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情怀 | 先睹为快 《宁海古村落》序
特别鸣谢
“乡土宁海”工作室出品的第一本书《宁海古村落》付梓在即,在此特别感谢王必辉、胡能敏、魏群新、赵建权、杨廷伟、何悦、胡玲姣、王芊允等热心人的乐助出版。
↑ 前童古民居(徐剑中摄)
《宁海古村落》序
吴志强
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是承启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的重要桥梁。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工作由国家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和国家文物局四部局2011年联合启动,宁海县初步完成第一次传统村落调查,共登记上报37个传统村落信息。2012年,宁海县许家山入选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3年西岙、龙宫、清潭3村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4年,宁海力洋、东岙、梅枝田被国家住建部、文化部等七部局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宁海的中国传统村落数已达7个,成为宁波市传统村落最多的县。再加上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前童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许家山村、龙宫村,这些都成为宁海宝贵的乡村文化资源。
↑ 黄坛古村落(缪军摄)
↑ 力洋古民居(潘洁摄)
纵观宁海的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成绩斐然,这与当地政府领导的重视分不开。记得从2009年开始,宁海就专门成立以分管县长为组长的古村保护领导小组,统筹和协调解决古村落保护和利用工作的重大问题,整合各部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古村的保护工作。当时就把擅长古建筑保护工作的徐培良抽调到县旅游局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宁海还把古建筑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的保护与利用规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体系,制定了一系列历史文化古镇、古村、古街、传统村落的保护规划与条例,为宁海历史文化古镇、古村、古街及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政策和技术的支持。
↑ 田洋卢古民居(徐剑中摄)
↑ 前童古村落(徐剑中摄)
宁海古村落的保护工作,还和宁海众多热心乡土的文化人士分不开,李恒迁和徐培良这一对老同学即是。他们不辞辛劳,不计个人得失,自筹资金来宣传宁海古村落,令人尊敬。尤其是徐培良先生,我与他相交多年,常常被他保护文化遗产的执着精神而感动。无论是对已经名声在外的前童村的保护,还是对刚发现的许家山、龙宫村等古村的关注,都倾注着他的心血与汗水。《宁海古村落》详细介绍宁海众多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村落,全面深入挖掘其历史文化典故、风土人情和个性特点。我能深刻体会每一位编撰人员在此期间的辛苦,走遍当地每一个乡镇,走村串户了解古村落的历史、拍摄古建筑的细节,深入挖掘、整理古村落的资料,还原其历史风貌等等,无不凝聚着他们的心血。
↑ 龙宫瀑布(童国健先生摄)
↑ 古井(徐剑中摄)
从这本书中,我更深地感受到宁海的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底蕴之深厚,且各具特色。例如茶院许家山村,房屋和街巷全部由“铜板石”建成,不着粉饰,色泽古朴,是浙东地区最完整的石屋古村。前童古村双溪汇流,塔山、鹿山对峙,秉天地之灵秀,挹山水之精华,汇人文之渊薮,是宁海最大的童姓聚居地。每年正月十四的元宵行会风俗,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深甽龙宫古村选址精心,村内建筑物巧妙结合地形,布局灵活,与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浑然一体,是浙东山水家族古村落的典范。位于深甽镇的清潭村有 “里岙八景”之胜,历来被视为“九龙抢珠”之地,世代袭有耕读之风,民风淳朴。古称西洲的长街西岙村山明水秀、人杰地灵,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村内拥有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正月十八夜“行大龙”。力洋村在宁海历来被称为衣冠之族、文化之邦。现今保存较完整的古宅有应家、孙家、石明堂胡家、西园冯家和叶姓古宅下份、中央份等共15处,充分体现了力洋山海文化特色。东岙村有“出宁海南门第一村”的称号,有着1400年的历史,凝聚了丰厚的农渔文化、儒商文化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航帮道地文化。东岙在宋、元、明、清时期曾是浙东南的交通枢纽之一。水路方面设有航帮码头,在宋代时开辟了摘星岭古道,是连接浙东沿海与内陆各地必经之道。
现在,《宁海古村落》结集出版,付梓在即,是为序。
↑ 前童鹿山与塔山(朱军校、周衍平摄)
□ 编辑:水东居士
□ 审核:白溪钓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