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的召见能否让商业银行理性对待楼市
据媒体报道,10月12日下午,央行召集5家国有大行及12家股份制银行高管及个贷、资产负债部门总经理,召开商业银行住房信贷会议,传达房地产调控的会议精神。央行要求各商业银行理性对待楼市,加强信贷结构调整,强化住房信贷管理,控制好相关贷款风险。
联想到日前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央行行长周小川就近期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较快表达的想法,楼市问题确实已经引起了高层的重视和关注,而今年以来、特别是近几个月以来,商业银行纷纷“转战”楼市,大量地给开发企业和居民发放贷款,更成为了监管部门关注的重点。
如果说北上深等一线城市房价的快速上涨,与房产中介、P2P等都介入到住房投资、炒作有关的话,从而引发了监管层的密切关注,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对各种不规范的放贷、抵押、担保等行为,如“零首付”等进行严厉监管和打击,已使得这些地区的房价上涨逐步趋于理性的话,那么,近几个月来南京、苏州、杭州、厦门等二线城市出现的房价快速上涨现象,除了炒作之外,与银行对开发商和购房者在信贷方面近乎于失控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即便是炒房,可能也不排除得到了银行的支持。不然,不可能出现银行连续几个月依靠靠房贷完成新增贷款规模的现象。
有分析认为,这是银行风险偏好转变的原因,亦即楼市、特别是个人房贷风险相对较小,引发了银行纷纷转向楼市,给开发商和居民购房贷款。事实果真如此吗?显然不是。因为,在房价高企、楼市泡沫已经非常明显、居民就业和收入增长也遇到困难的情况下,给开发商和居民购房贷款,不仅不是风险小,而是风险更大。所不同的是,这种风险是建立在政府和银行身上,开发商和居民都不需要承担多大的风险。尤其是开发商,基本是靠土地和银行资金在支撑的。即便破产,对开发商也毫发无损。自然,也就不会在乎房价出现怎样的变化。即便房价跌到底,最终受损失的还是政府和银行。
也正因为如此,银行不顾一切地给开发商和居民贷款,并帮助开发商炒高房价,实质是在给自己挖坑、给政府挖坑。一旦楼市泡沫破裂,首先受伤的就是银行,风险也会在银行爆发,并引发严重的金融危机。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商业银行在给楼市提供信贷资金支持方面发出警告是非常必要的。
问题的关键在于,对央行的要求,商业银行会听吗?会按照决策层和管理层的要求,调整信贷结构,支持实体经济吗?要知道,尽管市场需求不足,实体经济对信贷资金的需求也在下降。特别是长期投资,更对信贷资金没有明显的需求欲望。但是,这并不是说,实体经济不需要银行的支持。实际上,对多数实体企业来说,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仍然是制约企业发展的最重要问题之一。特别是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过高的融资成本,让绝大多数企业难以承受,让绝大多数企业无法走出困境。相反,如果银行在信贷资金提供和融资成本管理方面多考虑一点实体企业,实体经济的运行状况可能会好得多,整个经济的复苏状况也要好得多。正是因为银行在信贷资金支持方面一直没有能够向实体经济倾斜,才直接导致实体经济度日如年。
尤其令人担忧的是,央行在货币发行的控制方面,却一直在被商业银行牵着鼻子走。一方面,银行把大量资金投向了非实体经济领域,使这些领域的资金泛滥,继而转向炒房、炒股、炒汇;另一方面,银行又动辄以支持实体经济为名,借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要求央行放宽货币政策,结果,货币发行得越多,实体经济的日子就越难过。因为,地价涨了、房价涨了,各种消费涨了。如此实体经济还怎么可能好呢?
所以,央行必对货币发行行为进行检讨,而银监会对运动监管工作进行检讨,从而密切配合,对商业银行的放贷行为进行严厉监管,切不可再让商业银行胡乱作为,把资金投到时不该投的地方,对实体经济却冷酷无情。对楼市滥放贷款,只是银行乱作为的一种表现,最根本的还是“重虚轻实”、“脱实向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