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雷吟诵讲堂(中)第二十八课《宿新市徐公店》
阿雷吟诵讲堂(中)第二十八课《宿新市徐公店》
吟咏诗词经典,传承中华文化!欢迎走进阿雷吟诵讲堂。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倾听与陪伴!今天我们要吟唱的这首诗,是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二首《宿新市徐公店》。
一首惟妙惟肖的暮春诗
这首诗是宋代杨万里写的一首组诗,主要描绘的是乡村田园风光。今天咱们学的这一首是其中的第二首。他描写了怎样的乡村田园风光呢?我们一起先来读读这首《宿新市徐公店》吧:
宿新市徐公店
宋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这组诗当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彼时杨万里正任江东转运副使,任所是在建康(今江苏南京)。诗题中的“新市”,是当时一处城镇,在今浙江德清东北,位于临安(今浙江杭州)与建康之间。这里水陆环绕,舟车通利,是作者离开临安去建康任所,或从建康返回临安述职的必经之地。作者途经这里,略作停留,短期借宿,见景生情,有感而发,于是赋写这组诗。
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
第一句是纯景物的静态描写。篱笆和小路,点明这是农村,“篱落”是有宽度的,用“疏疏”指出它的状态,显见其中有间隔,才能看见篱笆外面的山道。“一径深”,表明山道只有一条,并且很长很长,延伸向远方。宽广的篱落与窄小的一径相对照,稀稀疏疏与绵绵长长相对照,互相映衬,突出了农村清新与宁静。
第二句也是纯景物的静态描写。路旁,树枝上的桃花、李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没有长得茂密,展示出农村自然、朴素的风貌。
第三句是人物动态描写。“急走”与“追”相结合,儿童们那种双手扑扑打打,两脚跌跌撞撞追蝶的兴奋、欢快场面就历历在目了,反映了儿童们的天真活泼。
第四句,菜花是黄的,又是繁茂的一片,一只小小的蝴蝶,飞入这黄色的海洋里,自然是无处寻了。读者可以想象,这时儿童们东张西望,四处搜寻的焦急状态,以及搜寻不着的失望情绪等等,更表现出儿童们的天真和稚气。
整首诗选取篱落、菜花、儿童、黄蝶等意象,运用细节描写,表明诗人对田园情怀的敏感度。全诗语言清新,形象鲜明,富有情趣。
一位清正廉洁的杨诚斋
在阿雷老师录制的低段古诗词诵读26首中,我们知道了杨万里是一代诗宗,一生写了两万余首(篇)诗文,也知道了他“烧诗千首”的故事,还知道了他的诚斋体的特点。今天,我们再来看看他为官之路吧。
杨万里立朝刚正,遇事敢言,指摘时弊,无所顾忌,因而始终不得大用。他一生视仕宦富贵犹如敝履,随时准备唾弃。在作京官时,就预先准备好了由杭州回家盘缠,锁置箱中,藏在卧室,又戒家人不许置物,以免离职回乡行李累赘,就这样“日日若促装”待发者。这与那些斤斤营求升迁、患得患失之辈适成鲜明对照。
杨万里的不扰民政策。乾道六年(1170年),杨万里除任隆兴府奉新知县。恰值奉新县大旱,百姓生活十分困苦。杨万里于四月二十六日上任,见牢中关满交不起租税的百姓,官署府库却依然空虚,深知是群吏中间盘剥所致。于是他下令,全部放还牢里的“囚犯”,并禁止逮捕、鞭打百姓,然后发给每户一纸通知,放宽其税额、期限。结果百姓纷纷自动前来纳税,不出一月,欠税全部交清。杨万里在奉新任职虽只半年,却初次实践了他的不扰民政治,颇获治绩。
杨万里为官清正廉洁,不扰百姓,不贪钱物。江东转运副使任满时,应有余钱万缗,他全弃之于官库,一文不取而归。退休南溪之上,自家老屋一隅,仅避风雨。当时诗人徐玑称赞他“清得门如水,贫惟带有金”(《投杨诚斋》),正是他清贫一生的真实写照。
一点吟诵方面的小知识
我们今天简单说说七言、五言绝句的停顿吧。很多学生说,老师古诗朗读停顿有规律可循吗?
经常会听到有些老师说五言一般停顿为“二三”或“二二一”;七言为“二二三”等。其实绝句的停顿不是那么简单。
我们如何划分停顿,除了依据古诗词的划分,还要考究平仄关系。比如说,今天学的《宿新市徐公店》,我们怎么划分呢?
第一, 首先看看它是不是近体诗,通过近体诗的几个特点,判定它是一首近体诗;
第二, 看看它是平起还是仄起,经过判断,我们知道它是一首仄起七言绝句;
第三, 依据仄起七言绝句,我们就能确定诗的停顿和字音的高低长短啦。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而且,大家一定注意,古诗的诵读,一般意义上的停顿,不是说换气,二是声断气连,一般一句诗能不断气的尽量不断,一口气读下来,只是中间的声音略作停顿。这一点很重要!当然,咱们同学,现在肺活量较小,换气是被允许的。不过,要要尽量学会偷偷的去换气,不要让人明显听出大喘气的声音哦!
一首情趣盎然的暮春曲
此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全诗所摄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暮春风光。
我们在吟唱这首诗的时候,要想吟唱好,一定注意作者的那种对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暮春风光的赞美和喜爱之情,通过声音的高低与缓急,体现诗中动静结合,人景合一的美好画面。我们一起来吟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