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墨人生,沧桑历史——演戏专用建筑,戏台
欢迎投稿留言交流
★戏楼|戏台★
戏楼,演戏使用的建筑,又叫戏台,是供演戏使用的建筑。中国传统戏曲的演出场地,种类繁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样式、特点、建造规模。最原始的演出场所是广场、厅堂、露台,进而有庙宇乐楼、瓦市勾栏、宅第舞台、酒楼茶楼、戏园及近代剧场和众多的流动戏台。就其分布来看,也极为广泛,从城市到农村,从平原到山区,大凡有人群聚集的地方,几乎都设有或大或小、或今或古、或繁或简的戏楼。戏楼就是中国人的剧场。
中国戏曲可称为“戏楼文化”。形态各异的戏楼构成了传统戏曲演出空间,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戏楼戏剧观演场所。
建筑特征
戏楼三面敞开,一面留作后台,舞台台面空间简单,但外延空间较大。
音响原理
头顶上的藻井仿佛是一个共鸣箱,能使演员发出的声音向上汇聚,变得洪亮且圆润,再将声音反射向各个方向,产生余音绕梁的音响效果。
历史发展过程
宋、金时期,杂剧、院本、诸宫调出现以后,演出形式即由平地登上戏台,距今已近千年之久。这个史实,在晋南地区一些县市尚存的碑刻、遗迹、墓葬刻和文献记载中都得到了充分的证实。
1
元代,杂剧大为发展,戏台更是遍及晋南各地,保存至今的还有八座,大都有确切年代可考为研究中国戏曲史的发展和表演形式、戏台的建筑形制提供了重要佐证。这在全国各地还是极为少见的。元代戏台多为一间,基本是正方形,其结构粗犷质朴,严谨规整,无前后场地之分。戏台创建的初期,沿袭着宋、金时代的献亭三面围观之形制,后期则发展成为一面观的乐楼。其结构多为四角立柱,上施大额枋结成井架,枋上设斗拱称托屋檐,梁架多为角梁、平和藻井组成,既有承载能力,又有装饰作用,稳固而富丽。
2
明代,蒲剧是晋豫陕黄河三角区的主流剧种,晋南的戏台也就尤为普遍了,元代后期至明代的戏台扩大为三间,戏台开始有了前后台之分,增大了表演区,前后台之间有立柱隔板。檐板装饰讲究,多以雕刻花鸟、人物为主,式戏台。台口由方形变为长方形,山墙前设左右八字墙,为台口音量外泄创造了便利条件。
3
清朝初期,由于社会的相对稳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激增,文化活动的需要和戏曲的高度繁荣,戏台的建设也堪称空前绝后,其数量和规格也是绝无仅有。清代的戏台多为三间,左右邻建相连的耳房,也有五间的,还出现二连台、三连台、品字台、双层台、过道台等,还出现双幢叠加戏台。其最大的特点是精雕细刻,宏大华丽,有的戏台两侧还建有看楼。
元代 古戏台
明代 古戏台
清代 古戏台
从最早出现的“露台”到
金代三面观的戏台,
至元代,戏台分前后场非常普遍,
这是戏曲完全成熟的重要标志。
明清时,戏台更是遍布各个城镇乡村。
来源:古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