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流行歌词和古代诗词一样,都喜欢用押韵?大脑很爱偷懒

我国古诗之所以流传至今,不单单是因为它的文化价值,还有它朗朗上口的特性。所以有一些古诗虽然没有读懂它其中的含义,但是通过格律规整的律诗,也能读出来会令人愉悦的感受。押韵也叫压韵是一种诗文的修饰技巧,将韵母相同的文字放在固定的地方,有间隔有规律地反复出现,让声音和谐回旋,整个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在国外一般来讲头韵和尾韵比较常见,在中文语境下以尾韵居多。

这首流传千古的佳句《黄鹤楼》读起来非常有韵味,是因为四句的末尾的韵脚相同都是“ou”。在韵脚的带领下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把这首诗读完,再加上对诗句本身的理解会让押韵瞬间升华,理解诗句的意境。特别是大声读出来后,朗读者会有一种特别的愉悦感,就像此时此刻面对着黄鹤楼一样。

不仅仅是在古诗里,在流行音乐中也有很多类似的手法。比如周杰伦的《青花瓷》的歌词“撰写在滕王阁里,怅然轻落笔”,句尾也压着“i”的韵脚,体现了青花瓷旋律的温婉、清丽。大名鼎鼎的双人组合凤凰传奇也是把押韵做到了极致。“我在仰望,月亮之上”中的“望”和“上”的韵脚压上了“ang”,所以凤凰传奇的歌能被各个年龄段的人传唱不足为奇。

为什么背晦涩拗口的专业解释这么难,而儿歌、启蒙诗多读几遍就会了。从认知科学的角度来看,押韵是一种高效的信息组块策略。通过零碎的信息加工成更小的整体,方便大脑记忆,诗歌的押韵会将他们的内容和声音联系在一起,减少文字之间的陌生感,降低认知难度,减轻记忆负担,更好的来记忆句子。认知科学神经学把大脑处理信息的难易程度称为“处理流畅性”,而押韵则能够提高流畅性的好方法。语句中的相似音节的出现,重复的韵脚带给我们熟悉的感受,因此整个信息处理过程变得十分轻松。

在认知神经学科中,有个新的分支学科——神经美学。主要通过神经科学的方法结合美学,去探究艺术给予我们的愉悦。2013年德国神经科学家斯蒂安·奥伯迈尔(Christian Obermeier)系统的研究了诗歌的韵律对我们审美和情感体验的影响。实验室召集了形形色色的人,通过听一首歌从喜好,听后感等各个方面进行量化打分。实验最后的发现是人们会更喜欢那些押韵的歌,从这些歌当中得到了更多的喜悦。科学家再通过ERP实验发现押韵诗歌更不费脑,用音韵上的相似性或者相同性的声音,让大脑进入对这种美感的舒畅状态,乐在其中。

童年的打油诗,骂人童谣已经过去那么久却还是记忆犹新,这也是押韵所带来的。这些顺口溜并没有人教,但五湖四海的小孩都知道。美国的传播学家沃尔特·翁说:“口语套话在文字出现以前人类用来储存知识,知识就像一个容器一样,我们所使用的一个词、一句话、一个标点符号,都是信息的容器。”而人类对这些顺口溜有天然的信任,对方一张嘴,就绕过我们的内心防线,进入我们的大脑里。再加上一人说两人记,一句话只要重复多了,自然而然也就传开了。

越来越多的人和商家会在日常生活中编一点顺口溜和打油诗,一来是营销起自己的形象,二来是让顾客更好地记住这家店,用文字和语言的力量,触及更多的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