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好的状态:不羡他人,活好自己,平淡是真
从前,在河的两岸,分别住着一个和尚和一个农夫。
这个和尚每天看着农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特别充实,他非常羡慕。
而这个农夫在对岸,看见这个和尚每天无忧无虑的念佛,诵经,敲钟,生活非常的轻松愉悦。他十分的向往。
所以在他们彼此的心头产生了一个共同的心愿,“真想跑到对岸,跟对方换一下生活”。
有一天和尚和农夫碰面了,两个人决定互换一下身份,农夫变成和尚,和尚变成农夫。
当这个农夫过上和尚的生活以后,发现和尚的日子一点儿也不好过,这种每天敲钟,诵经的工作,看起来是很悠闲,但实际上非常的繁琐,每一个步骤都不可以漏。
更让他难以忍受的是,这种刻板单调的生活,特别的枯燥乏味,让他非常的不适应。
成为和尚的农夫,每天在敲钟诵经的时候,都眼巴巴的看着和对岸的那些快乐工作的农夫们。
做了农夫的和尚,步入尘世生活后,痛苦简直比农夫还要多,终日面对着生活的烦恼,辛劳的工作,非常怀念当和尚的日子。
于是他也是每天坐在岸边,羡慕地看着河对岸自在的和尚们。
此时他们两人的心中又同时升起了另一个愿望,“回去吧,那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生活”。
这个故事特别的打动我,什么才是人生最好的状态?我们每天都在眼巴巴的羡慕着别人的生活,坚定的认为别人的生活比我们的更幸福和优越,就和这个故事当中的和尚和农夫一样。
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别人的生活真的比我们幸福吗?我们看到的只不过是别人愿意展现出来的一面而已,或者说是只能展现出的一面而已,可能隐藏了自己80%心酸的一面,而我们却始终将目光停留在了那20%光鲜亮丽的一面。这能不能算的上是一种幸存者偏差。
人生难有真圆满,输赢得失且笑看。不羡他人,活好自己,平淡是真。
人生哪有什么绝对的幸福与不幸?都是自己起心动念对于人生快乐与不快的定义,有很多双目失明,双腿残缺的人同样热情洋溢,开心乐观;也有太多四肢健全,衣食无忧的人终日无病呻吟,这又怎么去理解呢?
心中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痛苦皆来自于我们世俗的比较,因为永远会有人比你更有钱,更健康,更漂亮,更悠闲,更充实。人生最好的状态,就是不羡慕任何人,只活好自己粗茶淡饭的日子。
把一勺盐放进一杯水里和放进一个湖里,杯子里的水可能变得又咸又苦,就和我们的生活一样,但是湖里的水根本没有受到这一勺盐的影响,因为它足够宽广。
对生活的满与不满,完全取决于我们的心对于它的接纳和评判,笑看人生的人总是能够找到生活中意外的喜悦和不经意间的美好,他们更会展望未来的幸福生活。
贪嗔痴慢疑的人,内心是贫乏的,性情是急躁的,这些人的物质生活可能很优越,但可能依然在盯着别人的生活,就和巴菲特先生所言,“如果拥有50万无法让你快乐起来,那即便有一天你拥有了500万,也不会快乐的”。你不快乐的根源并不在于钱的多少,而在于你无法控制自己的贪婪。
我们总是向往着喧嚣和热闹,一刻也离不开从他人的眼中找寻自己赖以生存的幸福,反而让你独处一会儿,就感觉浑身不自在。
如果我们无法淡然的去享受宁静和平淡,我们就永远无法获得内心真正的欢喜,而会永远被快节奏的生活绑架,进入一个负循环的漩涡中。
此外,想要感受到生命中的更多快乐,就要学会去真心的帮助身边的人,不要太计较功名利禄,当你真心的奉献了自己的力量,帮助了别人的成长和收获后,那种满足感和成就感,是你用钱买不到的,这也是马斯洛需求曲线的最高层级,精神需求。
我们要相信,人生是一个循环,我们在这个环节当中失去的,一定会在别的环节当中得到,只是换了一种呈现形式。一切安排皆是基于你目前状况最好的设计,如果当下的一个劫难,你非常痛苦,无法理解,是因为我们当下的认知维度还不够高,当我们五年十年之后可能就会发现,原来当时面对的并不是一次危难,而是一次转折。
学会放弃“多多益善”的想法,现在我们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再一味地去做加法,如果我们想让生活变得简单愉悦,快乐幸福,我们就要适当的去做减法。
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如果我们将注意力始终放在追求物质生活上的更多更好,那么,精神世界将会永远匮乏,也就是说,我们永远都感受不到真正的富足,这是因为我们的内心是匮乏的,也就是我们的精神世界。
当你能够笑看人生,体会每一个瞬间的美好,你会发现,其实你的生命中拥有非常多真实而幸福的元素。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人生最好的状态,不羡他人,活好自己,平淡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