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土高培养医生 || 作者 王卫邦


在土高培养医生
作者  ‖  王卫邦
作者王卫邦大夫近照
王卫邦,内科副主任医师,曾在会宁土高乡卫生院和会宁红旗山煤矿工作,后在靖煤总医院任内科主任和医务处主任多年。退休后被平川济民医院聘任为住院部主任。曾在医学期刊发表过多篇论文,喜欢写治病心得和随笔。

作者前期文字链接:

《初到会宁土高卫生院》《当年会宁土高卫生院本原》《在会宁土高看病总说》《在土高病难看想办法》

农村确实缺医少药,我去的土高乡,就没有一个正规学校毕业的医生。不要说大学生,就连中专毕业生也没有。土高乡卫生院只有盛发海大夫是西医大夫,他是部队的卫生员。

毛主席在1965年6月26日提出,把医疗卫生的重点放到农村去,也就是“626”指示。毛主席批判城市老爷卫生部,广大农村缺医少药,把那些本事不大的大学生,通通放到农村去。我们是在这样的指示下,大学毕业,就到了农村。那时候党提出鼓励赤脚医生的政策,这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多年,广大农村,缺医少药的现状,非常突出。一个县上,只有一个县医院,县医院的国家医生,也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人,大学和中专毕业生,总共不到十人。农村看病,基本上都是靠赤脚医生。为什么叫赤脚医生,因为他们都是生产队的社员,有病看病,无病就在生产队参加劳动,由生产队给他们记工分,参加生产队的劳动分配,不拿工资,还是农民没有穿袜子,起了个名字叫赤脚医生。在缺医少药的农村,虽然这些医生的医技水平不怎么高,更缺少现代化的医学知识,但他们都是出身农民,和农民心连心,千方百计想尽一切办法给农民治病,他们的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服务精神难能可贵。这在国家困难时期,也算是农村看病的唯一人才。所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赤脚医生和向赤脚医生学习的政策。这并不是要大学院校毕业的医生,学习赤脚医生的看病本领,而是要学习赤脚医生的看病精神和他们的高贵品质。

我去就不只是为了看病,要支持鼓励赤脚医生的工作,提高他们的医技水平,这也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农村,除了看病,要改变农村落后的卫生面貌,需要做的工作很多,普及卫生知识的宣传,改变农村的陋习,提高广大群众讲卫生,预防疾病的能力,搞计划生育等等,一系列的工作,还得先从赤脚医生抓起。

我去的那个时候,各大队都有村卫生室,每个卫生室都有1到2名医生,连看病兼取药。那个时候已经有了三级医疗卫生网:也就是村有卫生室,公社有卫生院,县上有县医院。村上看不了的病,请卫生院的医生看,看不了,介绍到县医院看。

虽然他们都是看中医,背会的中药汤头也不少,但对个别中药的药理作用,认识不足。我订了几种医学杂志,对现在知道的有些中药的药理作用,给他们讲解。

土高乡是山区,山大沟深,海拔高,又是二阴地,生长的中药品种较多。如柴胡、黄芪、益母草、秦艽、甘草等等几十种。我把有些做成标本,在标本下面写出现在知道的药理作用,供大家学习。我离开土高时,把这些标本,留给了抓药人锁发明。我来到总院后,得知在卫生院抓药的锁发明,不但会看病,听说还看的好。

我去的那些年代,广大群众的卫生常识很淡薄,可以说,是文盲。解放多少年了,农村的医疗卫生状况,确实还很落后。

我举些例子,大家就会知道那时农村,缺医少药的现状。比如,妇女生孩子,是坐着生,人晕了,头发悬梁。秦家梁我的中学同学秦凤林的妇人生孩子,就是这样死去的。胎盘不下来,不知道,剪断脐带包扎,让孩子一直躺在血土上。产妇生孩子,胎盘不下,丈夫就跪在灶火门前,求灶火爷爷饶命。提上水桶,在房上给烟囱灌水,说灌水能驱使胎盘脱出。

出麻疹,有了肺炎,不敢用青霉素,说青霉素是凉药,用了疹子会出不透。

孩子腹泻,肚子一胀,无尿,就是死症;危重病人,医生一摸脉,脉很弱,就是现在叫的休克,医生就赶快走,这都是死症。

医生给病人肌肉注射,妇女不脱裤子,在裤子外面注射。

人有病,就赶快到庙上磕头上香,求神保佑,吃神药,点烧黄纸在病人身上,燎一燎,把魔鬼赶走。

常常把癔症,说是毛鬼神缠身,是毛鬼神钻进了你的身体。说有的人家中养着毛鬼神。

不知道什么是传染病,如肺结核病人,就随地吐痰,农家扫地,因为缺水,都是干扫,尘土飞扬。不知道细菌性痢疾还会传染,一家人往往多人拉痢疾。肝炎病也一样,往往一家人多人患肝炎。蛔虫、蛲虫病无人不患。

妇女走月经,血湿了裤腿子,还在地里劳动,不知道休息。身上弄破了,抓些土,撒在伤口上,压迫止血等等。这样的生活环境,怎能让人不患病。解放后几十年,农村这些活生生的事实,怎样才能改变,靠谁来改变,自然而然,我们这些大学生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医科大学生到农村去,一看,农村的落后状况,就很难适应,更不要说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了。

要改变这些陋习,那就得像解放初农村扫盲一样的普及卫生知识。大学生当个老师还是可以,学解放初,农村办识字班,扫除文盲一样,可以先从扫盲开始,再逐渐达到提高。扫盲者,就是向广大群众宣传现代化的医学知识,讲究卫生,破除迷信,认识疾病,预防疾病。提高者,是对赤脚医生来说,他们毕竟是在农村干了多少年的医务工作者,有一定的治病经验。但是他们毕竟没有上过医科学校,都是自己看书学习,学到的医学知识,只是些中医知识,不认识现代医学知识,这就需要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要提高赤脚医生的诊治水平,需要办学习班。可是怎么个办法,没有个地方,医生来了,连坐的地方也没有。后来卫生院建了新房,就正式办起了学习班。来的人一多,我的办公室也无处坐,只有一张床,一个凳子,就干脆到院子里,坐在门台子上开会。

那时候每个大队都有卫生所,卫生所里都有一到二名赤脚医生,都是男医生。

全乡的医生中,还没有一个女医生。那个时候,人称妇女是半边天,妇女病也多,全公社没有一个女医生。没有女医生,就直接影响到了计划生育工作。

计划生育是一项政治任务,主要是在公社领导下,卫生院负责,村社全力配合。我和公社领导和各大队书记商量,各大队选派1—2名女同志,作为女赤脚医生,由卫生院负责培训。说起选人,也真不容易,提起搞计划生育,认为是惹人和缺德的事,谁都不愿干,阻力很大。大队书记压力大,没有办法,只好把他妇人选上。好不容易各大队终于选出了1—2名女同志,因条件所限制,便采用各种办法来学习。吃住没办法,我便决定,每月召开一次大队医生会议,也就是办一天的学习班。再把各大队选派的1一2名女同志,另办学习班,都是白天来,晚上回去。另一个办法,就是遇到病人现场教。我走到病人家,也叫上该村的赤脚医生,我们一同看,这就是现场教学,讲述这个病的诊断和治疗办法。西药可以用哪些,中药可以用哪些。这样在实践中学,提高就快。

在学习班上,讲述一些看病存在的问题。如,如何消毒注射针管,如何消毒输液器。如打肌肉针,因为以前有的妇女封建思想太严重,害羞,打针不脱裤子,直接在裤子外边注射。有的赤脚医生打针不消毒,吐一口唾沫,用手一擦,认为干净了,就注射。结果动不动注射部位感染化脓,还说人家皮肤不好。那个时候用的输液器是皮管,注射器是玻璃针管,都要在临使用前煮沸消毒。怎样煮沸,煮多长时间,煮沸好后,怎样用镊子夹取,怎么个拿法,给大家做示范。见到危重病人时,医生不能一看就走,要坚守抢救。治疗有困难,抓紧告诉卫生院。医生要有医德,救死扶伤是医生必须具备的最起码的医德,不能见死不救。要破除迷信,不要有病去庙上问神,这样只会耽误病情。

除讲述一些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外,对那些死亡率高的病,举例作重点讲解。如小儿出麻疹合并肺炎,诊断比较容易,但治疗比较棘手,有些药物缺少,消炎药除了青霉素外,那时只有黄胺嘧啶,也叫大安针。其他的口服消炎药,只有土霉素、四环素、磺胺嘧啶、合霉素、氯霉素。这些药怎么个用法,那个能用,那个不能用,都一一讲解。那个时候的医生,对发烧病人,只知道用退热的对症药,不知道使用病因治疗的消炎药。儿童腹泻,造成脱水酸中毒,不知道用氯化钾和碳酸氢钠。该输多少液体,更不知道。遇到外伤,怎样包扎、止血、消毒、缝合等。在会上我鼓励大家提问题,我解答。遇到的病人有什么症状,有什么体征,这些症状和体征说明了什么,具体讲。同样的一个病,在各人身上表现不同,并举些例子来说明,结合实际讲,通俗易懂,大家容易听懂。教大家怎样检查病人,怎样望、触、扣、听。用示范的方式来讲,如怎样听心肺,怎样触诊腹部。什么叫急腹症,简单说,当用手触摸腹部,感到腹肌紧张,有压痛和反跳痛,就是急腹症。急腹症只是个症状,要进一步考虑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比如胃穿孔、阑尾炎、肠梗阻等,发现这些体征,绝对不敢耽误,要送医院去检查,因为是外科病,要做手术治疗。什么是流行性脑膜炎,怎样检查。肺炎病人,听诊应该怎样听。什么叫啰音、什么叫干鸣音,什么叫喘鸣音等,各代表什么意思和肺上的病症。听到这些,应该怎样治疗。让他们先掌握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的基础知识,举例讲些危重病的诊断知识。

还讲计划生育的有关问题。给每个大队培养的女赤脚医生,教她们怎样放节育环和取环,教她们怎样治疗妇女的一些常见妇科病,怎样接生等。那个时候搞计划生育,最大的困难是多子女妇女的结扎问题,女医生给妇女做思想工作有她的长处。妇女也好告诉她的病,回来再告诉我,我再给她们讲,是什么病,介绍些治疗办法,这样对搞计划生育起到了促进作用。

土高乡是个山区,生长着好多中草药,如柴胡、茵陈、甘草、麻黄、野菊花、秦艽、地骨皮、莨菪子、益母草、石膏、大黄、地肤子等等,多达五十种以上。我给大家讲述这些药的现代药理作用,可以自采,不必去采购。

我制作了好多中药标本,都是当地产的中草药,写上这些药的单独用法和用途。我走时,都留给了卫生院的锁发铭。她是高中毕业生,虽然没有学过医,她是招收来的抓药人。但勤问好学,我给她教看病和用药,我走后,听群众评议她看病还看得好。

土高乡有几名老中医先生,野狐泉大队的伏先生,十百户大队的金宝贵先生,马塬大队的赵连壁先生,曹坪大队的梁如功先生等。年轻赤脚医生如红湾大队的荔东茂,王文元,梁自有,十百户大队的张世良,程塬大队的张庭明,马塬大队的李建东,野狐泉大队的高自德等,在那个时候,群众看病还是主要依靠这些赤脚医生。

大家都在看
这个秘密噢!
(0)

相关推荐

  • 村医陷后继无人困境:干公务员的活,操医生的心,身份是农民

    今天看到新华每日电讯的一篇报道--村医陷后继无人困境:收入糊涂账,资金常拖欠克扣.看完心情有点沉重. 乡村医生是农村居民健康的"守门人",也是农村医疗的网底.很重要,但是报道指出, ...

  • 邮票讲述赤脚医生的来龙去脉……

    在1965年的5月份,毛泽东主席在阅批国家卫生部报送的全国医疗卫生状况的报告材料时,发现全国医务人员140万,80%在城市,农村不足20%,而当时全国90%的人口在农村.因此在1965年6月26日毛主 ...

  • 40年,从“赤脚医生”到“家庭医生”

    2018-12-07 07:35 医改 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 应该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培养一批"农民也养得起"的医生,由他们来为农民看病服务. --毛泽东 ...

  • 1970年代广东恩平县君堂公社,切实加强领导巩固合作医疗

    巨大的变化 地处半丘陵区的恩平县君堂公社,有十四个生产大队,二百一十个生产队,三万二千多人,散居在方圆五十里的一百七十多个自然村里.解放前,这个地区伤寒.疟疾等疫病流行猖獗,"一贫二病&qu ...

  • 当年会宁土高卫生院本原 || 作者 王卫邦

    当年会宁土高卫生院本原 作者  |  王卫邦 作者王卫邦大夫近照 王卫邦,内科副主任医师,曾在会宁土高乡卫生院和会宁红旗山煤矿工作,后在靖煤总医院任内科主任和医务处主任多年.退休后被平川济民医院聘任为 ...

  • 会宁土高群众给我的印象 || 作者 王卫邦

    会宁土高群众给我的印象 作者  |  王卫邦 作者王卫邦大夫近照 王卫邦,内科副主任医师,曾在会宁土高乡卫生院和会宁红旗山煤矿工作,后在靖煤总医院任内科主任和医务处主任多年.退休后被平川济民医院聘任为 ...

  • 会宁土高有个孩子叫“狗咬” || 作者 王卫邦

    会宁土高有个孩子叫"狗咬"  作者  |  王卫邦 作者王卫邦大夫近照 王卫邦,内科副主任医师,曾在会宁土高乡卫生院和会宁红旗山煤矿工作,后在靖煤总医院任内科主任和医务处主任多年. ...

  • 回忆土高乡李正海老书记 || 作者 王卫邦

    回忆土高乡李正海老书记 作者  |  王卫邦 作者王卫邦大夫近照 王卫邦,内科副主任医师,曾在会宁土高乡卫生院和会宁红旗山煤矿工作,后在靖煤总医院任内科主任和医务处主任多年.退休后被平川济民医院聘任为 ...

  • 在土高卫生院的互学互助 || 作者 王卫邦

    在土高卫生院的互学互助 作者  |  王卫邦 作者王卫邦大夫近照 王卫邦,内科副主任医师,曾在会宁土高乡卫生院和会宁红旗山煤矿工作,后在靖煤总医院任内科主任和医务处主任多年.退休后被平川济民医院聘任为 ...

  • 在土高主治抢救过的疑难危重病人 || 作者 王卫邦

    在土高主治抢救过的疑难危重病人 作者  |  王卫邦 作者王卫邦大夫近照 王卫邦,内科副主任医师,曾在会宁土高乡卫生院和会宁红旗山煤矿工作,后在靖煤总医院任内科主任和医务处主任多年.退休后被平川济民医 ...

  • 在土高病难看想办法 || 作者 王卫邦

    在土高病难看想办法 作者  |  王卫邦 作者王卫邦大夫近照 王卫邦,内科副主任医师,曾在会宁土高乡卫生院和会宁红旗山煤矿工作,后在靖煤总医院任内科主任和医务处主任多年.退休后被平川济民医院聘任为住院 ...

  • 在会宁土高看病总说 || 作者 王卫邦

    在会宁土高看病总说 作者  |  王卫邦 作者王卫邦大夫近照 王卫邦,内科副主任医师,曾在会宁土高乡卫生院和会宁红旗山煤矿工作,后在靖煤总医院任内科主任和医务处主任多年.退休后被平川济民医院聘任为住院 ...

  • 初到会宁土高卫生院 || 作者 王卫邦

    初到会宁土高卫生院 作者  |  王卫邦 作者王卫邦大夫近照 王卫邦,主任医师,曾在会宁土高乡卫生院和会宁红旗山煤矿工作,后在靖煤总医院任内科主任和医务处主任多年.退休后被平川济民医院聘任为住院部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