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
影像描述:
肝脏右叶后下段见一巨大肿块,大小约为12*9.0*8.3cm,边缘不清,右下缘局部肝包膜隆起,并见少许渗出。病灶内部见一分枝状走行长T1长T2信号,余病灶T1W呈等信号,T2W呈低信号,DWI病灶周围及其内分枝状病灶呈高信号改变。动态增强后病灶呈环形强化,部分区域向内少许充填。病灶内部未见明显强化。病灶后方肝组织动脉期呈高灌注改变。胆囊不大,壁稍毛糙。脾脏、胰腺及双肾形态信号未见明显异常。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上腹部MR平扫+增强:肝脏右叶巨大占位伴环形强化,内部分枝状异常信号,考虑扩张胆管可能,暂考虑倾向于恶性病变,请结合临床相关检查。胆囊少许炎症。
手术记录:
全麻下行肝肿瘤切除+胆囊切除术,术中见肝脏质地中等,右叶5、6段处肿块约9.0x5.0cm,与网膜有粘连,紧邻胆囊,胆囊约7×3×3cm大小,手术顺利,术后诊断:肝占位,慢性胆囊炎,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予以抗炎、保肝、抑酸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腹部体征及生命体征情况。
探查:腹腔内未见明显积液,腹腔无粘连;盆腔及肠系膜根部无肿大淋巴结,脾脏、胃肠道未见明显异常;肝脏质地中等,右叶5、6段处肿块约9.0x5.0cm,与网膜有粘连,紧邻胆囊,胆囊约7×3×3cm大小,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未及肿大淋巴结,肝总动脉旁未见肿大淋巴结,遂决定行肝肿瘤根治性切除术+胆囊切除术。
处理:结合术前临床表现和术中探查,给予切开胆囊三角前浆膜,游离胆囊管,分离并结扎胆囊动脉,切断胆囊管,于胆囊底部切开胆囊浆膜,剥除胆囊,游离肝肿瘤周围粘连,游离肝圆韧带及肝右叶周围韧带,分离出肝右叶5、6段,沿肿块边缘约2cm钳夹法切除肝右叶5、6段,结扎肝内管道可靠,创面止血完善,缝合关闭部分张力较小之肝断面。创面蒸馏水冲洗清洁后于肝断面处留置腹腔双套管引流一根,另戳创口引出体外。
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
一、概述
孤立肝坏死结节高峰发病年龄在60-70岁,也可见于30-40岁的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在临床上一般无明显的症状,大多数患者是在尸检、手术和影像学检查时被发现,血清AFP、CEA和CA99均在正常范围内。病灶多位于肝右叶表面,可单发或多发,直径一般小于3cm.病理特点为纤维层包裹的结节状凝固坏死灶,在较大病灶内可含小片液化坏死裂隙。
二、病因及病理
目前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1985年有学者在SNN组织周围找到营养血管而推测为小的海绵状血管瘤发生纤维硬化后的结果。部分学者认为肝孤立性坏死结节可能是由创伤引起或由某些良性病变演变而来。变有认为可能为血管病变、感染或免疫反应等造成肝组织凝固性坏死,继而出现纤维包裹所致。
三、鉴别诊断
肝转移癌 肝内胆管细胞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