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PMI正逐步走出阶段性低点
【原创】
制造业PMI正逐步走出阶段性低点
●(非特别标注,文章皆为谭浩俊原创)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2019年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5%,比上月微升0.1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7%,比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上升,其中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回升明显;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3.2%,比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景气度有所回升,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增速加快。
如果仅从制造业PMI来看,确实仍处于相对低迷的状态,已经连续4个月低于50的枯荣线了。也就是说,制造业景气度总体上是不太高的。特别是新订单指数和从业人员指数,前者为49.6%,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位于临界点之下,表明制造业企业产品订货量环比有所减少。后者为47.8%,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位于临界点之下,表明制造业企业用工量继续减少。也正是这两个分项指标,不仅低于临界点,而且都出现了持续下降的现象。前者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个百分点,比最高月份下降了4个多百分点。后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5个百分点,比最高月份下降了1.4个百分点。因为,制造企业订货量减少,生产就难以饱和,生产经营活动就不正常。所以,新订单指数对制造企业来说,非常重要。为什么从业人员指数也不景气,与新订单指数不景气有着密切关系。如果新订单指数良好,从业人员指数就会好转。反之,从业人员指数不景气,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新订单指数的不景气。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制造业整体低迷、整体不景气呢?单纯从景气度来讲,确实如此。但是,具体分析也不难发现,制造业PMI低于枯荣线,并不代表制造业整个行业都处于低迷状态,有些分项指标,还是在逐步改善的。更直接地说,制造业PMI正在逐步走出阶段性低点。具体表现在,首先,生产指数为50.9%,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不仅高于临界点,而且出现了上升势头,说明企业生产信心在恢复。即便新订单指数仍处于临界点之下,但企业没有失去生产信心、发展信心。显然,这是令人欣慰的,是能够带动制造业回暖的。更重要的,企业生产信心的恢复,将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效率。
其二,大型企业PMI为51.3%,比上月上升1.2个百分点,持续高于临界点。大企业的稳定,对于整个制造业稳定作用还是比较大的。毕竟,在经济环境不佳的风浪中,大企业需要扮演稳定心理、稳定情绪、稳定预期的角色,而大企业PMI能够保持在临界点以上,且比上月上升了1.2个百分点,说明大企业的景气度是比较高的,是对经济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
第三,非制造业PMI仍然表现得很强劲,很有预期效果。无论是服务还是新订单指数、以及投入品价格指数、业务活动指数等,都处于临界点以上,且多数都比上月有所回升,呈现出扩张现象。
所以,从这些积极的现象来看,制造业在经历了前三个多月的回落后,已经开始从阶段性低谷逐步反弹。随着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作用逐步显现,鼓励汽车消费等措施逐步到位,制造业景气度是会逐步恢复的,是能够在经济增长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的。
需要重视的,还是中小企业的景气度不高,面临的困难和压力比较大。数据显示,中、小型企业PMI为47.2%和47.3%,分别比上月下降1.2和1.3个百分点,不仅继续位于临界点以下,而且出现了继续下降的现象。这也意味着,中小企业仍处于比较严重的困境之中,如何在政策上、资金上、资源配置上给予中小企业更多的关注与关心,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给中小企业更多宽松的发展环境,是非常重要而紧迫的。中小企业的问题不解决好,从业人员指数等就得到有效恢复,就业的压力就会越来越大,居民收入增长也会困难很大。更重要的,居民收入增长不能保持稳定,拉动消费的难度就会很大,消费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就会受到限制。
近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出台了促进消费的相关政策,旨在进一步发挥消费对诉拉动作用。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如果不能确保就业稳定,确保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确保房价不再快速上涨,促进消费的政策作用就会受到影响。所以,给中小企业更多关怀,必须成为各级的首要工作,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目标。融资、税收等政策,都要更开明、更大胆、更有效率,尤其要防止政策的传导效率不高、运行不畅通。只有各方齐心协力,共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才能真正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