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副3味药的方子“擒拿”咽炎
用一副3味药的方子“擒拿” 咽炎,解救4000多位患者后,我却高兴不起来,照这样下去,中医消亡恐怕是不远了。
4000多位咽炎患者?看到这个数字,很多人可能觉得我是在吹嘘,其实简单算一笔账就很容易算明白了。
我国咽炎的人数占比在总人数的六七成,也就是说,10个人中就有6、7个人是咽炎。而且,在咽炎的患者中,有一半都是属于慢性咽炎。 所以一点也不夸张。
而说起咽炎,我们的传统医学也早有认识,以“喉痹”二字称之,分为风热喉痹和虚火喉痹。风热喉痹,基本相同于急性咽炎。虚火喉痹基本等同于慢性咽炎。
因此,听到这个病,很多人都会条件反射般想起胖大海,罗汉果这类清咽利喉去火药,然而效果却是少有的。
曾经,有一个54岁的男性,找我看咽炎。他患咽炎时轻时重已经有5年多了,在医院诊断为慢性咽炎。先用药治疗了2年多无效后,又用中药咽喉丸,六神丸含化2个月也无效。
后来,经人介绍来我门下。
经过仔细询证之后,我发现他除了咽喉疼痛之外,痰也多,咽喉,胸部憋胀,烧心泛酸。舌质淡,苔白腻,脉弦细缓。与此同时,整个人精神和食欲也不好,神疲乏力。
他坐在我面前,眼皮垂下来,歪着头,满脸生无可恋的样子。实在让人难受。
看着之前用的方药,有认为是梅核气而用的半夏厚朴汤加减,有诊为咽喉发热的清热解毒利咽汤剂,有属阴虚火旺的养阴清热汤剂等等,种种不一,但是都没有见效。
这下我就犯难了,经过反复思考之后,我给他了一张方子:半夏、桂枝、甘草、瓜蒌壳、藿香梗、蔻仁。
患者当时看来看,摇摇头,什么话也没说就走了。我见情况是这样,便肯定地说道,你先回去按时服用,药虽少,但看的是结果。
第四天的时候,我见他还没有来复诊,心想可能这人也是放弃了,因为一般在用药7~9剂的时候,大多数人的症状基本就没有了。
一周之后,这位患者来了,而这次整个人的精神面貌都有所不同了,他说用药1剂之后,泛酸,烧心的感觉没有了,咽喉疼痛也有所缓解。
到第二天的时候,咽喉明显感觉到舒适,第三天时,他之前的症状基本都没有了,但是也是为了把病去根,便把剩下的继续用完了。
时至今日,没有再犯。
下面,我说说我开这张方子的思路:
清代医家尤在泾说过:“少阴咽痛,甘不能缓者,必以辛散之;寒不能除者,必以温发之。
而《内经》中有:微者逆之,甚者从之’半夏散及汤,甘辛相合,而辛胜于甘,其气又温,不特能解客寒之气,亦能劫散咽喉拂郁之热也。”
上述意思就是,症状轻的可以用寒凉之品,而严重者需顺从以温药而发。而这里的不二之选定属半夏散为尚品。
根据临床多年的观察,其实慢性咽炎多属于中医的少阴咽痛。因为三阴之中少阴主枢,少阴之经循经咽喉,那么枢机失常,邪气反逆而不能外达所以引发的咽喉不适。
此外,《伤寒论》中有:“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逐之”
《本草》中有,“半夏治咽喉肿痛,桂枝治喉痹,此乃咽喉之主药”
所以进一步我们可以确定从半夏散为基础方,桂枝,辛温无毒,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与半夏合用,利咽喉而治肿痛,加以甘草缓急止痛。
瓜蒌壳、藿香梗、蔻仁用于化痰去痰,畅通气机以便于增强疗效,既对证又对症。
所以不出三天,情况便可以得到恢复。
临床上,我用此方治疗的慢性咽炎患者不下4000多位,但每一次的治疗说实在的,相比中医中药的传承,我治疗的这4000多位患者就足以把说明了现状举步维艰啊。
我不怕患者多,也不怕没人找我治病,我只怕我哪天倒下去了我们书架上的中医经典,我箱子里的医案落上了厚厚的灰尘。
所以每天坚持写文章写医案,算是给患者和读者一些思路之外,也能让我某一天在黄土地下睡得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