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讲座实录——郝春瑶:浅谈国学知识在作文中的应用
文/郝春瑶
语音/郝春瑶
很高兴能有这次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我看之前的介绍都是某某老师的讲座,那么这一次是称不上讲座的,只能说是我的一些粗浅的还不够完善的想法,今天和大家一起来交谈一下。
今天的内容,会有一定的针对性,可能五六年级的孩子更能理解一些,但是没有关系,我在这里提出的是一个方向,正所谓,如果一个人没有方向,没有目标,无论遇到什么风都不是顺风,所以了解了目标和方向,就可以从小培养。
一、各阶段作文基本要求
1.小学阶段
小学阶段以文字为基础,基本的要求是,叙述完整,语句通顺,有好词好句,有细节描写,能够表达真情实感。
之前有许多老师讲过作文的技法,比如五觉法,也就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感觉。再比如细节描写,如动作,神态,外貌,语言,心理等。在这里我就不重复了。
2.初高中阶段
以文学为依据。在小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增加了对作者文学素养,文学底蕴的考核。
那么什么是文学素养文学底蕴呢?也就是小作者的知识面是不是比较广,比如对时事的关注,对历史的关注,对人生的思考等等。
接下来我会发几张图片,大家可以看一下,第一张是《兔马之死》,接下来是阅卷老师对作文的点评。
这些都是历届高考作文的精彩片段,我们可以看到,这些考生真的是知识广博,历史知识深厚。
从《三国》到《史记》,从《诗经》到《楚辞》,从白娘子到孟姜女,从百家争鸣到竹林七贤,思绪驰骋在文学之中,真是快意潇洒,这样的作文读起来也很有穿透力。借用《还珠格格》里面的一句话,就是“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哲学。”多么唯美啊!
以上说了那么多,那么如何把我们所知道的国学知识落到笔端呢?
接下来,我将从小学阶段和初高中阶段两方面来给我刚才的话进行举例。比如,同写一个作文题目《路》。
小学阶段,我们可以这样写,上学的路,回家的路,可以是写景的作文,也可以是记叙文。写景作文,我们要抓住一定的顺序,比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如果记叙文则要有六要素,五觉,细节描写等等。
到了初高中阶段,要体现你的文学素养了,你的立意要更深远。
对于时事方面的关注
(1)杨丽萍老师主编的《十面埋伏》舞剧在国外演出大获好评,那是民族文化传承之路。
(2)赵丽颖成名后,为家乡修路,这是不忘本的体现,虽然有很多人不理解,但依然坚持下去,这是人生的一种选择之路。
对于历史的关注
(1)昭君远在匈奴,日夜遥望回家的路,那是浓浓的思乡情,欲言又止的夙愿。
(2)玄奘的取经之路,那是追求知识的道路。
(3)孔子周游列国传播仁义,那是对自己理想的执着,坚信梦想之路。
(4)“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多么的豪情壮志,这也是对如何面对人生的选择之路。
综上所述,国学知识能给你的作文增添光彩,能使你的作文更加深邃,更加厚重。
二、什么是国学
现在有一股国学热,从央视播出的,《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中国谜语大会》,都大获好评,在我的周围也有许多小朋友在学国学,许多幼儿教育中也加入了国学的科目,那么什么是国学呢?
1.历史演变
说到此处,我不得不提一位,南宋时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思想家,集儒家之大成者,那就是朱熹。朱熹,曾把“白鹿洞国学”改名为“白鹿洞书院”,“白鹿洞书院”就是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那么什么是“白鹿洞国学”呢?其实就是“国立学校”之意。
到明末清初,清末民国初两个历史阶段中,西方的思想、医学、文化,不断地向中国传播,这个过程被称为“西学东渐”渐是流入之意。在这种情况下,李鸿章,张之洞等人提出了洋务运动,提出了以“中学为本,西学为用”的思想。“中学”是相对于“西学”提出的。“中学”就是中国之学。
2,国学范围
说到国学的范围,学术界没有统一明确的界定。国粹派的组织者和理论家邓实先生曾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因此我认为,国学包括中国古代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中医,国画,农学,音乐,建筑,等等方面。凡是我中华独有的,别的国家没有的就是中国之国学,就是我们的骄傲。之前我也说过,杨丽萍老师执导的《十面埋伏》在国外上演得到一致好评。其中的古典韵味很浓,那就是中国的韵味,中国的文化。引一句老话,“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国学的范围太大了,今天我们就谈两点,诗词和历史。
三、诗词在生活中和作文中的应用
1,诗词在生活中的应用
诗词也就是唐诗和宋词。说到这儿,我不禁想起最近特别火的一个演讲,演讲者曾说:“当你来到沙漠时,能吟咏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而不是说,‘哎呀妈呀!全是沙子,快回去吧’!当你看到天水相连,群鸟起飞时,能够吟咏出,‘落霞与孤鹜齐飞,天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说,‘哎呀去,全是鸟。’”我们不妨也来效仿一句,当你在初春时,远远的看到一片萌萌的绿意,走近却寻不到踪迹时,能吟诵一句,“草色遥看近却无”而不是说“哎呀妈呀,我眼花了 ?”这就是诗词,能够让你茅塞顿开 。也许现在你都记不起你小学的时候背过哪些诗词,但是当你偶然间看到一处景色的时候,你的头脑当中真的会自然而然的流淌出那么一句,让你豁然开朗。
2.诗词在作文中的应用
其实诗词运用到作文当中是很常见的一种手法。比如你在写初春的时候,可能就会写到“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但是就是这样常见的手法,才更能看出作者的文学底蕴。
比如,当别人还在用“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时,你已经在用“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了。
当别人还在讲着,狼来了的故事,而你已经在用《烽火戏诸侯》来表明诚信的重要性了。
当别人还在用“铁杵磨成针”来表明坚持不懈的道理时,你已经在用“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了。我这里有一篇,三年级孩子的作文大家可以看一下。
还有一篇我写的小文,《秋天有风吹过》。
这个题目是我给我的学生的命题作文,课堂上临时兴起,我也写了这样一篇小文,算不得精美也有一些瑕疵,只是想表明诗词可以让作文更有厚度。
四,历史知识在生活和作文中的应用
1,历史在生活中的应用
说到历史,最先让我想到的一句,就是唐太宗的那句,“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增广贤文》中也曾说过,“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也就是说我们要借鉴古人的经验教训来指导我们今天的行为。
课堂上我经常会给我的学生讲一些历史的小故事,比如关羽温酒斩华雄,破釜沉舟,三英战吕布等等。我们从这些故事当中能够总结一些人生的道理,比如,从范蠡泛舟湖上我们知道了要急流勇退,从纸上谈兵我们明白了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关羽大意失荆州,我们懂得了为人应谨慎要戒骄戒躁。
2,历史在作文中的应用
前不久,我们班学习了林清玄先生的《心田上的百合花开》我让学生们完成一篇读后感,其中有位学生的感悟是要坚持,他在引证时这样写道“刘备三顾茅庐,终得卧龙先生,三分天下,占得一席之地。姜公潘溪垂钓,终遇周文王,天下三分,使其二归周。”这就是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对于历史不仅可以用在议论文中,同样可以运用在景色中。
如写下雨的场景,你可能用乌云密布,大雨滂沱来形容。但我建议这样写:霎时间,黑云积聚了半个天空,敲着雷鼓奔涌而来,那浩大的阵势如越王勾践策万千兵马直捣吴宫。雷鸣电闪之下,印证了一个国家的灭亡。瞬时间,大雨如粟,地面上积聚雨水成河,雨如瀑布般一泻而下,砸乱了地上的一滩河水,映在河中的影像早已不得辨认轮廓。可又有谁能感知,这便是西施姑娘的泪呢?不知是对国胜的喜极而泣?也不知是对亡夫的悲痛之泪?亦不知是对前路茫然的恸哭?此段细节有之,历史有之,情感有之。
这只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一种想法,也是我培养孩子写作文时的一个方向,有不当或欠缺之处,请各位予以指正。谢谢大家的收听。
责任编辑:颜语(zuowenjing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