位置时,产生的影像是“水平翻转且放大”的实像,物体放置在2倍焦距以上的位置产生的则是“水平翻转且缩小”的实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