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素《论书帖》另一版本被发现 书法豪迈多姿|论书帖
在中国历史上,怀素是唐代杰出的书法家。他擅长大草与小草,以草书名世,与张旭齐名,被尊称“草圣”。怀素的传世作品有《自叙帖》、《小草千字文》纸本、《苦笋帖》、《圣母帖》、《论书帖》诸帖。其中《论书帖》墨迹本(这里简称“第一版本”)被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是后世学习怀素书法的珍贵范本之一。
众所周知,《论书帖》墨迹本的风格通篇“恬淡平和”。既没有怀素《自叙帖》和《小草千字文》纸本真迹“古瘦”笔法特征,也没有体势险绝诡奇、极度夸张浪漫的狂草之态,其艺术风格与《苦笋帖》气韵截然不同。
虽然《论书帖》墨迹本是古代摹本,但不影响它在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此《论书帖》前后800来年,流传有绪,最早著录于《宣和书谱》,曾经宋宣和内府、元张晏、明项元汴、清高士奇、安歧、清内府收藏。项氏收藏时,前隔水尚有宋徽宗泥金书签,今已佚失。可见,近千年的书写摹本是难能可贵的。
近日,著名学者黄锦祥又发现了怀素《论书帖》的另一个版本(以下简称“第二版本”),为清代旧拓本,其正文与前版本基本一致而风格迥异,在业界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件墨迹碑拓有完整题跋,详细介绍了怀素《论书帖》的传世数量和递藏经过…著名金石学家陆心源(清末四大藏书家之一)在识文中说:“怀素《论书帖》有两个版本,其一是:三希堂刋本完善无缺(指不缺字),后有赵文敏(赵孟頫)跋;其二是:即此本中缺“两字”,前明为项墨林(项元汴)所藏,康熙中归高江村(高士奇)藏等等…”两者来源均有说明,后者为最新发现的怀素《论书帖》碑拓,帖中笔迹豪迈奔放,独具怀素早年潇洒不羁的艺术个性,令人耳目一新(如下图)。
《论书帖》法帖(墨本),唐释怀素书,清代碑帖拓本,此帖罕见弥足珍贵。经折装。总长113.8厘米,高31厘米,10行,85字(缺两字),书法豪迈洒脱,灵动多姿,略有行草韵味。帖上有“唐释怀素书”款,帖后有项元汴、陆树藩题跋。又经著名收藏家高士奇、梁清标、笪重光、王鸿绪等人鉴定。帖中钤有“宣和”、“政和”、“绍兴”、“御书”、“平生真赏”(米芾印鉴)、“项元汴印”、“项子京家珍藏”、“墨林秘玩”、“项叔子”、“笪重光印”、“江上外史”、“周寿昌荇农氏所藏”、“高士奇图书印”、“俨斋秘玩”、“陆树藩印”等鉴藏印。现为学者黄锦祥所藏。
怀素《论书帖》是古代名帖,尽管第一版本(摹本)与第二版本(拓本)有所不同,都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值得大家去学习研究。通过“第二版本”的发现,也很大限度还原了怀素“论书帖”的本来面貌。
帖中除了宋代“绍兴”、“政和”、“宣和”和米芾等多枚印鉴之外,还有明代收藏大家项元汴等人的题跋。以此推测,怀素的碑刻始稿或源于宋代,惜未见其碑刻原石。怀素的早期作品与晚年作品有明显区别,从个性解放的浪漫主义重新回归到晋人风度,这也是怀素的高明之处。
项元汴题跋释文:
唐释怀素,字藏真,俗姓钱,长沙人,徙家京兆,(玄)奘三藏之门人也。初励律法,晚精意于翰墨,追仿不辍,秃笔成冢,一夕观夏云随风顿悟笔意,自谓:“得草书三昧。”斯亦见其用志不分,乃凝于神也。当时名流如李白、戴叔伦、窦臮、钱起之徒,举皆有诗美之,状其势以谓:“若惊蛇走虺,骤雨狂风。”人不以为过论。又评者谓:“张长史为颠,怀素为狂,以狂继颠,孰为不可?”及其晚年益进,则复评其与张芝逐鹿,兹亦有加无已,故其誉之者亦若是耶!考其平日得酒发兴,要欲字字飞动,圆转之妙,宛若有神,是可尚者。
此论书一帖,出规入矩、绝狂怪之形。要其合作处,若契二王,无一笔无来源,不知其肘下有神,皆以狂称之,殆亦非会心者。予昔购之,虽行草不伦,其笔法与此帖一同,但有肥瘦之异,正不解真草各有态,执而论书,鲜不失矣。汴也何幸观此奇观,千百载之下,吾谓:“君子有三乐,此帖与存焉后人其宝之。”墨林项元汴在双树敬题。
项元汴(1525~1590年),明代著名收藏家、鉴赏家。字子京,号墨林,别号墨林山人、墨林居士、香严居士、退密庵主人、退密斋主人、惠泉山樵、墨林嫩叟、鸳鸯湖长、漆园傲吏等,浙江嘉兴人。少即英敏,博雅好古,绝意仕进。当时风雅之士来嘉兴必访项元汴,名画家文彭、文嘉等与项元汴交往尤密。项元汴精于鉴赏,辨别真赝,析及毫发,当时无人可比。工绘画兼擅书法。山水学元代黄公望、倪瓒,笔致疏秀,神合处辄臻胜境,书法出入唐智永、元赵孟頫。刊有《天籁阁帖》,著有《墨林山人诗集》等。
陆树藩题跋释文:
怀素《论书帖》,宋徽宗内府物,为《书谱》所载八十七种之一。《江村消夏》箸于录:是帖世有二本,一刋于“三希堂”,元善无缺,后有赵文敏(赵孟頫)跋;一即此本中缺“两字”,前明为项墨林(项元汴)所藏,康熙中归高江村(高士奇),又经梁蕉林(梁清标)、笪江上(笪重光)、王俨斋(王鸿绪)鉴定者也。光绪十五年季夏归安陆心源识(男)树藩书。
这个题跋信息量具大,当中提及的高士奇、梁清标、笪重光、王鸿绪、陆心源都是清代赫赫有名的鉴定家和收藏家。陆心源在识文中明确指出:“怀素《论书帖》存世有二个版本”,而写此题跋之人正是陆心源长子陆树藩。(跋文工稳典雅)
从学者黄锦祥发现的第二个版本(旧拓本)中,确是缺少“两字”,“诡”字和“昨”字,与陆心源的识文相符。(下图)
鉴证过此帖的多位清代名人学者:
高士奇(1645~1704年),清代官员、史学家。字澹人,号瓶庐,又号江村。浙江余姚樟树乡高家村人(今慈溪匡堰镇高家村),后入籍钱塘(今浙江杭州)。高士奇学识渊博,能诗文,擅书法,精考证,善鉴赏,所藏书画甚富。他一生勤于著述,收录在《四库全书》的就有七部,另有五部编入《四库存目》。
梁清标(1620~1691年),明末清初著名藏书家、文学家,名列“贰臣传”。字玉立,一字苍岩,号棠村,一号蕉林。直隶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人,明崇祯十六年进士,清顺治元年降清,补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清顺治元年降清,历任宏文院编修、国史院侍讲学、詹事府詹事、礼部左侍郎、吏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刑部尚书、户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等职。著有《蕉林诗集》、《棠村词》等。
笪重光(1623~1692年),清代著名书画家。字在辛,号君宜,又号蟾光、逸叟、江上外史、郁冈扫叶道人。江苏丹徒句容东荆(今江苏句容白兔镇茅庄村)人。顺治九年(1652年)进士,官御史,为人刚正,敢于直言。工书善画,与姜宸英、汪士鋐、何焯称四大家。精古文辞,有《书筏》、《画筌》传世。
王鸿绪(1645~1723年),清代官员、学者、书法家。初名度心,中进士后改名鸿绪。字季友,号俨斋,别号横云山人,华亭张堰镇(今属上海金山)人。康熙十二年进士,授编修,官至工部尚书。曾入明史馆任《明史》总裁,与张玉书等共主编纂《明史》,为《佩文韵府》修纂之一。后居家聘万斯同共同核定自纂《明史稿》三百一十卷,献与康熙帝,才得以刊行。一生精于鉴藏书画。书学米芾、董其昌,具遒古秀润之趣。董其昌再传弟子,著有《横云山人集》等。
陆心源(1834~1894年),清代著名金石学家。字刚甫、刚父,号存斋,晚号潜园老人。归安(今浙江湖州)人。官至福建盐运使。富收藏,精金石之学。光绪十二年(1886)著金石学录补成书;十八年(1892)穰梨馆过眼录自序成书。另辑有《皕宋楼藏印》、《千甓亭古专图释》、《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等书。
陆树藩(1868~1926年),字纯伯,号毅轩。曾从其父陆心源学过书画、版本目录之学,后参加乡试,中恩科举人。1892年进京候职,得钦加侍读衔,赏戴花翎,任内阁中书本衙门撰文等职。曾发起组织救济善会,有“湖州善人”、“陆氏善人”的雅号。1902年分发为江苏补用道,先后任驻江苏商议员、总办江苏商务局等职。
怀素《论书帖》碑刻帖本释文是:为其山不高,地亦无灵;为其泉不深,水亦不清;为其书不精,亦无令名,后来足可深戒。藏真自风废,近来已四岁。近蒙薄减,今亦为其离逸,全胜往年。所颠形诡异,不知从何而来。常自不知耳。昨奉《二谢》书,闻知山中事有也。
(注:此版本书写内容有两处地方与第一版本有所不同。一是:“离逸”二字不同于第一版本的“颠逸”二字;二是:“闻知”二字不同于第一版本的“问知”二字。)
比较两个版本的文字差异,碑帖本(第二版本)在词藻运用上比墨迹本(第一版本)更加精谨,体现出怀素深厚的学问功底。
首先,我们要了解词性的前后关系。“颠逸”是指颠狂放逸,即乱写乱画满纸荒唐,与下句“全胜往年”就显得自相矛盾。而“离逸”则不同,离指离开、摆脱;逸,过也、纵也,这里指放纵。“离逸”是指离开过分放纵之笔(即拒绝不规范的写法),所以后来才会觉得自己“写得比往年好”,大意是指怀素在书写方面纠正了某些错误,因而取得了更大进步,这完全吻合怀素在学习上的严谨个性…其次,文中最后一句,用“闻知”一词,在文字的修饰方面更为巧妙,符合唐人文采渊博的时代特征,“闻知”即是听说后知道。(表示早已听闻知晓);而第一版本的“问知”二字,则是从“不知道问别人”到“已知有这会事”相矛盾。
有业内人士指出,《论书帖》是怀素早期作品之一,此碑帖(第二版本)很有可能是怀素《论书帖》正文的原作稿本,即是怀素《论书帖》的真迹版本,因此对探索怀素草书的发展轨迹有重要意义!也有长期从事古籍碑帖研究的藏家表示,第一次见到这个古代帖子,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孤本倍加珍贵。
关于《论书帖》的来历,跋文中已叙述得清清楚楚,意思是:
《论书帖》,为唐代著名书法家怀素所书,存世有两个版本,内容相近书风各异。
其一:《论书帖》墨迹本(摹本),著录于《宣和书谱》,或为唐、宋年间摹写本。运笔悠然自得,意气平和。纵28.6厘米,横40.5厘米,9行,85字。帖前有宋徽宗赵佶金书签题《唐僧怀素行书论书帖》,帖后有乾隆皇帝行书释文,赵孟頫、项元汴等人题跋。卷中钤有“宣和”、“政和”、“绍兴”、“秋壑图书”、“内府图书之印”、“项子京家珍藏”、“乾隆”、“嘉庆”、“宣统御鉴之宝”等鉴藏印,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其二:《论书帖》碑帖本(拓本),又名为《论书帖》法帖,著录于《江村销夏录》,为清代碑帖拓本。经折装。总长113.8厘米,高31厘米,10行,85字(缺两字),笔势纵放流畅,神采飞扬,兼有行草韵味。帖上有“唐释怀素书”款,帖后有项元汴、陆树藩题跋。又经著名收藏家高士奇、梁清标、笪重光、王鸿绪等人鉴定。帖中钤有“宣和”、“政和”、“绍兴”、“御书”、“平生真赏”(米芾印鉴)、“项元汴印”、“项子京家珍藏”、“墨林秘玩”、“项叔子”、“笪重光印”、“江上外史”、“周寿昌荇农氏所藏”、“高士奇图书印”、“俨斋秘玩”、“陆树藩印”等鉴藏印,为学者黄锦祥藏本。
怀素(737~799年),史称“草圣”,唐代杰出书法家。字藏真,俗姓钱,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自幼出家,经禅之余,从事艺文,尤好草书。好饮酒,及其酒酣兴发,寺壁屏幛、衣裳器具,靡不书之,时人谓之“醉僧”。自言得草书三昧,有“狂僧”之称。怀素书法初学欧阳询,后师从邬彤(怀素姨表兄弟)学草书。邬彤是张旭的学生,乃告以笔法。762年(宝应初年)自零陵出游,历衡阳,走广州,客居潭州,然后经岳州,进入长安。772年,怀素回乡,途经洛阳,适逢颜真卿,曾趋谒拜访,僧儒论书,遂为书坛盛事。唐代名士如李白、卢象、戴叔伦、钱起等人,皆有歌行称颂之。怀素以狂草著称于世,与张旭齐名,人称“颠张狂素”。传世墨迹有《自叙帖》、《小草千字文》纸本、《苦笋帖》、《论书帖》等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