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村落】——引镇街道张寨沟村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地处浐河支流龙沟渠下游,引镇的北边沿。西靠少陵原,东邻马嘶坡,南接东堡子,北连仁义堡,半引公路从村中穿过。5个村民小组,216户,820余人。耕地490余亩。主要姓氏有张、王、赵、杨、叶、苟、刘、惠、郭等。
据村里老人说,村子形成于元末明初。原村庄居于沟内,分东沟、西沟,两岸多为窑洞。村中原有一座三关庙,破四旧前庙内存放49个方形石香炉,所供神像20尊。村原旧址半崖上发现地道多处,以及大量人体骨骼和存放粮食的痕迹。传说明教张姓老道,曾率领道教弟子利用庙宇和地道昼伏夜出,进行抗元活动,后被烧死在地道中,后人便将此地命名为张寨沟村。
再后来,有人便在沟中凿土为窑,暂且安身。至光绪年间全村20余户,不足百人。新中国成立后130余户,400余人,大小房屋百间。20世纪70年代,720人。
1980年以来,村里均从沟下迁至沟上,建成房屋200余院,一律砖木或砖混结构,家家通上自来水,路面全部硬化。
(张寨沟村主任 赵小峰)
2005年,西康铁路和站区的修建和扩建,占用村西250余亩耕地,致使一、二组人均不足2分地,三、四组人均3分地,地块小、条件差、机械不便耕作,村民不得不转型其他行业,除少数村民沿袭祖传的蜡烛手工业,少数经商外,大部分村民外出打工维持生活。
2010年,在上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建成一座占地2.5亩,集学习、办公、医疗、健身、娱乐为一体的文化活动中心。
(张寨知青)
恢复高考制度至今,全村共有大专生50人,本科以上40余人。
明代为西安右卫军驻地,人称引家卫,清代亦设有兵站。1940年为引镇乡,1950年为引驾回乡,1958年建 引镇公社,1984年设引镇。1996年,面积19.4平方千米,人口1.8万人,辖引镇中学家委会和引镇北街、引镇西堡、引镇东堡、引镇南堡、引镇东庄、姚家寨、张寨沟、高村、甫村、江村、原上、碱子、屈家斜、常沟、光昌、岔道口、天王井、孙家崖、车家崖、枣园、前门20个行政村。
大峪乡位于长安区东南部,距城区25千米。建国后为大峪乡,1961年设公社,1984年改乡。1996年,面积83.7平方千米,人口1.4万人,辖大峪口、羊健、许家沟、黄土坡、龙渠、西河滩、上河滩、下河滩、胡刘、白道峪、南寨西、南寨东、太平、枣园、安上、五里庙、新贯寺、板庙子18个行政村。
留村乡设立于1984年。位于长安区东南部,距城区15千米。1996年,面积11.3平方千米,人口0.8万人,辖北留、光辉、南留、胡家寨、光明5个行政村。
投稿、闲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