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边漫话 - 锅庄大院里的“牛棚”
炉城“文革”亲历记(五)
“批三斗四”
康定县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从正在进行的“四清运动”中开始的。由州委头儿直接“挂帅”,从州级机关和一些县抽调成百上千干部组成“四清工作团”,在全县打“歼灭战”。一年之后,由一些工作队员“播种”生出的“ 四清娃儿”不计其数,这是题外话。
正因为两大“运动交叉”,有“工作团”的“有力”领导,康定的“四清”和“文化大革命 ”来势最猛,声势最大,斗争也最残酷。
“工作团”一边手握《毒草汇编》挖“三勋黑店”斗“黑帮”;一边把 大批干部赶“上楼”,“洗手洗澡”,交待“四不清问题”。下不了“楼”的“四 不清干部”和凭“毒草”文章“揪”出来的“黑帮”,一律打入“另册”,不是划 为“四类”(“敌我矛盾”),就是列入“三类”(问题虽严重,但仍属“人民内 部矛盾”)。
运动的“大戏”就是“批三斗四”。
当时全县有23个公社,87个大队,216个生产队。社队骨干中,被赶上“楼”的“四不清干部”竟占了百分之八十以上。
县属各口人员中,被赶上“楼”的“四不清干部”和揪出来的“黑帮”也多得吓人。一个文卫口,经工作队“看档案,找问题,搜材料”事先“框”出来的“重点人员”就达136个,占了参加“运动”人数的50.99%,其中“框”进“四类”的就达32人,占11.91%,划 为“三类”的42人,占15.73%。
“三四类”这么多,那“批三斗四”的热闹场面自不待言,一时间夹在三山二水之中的小小炉城,简直是发疯了。最疯狂的自然要数领导“运动”的头儿们了。“四清工作团”未被“冲”跑之前,共开了4 8次“团党委”会,33次就是讨论“案子”。被“讨论”者达332人次,批准拘捕的就有41人之多!
一些下不了“楼”的社队干部,被逼上“黄泉”。雅拉乡有个队长,被赶上“楼”后,任他怎样“洗”,虽找不到多大的问题,又总认为没有“洗干净”,就是不让他下“楼”。已经把他“运动”到了这个份上,不“挤”出点“问题”来工作队又咋好下台?!不知是谁想出个“怪招”,要他这个当“老人公”的“交待”与儿媳妇的“不正当关系”。堂堂清白汉子,哪能受如此大辱!秉性刚烈的老队长,一气之下就跳了雅拉河,誓以那清清的河水辩明他清白的一生。
孔玉区泥洛队的队长下不了“楼”,不甘受折磨,愤而拔刀剖腹,不治身亡 。
大河沟的老队长下不了“楼”,愤然跳入炉河“失踪”后,已参加工作的儿子随之精神失常。……
“运动”中,全县被逼死害死的就有53人,还有10 人“死未见尸”,只算了“失踪”,后来证实都不在人间。在“交叉”的“两大运动”中制造的冤魂,实为63个。这还不包括“工作团”夹着尾巴逃走之后,在“ 揪斗”和“派仗”中的死亡人数。
“四清工作团”直属一个“机关分团”,下面又分了若干个“工作队,专事“运动”县级机关和州医院、州文工团、州展览馆等州级文卫单位。“鬼子”一“进村”就杀气腾腾。
“运动”刚开始,州文工团的编剧范真就吓得投了“二水交汇”的炉河。
“机关分团”的头儿们,为了“把握运动”的“大方向”,也着实费了一番功夫。上面说,这次“运动”的重点不是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么?那“三勋”中职务最高者也只是个县文化馆的馆长,而且又不在“党内”,是个“非党人事”,哪怕就算个“资产阶级文艺黑线”人物,在县上他毕竟算不上个“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那个县委办公室的秘书,离“当权派”也还差一“篾片儿”;另一个“勋”就更排不上“号”了。
尽管斗“三勋”搞得热火朝天,这“运动总还是差了点味儿,得“紧跟快上”。于是,他们挽圈圈,编框框,“深入发动群众”,硬是“揪”了个“一马”(一位姓马的县委部长)“二元 ”(两个名字末尾都有个“元”字的县委书记和副县长)来。倾刻,县上“批三斗四 ”的矛头,就直指“一马、二元、三勋”。这样,既对准了“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又不放过“黑帮”和“牛鬼蛇神”,总算数得出个“一二三”来。谁敢说他们“运动”的成绩不“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