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特辑】中秋节:温馨团聚的月光曲 ‖ 蒋德均

中秋节:温馨团聚的月光曲

蒋德均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一年中月亮最亮、最美好的日子,也是一年收获的时节。秋高气爽,谷物成熟,田野一片金黄,乡村一派繁忙。人们在习习秋风吹拂下,在朗朗月光照耀下,聚集在一起,喝酒、吟诗、品赏美食、谈天论地,也品赏一年四季的劳动收获,享受亲人团聚的天伦之乐;甚至弹起乐器,唱歌跳舞,无拘无束地玩乐,遐想万里之外,月宫里的嫦娥,还有伐树的吴刚也会分享人间的收获与欢乐。让我们品读古人的诗词与文献,穿越时空,游历明清、两宋、盛唐、两汉和先秦,领略中秋节的温情、浪漫与轻松、疏狂。

一、中秋节起源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个盛大节日,中秋节是如何起源和演变的呢?学术界一般认为,中秋节的起源之谜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它的形成时间何在?二是它的节日习俗是怎么来的?三是中秋节的节俗活动内容主要有哪些?

我们认为,中秋节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也是在历史长河中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部落首领或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中已有“中秋”一词,可见历史之悠久,但此时它还没有形成一个节日。

中秋节形成于何时呢?学术界主要有三种说法:一种认为形成于先秦,一种认为形成于唐代,一种认为形成于宋代。

判断一个节日的标准是什么?学术界普遍认为,任何一个完整的民俗节日都需要具备三个基本因素:一是有固定的时间,二是有特殊的习俗,三是有特定的名称。

以此为据,“先秦说”将节日的一些习俗当作了节日形成的时间,比如嫦娥奔月的神话、中秋拜月的习俗。同时,先秦拜月也不是固定在农历八月十五。嫦娥奔月也不是在八月十五。这说明它没有固定的时间。因此,在先秦尚未形成民俗节日的中秋节。

第二种“宋代说”也不妥。因为,宋代已有大量文献和诗文记录或书写中秋节了,比如周密的《武林旧事》和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吴自牧的《梦梁录》等就专门有“中秋”条目,详细记录北宋以来的中秋习俗,主要有赏月、饮酒、赋诗、夜游以及拜月等活动。而这些活动在唐代便有大量诗文记载,时间都在农历八月十五,并且已形成一种社会风气。这说明宋代只是沿袭这些节俗活动内容。所以,我们可以说,中秋节在唐代已经形成或者说是它的形成期,宋代则是中秋节的繁盛期。

我们又必须明白,形成并非源头。中秋节的源头何在?说法有三:一说源于上古时期的月神崇拜,一说源于嫦娥崇拜,一说源于古人庆丰收祭拜土地神。这些说法都有一些道理。其实,我们认为,可以将它们统一起来,其中主要与月亮有关,与时间有关。因为无论是祭拜月亮、嫦娥,还是庆丰收祭拜土地神等,在先秦的周代之前都存在了而且有大量确切的文献记载。但是,在农历八月十五赏月的习俗和风气则始于唐初。中国传统节日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大多有一个从自然时间物候的自然属性到人文社会属性的人为转变和发展演变过程。

二、中秋节演变

中秋节又是如何演变的呢?前面说过,古代先民早有祭拜月亮神和土地神之俗。但不能说,在周代或先秦便有了中秋节这个节日。关于这个节日,学术界多半认为,其习俗起源于先秦甚至周代先民的拜月祭社习俗,其形成则在唐初,繁盛于宋代。在宋代的民俗志文献里有确切的关于中秋节的记载,另有大量的诗文吟咏。

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特征是天人合一、物我感应。唐人的赏月爱好与中秋月色的美好,便具有这种高度契合度。从科学角度认知,我们知道太阳是白天的光源,月亮本身没有光源,它的光源来自对太阳光源的反射。在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前后,北半球上空的暖湿空气逐渐向南退去,天空中的云雾也少了许多,太阳的倾斜度逐渐变大,地面得到的太阳热能逐渐减少,气温也渐渐变得凉爽,一天比一天低一些,空气也变得纯净透明。所以,我们常说秋高气爽,夜空如洗,月色皎洁,赏月效果特佳。古代文人墨客多有咏叹,理亦在此。比如《诗经.陈风.月出》有: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懮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月光皎洁明亮,让人觉得心上人格外美好,想起来心情便不能平静。好一幅情意绵绵的月光美人图。

两汉的《古诗十九首》也有不少描写月亮或望月思亲的诗歌。如《青青河畔草》: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又如《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良无磐石固,虚名复何益。

再如《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其他如《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纬。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南北朝谢庄著有《月赋》:

陈王初丧应、刘,端忧多暇。绿苔生阁,芳尘凝榭。悄焉疚怀,不怡中夜。
乃清兰路,肃桂苑,腾吹寒山,弭盖秋阪。临浚壑而怨遥,登崇岫而伤远。于时斜汉左界,北陆南躔,白露暖空,素月流天。沈吟齐章,殷勤陈篇,抽毫进牍,以命仲宣。
仲宣跪而称曰:臣东鄙幽介,长自丘樊。昧道懵学,孤奉明恩。臣闻沈潜既义,高明既经,日以阳德,月以阴灵。擅扶光于东沼,嗣若英于西冥。引玄兔于帝台,集素娥于后庭。朒脁警阙,朏魄示冲,顺辰通烛,从星泽风。增华台室,扬采轩宫。委照而吴业昌,沦精而汉道融。
若夫气霁地表,云敛天末,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濑。升清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列宿掩缛,长河韬映,柔祇雪凝,圆灵水镜。连观霜缟,周除冰净。君王乃厌晨欢,乐宵宴,收妙舞,弛清县。去烛房,即月殿,芳酒登,鸣琴荐。
若乃凉夜自凄,风篁成韵,亲懿莫从,羇孤递进。聆皋禽之夕闻,听朔管之秋引。于是弦桐练响,音容选和,徘徊房露,惆怅阳阿。声林虚籁,沦池灭波,情纡轸其何托,愬皓月而长歌。歌曰:
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
歌响未终,余景就毕,满堂变容,回遑如失。又称歌曰:
月既没兮露欲晞,岁方晏兮无与归。佳期可以还,微霜沾人衣。
陈王曰:善。乃命执事,献寿羞璧,敬佩玉音,复之无斁。

《月赋》巧妙地虚构曹植同王粲夜半赏月抒怀的故事,展开三层描写。开头一段写吟月,中间两段写赞月,最后三段写叹月。全文紧扣月色,逐步推进,将月景与人情交融一体;由人写月真切自然,引典咏月典雅优美。

到了唐代,写月亮的诗歌层出不穷,佳作迭出。比如大家熟悉的经典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在唐代,咏月佳作,举不胜举。如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和《月夜》、李白的《古朗月行》《静夜思》和《月下独酌》、刘方平的《月夜》、刘禹锡的《八月十五夜玩月》等。

到了宋代,中秋节已是一个举国重视的盛大节日,其主要活动内容依然延续了唐人赏月宴饮等习俗,并有比唐人还要多得多的较为详细的文字记载。比如记载北宋民俗的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和记载南宋民俗吴自牧的《梦梁录》等书,设专门的“中秋”条目,详细记录北宋以来的中秋习俗。而且在宋代,中秋节成为了一个全国性节日,人们赏月饮宴,欢饮达旦。全宋词中仅中秋词就多达200首以上。其中有被誉为冠绝古今的苏轼写中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被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认为是所有写中秋的词里最好的一首词是这样写的: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元代延续了赏月宴饮的习俗。尽管元代的汉族民众处在蒙古族的统治之下,节日习俗不但没有被禁止,蒙古统治者还接受了汉族人的过节习俗。不少诗词,包括元杂剧里都写到中秋节的活动或以中秋节为故事的背景。

到了明清,中秋节以拜月、团圆为主要习俗。在明代,中秋节内容发生了较大调整和变动。比如明代刘侗、于奕正所著《帝京景物略》对中秋节有所描述,记录的更多的是如何拜月以及人情往来和家庭团圆。所以,明清时代中秋节的习俗与唐宋相比,也有了一些新的特点:一是由赏月向拜月转变,以拜月祈福为主代替了浪漫赏月抒怀为主的习俗;二是亲人团圆成为节日主题,明代时中秋节也叫团圆节;三是重视亲友之间的礼尚往来,礼品多是月饼和时令瓜果;四是月饼成为中秋节的主要节令食品,甚至成为了中秋节的代言或象征。

三、中秋节习俗

中秋节习俗内容丰富,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拜月、赏月和吃月饼。因中国地缘辽阔,各地亦有差别。

中秋赏月习俗在我国自古有之。《礼记》中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置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先是让天享用,后才是人享用,天人共享。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唐书·太宗记》有“八月十五中秋节”的记载。

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明清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又增加了不少新的内涵。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品类繁多,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花好月圆”“三秋桂子”“五谷丰登”“天上人间”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四、中秋节月亮神话

中国地缘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影响最大的习俗还是祭月、赏月、拜月、吟诗、团聚、品月饼等。其中关于中秋节的月亮神话甚是特别。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中秋节就是一个关于月亮的节日,所有的习俗都与月亮有关联。当然,今天的人们对此的感受已没有古人那么强烈和深刻,但是,人们对团圆亲情以及大自然的美丽依然充满无限向往。这里介绍与月亮有关的几个神话传说。

  一是嫦娥奔月。有各种版本,我们取其影响最大的一个说法。相传远古时,天上突然出现了十个太阳,直晒得大地冒烟,老百姓实在无法生活下去了。有一个力大无比的英雄名叫后羿,他决心为老百姓解除这个苦难。后羿登上昆仑山顶,运足气力,拉满神弓,嗖—嗖——嗖—,一口气射下九个太阳。他对天上最后一个太阳说:“从今以后,你每天必须按时升起,按时落下,为民造福!”后羿为老百姓除了害,大伙儿都很敬重他。很多人拜他为师,跟他学习武艺。有个叫逄蒙的人,为人奸诈贪婪,也随着众人拜在大羿的门下。

羿的妻子嫦娥(原名:姮娥),是个美丽善良的女子。她经常接济生活贫苦的乡亲,乡亲们都非常喜欢她。一天,昆仑山上的西王母送给大羿一丸仙药。据说,人吃了这种药,不但长生不老,还可升天成仙。可是,后羿不愿意离开嫦娥,就让她将仙药藏在百宝匣里。这件事不知怎么被逄蒙知道了,他一心想把后羿的仙药弄到手,自己得道成仙。八月十五这天清晨,后羿要带弟子出门去,逄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到了晚上,逄蒙手提宝剑,迫不及待地闯进大羿家里,威逼嫦娥把仙药交出来。嫦娥心里想,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于是,她便机智地与逄蒙周旋。逄蒙见嫦娥不肯交出仙药,就翻箱倒柜,四处搜寻。眼看就要搜到百宝匣了,嫦娥疾步向前,取出仙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吃了仙药,突然飘飘悠悠地飞了起来。她飞出了窗子,飞过了洒满银辉的郊野,越飞越高。碧蓝碧蓝的夜空挂着一轮明月,嫦娥一直朝着月亮飞去。逢蒙见状,吓得逃跑了。后羿外出回来,不见了妻子嫦娥。他焦急地冲出门外,只见皓月当空,圆圆的月亮上树影婆娑,一只玉兔在树下跳来跳去。啊!妻子正站在一棵桂树旁深情地凝望着自己呢。“嫦娥!嫦娥!”后羿连声呼唤,不顾一切地朝着月亮追去。可是他向前追三步,月亮就向后退三步,怎么也追不上。乡亲们很想念好心善良的嫦娥,在院子里摆上嫦娥平日爱吃的食品,遥遥地为她祝福。从此以后,每年八月十五,就成了人们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

  二是玉兔捣药。中国神话传说故事之一,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相传,月宫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长生成仙。久而久之,玉兔便成为月亮的代名词。古时文人写诗作词,常常以玉兔象征月亮,像辛弃疾的《满江红·中秋》即以玉兔表示月亮。至于诸多旧小说、戏剧,也常使用此等掌故以暗示月亮。在道教掌故中,玉兔常与金乌相对,表示金丹修炼的阴阳协调。关于玉兔的来历有多种说法,其中之一为:传说中月宫里有一只洁白如玉的兔子,她就是嫦娥的化身。因嫦娥奔月后,触犯玉帝的旨意,于是将嫦娥变成玉兔,每到月圆时,就要在月宫里为天神捣药以示惩罚。

  三是蟾宫折桂。汉晋以后,又有月中桂树的传说盛行,《太平御览》引《淮南子》云:“月中有桂树”。到了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记载则进一步演绎出吴刚砍桂的神话。传说月中桂树高达五百丈,有一位吴刚,因学仙术违规被罚在月宫砍桂,每砍一斧,桂树的创伤就会立即愈合,因此吴刚常年在月宫砍桂而始终砍不倒树。关于月中桂树的传奇故事,被古人演绎附会得五花八门,尤其以唐宋两代为盛。月中桂树又被命名娑罗树、骞树,月中桂树的果实每年四五月后飘落人间,称“月中桂子”,反映了古人对月中桂树的确深信不疑,文人学士每当中秋望月,吟诗作赋,都把月中桂树、桂子作为常用的典故。因有月中桂树的传说,所以人们又称月亮为“桂月”、“桂宫”、“桂窟”、“桂轮”等。

在中国封建社会,科举场每年秋闱大比刚好在八月,所以,人们将科举应试得中者称为“月中折桂”或“蟾宫折桂”。《红楼梦》第九回中林黛玉听说贾宝玉要上学了,就笑道:“好!这一去,可定是要蟾宫折桂去了。”以蟾宫折桂比喻科场得意,考试成功,成绩优异,也表现出古代人民对月亮的美好向往。

在古希腊,人们常以月桂树叶编成冠冕,奉献给英雄或诗人,以表示崇敬。后来在英国还有“桂冠诗人”的称号,开始是大学授予,到英王詹姆斯一世时,便成为王室御用诗人的专称。

  四是吴刚伐桂。这是一则古代中国神话传说。据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记载:“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河西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桂。”这就是“吴刚伐桂”的故事。相传,月亮上的吴刚学仙犯规受天帝惩罚到月宫砍伐桂树,桂树随砍随合,天帝把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作为对吴刚的惩罚。关于吴刚受罚的原因有多种版本。这个神话故事与古希腊西绪福斯推巨石上山顶有异曲同工之妙。传说大力神西绪福斯触犯天条被罚推巨石上山顶,但石头因自身的重量又滚下山去,他要下山重新推巨石上山,如此周而复始。

蒋德均,笔名文生,研究员、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写作学会会员,新诗百年100位最具实力诗人,世界华文创意写作学会理事,四川省鲁迅研究会常务理事,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宜宾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李庄首套大型文化丛书《李庄文丛》主编,宜宾首部大型动漫《哪吒》文学顾问,书剑创意写作工坊主人,宜宾学院十佳教师。
主要研究方向:写作学、古代文化与地方文化。省级精品课程和省级一流课程《写作》《商务与政务写作》主讲教授。主持或主研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课题12个,负责多个大型文化文学写作项目以及纪念馆展陈策划。已出版《诗歌语言艺术论》《文学再思录》等学术著作6部、文化随笔集10部,《文生抒情哲理诗选》《与名人为伴》《一江春水》《另一种天问》等诗集24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编或参编高校文科教材8部11册,主编文学作品选集20余部。文章曾入选全国高考语文阅读材料和党政领导干部学习材料。

【传统文化】蒋德均 ‖ 春节:中华民族最盛大的节日(上)

【传统文化】蒋德均 ‖ 春节:中华民族最盛大的节日(下)

【清明特辑】蒋德均 ‖ 清明节:拥抱自然的春天

【端午特辑】端午节:五彩缤纷的仲夏之梦 ‖ 蒋德均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0)

相关推荐

  • 借林毓秀老师《中秋月赋》祝大家团圆幸福

    中 秋 月 赋 作者:林毓秀 时维八月,序属仲秋.蒸炎渐涣,凛气方遒.衣飘飘金风送爽,云淡淡丹桂飘幽.劲草萧瑟以承露,黄花窈窕而含羞.太虚廖廓,蝉眠瘦劲之高树:秋水澄清,雁憩凄寒之汀州.月悬青汉,华朗 ...

  • 中秋寄相思,远方的朋友,你过得好吗?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称中秋节. 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之夜,天上的月亮特别大特别圆, ...

  • 【中秋特刊】方良/诗意中秋

    诗意中秋 作者:方良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唐.王建)依据中国古代历法,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即仲秋.而十五日又在仲秋之中,故八月十 ...

  • 中秋节的习俗|中秋节习俗|中秋习俗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中秋佳节.历法说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每逢八月十五人们仰望夜空,看到较之其他月份的更圆.更皎洁的圆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他 ...

  • 你们赏月亮,我码公众号

    中秋节来了,祝全天下的人,家月团圆,幸福安康! 记得当时写<一车一世界>时,里面有一篇叫<月到中秋分外圆>,这篇文字里的故事和抒情的部分就不细说了,在文章里我做了几个总结,现在 ...

  • 关于中秋节的资料

    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是我国古老传统节日中的五大庆贺节日之一,也是仅次于春节.端午的又一个大型节日.中秋节源起于先秦时期的"天事祭月".纣l记>云:"天子春朝日,秋夕 ...

  • 2016-23T【月圆中秋】特种邮票

    2016.08.28发行                全套1枚            发行量2099.97万套 (1-1)T     1.20元     月圆中秋(2099.97万枚) 邮票规格:3 ...

  • 中秋特辑——中秋节的来历

    今天是中秋节 小芋头携小伙伴们在这里祝您 中秋快乐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 可爱的小芋头 依旧奋战在工作岗位 希望大家今天要认真的看哦 比心 ▼ ▼ ▼ 古代的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习俗,春天万物复苏, ...

  • 【方志四川•清明特辑】蒋德均 ‖ 清明(组诗)

    清明 蒋德均 组诗 清 明 牧笛横吹 雨便纷纷 与那灼灼的桃花一起 行走在烟雨迷蒙的四月 料峭的寒风 吹斜空中燕子的翅膀 潇洒的弧线挡不住回家的渴望 鸟鸣和细雨一同跌在油油的青草上 抚慰行人匆匆的忧伤 ...

  • 【父亲节特辑】记忆里的父亲(外二首)‖ 蒋德均

    记忆里的父亲(外二首) 蒋德均 记忆里的父亲 总是停留在黄昏里 那双日渐枯瘦的脚掌 年复一年 日复一日 踏碎寒冷的月光 或炽热的太阳 锄头和汗水 扁担与希望 在干裂的岁月里 那早已压弯的腰板 仍然支撑 ...

  • 【方志四川•教师节特辑】蒋德均 ‖ 园圃赋——献给宜宾市级机关幼儿园

    园 圃 赋 --献给宜宾市级机关幼儿园 蒋德均  翠屏山麓,一江春水护城郭:人工湖畔,市幼歌声润心田.山青水秀,浇文明之圃园:人杰地灵,育栋梁之摇篮.  园处深巷,名声远播四面八方:切磋交流,客来五湖 ...

  • 【重阳特辑】重阳节诗词(现代诗)合辑 ‖ 蒋德均 张诗语 周虹秀

    重阳 游桃源谷致友人(四首) 蒋德均 桃源歌 隐隐的楼台 丽影闪现 霞光中的美人 前世的因缘 秋风吹不动 无言的伤痛 茫茫人海中 我只记住了你忧郁的面孔 冥冥幻象里 我只看见了你转身的美丽 轻轻地 轻 ...

  • 【重阳特辑】重阳节:尊老孝亲的夕阳颂 ‖ 蒋德均

    重阳节 尊老孝亲的夕阳颂 蒋德均 重阳节,因在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故为"重九".古人认为"九"为阳数,九月九日,故曰"重阳".民间在该日 ...

  • 【诗词】人间大爱——致敬袁隆平爷爷(外一首)‖ 蒋德均

    人间大爱--致敬袁隆平爷爷 蒋德均 今天的孩子们 衣食无忧 没有饥寒交迫的感受 那一粒粒香喷喷的米饭 似乎与食欲无关 对于从饥饿中走过来的人们 至今记忆犹新 一碗白生生的米饭 曾使我们在梦中  笑逐颜 ...

  • 【书评】身在尘宇 心归素简——读刘鹏凯先生的《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 蒋德均

    身在尘宇心归素简 --读刘鹏凯先生的<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蒋德均 肖榆慧 心是"灵魂",是内在一切涌动和力量的集合.这里的"心"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

  • 【诗词】与女儿书(组诗)‖ 蒋德均

    与女儿书(组诗) 蒋德均 阳光与孩子拥抱 阳光四处撒欢 像满院子跑动的孩子 相互追逐.拥抱又惊叫着 瞬间  阳光变成了花朵 孩子变成了阳光 在这长满嫩芽的院子里 洋溢着花朵的幽香 孩子脆生生的笑声 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