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数字化转型不能迷失于数字化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数字化转型的大力推进之年。2021年1月份,上海市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坚持整体性转变,推动“经济、生活、治理”全面数字化转型,构建数据驱动的数字城市基本框架。

2021年7月份,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求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信息化为主导,面向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聚焦信息网络、平台体系、数字资源、智慧校园、创新应用、可信安全等方面构建新型基础设施体系。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均在如火如荼地以技术迭代、软硬兼备、数据驱动、协同融合、平台聚力、价值赋能为特征,加快推进经济、生活和治理等领域的数字化变革。面对这种新理念、新形势、新格局,高校如何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作用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就成了一个必须解决的课题。

作者简介

王玉平

上海海事大学信息化办公室副主任

数字化转型的启示

通过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过程能看出,数字化转型不仅是一种技术转型,还是一种文化和业务转型。

它的重点是通过彻底重构客户体验、业务模式和运营,采用全新的方式交付价值、创造收入并提高效率。也就是说,在前期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对现有价值创造方式进行改革,这对高校信息化的定位和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

高校信息化目前不缺新技术,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已经普遍存在。基础数据也在前期建设过程中逐步健全,形成了人员、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数据体系。

但是,当我们将该理念与高校现有“一网通办”进行对比时,我们会发现目前的“一网通办”还是停留在数字化升级阶段,停留在简单地“让数据多跑路”的阶段,粗略地实现了线上复制线下办理过程,没有在此基础上优化、重构业务,更没有创造新的机制,也没有提供新的产品。

数字化转型不是单纯的“业务数据化”,而是“数据业务化”,因为有了数据,需要发挥数据的优势,发掘其中的价值并将其业务化。数字化转型也不是内部业务再造,它是业务适配外部需求进行的必要改造。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不仅促进了高校内部业务的数字化,推动了“一网通办”的发展,也改变了教与学的模式。通过这种模式的转变,也引起了教书育人方式的变革。2021年上海市试点在中小学设立数字化部门,促进教育资源均衡,这就是数字化转型在教育领域的实践与探索。

数字化转型的发展

数字化转型主要是指通过现代技术和通信手段,改变企业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方式。

它的发展过程经历了数字化转换(Digitization)、数字化升级(Digitalization)、数字化转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这三个阶段。这个过程都离不开“数字化”这三个字,但却有着对象截然不同的特征。

数字化转换主要是指存储介质的转变。最早的数字化是将模拟介质转换成二进制表示方式的过程,譬如将音乐采样记录为WAV格式的过程。

数字化升级则是指对二进制表示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并对现有业务进行数字化展现,并结合互联网技术,将业务从线下搬到线上进行处理。

而数字化转型则是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现代通信技术等成熟技术的基础上,改变原有业务模式,并挖掘新技术环境下的创造价值方式。

数字化转型的措施

当前,全社会都在进行数字化转型,身在其中的高校也必然会参与转型改革。这种基于技术的业务模式上的改革,既对高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网信部门提出了新的挑战。

01

做好数字化转型宣传与培训

数字化转型的最大障碍是文化挑战。师生数字素养的不平衡会加长数字化转型过渡期。师生不愿意打破长期以来的教学习惯,不愿意接受改变,他们需要获得相应的培训和支持,才能逐步提高素养。

当然,数字化转型更需要上层领导对数字化转型的准确理解和认知。要想在“现在”和“愿景”之间实现改变,利用新技术和数字化发展的机遇,需要在全校有一个统一的思想、理念和部署。

但请注意,数字素养不是计算机知识的简单普及,更不是把师生培养成计算机专家,而是要提高他们的信息意识,发展符合数字化时代的“计算思维”,形成数字化创新教与学、生活、管理的习惯,让他们负责任、有担当、善利用地生活在数字化时代。

02

设立“首席数字官”岗位

通过之前的分析可以看出,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工作不是技术工作,而是基于信息化技术充分利用数字化内容重构价值创造体系。这就要求转型人才既要具备数字化技术能力,又要具备管理能力,并对主营业务有着充分的了解。

这也说明了数字化转型不是通过信息化部门发起的变革,而是从上到下进行的变革,这需要学校设立“首席数字官”岗位,能够纵览全局,利用技术,重塑高校四大领域的业务。也只有人才保障了,高校的数字化转型才能真正实施。

03

优化网信部门的定位

数字化转型离不开网信部门。高校网信部门的工作职责是将信息化应用到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中,其主要职责不是研发信息化技术,重点在于“应用”,这就要求信息化部门精确自身定位、明晰转型目标、理清工作任务。

但是受制于人、财、物等方面的因素,目前多数高校信息化还处于建设信息化底座、升级数字化应用的阶段,或者说源于信息化部门人才的技术出身而更多地喜欢围绕技术开展工作,反而忽略了学校整体的数字化设计(包含顶层和底层设计),也缺少了对现有技术发展管理上的预判。

网信部门的信息化人员应借助“数据治理”、“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的契机,走进业务部门,充分了解业务,同业务部门人员协作共同优化甚至重塑业务,从而在数字化转型的大潮中实现自身定位的转型。

04

改变传统信息化业务的建设运营模式

夯实教育信息化底座

网信部门的传统业务主要有校园网络、数据中心、公用平台(人员、门户等)、业务系统等内容。随着社会技术力量的做强做大,以及政府集约化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措施的推进,为了节约成本和提高安全性,传统的数据中心将向私有云和公有云结合的混合云方式转变,部分云设施将由政务云或社会企业云来提供。

传统的网络向多元化转变,校内网络将走向软件定义的网络并引入“零信任”网络架构,充分提高传统网络、物联网络等网络的网信安全性。高性能的计算平台和人工智能平台,也将逐步走向集约化建设方式。这对现有从事数据中心和网络维护的人员带来发展方向上的挑战。

构建数字化赋能平台

此外,统一的数字化赋能平台也将对高校信息化底座和中台带来变革。譬如上海市推行的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支付平台、统一人脸认证平台对高校自建的系统带来瘦身的作用。

后续高校必然会减少类似可以由社会统一提供的中间件的建设和运维。在此基础上,高校将转换思路,查漏补缺,构建高校个性化的中间件,并将业务系统的建设专项侧重于运维的系统维护模式。

转换职能

高校的网信部门有其自身的独特优势,他们是业务和技术之间的沟通桥梁,是建设方和承建方之间的协调者和监理方。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他们的作用将愈发重要。

05

推进教育数字化场景应用

教育数字化转型,重点是赋能教育模式变革和教育综合改革,建设数字时代的高质量体系。高校应加大数字设施的采用力度,研究数字化学习工程,试点“数字应用”“数字贡献”纳入相关考核评价体系,鼓励师生创新数字化场景应用,形成标杆效应。

数字化转型从来不是由技术引发的,它永远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或为师生提供一种新的教与学方法。以师生为中心的解决方案(教、科、管、服)永远是数字化转型的重点,而不是技术。学校需要统一思想,师生需要拥抱改变,网信部门需要重新定位,才能够最终成功实现数字化转型。

成功的数字化转型需要数字化,但不能迷失在数字化中忽略了数字化转型。

作者:王玉平(上海海事大学信息化办公室副主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