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悦读·散文】巴 可《鸿福之地,景福》
【作者简介】巴可,四川三台人,中学教师,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发表作品,小说入选国家级文学选刊等,四川省作协会员,现居绵阳。
————————————————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
景福,三台县南部重镇,我市“综改区”核心之地。曾因工作,我从三台县城去景福,四十多公里,汽车硬是把早晨颠簸成中午才到,真是“赶车去景福,抖死他老父”。
这次,市文联组织“脱贫功坚看绵阳”采风活动,第一站就是景福镇。从绵阳到景福,比从三台到景福远多了,我吃得消吗?三台是我家乡,很有些年头没去景福了,我想去看看。
离开沈家坝,过了小枧,采风车上高速奔驰没多大功夫,就进入三台境内。车速慢了些,但还平稳,路两边树木茂密,不时有枝头临窗戏叶炫果。行进其间,如同坐观光车游景区。
车停了。有人喊,到了到了。
到景福了?下了车,我四下张望,这是景福?是“抖死他老父”的景福?回望来时方向,不怎么宽绰的水泥路穿过碧绿的田野、葱茏的树林和工艺品一样的农舍,没完没了蜿蜒于远方,像一条连缀一串串音符的绵长线谱,于天地间奉献乡村小曲。坐在车上享受这样的音乐,来回千百遍也不会抖死他老父。
过去的景福可不是这样,景福人历来就穷。曾经,镇政府给乡亲们谋了一条致富路,种果树。树长大了,结果了,镇官们从百里之外千里之遥请来商家收购果子。汗水换来了第一笔钱,乡亲们笑了,笑得虽然灿烂,却笑早了。雨天,第一辆装满果子的车在泥泞路上左摇右晃,像螃蟹横行,翻下崖去。从此,再也没商家来了,那些堆积如山的果子成了肥料,遍野的果树被庄稼取代,乡亲们恢复原样,老老实实咀嚼自己习惯了的穷日子。
一个中年人站路中间,市文联马主席介绍说,他是景福镇党委书记。我盯盯地看他,他背后纯净的蓝天和碧绿的田野很美,而他黝黑的脸与之似乎不相称。我半诙谐对身旁一个同行人说:“这位镇官咋不是戴眼镜的高额头白面书生?他有足够的知识和智慧挑起脱贫攻坚领头人的担子吗?”他回答:“眼下,没一个镇官是你说的那样,那些镇官们有时看上去比农民还农民。其实,他们过去大都是白面书生,有的会写诗,有的会作画。现在,他们也写诗作画。不过,登载他们诗歌的不是刊物,而是农田,展出他们画卷的,不是都市里的展厅,而是蓝天下的乡村。他们到农村工作不到半年脸就黑了。咋不黑呢,他们的工作模式是田野+手机+阳光和风雨,并非办公桌+茶水+报纸。”
出语不凡,高人,这位是作家还是画家?我请他透露身份,他谦和地告诉我,他是景福镇一个普通公务员。我这才投以正目,他居然也是黑脸!
镇党委书记仍在兴致勃勃介绍景福情况,他额头的汗珠闪耀着阳光,钻石一样亮,我忽然觉得,他的脸与他身后纯净的蓝天和碧绿的田野是相称的,极其相称。随着书记滔滔不绝的声音,我的视线在旷野尽情享受诗情画意。我相信,眼前这一片位居全省第一的丘区牡丹园会让在场所有人怦然心动,虽然我们没赶上牡丹花开放的时节,不能在花海留恋拍照,但一瓶瓶牡丹籽油实实在在捏在手里,让我们的身心在无尽遐想中沉浸在美艳绝伦的丹青世界。
我们的车穿过牡丹园,钻进婆娑无边的甜橙园,品尝了园区工作人员递上的一杯杯原味橙汁,无论谁,心再苦,也会甜透,思维再僵,也会激发诗的灵感。
我们又采访了养殖园、电商中心等,据说,后面还有好些各具特色的园区、基地,时间有限,我们不能一一亲临,不过,今天一路走来,已经让人心潮澎湃,我们没有理由怀疑景福镇脱贫致富的进度和力度。
视线在婉如飘带的水泥路上移动,我心里生起一阵不安,脑子里出现满载果子的车翻崖的情景,眼前这路是不是窄了点?这样窄的路怎能承受大车运输?运输不畅,大片产业园哪有出路?要致富,先修路,这里的镇官不会忽略这个用血的教训酿出的经验吧?
我表白了担忧,那位同行的公务员告诉我,眼前这路是村道,村村都有。距这里不到一公里的交通干道早已开通,宽阔的柏油路完全能保证运输无忧,现在从景福到县城,用不了一小时。
我放下心来。景福变了,景福人走上了奔小康的大道,“抖死他老父”的日子已成历史。进一步交流得知,景福所在的综改区位于三市四县交汇处,将来,绵遂铁路、三大高速、中遂高速等诸多铁路、高速路、国道、省道会在这里形成交通网,那时,不说从景福到三台只需十余分钟,就是到绵阳、成都也只需半小时、一小时。
有各方青睐,有黑脸大作家、大画家带领万众在八十平方公里土地上不懈地创作经典诗歌和画卷,相信景福正如其名,将是一块鸿福之地。
《作家洪与》微信号:hongyu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