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蚕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1、如何规模化养殖桑蚕

养前准备

蚕农养蚕前应该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1、报蚕数

新种桑户在桑高0.7米左右时即可报数,老户春、秋季第一批蚕在桑高0.5米左右时报数,其他批在领蚕时报下批数。1张蚕需要桑叶450~500公斤,从报数到接蚕约25天。

2、蚕室

蚕室要求地面平整、洁净,前后有对流窗,最好开地脚窗。门窗要装好纱网防苍蝇,地脚窗装好铁丝网防老鼠。大棚和水泥房均可(天冷最好用水泥房,天热最好用大棚)。养1张蚕约需30平方米的养蚕面积和10平方米的专用桑叶室。

3、蚕具和药品

1张蚕要准备如下蚕具和药品:0.8米宽的蚕簸15~20只。采叶箩四只,药膜约20平方米。拖鞋2~3双,分别放在蚕室和桑叶室。红砖若干块,主要是地面养蚕时方便喂蚕,一般每间屋放2行砖,以方便来回行走。

蚕室消毒专用桶2只,喷雾器1只,一定不能用装过农药的桶和喷雾器消毒蚕室。方格簸260只。石灰60公斤左右,于领蚕前3天洒少量水发好。

3、消毒

消毒是防治蚕病发生、保证养蚕高产优质的前提,一定要认真抓好。第一批消毒应在领蚕前的1周内完成。先把蚕室、桑叶室及周边环境彻底清扫干净,蚕具可放在阳光下暴晒,然后对蚕室、蚕具进行消毒。目前最好的药品是消特灵。

消特灵配制方法是:先将主剂粉碎,用少量水搅成糊状再倒入25公斤水,后加入辅剂稍搅拌,澄清15分钟即可使用。用专用喷雾器对蚕室和所有蚕具进行消毒,消毒要全面、彻底,室内墙面、地面都要喷匀喷透,喷后要关闭门窗保持湿润1小时。

待消毒液干透后,按上面办法重复消毒1次。薄膜、鞋、蚕具等用药液浸泡消毒效果更好。蚕室消毒2次后打开门窗,注意消过毒的蚕室不能放入未消毒的东西。

养蚕技术

1、喷桑叶用于添食养蚕

一市斤水加5毫升发酵液,喷10市斤桑叶添食,每天一次。蚕爱吃、粪便不臭,生长快,蚕茧厚,质量好,可增产10%左右。

2、喷蚕体降温解暑

夏天气温高,蚕容易生病,室温过高蚕还容易中暑死亡。可在高温天气,按一斤清水加5毫升发酵液,喷于蚕体,每天中,下午各喷一次。

3、喷桑叶保鲜

夏天气温高,采回的桑叶堆放久了会发黄变质,秋天气候干燥,采回的桑叶,留久了会干枯变硬,可按一斤清水加5毫升发酵液,用来将桑叶喷湿,然后将桑叶装入编织袋或堆在地上,用塑料布盖好,保存24小时仍然鲜绿如初。

4、喷桑叶促生长

按一斤水加1—2毫升发酵液,喷洒桑田的桑叶,一个月喷2—3次,添加0.2%的磷酸二氢钾效果更好。喷到桑叶全湿不滴水为宜。桑叶生长快,叶油绿肥厚,可增产20—25%。还可减少病虫害。

在使用活力99生酵剂发酵液前后6小时不能使用抗菌素,发酵液不论保存多久,只要还有甜醇曲香气味,就可以使用,如果发臭则就不能使用。

养蚕节桑有窍门

正常情况下养蚕,每生产1公斤蚕茧需15公斤桑叶。采取节约用桑措施后,每张蚕种可节约用桑50公斤左右,而蚕茧产、质量可丝毫不受影响。其节约用桑措施是:

1、桑叶要合理采、运、贮。尽量做到早上或傍晚采叶,随采随运,松装快运。采回的桑叶抖松后放入贮桑池或贮桑室内,合理贮藏,防止风吹或堆积发热变质,造成桑叶浪费。

2、防止桑叶萎凋。稚蚕期采用炕床(房)育、塑料薄膜覆盖育,以利保温保湿,使桑叶保持新鲜。大蚕期喂蚕后适当关闭门窗,待蚕食去桑叶70%左右,再开门窗通气,能有效地防止桑叶萎凋。

3、确保蚕室温度。大、小蚕适宜温度分别为24℃、25℃,在适温范围内,蚕食欲旺盛,减少残次桑叶,而且提高叶丝转化率。

4、推广少回育、条桑育。小蚕平面立体一日一回育、全龄二回育、大蚕条桑育等省力化养蚕技术,不仅提高养蚕工效,且有利蚕儿食桑,比普通育节省桑叶5%左右。

5、计划用桑和定量给桑。按不同蚕期逐龄、逐日、逐回制定标准用桑量,做到“蚕儿饱食不浪费,节约用桑不饿蚕”。每龄蚕初、末期,蚕食桑量减少,这时喂叶要适量。5龄蚕盛食期要让蚕儿充分饱食,但每日最大用桑量要控制在110公斤以内。

6、添食蜕皮激素。蚕儿见熟5%左右,每张种使用1支蜕皮激素,兑水25公斤,拌和20公斤桑叶,一次给蚕吃完,能促使蚕儿一齐老熟,每张种可节省桑叶10公斤左右。

(1)桑蚕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扩展资料

桑蚕属寡食性昆虫,除喜食桑叶外,也能吃柘叶、榆叶、鸦葱、蒲公英和莴苣叶等。蚕所必需的营养,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分等。桑叶是蚕最适合的天然食料。

蚕食桑后,幼虫生长迅速,在适温条件下,一头蚕自孵化至吐丝结茧,大约6~9天蜕一次皮,共需约24~32天,约食下桑叶20~30g(合干物5~6.2g),一般经四次眠和蜕皮,至生长极度时,体重约增加1万倍。吐丝结茧是桑蚕适应环境而生存的一种本能。

桑蚕茧可缫丝,丝是珍贵的纺织原料,在军工、交电等方面也有广泛用途。蚕的蛹、蛾和蚕粪也可以综合利用,是多种化工和医药工业的原料,也可以作植物的养料。桑蚕是全变态昆虫,一个世代中,历经卵、幼虫、蛹、成虫4个发育阶段。

在一年内自然发生的世代数称化性,一年发生1代的称一化性,发生2代的称二化性,发生3代以上的称多化性。热带地区还有终年不滞育的多化性品种。发育的温度范围随发育时期而不同,大致在7~40℃之间,能正常发育的温度范围为20~30℃。

桑蚕对全年的气象环境的适应性直接体现在蚕体的强健程度上, 生长良好 ,体质强健的野桑蚕可以结出好的蚕茧 ,因此以茧质作为衡量野桑蚕体质强健度的指标。

2、桑蚕在我国南北方什么地区?

桑蚕养殖在我国历史悠久,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就有了成熟的桑蚕养殖技艺,桑蚕业算得上是中国最古老的农业支柱。由于桑蚕业的发展,使得整个中原文明的防治技术远远领先于世界。蚕丝作为丝绸的基本原料,不仅推动了服饰的变革,在当时对毛笔、刺绣、纸张的发明都有重要的推进意义。
蚕桑种植在某种意义上促进了中原社会财富的增加、贫富的差距和阶级的形成,而在蚕桑文化上高度发展成熟起来的丝绸文化则将中原文化推向鼎盛。
在两千七百多年的西周,养蚕和种桑已经成为黄河流域普遍的职业,当时甚至还设有专门的“桑园”,其规模可见一斑。
山东的齐鲁地区在当时曾经是蚕桑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今天我国山东泰安市的“鲁桑”模式便滥觞于此。由于我国桑树种类众多,适应性强,全国各地均有种植,于是便有了很好的桑蚕基础。
我国现代的桑蚕分布格局主要为三大桑蚕基地,分别是:太湖流域、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三大基地。
三大桑蚕基地的产业模式都略有不同,主要是由于地理因素和输出产品各有所长导致。
太湖流域包括杭州嘉兴湖州和江苏省的环太湖地区,是国内最大桑蚕养殖基地。这里气候十分适宜桑蚕养殖,一年可采桑叶三次,全年可养蚕两到四次。
比起桑蚕业这里的丝织工业更负盛名。南京的云锦、苏州的刺绣、湖州的湖绸、杭州的织绵都是享誉中外的丝织品。四川盆地桑蚕基地主要分布在嘉陵江流域和涪江中下游一带,四川盆地气候温暖湿润,一年可采桑养蚕三至四次。
四川盆地主要的丝制品主要为蜀锦和巴缎。四川盆地桑蚕基地还在向丘陵地区发展阶段,其前景仍非常广阔。 珠江三角洲桑蚕基地主要以广东省的顺德、南海、中山等县为主。以顺德县最为有名,其蚕桑产量约占全省蚕桑生产总量的一半。
珠江三角洲最大的优势在于地处亚热带南部,桑叶全年可以采摘七至八次,养蚕可达七到九次,堪称国内之最。再加上发达的轻工业,使得珠三角桑蚕基地在国内桑蚕产业占有重要的地位。
现代的桑蚕基地已经形成了科学发展的养殖模式,在确保桑蚕业生产发展的同时,注重推广应用与之相配套的新技术。
不仅能够提高桑蚕生产的综合效益,还能够改善生态环境。如发展小蚕共育、“田桑蚕”生态模式、蚕粪集中消毒处理、桑枝综合利用等新式桑蚕养殖技术都是在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中发展出来的。

3、桑树上的害虫用什么能消灭

桑树主要害虫及其防治
一、桑 象 虫<BR>桑象虫属鞘翅目,象虫科。俗称桑蛘、姬象虫、桑象鼻虫等国蚕区均有发生。<BR>(一)为害特点<BR>以成虫蛀食桑芽及嫩梢基部,吃成深洞,有时也吃叶片、叶柄。春季食害冬芽,夏伐后为害更重,继续食害定芽和新梢,严重时整株桑芽被吃光,致使桑树枯死。<BR>(二)形态特征<BR>成虫长椭圆形,黑色有光泽。管状向下弯曲,形如象鼻,触角膝形鞘翅上有10条纵沟,沟间有一列刻点。卵长椭圆形,乳白色,孵化前变灰黄色。幼虫头部咖啡色,胸腹部浅黄色,无足,体常弯曲成新月形。蛹长椭圆形,初乳白色,后变黄褐色。<BR>(三)生物学特性<BR>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幼虫或蛹在半截枝枯桩中越冬,其中成虫占91.13%,次年3月至4月间,越冬成虫陆续从盖有细木丝的蛹穴中穿孔钻出,日夜蛀食桑芽,5月中旬开始产卵于皮层仍呈鲜活色泽的活半截枝中,6月中旬为孵化盛期,幼虫孵出后,即在皮下蛀食成细道,6月下旬开始化蛹,7月上旬始羽化,羽化后成虫当年不爬出,在半截枝上的蛹穴内越冬。<BR>(四)防治方法<BR>1.冬季或早春应彻底修除半枯桩、枯枝,并收集烧毁。发生严重地区,应采用齐拳剪伐,可减轻危害。<BR>2.篱笆桑不能合理剪伐,有利桑象虫产卵繁殖,故桑园及附近不宜栽种篱笆桑。<BR>3.夏伐后及时用50%杀螟松乳剂1000倍(安全期14天),或杀螟松与异稻瘟净1:1混合1000倍喷杀。夏伐后也 可立即用50%甲胺磷乳剂1000倍喷杀,安全期30天。<BR>二、桑橙瘿蚊与桑瘿蚊<BR>桑橙瘿蚊、桑瘿蚊均属双翅目、瘿蚊科。桑橙瘿蚊分布于浙江、江苏、安徽、四川、山东等省,桑瘿蚊则主要分布于广东、四川一带,桑瘿蚊又称桑吸浆虫。<BR>(一)为害特点<BR>两种均以幼虫寄生在顶芽幼叶间,用口器锉伤顶芽组织,吸食汁液,造成顶芽弯曲、凋萎、发黑、腐烂脱落,枝条封顶。连续为害后,桑树侧枝丛生,枝条短小,叶质硬化变劣,导致桑叶减产并间接影响家蚕产茧量。<BR>(二)形态特征<BR>两种体形相似<BR>(三)生物学特性<BR>桑橙瘿蚊在浙江临安一年发生5—6代;山东、安徽一年5代,以老熟幼虫结成囊包在土下越冬。第二年5月中旬化蛹,5月下旬羽化为成虫,成虫多产卵于顶芽叶背皱折处或第一、二嫩叶背。在浙江临安,各代幼虫为害盛期分别在5月下旬、6月下旬、7月中下旬、8月上中旬、9月上旬和10月上旬。幼虫具背光趋湿性,老熟后从芽的外侧爬出,弹跳入土。 桑瘿蚊在广东一年发生3~4代,以休眠体在土下3—10cai处越夏、越冬。次年1月上、中旬解除休眠而化蛹。<BR>(四)防治方法 <BR>1.农业防治方法 桑园冬季深翻,暴晒虫蛹,夏秋季勤削草,使表土通风干燥,开沟排水,降低桑园地下水位,保持土壤干燥,对抑制瘿蚊的发生有一定的作用。2-5月中、下旬全面摘芯一次,在危害严重地区晚秋蚕结束后及时摘除顶芽,杀灭最后一代幼虫,减少越冬虫源。<BR>3.覆盖地膜,以阻止瘿蚊成虫羽化出土和老熟幼虫入土。<BR>4.剪侧扶壮,结合夏秋采叶,及时剪掉顶芽被害后生出的侧枝,使养分集中,增加条长。 <BR>5.土壤施药,在5月中下旬,休眠体大量羽化前,或夏伐后,可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每亩3~5kg拌细土40~50kg,撒匀在土面上然后翻下。或用5%喹硫磷颗粒剂,每亩2ke拌20~25kg细土撒施;或5%大风雷颗粒剂,每亩2kg拌20~30kg细土撒施。<BR>6.顶梢施药,于各代幼虫孵化盛期,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50%辛硫磷或40%乐果1000倍液,蚕期用25%灭蚕蝇500倍喷芽或滴芽防治。

三、桑 毛 虫<BR>桑毛虫属鳞翅目,毒蛾科。又名黄尾白毒蛾、桑褐斑毒蛾、桑毒蛾,俗称金毛虫、毒毛虫、狗毛虫、洋辣子等。国内务大蚕区均有分布,在江苏、浙江、安徽、广东等蚕区常猖獗成灾。<BR>(一)为害特点<BR>以幼虫食害桑树芽、叶,尤以越冬幼虫剥食桑芽为害最严重,以后各代幼虫食害夏秋叶。初孵幼虫群集叶背,取食桑叶下表皮和绿色组织成膜斑状,4龄后分散取食,吃成大缺刻,仅留叶脉,严重时将全园桑叶吃光。幼虫体表的毒毛,触及家蚕时,可引起螫伤症,出现黑斑点;当触及人体时,则可引发皮炎,如大量吸入可致中毒。<BR>(二)形态特征 <BR>成虫全体白色,雌蛾前翅内缘近臀角处有深茶褐色斑纹一个或无斑纹,雄蛾除此斑外,在内缘近基部还有一茶褐色斑。雌蛾腹部末端具黄色毛丛;雄蛾从第三腹节起即生黄毛,末端毛丛短而少。卵块多为长带形,外覆黄色茸毛。成长幼虫头部黑色,胸腹部黄色,背线红色。各体节上有许多红色或黑色毛瘤,上生黑色、黄褐色长毛和松枝状白毛,第六、七腹节背中央各有一红色盘状腺体。蛹茧长椭圆形,土黄色,其上附有幼虫毒毛。<BR>(三)生物学特性 .<BR>内蒙古、大兴安岭一年发生1代;辽宁、河北2代;山东3代;江苏、浙江、四川3代为主,间有不完全的4代,江西4代;广东6代。均以3、4龄幼虫在桑枝裂隙、蛀孔、束草或落叶内,吐丝结茧越冬。次年早春,当日平均气温升至10.5℃时开始出蛰。各代幼虫发生期为6月中下旬、8月下旬和9月下旬。初孵幼虫具群居性,受惊时吐丝下垂,随风转移。成虫具趋光性,产卵成块于叶背上。<BR>(四)防治方法 .<BR>1.束草诱杀,越冬前束草于桑树主干或分枝上,诱集幼虫潜入越冬,次年春幼虫活动前解草处理,并注意保护天敌。<BR><BR>2.在各代桑毛虫盛孵期进行人工摘除卵块和群集幼虫叶片。<BR>3.药剂防治,越冬前治好“关门虫”,秋蚕一结束,即用50%甲胺磷乳油1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8000~10000倍液喷洒。发生代可用80%敌敌畏1000倍液、60%双效磷1500倍液或50%辛硫磷1000~1500倍液。<BR>4.生物防治:①保护利用桑毛虫绒茧蜂等天敌;②于桑毛虫二龄幼虫高峰期,喷洒桑毛虫多角体病毒,每亩用10~20头病死虫加水1kg超低容量喷雾;③应用桑毛虫性信息素预测幼虫孵化盛期,可指导适时防治。<BR>四、桑 尺 蠖<BR>桑尺蠖属鳞翅目、尺蛾科。俗称桑搭、造桥虫等。我国吉林、河北、陕西、山东、江苏、浙江、广东、广西、湖南、四川、贵州、台湾等省普遍发生。<BR>(一)为害特点<BR>初孵幼虫群集叶背,日夜食害桑叶下表皮和叶肉组织形成透明斑,4龄后沿叶缘向内咬食成大缺刻。越冬幼虫早春为害刚萌发的冬芽,吃空内部仅留苞片。感染家蚕微孢子虫的桑尺蠖,通过粪便传播可使家蚕致病。<BR>(二)形态特征<BR>成虫体翅均灰褐色,翅外缘呈不规则齿形,前翅中央有2条黑色曲折横线。卵扁平椭圆形,初产水绿色,孵化前暗紫色。幼虫体圆筒形,向后逐渐粗大;灰褐色,背面散生小黑点,胸足3对,腹足2对。蛹圆筒形紫褐色;茧浅茶褐色,质地疏薄。<BR>(三)生物学特性<BR>辽宁一年发生2代;河北和山东及江苏徐州一年3代;浙江一年4代,四川4~5代;江西南昌5代;广东5~6代;以末代的3、4龄幼虫爬入桑树裂隙或平伏枝条背阳一侧越冬,次年3、4月间开始活动,为害转青冬芽。成虫具趋光性,白天隐伏,夜出活动,多产卵于枝顶嫩叶背。幼虫静止时,吐丝系于枝上依枝斜立,状似小枝。 <BR>(四)防治方法<BR>1.束草诱杀,同桑毛虫。 <BR>2.捕捉幼虫,桑树落叶后和早春冬芽转青前后捕捉最佳。<BR>3.药剂防治,参照桑毛虫,发生代喷药适期以桑尺蠖孵化高峰期至三龄幼虫期为佳。<BR>4.生物防治,对桑尺蠖天敌应加以保护利用。
五、野 蚕<BR>野蚕属鳞翅目、家蚕蛾科。又称野桑蚕。我国各省蚕区普遍发江浙太湖流域,四川北部地区及东北辽宁等地尤为严重。 <BR>(一)为害特点<BR>以幼虫食害嫩叶成缺刻,仅留主脉,严重时成片桑叶被吃尽,是夏、秋桑园主要害虫之一。 <BR>(二)形态特征<BR>成虫体灰褐色,前翅翅尖后方呈弧形凹陷,翅面有2条褐色横带,两带中间有一褐色新月形纹,后翅中央有一暗色阔带。卵扁卵圆形,初产黄白色,后变灰白色。成长幼虫头小,中、后胸节特别膨大,背面具红褐色瘤突、斑纹,第8腹节背面有一臀角。蛹棕褐色,纺锤形,茧椭圆形灰白色,茧层紧密。<BR>(三)生物学特性<BR>辽宁、河北唐山地区一年2代,山东一年2~3代,3代为主:江浙蚕区一年3代,少数4代。均以卵在桑树主干桑拳及分支主干上越冬。越冬卵于次年4月中下旬初孵,最迟延至7月中旬孵化。幼虫有三眠蚕和四眠蚕两种,前者幼虫历期12~26天,后者幼虫历期14—34天。<BR>(四)防治方法<BR>1.冬季结合整枝清园,刮除越冬卵,并保护释放卵寄生蜂。<BR>2.捕杀幼虫,摘除蛹茧。<BR>3.药剂防治:①夏伐后防治,6月中旬用80%敌敌畏1000倍液,60%双效磷1500倍液或50%辛硫磷1500倍液,喷顶端嫩叶,②夏蚕后立即用50%甲胺磷2500—3000倍液喷施;③秋蚕结束后,用20%杀灭菊酯或50%甲胺磷全面喷治,以减少越冬卵基数。<BR>4.辐射不育技术防治,在第一代幼虫开始全面化蛹时,在田间释放经60Co丁射线辐照处理的野蚕蛹,可使田间野生蚕蛾绝育,以控制下代虫口数量。<BR>六、桑 螟<BR>桑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俗称青虫、油虫、卷叶虫。国内各蚕区均有发生。<BR>(一)为害特点<BR>以幼虫食害桑叶,幼龄幼虫食去下表皮和绿色组织,形成透明膜斑,三龄后吐丝卷叶或粘迭数张叶片,躲藏其中取食。江浙蚕区以晚秋桑叶受害最重,近年部分蚕区常暴发成灾。<BR>(二)形态特征<BR>成虫体茶褐色,翅带紫色闪光,前翅有5条浅茶褐色横带,后翅沿外缘有一宽阔的茶褐色带。卵为不规则的扁椭圆形,淡绿色。初孵幼虫淡绿有光泽,密生细毛,成长幼虫体水绿色,越冬幼虫体变淡粉红色,胸腹各节均有黑色毛片。蛹略呈纺锤形,黄褐色;茧薄,白色。<BR>(三)生物学特性<BR>山东一年发生3~4代;江苏、浙江和四川一年发生4~5代;四川资中县一年发生5~6代;广东8~10代;台湾10代,均以老熟幼虫在桑树蛀孔、裂隙中、束草内及附近房屋墙缝内结薄茧越冬。次年5月上旬化蛹,5月下旬羽化为成虫,成虫具趋光性,多产卵于枝顶1~9叶的叶背沿叶脉处。非越冬代幼虫老熟后,即在被害卷叶内或裂隙中结薄茧化蛹。 <BR>(四)防治方法<BR>1.束草诱杀越冬幼虫,方法同桑毛虫。<BR>2.3月或10月间,用石灰或粘土填塞桑株裂隙和蛀孔,以阻止幼虫爬出或隐藏。<BR>3.诱杀成虫。<BR>4.冬季清除桑园残、落叶和杂草,拣出越冬幼虫放入寄生天敌保护器,保护释放天敌。<BR>5.药剂防治,幼虫卷叶危害前,用50%辛硫磷1500倍液、 60%双效磷1500倍液,80%敌敌畏1000倍液喷洒;幼虫卷叶后,用50%杀螟松1500倍,20%万灵水剂2500倍液等喷治;秋蚕结束后,用20%杀灭菊酯、20%敌杀死6000~10000倍,全面喷药,打好“关门虫”。七、桑 蟥<BR>桑蟥属鳞翅目,家蚕蛾科。俗称白蚕、洋白蚕、松花蚕、蟥虫等。国内主要蚕区均有发生,以江、浙太湖沿岸蚕区为害最为严重。<BR>(一)为害特点<BR>以幼虫食害桑叶,吃去叶肉成孔洞,严重时仅剩叶脉。7、8月间大发生时,成片桑园枯黄不见绿叶,遍布蟥茧,片叶无收。<BR>(二)形态特征<BR>成虫体翅均豆黄色,前翅顶角下方呈弧形凹入,翅面有2条波浪形黑色横纹,两横纹间还有一黑色短纹,后翅也有2条黑色横纹,近前缘处细而不清,两纹间的黑色短纹也不明显。卵分为无盖卵块和有盖卵块两种,无盖卵块近圆形,无鳞毛覆盖,当年孵化,孵化前卵变粉红色;有盖卵块表面覆盖雌蛾腹部鳞毛形成的卵盖,茶褐色,当年不孵化。成长幼虫胸腹部乳白色,各节多皱纹,纹间有黑斑,第八腹节背面有一黑色尾角。蛹长圆筒形,乳白色,羽化前变黄色。茧长椭圆形,淡黄色,茧层疏松。<BR>(三)生物学特性<BR>桑蟥的发生有一化性、二化性和三化性,均以有盖卵块在桑树枝干上越冬。越冬卵一般在次年6月初开始孵化,称为头蟥,至 7月中旬化蛹,下旬羽化产卵,此时一化性蛾产有盖卵块越冬,其余蛾产无盖卵块,于8月上旬孵化,称二蟥;二蟥于9月上旬羽化,这时二化性蛾产有盖卵块越冬,少数三化性蛾产无盖卵块,于9月中旬孵化,即为三蟥,至10月下旬羽化,产有盖卵块越冬。<BR>(四)防治方法<BR>1.严格检疫,防止桑蟥随桑苗和接穗传播扩散。<BR>2.及时刮去枝干上的越冬卵块,并收集保护卵寄生蜂。<BR>3.蟥区桑园以中、矮干为主。5月中、下旬及时全面剪伐,除去一年生枝上的越冬卵块,及时采摘夏秋叶。<BR>4.药剂防治,可选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50%辛硫磷乳油1500倍和60%双效磷1500倍等短残毒期药剂,在养蚕期喷药防治。秋蚕结束后,用20%杀灭菊酯、50%甲胺磷等进行越冬防治。<BR><BR>八、黄叶虫<BR>黄叶虫属鞘翅目、叶甲科。又名桑黄萤叶甲、蓝尾叶甲、金花虫、萤火虫等。国内分布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江西、湖南、四川等省,尤以丘陵山地桑园普遍发生,为害严重。 <BR>(一)为害特点<BR>以成虫群集叶背沿叶缘向内咀食成细缺刻,严重时仅留主脉,主要为害春、夏叶,喜食新梢嫩叶,同时排泄大量粪便污染桑叶。<BR>(二)形态特征 <BR>成虫头部、前胸背板及鞘翅均土黄色,四川发生的多数个体鞘翅近端部有蓝黑色大斑。触角丝形,土黄色。成长幼虫圆筒形略扁,稍弯曲;头部黑色,胸腹部土黄色,前胸盾及末节硬皮板均黑色有光,其余各节具深茶褐色瘤突。 <BR>(三)生物学特性<BR>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在浙江诸暨,越冬幼虫于次年4月上旬化蛹,4月下旬开始羽化,6月上旬产卵,8月上旬孵化,10月下旬入土越冬。成虫具假死性、迁移性,飞翔力强,多产卵于桑园以外的土表或土块裂缝中。初孵幼虫行动活泼,多在土表活动,昼夜取食嫩草芯及青菜叶,入土后在1.5~3cm深处作圆形光滑土室,仰卧其中越冬。<BR>(四)防治方法<BR>1.利用成虫的假死习性,在成虫羽化初期和清晨露水未干前打落捕杀。<BR>2.夏伐时留少数桑枝,诱集成虫取食后进行药杀。<BR>3.药剂防治,据四川的研究,可先用90%敌百虫1000倍或50%杀螟松1000倍液喷黄叶虫为害的朴树、黄角树等其它树木,减低虫口基数,且不影响家蚕的安全。当黄叶虫飞至桑树上为害时,用50%辛硫磷1000倍液、40%乐果1000倍液喷桑树。

4、养桑蚕脓病怎么治

这个要多管齐下,给病蚕吃药,蚕用脓病清 (按产品说明使用)病蚕还能吃桑叶的 ,病症严重 大量病蚕死亡的 取本品2支加凉开水500ml 搅拌均匀 喷雾于桑叶正反面喂蚕,桑叶太湿的要等风干后喂蚕,预防用1-2支,2-4龄起蚕、盛食期各使用一次。 病蚕已经不吃桑叶爬出蚕座的是快挂了的,它爬出蚕座 爬远了 然后就挂了,这个我也不知道怎么治。

桑叶要新鲜,大小没关系 必须要新鲜,不能喂食变黄的桑叶,就是秋天要掉落的那种桑叶,变黄的桑叶没营养,蚕吃了体质变弱 抗病能力变差。桑叶尽量不要有桑螟(卷叶虫)会带脓病的病毒,桑螟会把排泄物拉在桑叶上面,蚕吃了被桑螟排泄物污染的桑叶就会得脓病。所以发现桑叶上面有桑螟排泄物也要马上清除。 买来的桑叶有霉味的要拿出放10分钟 把霉味散掉才喂蚕。

蚕要喂饱,竹节蚕单独喂养 喂食新鲜桑叶 让它吃饱 会自然痊愈。蚕如果经常挨饿 会去吃蚕座里干枯发霉的桑叶碎片、残梗,然后就会得细菌病挂掉,经常挨饿的蚕体质也会变差,所以蚕要挨饿了 要把它们换到干净的蚕座。

蚕座要经常清洁。发现病蚕隔离喂养,死蚕要及时处理。爬出蚕座的脓蚕 当它爬远 爬不动了 很快就会流水死掉,躯体很快变黑 散发病毒 病毒可以空气传播,病蚕的排泄物也会带病毒,所以有脓蚕的蚕座要撒消毒粉消毒。(不是生石灰)。

引起脓蚕病的病毒在空气中 在阳光下10小时才会死亡,所以有脓病病毒的蚕室、蚕具 严重的蚕室墙壁也要清洗杀毒,用84消毒液清洗。

蚕座不能太拥挤,这样一些蚕会吃不到桑叶 就去吃垃圾了。大小蚕要分开饲养,大蚕吃桑叶多 吃的快 小蚕竞争不过 吃不到桑叶 经常挨饿体质变差 就容易得病,病发挂掉了又会散发病毒,污染蚕座。

蚕室空气也要好。蚕室要凉爽通风,蚕脓病应以预防为主,脓蚕就算做茧也是死,所以正常的蚕是不会带脓病毒的。采摘桑叶就注意不要拿带桑螟的桑叶,一定要用这种桑叶就冲洗干净。

5、想了解从哪里可以学到专业的桑蚕养殖技术

一、养蚕前的准备
1、蚕叶平衡估产:一张蚕需桑叶450-500kg
2、蚕室准备:
(1)小蚕室:按一张(10克量)计算需1.5-2㎡
(2)大蚕室:活动省力化蚕台育需8㎡,地面育30㎡,蚕匾育约15㎡,贮叶室5㎡
3、蚕具:小蚕网14张(90×100㎝)、薄膜7张(90×100㎝)1.6×0.8m的花簇 50个或方格220个(156/个孔)。蚕匾育需蚕架1付,蚕匾45个。
4、养蚕前清洁消毒:两消—洗、先消毒→清洁→消毒
消毒:用含有效氯1%漂白粉液或福尔马林石灰浆消毒蚕室蚕具。
1%漂白粉用量为250g/㎡,,温度18℃以上,关闭门窗保湿30分钟,福尔马林2-3%和0.5%石灰水混合消毒,用量为250g/㎡在25℃温度中保持5小时以上密闭一天。然后通风晾干,防蚕具潮湿发霉,蚕网、蚕筷、切叶刀用煮(100℃沸水30分针)消毒后洒干备用。
(1)坚持“三洗手”“两换鞋”即入蚕室前、采叶、切桑前洗手,除沙后洗手入蚕室、贮叶室换鞋。
(2)非养蚕人员不得随便进入蚕室、贮叶室。
(3)加强废弃物管理,设置室沙坑,管理好蚕沙、弱小、病死蚕、烂茧等集中石灰缸后统一深埋或烧毁。
(4)做好蚕体蚕座消毒:用“防病一号”或新鲜石灰粉进行收蚁,各龄眠起处理和大蚕每天的蚕体、蚕座消毒。
二、1、蚕种催青:(出库1-4天)给予24℃的温度,自然光照,后期温度26℃-28℃,相对温度85-90℅,每天人工感光明日报小时,催青中注意温度平稳并保持好温度,当蚕卵一端上青色时称点青卵,约经一天成转青卵,再经过一天蚁蚕孵化出壳,当天蚕种80℅上青时,用黑布遮光保持黑暗,于第十天早晨5时除去遮光感光,蚁蚕卵化齐一。
蚕种催青过程中要防烟草、煤气、农药、老鼠、蚂蚁、蟑螂等为害。
2、收蚁
收蚁前一天晚上用纱布包好蚕种,如包种时有苗蚁应扫除,卵面向上平放,在收蚁当天早上露水干后采选淡黄带绿叶(芽下第2-3片叶)。春季在上午9时前,夏季上午8时前进行。过迟,蚁蚕四处逸散,饥饿疲劳,耗力虚弱。
3、收蚁方法:
蚕引法:收蚁时把切成丝或小方块的桑叶均匀撒一层在蚕座上,然后把蚕种纸翻转覆盖在桑叶上,等蚁爬到桑叶后,移开蚕种纸定座给桑。另一种方法是将切好的桑叶均匀撒在有蚕蚁的蚕种纸上,约10分钟,蚁蚕爬上桑叶后,把蚕种纸连同桑叶蚁蚕一起翻转散落于蚕座上,再给桑定座,分天收蚁,分批饲养,防止多天收蚁混合饲养。
三、小蚕饲育技术
1、小蚕饲育方式:我区常用是小蚕尼龙薄膜覆盖育,即在蚕匾垫上尼龙薄膜后收蚁,定座给桑后再盖上一张,上下四周包折的饲养方式。1-2龄蚕采用下垫上盖的全防干育,3龄响食后只盖不垫全防干育。
2、小蚕饲育技术要点:
(1)掌握好小蚕室温湿度;小蚕期高温多湿饲养才能发育正常,1龄温度宜28℃,湿度85-90%(干湿差1℃);2-3龄26-27℃,80-85%(干湿差1-1.5℃)。
(2)良桑饱食:1龄采用顶芽下第三产业2-3片叶(黄中带绿叶),2龄采第3片(绿中带黄),3龄采第3-4片(深绿有光泽叶),小蚕采用切叶喂蚕,大小是蚕体长1-1.5倍为宜,收蚁为0.2cm×0.2cm,一龄为0.5 cm ×0.5 cm,二龄1×1 cm,三龄为三角叶,干燥时切桑宜稍大,多湿时稍小。
(3)每次喂叶量:1龄给叶1.5-2层,2龄给2-2.5层, 3龄给2.5-3层, 1龄给2.5kg,2龄给5.5kg,3龄18kg。
(4)扩座除沙:小蚕生长发育快,每次喂蚕前要扩座匀座,要保证每头蚕有2头活动位置,防止过密,食桑不足,抓伤体皮,蚕座面积以10克蚁量计,收蚁当天0.12-0.14平方米,1龄0.7-0.8平方米,2龄2-2.2平方米,3龄5-5.2平方米。除沙是保证蚕座清洁,防止蚕病传染,1龄除1次,2龄、3龄起眠各1次。
(5)眠起处理: ①眠除:就是在蚕眠前加网除去蚕粪和残渣;②饱食就眠:眠前除沙后要给1-2回桑,使蚕饱食就眠安定;③提青分批,同批蚕中有95%以上蚕已入眠,仍有少量不眠蚕爬动吃桑,此时应撒石灰粉,加网再给桑,引出迟眠蚕另行饲养,经过4-6小时后这部分蚕就可入眠。
(6) 眠中保护:首先在蚕眠定后把薄膜揭开,撒上新鲜石灰粉,其次将蚕温度降低成1℃,干湿差1.5-2℃,再是避免强风直吹,强光和震动。
(7)饷食处理技术:①整批蚕98%以上脱皮,头部由青灰转淡褐色,爬动导食时才可给叶饷食。②撒石灰或“防病一号”进行蚕体蚕座消毒,让蚕爬动十分钟后加网给叶,饷食叶宜选上适龄熟偏嫩叶,给量八成饱为宜③,给桑30分钟后蚕全部爬上网时可除沙。
四、大蚕饲养方式技术
1、大蚕饲养方式:有地面、蚕匾、蚕台方式等。
我区大多蚕区采用地面育方式,即将大蚕放地面上饲养,有六大好处:①投资少,②节约劳力(不用除沙),③有利防病,④适合蚕体生理,⑤节约桑叶,⑥操作简单。
2、贮叶方式:大蚕用叶量大,应放在低温多湿的贮桑室内,采回桑叶堆成畦状,高不超50㎝;每隔4小时翻动一次散热,干燥天气,畦面喷少量清洁水,防止桑叶凋萎,贮桑以不超过24小时为宜。
3、大蚕饲养技术
(1)做好温湿度调节,防止高温多湿,大蚕要通风良好,四龄蚕应控制在25℃-26℃,湿度70%-75%,五龄蚕24℃-25℃,湿度70%。高于30℃时要降温,低于20℃时要升温。
(2)搞好蚕座防病卫生;大蚕每天早上用新鲜石灰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每天除沙(地面育不除),阴雨天湿度大,每天撒石灰粉2次,保持干爽,随时捡出病蚕死蚕,淘汰弱小蚕,防止蚕病蔓延,蚕座面积,四龄10-12㎡,五龄30㎡以上。
(3)四龄良桑饱食: 四龄是蚕体丝腺成长的转折时期,如营养不良,会影响产量和质量,要求桑叶新鲜质好,选项采顶叶下第7-15片叶喂用,标准张种约需65㎏桑叶。
(4)五龄蚕要合理给桑: 五龄用桑占全龄期用桑85%左右,所以合理用桑是提高桑叶效益的关键,具体操作是两头紧中间松,既五龄第1-2天和第6-7天给叶量要严格控制,以到下次给桑时刚吃光为宜,第3-6天要让蚕儿充分饱食,选采成熟片叶或成熟枝条叶,标准张种需385㎏桑葚叶,一般第1-2天用叶量占五龄15-20%;第3-6天占地70-75%,第6天或7天见熟后占5-10%。
(5)添食蚕用抗生素: 三龄起蚕第二口叶和四龄第二天、五龄第三、第五天各添食1次如克菌灵、克霉素等防细菌病、脓病发生, 四龄第二天、五龄第二天、第四天第六天各用40%“灭蚕蝇”乳剂500倍液添食一次,或300倍液体喷一次防蝇蛆病。
五、上簇及采茧
一、上簇:
(1)熟蚕特征:蚕儿发育到五龄后期开始减少吃桑,并排出大量绿色软粪,胸部透明,身体略软而缩短,头胸部抬起并左右摆动,寻找地方吐丝结茧为适时上簇期。
(2)熟蚕处理:见熟后给桑要随之减少,以免浪费;在适温范围内,适当加温1-2℃促使蚕儿快熟齐一。一般早上熟蚕较少,午后12-14时较多;第一天少,第二天多至熟完。要做到先熟先上,防止熟蚕吐废丝过多而咸少丝量。未熟蚕要及时缩座喂叶。
(3)簇具准备:目前我区多用方格簇、少量竹花簇和塑料折簇.每张需方格簇220个(156孔/个);花簇高1.6×0.8的用50个上熟蚕450-500头/㎡;塑料折簇140张,每张上熟蚕200头。
(4)预上簇:将熟蚕放在室外通风干燥处预上簇,3-4小时后搬入簇室。
(5)簇中管理:入室后方格簇挂起,花簇呆成人字形,隔四小时捡一次游山蚕并开两头调转位置.簇室温度控制在25-26℃,干差温度3-4℃,不能超过28℃或低于20℃,簇室加强通风排湿.及时摘下薄头蚕和拣起落地熟蚕。第二天捡病死蚕,以免污染好茧,造成污染和黄斑发生。
2、采茧:采茧适期应以蚕化蛹、蛹体变为棕黄色为宜。春蚕上簇后5—7天、夏秋蚕4-6天为采茧适期。过早因未化蛹易震伤出水,影响茧质量;过迟又有蚕蛹化蛾的危险。按上簇顺序先上先采,采茧前应先把死茧和烂茧捡出,再采好茧并按上茧、次茧、双宫茧、下茧(黄斑、紫印、畸形等)、下烂茧等五类分别放置。采下的茧以2-3粒厚平铺于蚕匾上,避免蚕茧发热。
中国有机农业网

6、蚕桑种植常见病虫害有哪些?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桑树病害
1.桑黄化型萎缩病
2.桑萎缩型萎缩病
3.桑花叶型萎缩病
4.桑环斑病
5.桑丝叶病
6.桑青枯病
7.桑疫病
8.桑赤锈病
9.桑褐斑病
10.桑卷叶枯病
11.桑里白粉病
12.桑污叶病
13.桑炭疽病
14.桑灰霉病
15.桑漆斑病
16.桑轮纹病
17.桑黄白化病
18.桑芽枯病
19.桑干枯病
20.桑拟干枯病
21.桑断梢病
22.桑膏药病
23.桑粗皮病
24.桑紫纹羽病
25.桑白纹羽病
26.桑白绢病
27.桑根结线虫病
28.桑葚菌核病
29.桑树药害
30.晚霜为害
桑树虫害
31.桑象甲
32.桑橙瘿蚊
33.桑吸浆虫
34.蒙古灰象甲
35.桑小灰象虫
36.桑大象甲
37.蠼螋
38.桑尺蠖
39.春尺蠖
40.枣尺蠖
41.桑青尺蠖
42.大造桥虫
43.黄卷叶蛾
44.花卷叶蛾
45.桑绵粉蚧
46.桑毛虫
47.野蚕
48.桑蟥
49.桑螟
50.白毛虫
51.桑园刺蛾
52.桑园叶甲
53.斜纹夜蛾
54.人纹污灯蛾
55.稀点雪灯蛾
56.美国白蛾
57.桑园蓑蛾
59.华北大黑鳃金龟甲
60.铜绿丽金龟甲
61.桑叶瘿蚊
62.灰蜗牛
63.野蛞蝓
64.桑蓟马
65.桑木虱
66.桑叶蝉
67.凹缘菱纹叶蝉
68.桑拟菱纹叶蝉
69.大青叶蝉
70.绿盲蝽
71.朱砂叶螨
72.桑粉虱
73.桑虱
74.桑梢小蠹虫
75.桑白盾蚧
76.桑蛀虫
77.桑天牛
78.桑虎天牛
79.黄星天牛
80.云斑天牛
81.黄天牛与
次黄筒天牛
82.堆砂蛀
83.桑根瘿蚊
桑蚕病害
84.血液型脓病
85.中肠型脓病
86.浓核病
87.细菌性败血病
88.猝倒病
89.细菌性肠道病
90.白僵病
91.黄僵病
92.绿僵病
93.曲霉病及黑尾症
94.蚕的其他真菌病
95.微粒子病
96.蝇蛆病
97.蒲螨病
98.农药中毒
99.烟草中毒
100.工业废气中毒
供参考

7、2015桑蚕技术指导年度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的写法

(一)基本情况。

1.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工作的主客观条件、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工作的环境和基础等进行分析。
2.经验和教训。做过一件事,总会有经验和教训。为便于今后的工作,须对以往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集中,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
3.今后的打算。根据今后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吸取前一时期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提出改进措施等。

(二)写好总结需要注意的问题

1.总结前要充分占有材料。最好通过不同的形式,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了解有关情况,或者把总结的想法、意图提出来,同各方面的主管、同事商量。一定要避免上司出观点,到同事中找事实的写法。
2.一定要实事求是,成绩不夸大,缺点不缩小,更不能弄虚作假。这是分析、得出教训的基础。
3.条理要清楚。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
4.要剪裁得体,详略适宜。材料有本质的,有现象的;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写作时要去芜存精。总结中的问题要有主次、详略之分,该详的要详,该略的要略。
5.总结的具体写作,可先议论,然后由专人写出初稿,再行讨论、修改。

最好由主要负责人执笔,或亲自主持讨论、起草、修改

8、桑蚕是什么

桑蚕,学名 BombyxmoriLinnaeus。昆虫纲鳞翅目(Lepidoptera)蚕蛾科(Bombycidae)。又称家蚕,或习称蚕。一种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吐丝昆虫。以桑叶为食料,茧可缫丝,主要用于织绸,是优良的纺织原料,在军工、交电等方面也有广泛用途
sāngcán
[silkworm] 蚕蛾幼虫,吃桑叶,在化蛹前吐出作茧用的大量丝质是重要的纺织原料。亦称“家蚕”
桑蚕丝
'中国绸都'四川南充的丝绸是中国西部丝绸文化的中心地带。
又称家蚕,简称蚕,以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鳞翅目,蚕蛾科,学名为Bombyx mori Linnaeus,桑蚕起源于中国,由古代栖息于桑树的原始蚕驯化而来,与中国现今食害桑树的野桑蚕同源,染色体都是28对。桑蚕的发育温度是7-40℃,饲育适温为20-30℃,主要分布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
桑蚕是完全为态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等四个形态上和生理机能上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卵是胚胎发生、发育形成幼虫的阶段,幼虫是摄取食物营养的生长阶段,蛹是从幼虫向成虫过渡的变态阶段,成虫是交配产卵繁殖后代的生殖阶段。整个世代只幼虫期摄食,并为蛹和成虫期的生命活动积贮营养。
桑蚕属寡食性昆虫,除喜食桑叶外,也能吃柘叶、榆叶、鸦葱、蒲公英和莴苣叶等。蚕所必需的营养,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分等。桑叶是蚕最适合的天然食料。蚕食桑后,幼虫生长迅速,在适温条件下,一头蚕自孵化至吐丝结茧,大约6-9天蜕一次皮,共需约24-32天,约食下桑叶20-30g(合干物5-6.2g),一般经四次眠和蜕皮,至生长极度时,体重约增加1万倍。
吐丝结茧是桑蚕适应环境而生存的一种本能。
桑蚕茧可缫丝,丝是珍贵的纺织原料,在军工、交电等方面也有广泛用途。蚕的蛹、蛾和蚕粪也可以综合利用,是多种化工和医药工业的原料,也可以作植物的养料。
物种名称:桑蚕
学名:BombyxmoriLinnaeus。
别名:家蚕(BombyxmoriL.),简称蚕。 科属:昆虫纲、鳞翅目、蚕蛾科。
以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桑蚕起源于中国,早在四、五千年前,我们祖先就栽桑养蚕,是举世公认的伟大发明之一。由古代栖息于桑树的原始蚕驯化而来,与中国现今食害桑树的野桑蚕同源,染色体都是28对。桑蚕的发育温度是7-40℃,饲育适温为20-30℃,主要分布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 桑蚕是完全为态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等四个形态上和生理机能上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卵是胚胎发生、发育形成幼虫的阶段,幼虫是摄取食物营养的生长阶段,蛹是从幼虫向成虫过渡的变态阶段,成虫是交配产卵繁殖后代的生殖阶段。整个世代只幼虫期摄食,并为蛹和成虫期的生命活动积贮营养。
雌雄鉴别:雌蚕在蚕的尾部第八和第九腹节腹面,左右对称地各有一对乳白色的小圆点(共四点),称石渡氏腺,又分别称生殖前盘和生殖后盘,雄蚕则在第九腹节的腹面前缘中央有一个椭圆形的乳白色小点,称赫氏腺,又称小囊体、囊状体。
编辑本段
起源

桑蚕起源于中国。由古代栖息于桑树的原始蚕驯化而来,形态和习性与今天食害桑叶的野桑蚕(Bombyxmandarina)(见桑树害虫)十分相似,血清沉淀反应强度也相同,杂交能产生正常子代。桑蚕的染色体是28对,野桑蚕则有27对和28对两种类型,一般认为桑蚕与中国的28对型野桑蚕同源。人类最初可能是从桑林中采集原始野生蚕茧取丝利用;随着人类生活的定居和对蚕丝用途的进一步了解而试行在室内养蚕。经过长期的培育和选择,野生蚕才逐渐驯化成为具有今天这样经济性状的桑蚕种。
编辑本段
生活习性

桑蚕属寡食性昆虫,除喜食桑叶外,也能吃柘叶、榆叶、鸦葱、蒲公英和莴苣叶等。蚕所必需的营养,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分等。桑叶是蚕最适合的天然食料。蚕食桑后,幼虫生长迅速,在适温条件下,一头蚕自孵化至吐丝结茧,大约6-9天蜕一次皮,共需约24-32天,约食下桑叶20-30g(合干物5-6.2g),一般经四次眠和蜕皮,至生长极度时,体重约增加1万倍。吐丝结茧是桑蚕适应环境而生存的一种本能。桑蚕茧可缫丝,丝是珍贵的纺织原料,在军工、交电等方面也有广泛用途。蚕的蛹、蛾和蚕粪也可以综合利用,是多种化工和医药工业的原料,也可以作植物的养料。 桑蚕是全变态昆虫,一个世代中,历经卵、幼虫、蛹、成虫4个发育阶段。在一年内自然发生的世代数称化性,一年发生1代的称一化性,发生2代的称二化性,发生3代以上的称多化性。热带地区还有终年不滞育的多化性品种。发育的温度范围随发育时期而不同,大致在7~40℃之间,能正常发育的温度范围为20~30℃。
编辑本段
形态特征

幼虫
长圆筒形,由头、胸、腹3部分构成。头部外包灰褐色骨质头壳,胸部3个环节各有1对胸足;腹部10个环节有4对腹足和1对尾足,第8腹节背面中央有1个尾角;第1胸节和第1至第8腹节体侧各有1对气门。刚孵化的幼虫,遍体着生黑褐色刚毛,体躯细小似蚂蚁,称蚁蚕。蚁蚕借摄食桑叶而迅速长大,体色逐渐转成青白。其体壁的表皮要发生多次脱换,这种现象称蜕皮,是蚕体内咽侧体分泌的保幼激素与前胸腺分泌的蜕皮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蜕皮前,幼虫停止食桑,吐丝于蚕座上,用腹足和尾足固定蚕体,静止不动,称眠。眠是分龄的界限,每眠一次增加1龄。体重和体积随龄期增进而显著增大。蜕皮次数的特性称眠性,受遗传控制,但生活条件的影响也能使眠性发生变化。桑蚕的眠性有三眠、四眠、五眠等;生产上常用的蚕品种是四眠5龄蚕。幼虫生长到5龄第2~3日,可按特征鉴别雌雄:雌蚕在第8和第9腹节腹面各有1对乳白色圆点,称石渡氏腺;雄蚕在第9腹节腹面前缘中央有一乳白色囊状体,称赫氏腺(图2)。5龄生长至极度时,体重约比蚁蚕增加1万倍。此后逐渐减少食桑量以至停食。至前半身呈透明时,称熟蚕,即开始吐丝结茧。结茧过程约需2~3日。幼虫期的长短因蚕品种和饲育条件而异,一般春蚕在24~25℃下约为24~26日,夏秋蚕在26~28℃下约为21~23日。

熟蚕吐丝毕,体躯缩小略呈纺锤形,静止不动,这时称潜蛹(预蛹)。潜蛹是真皮层与旧幼虫表皮分离并形成蛹表皮的时期,约需2日。化蛹蜕皮是蜕皮激素作用的结果。刚蜕皮的蛹呈纺锤形,乳白色,后转深褐色。蛹体分头、胸、腹3部分。雌蛹腹部大而末端钝圆,第8腹节腹面正中线上有1条纵线;雄蛹腹部小而末端尖,在第9腹节腹面中央有1褐色小点(图3)。一般蛹体重1.5~2.5克。蛹期体内剧烈地进行着幼虫组织器官的破坏,成虫组织器官的发生、形成,以及生殖细胞的发育、成熟等生理过程。化蛹后约14日左右完成成虫发育,这时由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并贮存在咽侧体内的羽化激素,因光的刺激而分泌至血液中,约40分钟后蛹便羽化。
成虫(蛾)
羽化后的成虫,吐出碱性肠液,以湿润和松解头端茧层,并用胸足拨开茧丝,从茧内钻出。翅初柔软褶叠,随蛾体干燥而展开。全身被覆白色鳞片,头部两侧有1对复眼和1对具触觉和嗅觉的双栉状触角,口器已退化。胸部前、中、后3个胸节腹面各有1对胸足,中胸和后胸背面各有1对翅。腹部雌蛾7节,雄蛾8节。雄蛾外生殖器由幼虫的第9、10腹节变成,雌蛾的外生殖器由第8、9、10腹节变成。交配时雌蛾伸出产卵器,由诱惑腺释放出性信息激素(桑蚕醇和桑蚕醛)引诱雄蛾,交配1.5~2小时即可产受精卵。一头雌蛾约产卵400~700粒,其中绝大多数在羽化当日产下,至第3日结束。成虫不摄食,交配产卵后约经10日左右自然死亡。

椭圆形略扁平,约长1.1~1.5毫米,宽1.0~1.2毫米,厚0.5~0.6毫米,一端稍钝,另一端稍尖,尖端有卵孔,为受精孔道。卵粒大小因蚕品种、饲养条件及蛹期温度而异。卵粒重一般为500~600微克。刚产下时呈淡黄色,表面隆起,后因卵内水分蒸发和营养物质消耗,卵面中央出现凹陷,称卵涡。正常卵的卵涡椭圆形,死卵呈三角形。卵壳表面有凹凸不平呈多角形的卵纹,还有无数针状呼吸气孔。卵的内容物有卵黄膜、浆膜、卵黄和胚胎等。卵黄膜紧贴在卵壳下面,是一层非细胞的透明薄膜;浆膜在其内侧,是一层大而扁平的多角形细胞。卵黄是胚胎发育的营养源。胚胎在卵黄中偏于卵的一方,头向卵孔一端,不断摄取养分而逐渐发育。
蚕卵分滞育性卵(越年卵)和非滞育性卵(不越年卵)两种。非滞育性卵产下后胚胎不断发育,约经10日即形成蚁蚕孵化;滞育性卵胚胎发育至一定程度即进入滞育期,经冬季低温解除滞育,到翌年春暖时才孵化。蚕卵是否滞育取决于蛹期中雌蛹的咽下神经节能否分泌滞育激素;心侧体激素对滞育也有辅助作用。滞育性卵在进入滞育期时浆膜细胞内形成并沉积色素粒,呈黑褐色;非滞育性卵浆膜细胞内不形成色素,仍为淡黄色。
编辑本段
价值

经济价值
中国古代最主要的经济昆虫之一。蚕的经济价值在于蚕丝。蚕丝是主要的纺织原料之一。中国是最早利用蚕丝的国家。古史上有伏牺“化蚕”,嫘祖“教民养蚕”的传说,又说黄帝元妃西陵氏为“先蚕”,即最早养蚕的人。新石器时代的考古表明,公元前2750年以前,今浙江吴兴钱山漾地区的先民已利用蚕丝织成绢片、丝带和丝线。公元前十三世纪,桑、蚕、丝、帛等名称已见于甲骨卜辞。蚕丝和大麻、苎麻,以及后来的棉花一道,为中国人主要的衣着原料,蚕桑也就成为中国农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达数千年的实践中,中国人积累了丰富的养蚕经验,这个经验比较集中地体现在对于蚕病的防治方面。商周时期,蚕已在室内饲养。战国时期(公元前475-221年),养蚕已有专用蚕室,蚕病的防治受到重视,并采用了浴蚕种技术,公元三世纪后期,出现了小蚕恒温饲养,说明当于蚕的生长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已有一定的认识,但直到元代《士农必用》中才对蚕的生长的各阶段所需温度有详细说明。晋代对于蚕的微粒子病和软化病已有所认识,时称“黑瘦”和“伪蚕”。公元六世纪三十年代,据《齐民要术》记载,人们还从种茧的选择和盐腌贮藏来防治蚕 。宋元时期,对于蚕病的防治更进一步,贮茧方法除盐渍之外,复又出现日晒和笼蒸。与此同时,做为防治蚕病的主要手段的浴蚕方法也得以改进,早期浴蚕主要在川中进行,宋代出现了朱砂温水浴法,元代出现了天浴,利用低温选优汰劣。《陈旉农书》中探讨了蚕生僵病与湿热风冷的关系,《农桑辑要》则总结了蚕病与叶质的关系。明代(1368-1664)出现了天露、石灰水、盐水浴种等方法。并采用了杂交方法培育嘉种,以提高蚕的防病能力,还出现淘汰病蚕防止蔓延的方法。中国的养蚕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对世界蚕业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公元前十一世纪,养蚕技术随箕子传入朝鲜,随后复又传到了日本。秦汉以后,中国的养蚕技术通过举世著名的丝绸之路传入到中亚、南亚及西亚地区,六世纪世纪中叶,君士坦丁堡国王通过印度僧侣从中国私运蚕种至该国,是为西方有蚕业之始。
文化价值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在浙江省吴兴的郊外,发现五千年人人类遗留的东西,其中有古代的丝织品,证明很早以前我国就会养蚕,传说黄帝的妃子螺,教人民种桑树、养蚕、抽丝、织布,让大家有好的衣服穿。二千多年前,中国人制造的丝织品传到欧洲,当时欧洲人还不会养蚕抽丝,不知道这么美丽的布料是怎麼做出来的,由于欧洲人很喜欢买丝织品,商人要运送很多丝织品到欧洲,於是开辟一条运送丝织品到欧洲的路,这条路称作丝绸之路。
我国广阔的原野上生长着许多桑树,有乔木,也有灌木。在桑树上生息着好几种昆虫,它们取食桑叶或蛀食树干。在些昆虫中,有一种吐丝作茧的鳞翅目昆虫引起了先民的注意,这就是桑蚕。桑蚕取食桑叶后吐丝结茧,然后钻出茧壳羽化为蛾子。人们发现这种茧壳浸湿后,可以拉出长长的银色丝缕,这丝缕可捻成线,也可织成绸。这比起当时的衣服原料麻布和葛布来,要漂亮得多了。随着先民生活的定居,人们为了获得更多的蚕茧,即开始了人工饲养,并把蚕移到室内来驯养。 我国除桑蚕外,还有柞蚕、樟蚕、樗蚕、天蚕等。柞蚕(AntheraeapernyiGuerin-Meneville)属大蚕蛾科(Saturniidae),原产山东莱州(掖县),是我国地位仅次于桑蚕的产丝昆虫,现盛产于辽宁、河南等省。柞蚕最早见于《尔雅》(公元前1200年),2700年前柞蚕丝已作为给皇帝的贡物,在汉代曾经由官方推广,经宋、元、明、清几代引种推广,分布到了全国很多省份。其主要饲料树种是栎属(Quercus)各种的叶子。
在古人眼里,蚕是一种神圣的动物。吐丝成茧,而后化为飞翔的精灵,这是一个美好、圆满的生命轮回,并赋予丝绸神秘,高贵的人文色彩,使之蕴涵浓厚的哲学意味。丝绸文化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积淀,古老的丝绸文明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中国对世界的重大贡献,是中国联系世界友谊的纽带,丝绸是友好的使者,历史上多以文绣锦帛作为高级礼品,礼赠友邦,“化干戈为玉帛”以示友好。丝绸文化对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锦'是多彩提花丝织物的泛称,锦合'金'、'帛'成字,取锦“织彩为文,其价如金”之意。锦以织造技术复杂,图案古雅,色彩瑰丽成为中国传统丝织物中的精品。
商业价值
根据文献记载和文物考证,我们的祖先早在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已开始植桑养蚕。蚕丝的利用开始于渔猎时代的末期,而养蚕开始于农业时代的初期即黄帝时代。在周朝(公元前1066年~256年)蚕桑生产已成为专业化,并受到官方督察管理。到战国时期(公元前476年~221年)达到高度发展,蚕丝已成为贫民百姓的日常衣服和自由贸易的物资了。我国各地出土的战国时期的丝织品很多,有罗、绫、纨、纱、绉、绮、锦、绣等产品,其图案与色彩的美丽达到了惊人的地步。宋、元时期(公元960年~1368年)的蚕丝生产和丝织业达到另一高峰,宋朝年产丝绸达340万匹,统治者对蚕丝业与农耕同样重视。我国古籍中常有“农桑并举”的记载。“一妇不蚕,或受之寒”一成语反映了古代人民对蚕业的高度认识。
我国古代社会的衣着以丝绸和棉麻来区分贵贱。官员富豪无不以衣锦为荣,成语“衣锦还乡”应运而生。劳动人民则穿棉麻布衣。唐朝(公元618年~907年)以前,丝绢与粮食同样作为人民负担缴纳的实物,朝廷或官府以丝绢作为对有功臣民的赐赏。现今藏族和蒙古族在迎送、馈赠、敬神及日常交往礼节中使用丝质(哈达)以表达敬意和祝贺。 丝绸业的发展与普及也影响到我国的文化生活,除了有许多描述采桑、养蚕的美好诗句外,成语“作茧自缚”被用来比喻自己束缚自己,也比喻人作事原来希望对自己有利,结果反使自己吃亏受累。唐代白居易有“烛蛾谁救护,蚕茧自缚萦。”;宋朝释道原有“声闻执法坐禅,如蚕吐丝自缚。”的诗句。由于蚕一生只吃桑叶,到老时却吐尽它那柔软、光滑、洁白的丝,因此“春蚕到死丝方尽”的诗句就被用来赞扬那些有奉献精神的人们。
我国古代蚕丝的发展促成了对外通商和文化交流。早在公元11世纪,蚕种和养蚕技术已传入朝鲜,公元前2世纪传入日本,公元6世纪传入土耳其、埃及、阿拉伯及地中海沿岸国家。桑蚕饲养技术是公元6世纪传人欧洲的,所以蚕丝代表东方古代文明,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丝绸是广受欢迎的商品,它和桑蚕饲养技术通过丝绸之路向西传播,路经草原、沙漠、绿洲和山川,沿途兴起一批著名的市镇,如武威张掖酒泉、敦煌、龟兹、疏勤等。张骞从建元3年(公元前138年)到元朔3年(公元前126年)奉汉武帝刘彻的命令由我国西部出发,到过帕米尔高原以西的一些国家,并建立了联系。丝绸是我国重要的产品,因此,古代西方称长安古都为丝城,称我国为“丝国”。在南方另有丝绸之路,经成都保山等地到达缅甸与印度;在东部沿海又有徐闻(广东)、合浦(广西)以及蓬莱(山东)、宁波(浙江)等港口通往太平洋诸岛屿和地区。
目前,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和多个国家与地区饲养家蚕,年产蚕茧约800万担,产丝约5万吨。我国的产茧量和产丝量都占全世界的首位。蚕业分布在除青海、西藏、宁夏以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区,浙江地区的农民历来都把这种对人类作出很大贡献的昆虫叫做“蚕宝宝”,它吐出来的丝有珍珠之光,即使在化学纤维日新月异的今日,丝织品仍被誉为“纤维女皇”,它具有的一些衣料特性是其他纤维望尘莫及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养蚕业有着十分光明的前途。
编辑本段
家蚕训育神话

话家蚕驯育是我国远古时代不知名的劳动人民在实践中掌握自然规律而加以利用的事实,但毕竟历史过于悠久而无法追溯到其最早起源,因而就有了各种传说和神话。传说之一,养蚕是黄帝的元妃嫘祖所发明。在《通鉴外纪》中有“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帝元妃,始教民育蚕,......后世祀为先蚕。”这种说法比较普遍,解放前蚕神庙里还供着先蚕西陵氏。另外,《搜神记》中有一神话。相传在太古时代有父女二人,父亲外出打工,仅留下女儿一人和一匹马在家。女儿自己饲养此马。由于贫穷和寂寞,她非常思念打工在外的父亲,就对马戏言:“你要是能把我父亲接回来,我就嫁给你。”马听完此言后便挣脱缰绳而去,径直跑到了父亲打工的地方。父亲见到马后非常惊奇,就牵来骑上。马望着来的方向悲鸣不已。父亲见状,猜测家里有事,就骑马回到家里。畜生有非常之情,所以父亲就更加精心喂养。但马不肯吃食,每见到女儿出入都要喜怒击蹄。父亲觉得奇怪,就悄悄地问女儿。女儿只好如实相告。父亲认为此事有辱家门,就用箭将马射死,把马皮剥下晒在院中。父亲又出门了。女儿与邻家女友来到马皮前,对着马皮嘲笑说:“你一个畜生为什么要娶一个女人呢?招此杀身之祸,何苦呢!”话音刚落,马皮突然飞起,将女儿卷走。邻家女友大惊失色,不敢抢救,只好去告诉父亲。父亲返回后到处寻找,未能找到。数天后,在一棵大树枝上发现了他们。女儿和马皮同时化为蚕,生息于树上,其茧厚大。邻女取而养之。因树为桑树,又因桑与丧同音,故取名为桑蚕,老百姓普遍饲养,即为今天的家蚕。
丝绸之路
编辑本段
繁殖

雄蚕孵化时即有1对睾丸,5龄开始约形成140~200万条有核精子,到蛹的中、后期还形成大量的无核精子,但后者不能使蚕卵受精。雌蚕孵化时即有1对卵巢;至化蛹后的1~2日,卵巢内的卵巢管迅速长大,挤破卵巢膜而游离于腹腔,约至第 9日形成卵,并向输卵管下移。化蛾前1~2日,卵细胞核进行第1次成熟分裂,到中期停止、待化蛾交配后,精子进入卵内,才使停留在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的卵核因受刺激而继续分裂,至卵产下后约40分钟停止。第2次成熟分裂在卵产下后约60分钟开始,经20分钟完成。卵产下后约2小时,雄核与雌核融合,并开始卵裂。约在产下后15小时,形成胚盘。胚盘在卵孔一侧的部分细胞逐渐增厚成胚带。卵产下后约24小时,胚带脱离胚盘而成胚胎,俗称胚子。残留的胚盘称浆膜。初形成的胚胎只有1层细胞,以后形成外胚层和中胚层2个细胞层,内胚层在胚胎发育后期才出现。滞育卵的胚胎在滞育期间外形变化不大,随着自然温度下降,蚕卵逐渐解除滞育。解除滞育的最适温度为5℃左右,但一般在15℃以下即能逐步解除滞育。中国生产上把蚕卵胚胎从滞育解除开始到孵化,分为15个阶段(见表)。其中,最长期是生产上的关键时期,过了此期胚胎对低温的抵抗力即减弱,故最长期胚胎是冷藏的临界胚胎,又是加温催青的起点胚胎。反转期是幼虫器官和组织形成最旺盛的时期,不但形态上变化显著,在生理上对外界环境条件也很敏感。二化性种在反转期到转青期间受高温、长光照、多湿条件的影响,可促使产滞育卵,否则产非滞育卵。转青期蚁体已基本完成,对低温的抵抗力增强,生产上可通过短期冷藏抑制,以调节收蚁日期。胚胎发育成蚁蚕后,先吐出碱性肠液使卵孔处的卵壳膨软,继而用上颚刻划撕裂成小块吞下,形成孵化孔而爬出。在自然状态下,蚁蚕通常在上午5~9时孵化。
编辑本段
养殖技术

9、什么是丝棉被

“丝绵被”又称“蚕丝被”,是指含有50%以上桑蚕丝(柞蚕丝)用作填料的被褥类床上用品。按照填充料含桑蚕丝和(或)柞蚕丝成分比类型的不同,分为‘纯蚕丝被’和‘混合蚕丝被’两类,其中100%蚕丝的称作“纯蚕丝被”。而填充蚕丝含量低于此标准,但高于50%的叫做“混合蚕丝被”。

按照制作加工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手工”(手拉绵、手剥绵)和“机制”两种。按照原料来源的不同,可分为“桑蚕丝”和“柞蚕丝”。

丝绵是由桑蚕、柞蚕所营茧或缫丝的附加物,经过多道工序加工而成的纯天然丝絮状填料。按其长度,可分为长丝绵、中长丝绵和短丝绵。其中,“长丝绵”是指以整个茧为原料,纤维长而延绵不绝,被切断的很少。而纤维长度低于25厘米的则是“短丝绵”,而介于两者之间的称作“中长丝绵”。

(9)桑蚕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扩展资料:

真假鉴别:

(1)眼观。丝棉色泽呈乳白,偶有未拣净的薄茧片的为真货;色泽纯白,找不到薄茧片的假品。

(2)手摸。丝棉丝细柔软,极易粘手的为真货;而不粘手的为假品。

(3)火烧。丝棉经火烧后,发出烧毛发似的臭味,被烧的纤维未端结成一个黑色瘩疙,用手一捏全部粉碎的为真货;而烧后没有臭味,而且烧过的纤维未端结砀疙瘩很硬,不易捏碎的是假品。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丝棉被

10、桑蚕树的作用

园林用途:
桑树树冠丰满,枝叶茂密,秋叶金黄,适生性强,管理容易,为城市绿化的先锋树种。宜孤植作庭荫树,也要与喜阴花灌木配置树坛、树丛或与其它树种混植风景林。

绿化用途:
果能吸引鸟类,宜构成鸟语花香的自然景观。居民新村、厂矿绿地都可以用,是农村“四旁”绿化的主要树种。

染料用途:
桑树的枝叶和桑皮都是几号的天然植物染料,染料使用部位:枝叶、树皮
桑叶染色,在丝布与棉布的呈色很接近,可染出卡其黄,其中铝、锡媒染呈色稍鲜明些。黄褐色,呈带黄味的灰色。
利用桑树枝叶染色为桑树产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通道,也为天然植物染色提供了新的原材料。

商业用途:
中国最推广的桑树用途。桑叶呈卵形,是喂蚕的饲料。我国劳动人民对桑树作了改良,培育了许多产量高,质量好的品种。我们的祖先很早就采用了压条繁殖法,为繁殖良种桑苗开辟了新途经。在桑地间作绿豆、大豆作绿肥、以蚕粪肥桑、桑树剪伐等栽培技术,都对蚕桑的生产发展起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另外,桑葚,即桑树的果子,成熟后紫红色,尾指头大小,酸甜多汁可口,很是美味。现在有很多桑农采摘后挑到城里市场叫卖的。可能会为以后的水果市场添加这一空缺的。

(0)

相关推荐

  • 玉林雪主《养蚕》

    养蚕 正当春花烂漫,香气四溢,花海花浪之际,嫩叶初绽,风景美不胜收之际,我家土灶后便已孵出来了,如针尖大小的蚕儿,奶奶便象珍贵的宝贝似的疼爱,采来嫩嫩的桑叶,用菜刀切成细丝,开始了养蚕之路. 我家住郑 ...

  • 小学科学课养蚕实际操作简明指要

    小学科学课养蚕实际操作简明指要 (小孩子要养蚕了,家长需要提前做一做攻略.仅供参考.) 蚕蛾是昆虫的一种,蚕即是蚕蛾的幼虫,原产中国,驯化在室内饲养,故又称家蚕.养蚕和利用蚕丝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

  • 【望安山文学】唐锦禄||桑葚红了(散文)

    桑葚红了 作者:唐锦禄     主编:非   鱼 到乡下亲戚家作客,宅前宅后种了桃.李.腊梅.桂花.葡萄等.当我在这花丛树间漫步时,不经意中发现了一棵长在河畔的桑树,斜斜地伸向河中.抬头凝视,有桑葚如 ...

  • 父亲养蚕

    父亲的蚕事 顾成光 有诗云:春蚕到死丝方尽.这句诗是唐朝诗人李商隐写的,极富哲理,上小学之时,我就己经被这句诗所震撼,诗中的"春蚕"二字更是全句诗的重心所在,没承想父亲就与&quo ...

  • 我钟情墙外的那片桑树园||姚林宝

     我钟情墙外的那片桑树园 我老家乡下院墙外,有一片桑树园,树干的粗细不一样,枝条长得很细长,韧性十足,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宛如一把把撑开的碧绿的大伞,绿色蓝天,疏密有致,微风轻轻的拂过,枝条摇曳,桑叶 ...

  • 睢涣河畔丝绸产地

    浍河(古涣水) 说起"金缕玉衣",很多人会想到芒砀山的梁王汉墓,而尤令人关注的是玉衣上的玉饰和墓中出现的大量玉器.这些玉经专家鉴定,全部为新疆和田玉.在新疆的楼兰古遗址国王室墓地中 ...

  • 释迦果病虫害防治技术

    2018-10-29 09:24  释迦果主要病害有叶斑病.果腐病等,可选用代森锰.多菌灵等药剂防治:主要虫害有蓟马.介壳虫等,可使用乐果或毒死蜱.杀螟统等药剂进行喷施防治. 1.主要病害的防治 台湾 ...

  • 山楂病虫害防治技术!

    (1)春季(3-4月) 查找刮治腐烂病及吉丁虫.介壳虫:萌芽之初,对树干有介壳虫的果园,可喷一次500倍的毒死蜱.喷石硫合剂3~5度.熬制方法:0.5千克生石灰.1千克300目的硫磺粉.7.5千克的水 ...

  • 山楂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春季(3-4月) 查找刮治腐烂病及吉丁虫. 介壳虫:萌芽之初,对树干有介壳虫的果园,可喷一次500倍的毒死蜱.喷石硫合剂3~5度.熬制方法:0.5千克生石灰.1千克300目的硫磺粉.7.5千克的水 ...

  • 李子树施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定植前结合土壤深翻,每亩施优质腐熟鸡粪3000-4000千克或腐熟厩肥5000-6000千克. 定植后新梢长至15-20公分时,开始追施速效肥料,地下追肥与叶面喷肥交替进行.地下追肥每15天1次,株施 ...

  • 桃树4月份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4月份是桃树"保果.保叶"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大部分病虫害始发期,是病虫防治的关键时期. 4月份主要防治的虫害有梨小食心虫.蚜虫.叶螨.桃蛀螟.潜叶蛾.蚧壳虫等,病害主要有细菌性穿 ...

  • 桃园10月份病虫害防治技术

    桃园10月份病虫害防治技术 亲爱的祖国70岁生日快乐!亲爱的各位桃友节日快乐!今日庄主为大家介绍10月份桃园病虫害防治技术! 10月份的两个节气为寒露和霜降,意味着深秋来临!此时桃园高发病虫害有哪些? ...

  • 桃园7月中下旬病虫害防治技术

    桃园7月中下旬病虫害防治技术 各位桃友大家好我是桃园庄主,专注分享桃知识.桃技术,今天庄主要为大家分享的是桃园7月中下旬病虫害防治技术. 桃园现状 此时早熟桃已采摘完毕.中熟品种正在采摘期或即将采摘, ...

  • 桃园9月份病虫害防治技术

    桃园9月份病虫害防治技术 各位桃友大家好,我是桃园庄主,专注分享桃知识桃技术. 今天庄主为大家分享桃园9月份病虫害防治技术 华玉(8月下旬.9月上旬)离核 进入9月份,秋梢停长,也就意味着桃园秋季管理 ...

  • 桃园6月份病虫害防治技术

    桃园6月份病虫害防治技术 各位桃友大家好,目前到了桃园夏季管理技术的时期,也进入了病虫的高发期.这里庄主为大家介绍桃园6月份桃树病虫害管理技术(适用于与山东泰安气候.环境类似的黄淮地区) 主要虫害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