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出土失传千年的古籍,颠覆了神话故事:嫦娥原来不叫“嫦娥”
付娟说历史发布时间: 08-1522:21在人们的印象中,嫦娥是神话故事里绝美的存在。她生得一副倾城绝世的面孔,因为一场意外来到天宫,从此和后羿天人永隔。每年到中秋节的时候,人们都会欣赏着月亮感叹当年嫦娥的错事儿,如果她没有偷吃不死药,是否结局会截然不同呢?
如果了解相关情节的都知道,嫦娥和后羿在人间是一对神仙眷侣。两人修为较高,也得到了王母娘娘的不死药。我们民间听到的说法,大多都是对嫦娥进行美化后的结果,而在《淮南子》里面的嫦娥,则充斥着诸多负面形象。后来湖南出土的813枚竹筒中,就明确给嫦娥人设定型了,人们的“三观”被颠覆,原来她是这样的嫦娥!
一、嫦娥奔月的故事先来了解一下民间的故事,嫦娥和后羿非常恩爱。当初后羿成功射下九个太阳,立下很大的功劳,天庭为了对他表示认可于是送了他一包药。这里面的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作用很是神奇。不过后羿在外工作非常繁忙,在家里的时间并不多,为保证药的安全性,他便让妻子帮助自己保管。此时他和嫦娥的夫妻关系异常稳定,但这个不死药的出现,让两人关系出现裂痕,也为后来嫦娥奔月埋下了伏笔。
有一天嫦娥在家,突然来了一群人要抢夺她的不死药。嫦娥拼死护住药物,后来情况危急她无奈一口吞下了。不死药作用很快发挥出来,嫦娥慢慢向天上飘去,不过很久就来到了天宫。后羿最后一次看到嫦娥是在回家的路上,他看着妻子逐渐远离自己,内心悲痛不已。这一天正是中秋节,每年到这个时候后羿都会加倍思念嫦娥,他会准备很多嫦娥喜欢的吃食,望着她最后消失的那一轮天空外。
后羿和嫦娥的爱情故事成为了一桩美谈,也是人们公认的好故事。那么真实故事真的如此吗?中国人一向讲究圆满,不论什么性质的内容,到最后都会圆成好事儿。嫦娥奔月、后羿射日都是如此。而那出土的古籍中,则明确说明这件事的始末,是一个不被人们接受的故事结尾。二、嫦娥后羿被质疑首先就是嫦娥和后羿的关系,历史上两人并没有关系。而且远古时期有一个被传为佳话的射日的男人,他的名字叫做羿,曾出现在古籍《楚辞》之中。书中对他是这样描述的: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焦枯,尧命羿射十日,中其九日。其实这就很明确他的人物形象,就是神话故事的原型——后羿。历史上这个人物在民间的地位很高,虽然有赋予神话的原因,但此人能力在当时也很出众,颇得人心。
当然,历史上也有一个叫做后羿的男人。他所生活的时代比羿晚上很多年,处于夏朝年代。那个时候比较统一的王权政治还没有建立起来,大多地区是以部落的形式示人。这个叫做后羿的男人就是部落首领,他曾经带领部落走向巅峰时刻,做出了比较多的贡献。正是因为如此,后羿名字才能被记载在书籍上,也得到了百姓们的一致认可。至于后羿和羿这两个名字,可能因为太过相像了,后代人描述的时候被年代弄混淆,一传十十传百就变成这么个结局了。
这边说后羿的名字和形象都已经弄错了,另外一边嫦娥的人设也没弄对。出土的书籍中明确记载,历史上有个奔月的人叫做姮娥,她对月亮推崇备至内心十分向往。当然,这里面的记载都写着嫦娥干大事的内容,没有记述太多她和后羿的爱情故事,可信度相对较高。那么问题来了,嫦娥和姮娥到底什么关系?两人同为奔月之人,为何会出现在不同的书籍之中?三、嫦娥真实身份姮娥就是书中编写的嫦娥,那个时候姮这一字有些忌讳,和皇室相撞。为能避免冲突后世便命名为嫦娥,换成这个新名字反而更加具有意境感,配合着玉兔甚是美哉。当然,这些都是给嫦娥美化后的形象,符合民间对她的理解。
至于《淮南子》中对嫦娥的描述,多少具有偏见的态度了。上面我们有提到过嫦娥和后羿的关系,这也是《淮南子》里明确提到的内容,上面说夫妻二人明面上关系好,但嫦娥本心自私,趁着丈夫不在家的时候偷偷吞掉不死药。王母娘娘得知这个情况后非常生气,她给嫦娥变成了一只蟾蜍,也就是我们说的癞蛤蟆。如此一来,嫦娥的形象就变得丑陋起来,哪还有飘飘欲仙的仙女感呢?
虽然人们不愿意接受这种形象的嫦娥,但也不可否认,她的存在让神话题材变得更具特色性了。尤其是《淮南子》的嫦娥,是建立在姮娥基础上换的新名字,这个名字也符合当时时代发展特点的。
总结:不过就这个问题,有很多网友建议把名字改回姮娥比较好。其实民间已经对嫦娥这个形象很熟悉了,从某种程度上说,编改过的嫦娥更符合神话人物的标准。过分追求事实基础,可能会让神话变味。而且通过这些,我们也能看出中华文化的魅力。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已经发展成一种风尚,神话也于无形中变成了信仰。
嫦娥不论好坏,不论外观美丑与否,她在人们心里就是一个冷艳的美人形象。嫦娥将永远留在寒冷的月宫,陪伴着的只有凄凉的冷宫和玉兔。有人会心疼于嫦娥仙子的凄冷生活,这或许就是普通人和仙人的不同,天上一天地下一年,凄惨戚戚焉。而她和后羿之间的爱情故事,也让人们惋惜不已,如果没有吃不死药,他们是否会造就一段良缘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