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推荐 | 超声引导下聚桂醇原液硬化治疗联合射频消融在肝血管瘤中的应用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9年第25卷第10期

超声引导下聚桂醇原液硬化治疗联合射频消融在肝血管瘤中的应用

肖林峰 温志坚 刘斌 黄军利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七四医院 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肝胆胰血管外科 361000】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聚桂醇原液硬化治疗联合射频消融在肝血管瘤中的应用。

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的48例肝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24例。其中对照组给予超选择性肝血管瘤动脉注射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治疗,联合组给予超声引导下聚桂醇原液硬化治疗联合射频消融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和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血管瘤残留、复发率、出血量、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其治疗前和和治疗6个月后的瘤体最大长径、最大截面积。

结果:联合组治疗6个月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83%比7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00,P=0.020);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瘤体最大长径、最大截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6个月后,瘤体最大长径、最大截面积均明显下降(P<0.05),且联合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的血管瘤残留、复发率、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2/24);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8.33%(2/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

结论:应用超声引导下聚桂醇原液硬化治疗联合射频消融对肝血管瘤患者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明显减少患者瘤体体积,降低复发率,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

超声引导;聚桂醇;射频消融;肝血管瘤

文献编号:

DOI:10.3760/cma.j.issn.1007-1245.2019.10.018

肝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且该病的临床症状往往不明显,需要应用增强 CT 或磁共振确诊等进行诊断 [1-2]。同时临床治疗该病的方法有血管瘤切除术、超声引导下肝血管瘤硬化、射频消融、肝动脉栓塞等方式,其中由于切除术往往对患者创伤较大,且损伤肝组织;肝动脉栓塞虽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其治疗效果不稳定,易复发;超声引导下肝血管瘤硬化是把硬化剂(无水乙醇、聚桂醇)等注入肝血管瘤内部,使其纤维化而产生硬化作用的方法,但其不能完全灭杀肝血管瘤,而射频消融是一种利用高热能杀灭肝血管瘤的方法 [3-4]。同时,有研究报道 [5],超声引导下聚桂醇原液硬化和射频消融均对肝血管瘤硬化具有积极的治疗效果。鉴于此,本文为了探讨超声引导下聚桂醇原液硬化治疗联合射频消融在治疗肝血管瘤患者中的应用,收集48例肝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的48例肝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24例。其中对照组24例,共28个病灶;男10例,女14例;年龄范围为32~69岁,年龄(50.17±9.48)岁;病灶直径范围为42~73mm,病灶直径(54.72±11.37)mm;瘤体位置:肝右叶 8 例、肝左叶12例、左右肝叶均有4例。联合组24例,共29个病灶;男9例,女15例;年龄范围为31~69岁,年龄(50.08±9.41)岁;病灶直径范围为42~72mm,病灶直径(54.85±11.40)mm;瘤体位置:肝右叶8例、肝左叶11例、左右肝叶均有5例。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标准

均经超声造影、MRI等确诊为肝血管瘤患者。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收集完整者;②知情并同意本次研究者,同时得到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排除标准:①对本次研究用药有过敏史者;②存在精神障碍或意识障碍者;③哺乳期或妊娠期的女性;④治疗过程种中止治疗者;⑤手术禁忌症者。

1.3 治疗方法

①对照组给予超选择性肝血管瘤动脉注射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治疗。首先利用超声造影确定肝血管瘤的位置、大小及内部出血情况计算病灶体积,并给予患者麻醉。然后利用Seldinger技术刺入5F导管至腹腔动脉。接着进入瘤体动脉,并缓慢、间歇注入充分乳化的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注入剂量=1/3病灶体积),注入完后再注入泡于对比剂的消毒明胶海绵条,注入完后,拔出针并按压刺入点。②联合组患者给予超声引导下聚桂醇原液硬化治疗联合射频消融治疗。首先利用超声造影确定肝血管瘤的位置、大小及内部出血情况,并计算病灶体积,根据病灶体积确定聚桂醇原液注射剂量=1/3病灶体积。然后患者取平卧位,在超声引导下利用21G针刺入病灶中心,拔出针芯,缓慢注射聚桂醇原液。注射完毕后,拔出针并按压刺入点。进行超声引导下聚桂醇原液硬化治疗后,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并经21G送入17G射频电极,刺入肿瘤最深位置。然后将射频电极和射频发生器相连接,进行12min的射频消融治疗。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①临床疗效 [6]: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判定分为治愈、有效、微效和无效四个等级。其中患者治疗后的瘤体完全消失,显示肝组织正常判定为治愈;瘤体直径缩小50%以上,且内部回声强弱不等,未出现内部流血信号判定为有效;瘤体直径缩小在25%~50%之间,内部能见到少量流血信号判定为微效;瘤体大小无变化或增大,有明显的流血信号判定为无效。其中治疗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 ×100%。②瘤体最大长径、最大截面积:利用超声造影测量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的瘤体最大长径、最大截面积,并记录。③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的血管瘤残留、复发率、出血量及住院时间。④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包括疼痛、发热、肝功能异常、气胸等。其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生不良反应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本文数据进行分析,行t检验比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χ2检验比较的计数资料用 [n(%)] 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治愈8例(33.33%)、有效9例(37.50%)、微效5例(20.83%)、无效2例(8.33%),总有效率为 70.83%;联合组治愈14例(58.33%)、有效9例(37.50%)、微效1例(4.17%)、无效0例(0.00%),总有效率为95.83%;联合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00,P=0.020)。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的瘤体最大长径、最大截面积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瘤体最大长径、最大截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瘤体最大长径、最大截面积均明显下降(P<0.05),且联合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3 两组患者术后的血管瘤残留、复发率、出血量、

住院时间比较

联合组患者术后的血管瘤残留、复发率、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4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出现疼痛、发热、肝功能异常、气胸等不良反应,其中联合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2/24);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8.33%(2/2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通过对症治疗后均治愈。

3、讨论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肝血管瘤的诊断显著进步,且加之超声引导、超声技术的进一步完善,该病的治疗方法也逐渐得到完善 [7]。以往的肝动脉栓塞术往往存在复发率高、血管瘤残留率高的缺陷而限制了其应用。而超声引导下聚桂醇原液硬化治疗肝血管瘤因其能够明显降低血管内的血流速度和压力,且在聚桂醇的化学作用下,能够使得静脉血管及粘膜组织出现炎症而发生纤维化,即形成一层密闭的纤维组织,闭塞静脉血管,使其硬化,同时聚桂醇具有麻醉作用,使得患者在注射过程中疼痛程度较小逐渐发展起来[8-9]。并且射频消融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其根据肝血管瘤具有散热慢、肝血管瘤细胞对高热敏感的特点,利用高热能缩小瘤体阻断血供,使得组织凝固坏死,不仅治疗效果极佳,且副作用低 [10-11]。

鉴于此,本文为了探讨超声引导下聚桂醇原液硬化治疗联合射频消融在治疗肝血管瘤患者中的应用,收集48例肝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应用超声引导下聚桂醇原液硬化治疗联合射频消融进行治疗患者的总有效率可达95.83%,明显高于应用超选择性肝血管瘤动脉注射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治疗患者的70.83%。并且应用超声引导下聚桂醇原液硬化治疗联合射频消融治疗明显降低了患者瘤体最大长径、最大截面积。究其原因,超声引导下聚桂醇原液注射能够降低肝血管瘤内血流速度和压力,且能够使得门静脉纤维化而闭塞,进而使其硬化,加之射频消融的高热能进一步缩小瘤体阻断血供,使得肝血管瘤组织凝固坏死,显著提高了治疗效果,从而使得患者瘤体最大长径、最大截面积明显降低,且血管瘤残留率和复发率明显降低。并且肝血管瘤的血供来源主要有肝动脉和门静脉,而超选择肝血管瘤动脉平阳霉素碘油栓塞治疗只是针对肝动脉血供的肝血管瘤进行治疗,并且肝动脉血供的肝血管瘤的特点是由周边向中心区逐渐强化,而超选择肝血管瘤动脉平阳霉素碘油栓塞治疗会使得肝血管瘤的瘤体由周边向中心区缩小,且肝血管瘤的中心区域动脉血供较少 [12],不能有效的杀死肝血管瘤细胞,从而增加了其复发率和残留率。

另外,笔者还观察了48例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其中应用超声引导下聚桂醇原液硬化联合射频消融治疗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与应用超选择肝血管瘤动脉平阳霉素碘油栓塞治疗患者的相近,且均较低,说明其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应用超声引导下聚桂醇原液硬化治疗联合CEUS引导射频消融对肝血管瘤患者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明显减少患者瘤体体积,且安全性较高。

微信号:硬化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