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美美又上热搜,钟南山谈家教:父母的眼界决定孩子的格局
作者:主创团·夜阑卧雨
朗读:芈儿
来源: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
编辑:慈怀读书会(ID:cihuai_dushuhui)
孩子能走多远,离不开父母们的正确引导。
——兹心
点击上方即可收听芈儿朗诵
这两天,在微博上看到了钟美美喜提GQ封面的新闻。
杂志上的他摆出酷酷的表情,撅着厚厚的嘴唇,眼神看过去格外灵动。
看到这条消息,朋友跟我吐槽:
这不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天生演技精湛,自家娃却跟驴一样,怎么教都教不会!
曾经,我也有这样的想法。可是孩子上小学后,我逐渐发现:
越是优秀的孩子,越是有一对不急于求成的父母。
就像钟美美,几个月前,他因为本色扮演“老师”一角在网络上爆火。
面对人气高涨的儿子,钟美美父母没有“把握商机”,逼他长大,赚快钱,甚至拒绝了一纸100万的合同!
试问有多少家长有这样的格局呢?
爱尔兰诗人叶芝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爱孩子,就是让他自然而然地长大,不逼迫,不压榨。
父母的眼界决定孩子的格局
有格局的父母,更懂得教会孩子爱与责任。
想起前不久看到的一则新闻:
因为一张“十年父子照”火遍全国的棒棒父亲冉光辉,为了更好地照顾自家儿子,每天平均负重100多层楼,夏天里一天要灌下20斤白开水。
货物多,工作压力大,他吃完晚饭常常要干到凌晨才能休息。
因为长期保持一个姿势,手指的关节都扭曲变形了。
孩子心疼他,想辍学帮忙,他却说——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你好好读书,考上一个好的学校,我们的幸福才会来!
静洁在《父母的格局》一书中说:父母的格局是有高度的视野,有广度的胸怀,有厚度的理想。
比起眼前的劳累,有格局的父母往往更在意儿子的未来。他们会通过自己的言行为孩子指向行进的方向。
好的父母往往把眼光放在更远处:
钟南山的父亲钟世蕃,就有这样的“大局观”。
钟南山读大学时,夺得了男子十项全能亚军,还打破了当时的男子400米跨栏记录。
北京体委慕名找到他,说:“你来我们这里做职业运动员吧!”
钟南山有点动心,对当时的年轻人来说,运动员就像体育明星一样,活在掌声和光环中,收入也不菲。
他向父亲问询建议,钟世藩却说了这样一番话:
“钟家优良传统有两个,第一就是要永远有执着的追求,第二办事要严谨要实在。”
当时的钟南山已经考上了医学院,钟世蕃正是不希望他半途而废,旁敲侧击地提醒他。
因此钟南山最终放弃了成为职业运动员的机会,也为日后成为医学名家打下了基础。
拘泥于眼前的蝇头小利,很有可能毁了孩子的未来。爱孩子,千万不要让他变成“方仲永”。
父母的作用就是成长道路上的一盏明灯,一定要为孩子指明未来!
不揠苗助长,孩子才能飞得更高
越是成功的父母,越懂得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因为一时的欲望揠苗助长,只会毁了孩子的下半辈子。
前段时间有一则新闻闹得轰轰烈烈:
6年级小学生凭借结肠癌研究获奖,通过调查才发现,原来该名小学生的父亲是研究员,儿子竟然蹭了父亲的光环!
舆论发酵后,更多蛛丝马迹浮出水面。
西南交大学生陈某某跟着父母挂名SCI论文、以成绩造假骗取中科大保研资格的事件曝光。
关于科研造假,《半月谈》杂志调查写道:
一位“985”高校的博士说,他曾撞见不少孩子在父母实验室里摆pose、录视频的场景,从选题、发明到写论文不一而足,而孩子们的课题竟选得比研究生论文还难。
父母图一时“光荣”,却教会了孩子投机取巧、撒谎!究其原因,都是太过急功近利。
想起之前看过的一则视频,一个4岁的孩子曦曦开讲座,教导成年人人生道理。
坐在台下的成年人提出很多问题,他都能用鸡汤一一解决。说实话口才还不错,可这样老气横秋的回答,真的令人有点疑惑。
视频播到两分半,一个女子问了一个关于“如何面对逆境”的问题,曦曦愣了愣,转头问他的爸爸“她在说什么?”。
爸爸重新解释了一遍问题,他依然没听懂,然后爸爸再次提醒:“她是问人生全是逆境怎么办?就是没有顺境。”
曦曦仿佛一下子想到标准答案,接过话讲到:“顺境的人生人人会走……”
这么小的年纪,连三观都没有养成。却被家长逼迫“背诵”出这些标准答案。
所谓神童,不过都是家长制造的骗局。
比起年少的功利,我更心疼这个孩子早早失去了童年,和如此美好的童真。
让孩子强大,离不开这3个方法
林清玄说,好的教育是唤醒孩子内心的种子。让孩子强大,离不开这3个方法:
1.与其逼迫,不如唤醒孩子的内驱力
在生活中观察孩子对事物的热情,引导孩子的兴趣,让他找到自己喜欢并适合的事情。
美国心理学家 Daniel Pink曾在《驱动力》一书中,提出驱动力的概念:
我们想要主导自己的人生、学习并创造新事物,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得更好的内在需求。
拥有内驱力的孩子,不需要家长逼迫,就会坚持并取得成绩。
2.帮助孩子摒弃诱惑,让他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一万小时定律: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人的精力有限,为了更好地让孩子提高,需要设定一个长期有效的目标,在实行过程中避免其他事物的干扰,这样坚持下来才有效果。
3.鼓励、支持孩子,帮助他在目标实行各阶段完成计划
罗森塔尔效应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对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并随机挑选了一些人,写了一份“最好发展前途者”的名单。
最后实验的结果是,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成绩都有了很大进步,并且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
家长通过鼓励、表扬等心理暗示,可以帮助孩子树立信念。比如弹小钢琴,孩子每学完一节课,就告诉他“已经提高了5%”。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首先要做到避免焦虑,你的负面情绪很容易传达给孩子,甚至摧毁他做事情的信心。
无论如何,找到孩子的兴趣点,让他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进步,这才是重中之重,结果也更容易达到。
4.理解孩子,才是真正的爱
纪伯伦曾说过:孩子其实并不是我们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自身渴求的儿女。他们借我们而生,却并非从我们而来。
所以身为父母,我们实在不应该把自己的想法一昧强加在孩子身上,而要尊重孩子的爱好。
朴树父亲是一名北大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中,他曾说到:我不懂音乐,但我尊重孩子的乐趣。音乐是他的生命,学术是我的生命。
懂得孩子,对孩子尊重,才是父母最深沉的爱。
心理学教授安德斯·艾利克森在《刻意练习》中说:
我们留给孩子最重要的礼物,是帮助他们发展出本来认为自己不可能具备的能力,从而挖掘出自身潜能,也知道要让自己的梦想成真,要用什么方法,付出怎样的努力。
拥有一对理解自己的父母,绝对是上天给一个孩子最好的礼物。
金星曾在节目金星秀中说过这样一段话:
家长不能太急功近利,可以有目的的去塑造自己的孩子,要懂得发现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爱好,尊重孩子的习惯。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人生历程,在父母羁绊下难以飞向更远的天空。
放开手,让他们活出自己的自由。