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长城 ║红鲤鱼与绿鲤鱼与驴——再走驴鞍岭长城

征求老夏意见,周末想走哪一段长城。

老夏说想走鲤鱼头。想起有人说要走鲤鱼背段,我问是不是鲤鱼背。老夏说不是,然后一个劲地说鱼头。

什么头?我懵了半天,找不到北。

猜了半天,猜到了驴鞍岭。原来鱼不是鱼,是驴。也没有驴头,就是有一块大石头,无人机拍的视频视觉效果非常好。有点红鲤鱼与绿鲤鱼与驴的味道,老夏的口音,一直没有被同化啊。

 

同行6人,老夏,我爱我的小红马,骆驼,章卿,风风筝,客舟听雨。

从大榛峪进山,沿水泥路穿越果园。水泥路尽,接续一路果园的土坡路。土坡路尽,路径有些不清晰了。上方的路网也不连续,最后决定沿右侧的似乎是水冲的土坡上行。

 

土坡还是比较陡,背包略重了些,需要把握好平衡。这似乎还是果园的道路,呈之字形上升。越上土坡顶部,基本在山脊的荒坡树丛中穿行。

 

灌木丛中的路,很久没有人走,林子过密的地方,时常会迷失道路。线路已经偏离了这座山峰的最高点,大榛峪口东侧的牛角边。而且林密难行。

几番尝试,几番调整,还是风风筝选用的地图图层更优,竟然显示了路网没有记录的山径。虽然也并不全程相通,但已经接近最高点。

当山脊上灌木稀疏的时候,视野顿时开阔起来,先是从茂密的枝叶顶端看到了上方雄伟壮观的墙体,整体用大石条筑就。墙体随山势起伏,如巨龙一般腾跃,极具气势。

 

尔后驴鞍岭口清晰地呈现在眼前。迷蒙的云海,盘绕在山巅,在北侧的南山(旧宣镇南山),东侧的箭扣方向,西侧的西大楼几个海拔千米左右的山峰上翻腾涌动。

(距离起点1.37km 当前海拔523m) 

 

西侧是大榛峪口,西大楼就笼罩在山顶的云雾之中。大榛峪段的长城与山势,在旺泉峪口、磨石口、驴鞍岭、大榛峪数度起伏,几番直上直下,如如蛟龙腾空,潜龙入海,极其险峻陡峭。

(距离起点1.37km 当前海拔526m)

 

北侧南山路边垣所在的山岭,虽然高峻,却也有数条道路,可通山北的岔石口村或海字口村,再通过四海冶北的北口子、东北口等处,通往塞外游牧民族的领地。牛角边、西侧的三岔、西大楼,东侧的驴鞍岭口,至今仍有驴友的轨迹。

这一带的山,从平原地带的海拔200米左右,直升至千米左右,因此平原上的水汽难以逾越,易在这一带形成降雨,形成独特的小气候。

 

离墙体不远,要脱离沿途密林的苦扰,众人不禁欣喜异常。

这段墙体等级甚高,内外两侧皆有垛口,可向外向内双向防御。

 

一鼓作气,登上城墙。渐渐地有些云开雾散。

 

墙体极为坚固。这段墙的险峻程度,不亚于箭扣;墙体的质量,不亚于慕田峪。墙顶马道可三马并行。

 

远处箭扣鹰飞倒仰的鹰飞,栩栩如生;响水湖景区的那座死火山,也已经近在咫尺。

 

登上城墙的点,多少还是向东偏离了一点牛角边。决定先登上这座山头,同时把背包里的西瓜解决掉。最初那段陡峭的土坡的时候,还是影响身体平衡的。通往牛角边的墙体,坍塌严重,遍布碎石,加上两侧皆是陡崖,重负还是不太安全。

这段墙,我爱我的小红马与我的观点一致,这是两个工段的交界处,因而无人负责,修筑质量较差,竟然在整体墙体均为大条石筑建的情况下,竟然漏了少量毛石墙体没有好好地修建。

 

牛角边顶的这座敌台,为“渤海镇大榛峪村北201号敌台”,或均可简称为怀柔201号台。

两侧墙体,一自东南而来,一向西南而去,在山头形成夹角,不足90度,昂立山巅,就像一只牛角,故名牛角边。

 

其牛角边的小角,更比山西的凤回头有特色,如斗牛之角,勇往直前,牛气冲天,可名之“斗牛角”了。

 

这座敌台坍塌严重,只残存南墙及东南一角。

(距离起点1.94km 当前海拔748m)

 

俯拍两墙夹角,角度不佳,使用全景,又有失真。

 

老夏又充分发挥夏导的职责,导演大家拍照留意。

 

流汗以后的西瓜,尤显甘甜爽口,还有风风筝所带的葡萄。

 

吃瓜已毕,仍返回至登山点,向响水湖方向前行。

墙体陡直,堪比箭扣天梯。如我者,需小心翼翼,步步下挪。

 

对这种路段,老夏与骆驼是轻松自如,如履平地。老夏特意等大家全都下去以后,一路如影随风一般飘下梯道。

 

墙角的小花,在无人处兀自开放,且不管有无人欣赏。

 

斗牛角下方的这座上兵道,沿山脊直通城墙,看来,我们上山的山路,应是一条老道,至少存在了数百年之久,曾经有数代将士,与我们一样穿越荆棘,从山下的城堡登墙御敌。他们的后代,至今仍然居住在山下的村子里。

(距离起点2.34km 当前海拔636m)

 

上兵道下方约百米,外侧墙体上,连续两座碑座,或许是修建城墙的城工碑。两座碑,或者是两个不同工段所立?或者两个不同年度分别修建所立?

(距离起点2.44km 当前海拔625m)

 

从碑座下行约200米,为200号敌台。

 

楼内多处对称的双排砖空,不知何用?深度不是很大,砖孔截面积仅数平方厘米,想不出可以作何用途。也有不对称分布,只在一侧有孔者。

 

楼内的这堵墙,很是奇怪,似是后封的。

 

转至对面,原来是上楼蹬道。

这处蹬道,竟然是后来添建,那是最初设计失误?还是原拟建成中室绳梯或木梯登顶的形式?

 

从楼内券窗向东南俯视,正是那段“北齐”长城的残墙。

 

这段“北齐”长城,以前在这附近多次远瞻,却没有能近距离观察。

下图拍摄于2019年3月30日,距离较远,不甚清晰。

 

下图拍摄于2020年1月11日,由于墙体上没有植被,可以看得到在一定残高。

 

我爱我的小红马不止一次走过这段,通过他才知道,这座敌台的便门,竟然可以直通这段“北齐”长城。

 

于是我与骆驼二人下去察看。开始是一段看不出墙体的碎石带。

 

碎石越来越多,越来越密集,直至成为石垄。

(距离起点2.92km 当前海拔509m)

 

(距离起点2.93km 当前海拔502m)

 

墙体石材量较大,并且保留着非常好的立面,残高在1米以上。这似乎不是北齐长城,北齐长城无法保存至今这么好的立面;所用石材及筑墙方式,反倒与南山路边垣、双界山等处的明长城特征相同。

 

仔细观察,墙顶竟然有大量三合土灰渣。那可以明确无误地说,这,就是明长城,典型的明长城!

 

为什么这儿会是明长城呢?这很是让人疑惑。就在刚刚不久,我还笑说,如果这是明长城,那是真的修错了,真正的错长城。

真的修错了吗?

顺着骆驼手指的方向,我们看到斜对面的山崖上,绕过驴鞍岭东侧山岭的山崖上,似乎是一座石台。由于能见度受限,看得并不清晰,也许不是。关键是,看到了此处的地势。

 

山下平漫宽阔的谷口,正是驴鞍岭所在地。早期的明长城,正应是经驴鞍岭堡衔接,绕过了中间这座小山岭,连接到东侧的山岭。

 

回至敌台,我们继续向驴鞍岭口下降。这一段城墙,筑在三面悬崖之上,只有一条窄窄的山脊,与上方的牛角边相连。早期的明长城,因是毛石所垒,在悬崖边无法稳固,故也无法修筑。至今看南山路边垣、双界山长城,沿途基本没有险段,一是天险无需防守,二是无法筑墙之故。

即使是砖墙,如今也坍塌严重,墙侧仅余半块砖宽的小径,需小心摸着石头往下走。

正因此,早期的明长城,并不在这一线。那半截明长城,也并非修错。

(距离起点3.11km 当前海拔511m)

 

俯瞰驴鞍岭关口,可以看见左右镇台及其东侧2座敌台,分别是199、198、197、196四座敌台。这段墙体,可以清晰地看出山势的险峻,可以体味毛石墙为何不经此处修建。

(距离起点3.20km 当前海拔469m)

 

199号敌台,保存还算不错,能够在海拔较低离村庄较近处保存成这样,实属不易。

(距离起点3.24km 当前海拔452m)

 

关口东侧,墙体无法上行,需从南侧绕一下。似乎当年通往上方的路,就不在这儿。

(距离起点3.30km 当前海拔443m)

 

198号敌台。

(距离起点3.37km 当前海拔447m)

从上方俯视的198敌台,上层铺房残墙仍在。

 

敌楼东门,上下两道门栓孔,孔洞都不深,栓木应很短,以方便安装与卸除。

(距离起点3.71km 当前海拔518m)

 

回望“北齐”长城所在的小山梁,其实也建在一侧悬崖之上。

 

197号敌台,保存状况也好。

(距离起点3.86km 当前海拔524m)

 

从东侧看197号敌台。

(距离起点3.89km 当前海拔529m)

197敌台东侧不远,也是一座上兵道。

(距离起点3.93km 当前海拔536m)

 

前方的196号敌台,保存得尤为完好。

 

196敌台近景。券门上方有匾槽,石匾已失。这一带,包括磨石口东侧的敌台,均多匾,但均已失。

(距离起点4.02km 当前海拔557m)

 

敌台内部,砖缝间发现了修复的痕迹。不仅灰缝崭新,而且转弯处呈直角状,略显潦草,而且,数百年前的灰缝,断不会保留这么好的直角转折至今。

 

196敌台东侧券门上方亦有匾槽,石匾亦已失。也就是说,这座敌台是双匾敌台。

(距离起点4.06km 当前海拔557m)

 

从此处观察东侧山梁崖壁上的疑似敌台,更加清晰一些。也许不是敌台,只是巨石,如果这么明显的一座敌台,长城普查或其他资料中或会提及。

在此处才发现,这座疑似敌台,正处在磨石口关东南侧的小山梁上,即响水湖大坝南侧的那座小山。

 

我更加确信这是明长城,结合其他资料,恍然大悟,更多的线索,更多的思考,一下子联系在了一起。

从现有长城遗产网上,可以看到大榛峪村有一截支墙,分类为”北齐“长城(黄色线段)。

 

关于这段支墙属于北齐朝代,《长城踞北》怀柔卷第210页”新的发现“章节也是这么认为:“在渤海镇大榛峪行政村三队(云岭村)北1000米处,发现一段由东南向西北与明长城相连的残存毛石干垒墙体(注:并非干垒,而是有三合土粘合),墙体长度308米、宽3米、高1米,初步认定为北齐长城。”

 

据此,众多驴友均引述该段长城为”北齐“长城。这个诊断,显然没有仔细勘察,对墙顶的三合土灰浆视而不见。

 

同时,该书第17页,”还有一段长城在磨石口关内侧驴鞍岭山崖下面,属于内长城东段。长度约为20米,砖石结构,......北京市考古学会研究员的赵福生将其确定为北齐长城“。

 

这个结论,错的就更加明显,北齐长城主要是石墙,如果是砖石长城,基本可以断定为明长城。

 

此外,据说庄户村还有一段古长城:《长城“怀”中的秀美山村》(快资讯平台)一文说,“在九眼楼南侧山脚之下、庄户村北的深谷之中,还有一处高2米、宽6米、长30多米,连接东西两侧坡脚的“挡马墙”。北山上的九眼楼防御功能如此完备,为什么还要在此设立挡马墙?一种解释为是为了有备无患,一旦九眼楼被攻破,这里可以作为第二道防线,阻碍对方进攻。另一种说法是,这座“挡马墙”有可能是北齐长城的遗迹”。

 

不仅仅如此,2019年3月23日,我与老夏、芬芬等人,还实在探察了响水湖景区东段北侧的2座敌台,沿途为疑似古长城的碎石带,附近的旺泉峪“御史楼”附近,有第3座敌台;耷拉边的独眼楼(我认为它不是楼,而是盲肠)的下边山谷中,有第4座敌台。

2019年3月9日及2020年12月21日两次探察“秦皇旧址”段长城,证实该段为早期明长城。并且沿途有3座敌台。

把上述信息串在一起,竟然是一条连续的早期明长城走势图:

正因为自旺泉峪-西大楼一线起伏跌宕的山势,早期毛石长城无法在悬崖上修建,因此均选择较缓的山岭修建。因此,那时候的明长城走势,大致如下:

现200号敌台-①大榛峪“北齐”长城-驴鞍岭堡-②磨石口内侧“北齐”长城-③响水湖北残长城-④耷拉边长城(旧)-⑤“秦皇旧址”长城-鹰飞倒仰。

这段长城的修建年代,可能为嘉靖三十年。而现在所见到的砖石长城,则迟至隆庆、万历年间与空心敌台一同陆续修建。沿线长城已面世的诸多石碑可以证明。

 

关于庄户村北的残墙,很可能与③响水湖北残长城段有一定联系。《四镇三关志》载:“磨石口永乐二年建,二道关......",就是说,磨石口是建有二道关的。

 

现响水湖大坝北侧山体上垂下有2道墙体,以前我以为即是二道关。

(下图拍摄于2020年4月5日)

 

而在山下,内外两道墙体的间距更近:

 

现在看来,相距如此的两段墙,不应是二道关;一般来说,两道防线,两道关口,应设置在两处不同的山口,有足够的防御空间可以展开;相距如此之近,只可能是瓮城或者关城。

而庄户村北的残墙,自前图敌台3处,则可以构建第二道防线,形成二道关。当然,年代久远,关口要冲之路上的墙体已经无存,并且尚未实地勘察,尚不好做出结论,但可以是下一步实地勘察的方向。

 

继续行程。

 

响水湖景区内的这座山头,我一直以为是座死火山,特别是从南侧看,从东南方向看,火山融岩如同炉渣一样松散,激烈的喷发把火山口彻底崩塌,只残留了这一半。因而山势危峨,遗世而独立。

长城即修建于其上,在四面皆是深渊的峰巅,似乎随风可以飘摇,极其险峻,极其雄伟,极其壮观,极其惊心动魄。

  

留影于雄伟的长城前。

 

前行不远,196敌台东侧不远亦有上兵道,这一带的敌台有几个特点,石匾或石碑多,上兵道密集,可见这一带防守尤其重要。

(距离起点4.16km 当前海拔576m)

 

195号敌台,5X3规格,楼上射孔仍然完好。

(距离起点4.51km 当前海拔605m)

 

这座楼子也是双匾额。

 

195号敌台东侧约300米的墙上,发现本次行程的第三次镶碑的碑槽,亦已失。

(距离起点4.88km 当前海拔539m)

 

老夏、骆驼、章卿三人去攀爬上方险峻的顶峰,我们另3人都已经走过,因此原地等待,且欣赏他们在危崖之上的精彩瞬间。

 

孤峰东北侧,悬崖之畔,有通讯器材楼一座,不知是否原东山墩旧址。

 

稍后下山,途中进图腾阁观赏,阁中供奉有观音像。不知这一处楼阁,是否古时也曾有,是否以前守城将士曾经参拜祈祷?

 

于是结束全天行程。

 

小结:

(一)大榛峪“北齐”长城实为早期明长城,其修建年代或为嘉靖三十年。

(二)大榛附近,早期明长城的走向大致如下:200敌台-现大榛峪“北齐”长城-驴鞍岭堡-磨石口内侧“北齐”长城-响水湖北残长城-耷拉边长城-“秦皇旧址”长城-鹰飞倒仰。

(三)进一步推测,磨石口二道关可能的线路:大致在响水湖北残长城-庄户村北残墙一线。

(四)现有响水湖大坝北侧山垂下的两条墙体,可能是磨石口关的瓮城或关城。

(五)那些被证伪的”北齐“长城:

1、怀柔延庆交界处的双界山长城:参见《 看长城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薇——延庆海字口一南山路边垣一双界山长城》(https://www.2bulu.com/community/gotohuatinfo.htm?id=QbLNNQm3MPpBFDaOzxpb6g%3D%3D)及之前的多篇游记;

参见:1)《长城踞北》怀柔卷第16页:“怀柔遗存的北齐长城位于渤海镇三岔村与延庆四海镇海子口村的分水岭横梁上,呈东北-西南走向”;

 

2)《北京北部山区的古长城遗址》。

2、”秦皇旧址“长城:参见《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踏雪擦石口,古道鲜有至--雪中穿越摩崖石刻至鹰飞倒仰“秦皇旧址”长城》(https://www.2bulu.com/community/gotohuatinfo.htm?id=3LKpTFgUUuDt7UoiCc4y4g%3D%3D)等游记;

关该段长城属于“北齐”长城的论断,参见:长城踞北》怀柔卷第181页:“站在耷拉边上向东望去,可以看到关口要塞擦石口,对面高耸的山峰上即为箭扣长城'鹰飞倒仰’和'天梯’。山峰下面,隐约可见一段时断时续的坍塌石墙,半山腰上还有一座毛石垒砌的圆形烽火台。这就是人们传说中的北齐擦石口石长城”。

 

3、密云北石城长城的双墙:参见《看长城 ║密云北石城长城遗存丰富,景区所称“北齐长城”或为拦马墙》(https://www.2bulu.com/community/gotohuatinfo.htm?id=XoDpJj6GGZ6uGBeHWfBGmA%3D%3D)。

有关该段长城属于“北齐”长城的说法,主要是云蒙山景区的介绍。

4、大榛峪“北齐”长城:即本文所述。

5、磨石口内侧“北齐”长城“:即本文所述。

至于这些被证伪的北齐长城,是否在北齐长城基础之上修建,由于缺乏痕迹,尚不能否定,但仍需进一步求证。

 

2020-9-13,15日补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