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评级机构如何才能真正有信用?

【原创 】

信用评级机构如何才能真正有信用?

(非特别标注,文章皆为谭浩俊原创)


11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证监会发布了《信用评级业管理暂行办法》。《办法》单列第五章,从执业独立性、机构独立性、人员独立性、部门独立性、薪酬独立性等五个方面专门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独立性作出规定。可见,独立性在信用评级工作中有多么的重要。

事实也是,和很多第三方机构强调独立性,把独立性当作企业的生命一样,信用评级机构能否好好地活下去,能否得到各方的高度信任,能否做出自己的品牌,能否参与国际竞争,并与国际知名评级机构一决高下,关键就在于对独立性的把握,在于利用独立性对企业、对行业,甚至对一个国家的主权债务等做出公平、公正、客观、理性的评价,从而帮助被评级机构加强风险管理,进行科学决策,帮助投资者理性决策、合理投资。

中国的信用评级工作,从起步到现在,也已经有三十多年时间,也诞生了一批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信用评级机构。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中国的信用评级工作仍处于较低发展水平,或者说仍处于发展初期,没有进入到较高发展水平。即便是已经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信用评级机构,其业务水平、信用形象、评级结果的可信度、对投资者的影响力等,仍然与国际知名评级机构有着很大差距,很难参与到重要国际信用评级的工作中去,很难与国际知名评级机构竞争。相反,由于独立性不足、商誉和公信力不强等方面的原因,经常出现一些问题和负面消息,从而严重损害中国信用评级机构、评级行业的形象。

事实也是,如果一家信用评级机构,不能以高度独立的形象出现,而是受制于外部力量、特别是被信用评级以及与被信用评级单位有关联的力量的影响,不仅信用评级的信用价值会大大降低,对信用评级机构的形象也会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近年来,国际三大知名评级机构在对一些国家以及相关国家企业、行业进行信用评级时,就因为受到了外部力量的干预和影响,没有客观、公正、科学、真实地做出信用评价,受到了许多质疑,也使得三大信用评级机构的国际形象受到很大影响。

三大国际知名评级机构因为受制于外部力量做出某些不具独立性的信用评级,都会受到质疑和批评,导致自身形象受损。如果一般的信用评级机构,在行业地位不高的情况下,再不加强独立性,再做出一些不客观、公正、理性的信用评价,还怎么能够在信用评级行业立足呢?又怎么可能尤为一家真正能够得到公认的信用评级机构呢?

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刻,也是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关键时刻,更是防范化解风险、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关键时刻,迫切需要有一支客观、公正、科学、理性的信用评级队伍,特别是行业发展、企业信用、债务信用等,都需要通过完全独立的评级方式,对这些方面的工作做出客观公正和科学理性的评级,从而为宏观决策提供强有力的依据、为企业决策提供最有效的评价指标,哪怕对某些行业、某些企业等做出相对较低的评级,也有利于更好地采取措施、制定对策、化解风险、寻找新的出路。

这也意味着,此次央行等部门首次联合出台信用评级管理办法,且用一个章节的内容,从五个方面强调信用评级的独立性,就是为了更好地规范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行为,为了提高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水平,不断提升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形象。也就是说,办法出台以后,如果信用评级机构不能在独立性方面有良好表现,不能独立客观地进行信用评级,就极有可能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并有可能受到监管机构的严厉处罚。

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不是以数量论英雄,而是以质量做保证。国际信用评级,能够得到世界公认的,也就三大信用评级机构。即便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也经常会在独立性方面受到不少质疑。如果我国的信用评级机构在执业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在独立性方面下功夫,而是过度强调业务和效益,那么,就很难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就永远只能做一些小的业务和无关紧要的业务。同时,也无法对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的助推作用。

中国的信用评级行业,已经到了需要提升质量、提高标准、扩大影响、增强竞争力阶段,也到了需要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阶段。而这一切,依赖于在独立性方面有更大表现,在独立性方面确立形象。所以,一定要高度重视,稳步推进,让独立性成为未来中国信用评级行业的“护身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